江南的冬景读后感(合集二篇)
发表时间:2025-05-29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南的冬景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南的冬景读后感 篇1
《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写景散文,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我设置了两个目标,一是欣赏江南的冬景中几幅图画的意境美,二是学习对比的技巧和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按照这个目标,我设想的教学过程是:导入新课-作者简介-读准字词-具体研读,在具体研读部分,我主要是分部分来讲,1-4段主要讲对比,通过把江南的冬景与北国的冬天、北方的夏夜、闽粤的冬天、德国的冬天的比较,得出江南冬天的可爱、明朗的情调两个特征。5-9段主要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江南冬景的特点及给这几幅画面命名。在讲第八段景物时,分析此段写作的特点、这样写的好处和所引用诗句的特点。第九段,简单讲江南冬天的特例,即旱冬,主要按“旱冬-晴和的日子多-闲步逍遥的机会多-快活”这个思路讲,最后一段,集体朗读,“现在”天朗气清,作者“搁下纸笔”,闲步逍遥去了。这节课,我讲得是口干舌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再加上主任和组长对我这节课的点评,我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自己的设想与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有差距
在导入新课部分,我问“提到江南,大家会想到什么?”在我看来,学生会想到很多江南的东西,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同学脱口而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水”,说其他的很少,当时我一愣,然后马上问“还有呢?”,有几个学生张张嘴,说了什么我也没听清,我忍不住说出我的台词,“说到江南,我会想到‘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想到‘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还想到那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到这,学生才跟我一起背起这首诗。
二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急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在讲5-9段几个画面时,我遇到了问题。备课时我就想,直接让学生给画面命名有困难,还是先分析景物再命名容易些。于是给学生5到8分钟的时间读5-9段,画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并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我以为给的时间较为充足,学生在回答第五段写到的景物及特点时还能回答的出,对但第七段写到的景物则回答的太乱,要么说的不是我想要的答案,要么回答的不全面,总是不能完整的找出来。我急了,让学生集体朗读,从“你试想想”到“灯光的月晕”,再回答,结果勉强使我满意。
讲第八段“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写法好处时,看着学生茫然的'的样子,我就直接把答案告知了,还是这个问题,点拨不到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三是问题太多,自己讲的太多,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下课我就说,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怎么没什么反应,组长的一句话就让我明白,原来是我讲得太多了,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是自己没设计好,而非学生问题。我把5-9段三幅画面都讲了,其实不必这样,只需细讲其中一幅,给学生一个范例,其他两幅让他们自己填写即可。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老师也不会觉得累。
反思自己课堂存在的问题,发现还是经验不足所致,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我还是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反思,促进自己的成长。
江南的冬景读后感 篇2
全文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有感江南的冬天,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出江南冬景之美与江南人的惬意生活,让人忍不住希望自己就住在江南水乡,认真地去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出江南冬景的那一番惊艳之美。
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叙说江南的冬景,而是以北国人过冬的习俗去引出下文江南的不同。北国以寒冷为主,而江南以温暖为主,这不由的行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2~4段,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从侧面烘托出江南的冬景之美与冬天之温暖。作者通过闽粤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作对比,明确的划分出属于江南冬景的区域界定,闽粤的冬天只能说成是南过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又通过江南的秋天与冬天做对比,突出江南冬景的“明朗的情调”。江南的冬无疑是大自然的又一部杰作,是大自然孕育出的另一种美,我不得不称赞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
文章第五段,叙说由于江南的特殊环境造就了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江南的植物经久不衰,四季长青,这无疑又是给江南添加了又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并且更能体会出诗人所说的;“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那独特的意境,让人满怀希望去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使我相信,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坎坷,我们总会满怀希望与信心地走下去。因为我们相信,前方的光明就离我们不远,它一直都在等待着我们。
第六段,作者有继续叙述了江南的冬日是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并且,只有江南人才能享受到这种清福。在风景如画的冬天里去郊外散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从古至今,无数名人(的描绘更加给江南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使得江南成为更多游人豪客的向往,都想来一探究竟古人所描述的那一番独特的意境,想像古人一样,在江南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但江南东景的美又岂是庸俗之人所能欣赏的懂的呢!只有用心去领悟的人,才能发现江南的内在美!
文章第七段叙述了江南特殊的地理环境,由于地频大海,河港交流,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而勾勒出的那一幅“微雨寒村东霖土”。作者运用了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东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喧染出一种悠闲的氛围。而江南人与生俱来就享受着这一份悠闲,这与江南的东景形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于是不由的感慨:“得失俱亡,死生不问”的豪情壮志。
写到了江南的雨雪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名句来描写江南冬天雪景之美,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更让江南的东景充满神秘的梦幻色彩。江南的冬天有时会无雨无雪的过一个的冬天,但会有“旱东”的出现。
“旱东”的出现虽对农作物的收成有一些帮助,但对人的身体却不是很有利。那时,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就会缠上身,但对来享受江南东景的人来说,却只会感到快活,因为晴天多了,去郊外散步的机会也就多了,这对于喜欢徒步旅行的人来说,是多么值得高兴的啊!
最后,“空言不如实践”,作者最终按耐不住性子,搁下手中的笔,拿起拐杖,前去湖边散步,这与前文中德国人喜爱在寒郊散步形成对比,首尾呼应,突出作者对江南东景的钟爱之情。能让文人放下自己手中的笔,而去欣赏这湖光山色的美景,更体现了江南的魅力之大!
-
欲了解江南的冬景读后感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江南的冬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