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案

发表时间:2024-01-14

最新德育教案。

这个“德育教案”是我大脑创意的具体体现,希望您会对它欢喜。课件教案是教师上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准备课件教案的时机已经来临。教案对于教学成功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个领域,为您带来最新的信息!

德育教案 篇1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事件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来学习如何预测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用概率预测随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日常生活、自然、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本单元知识,无论是今后继续深造(高中学习概率的乘法定理)还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十分必要的。概率的概念比较抽象,概率的定义学生较难理解。

在教材的处理上,采取小单元教学,本节课安排让学生了解求随机事件概率的两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概率的意义及求概率的方法,为下头学习求比较复杂的情景的概率打下基础。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概率意义的理解,经过多次重复实验,用频率预测概率的方法,以及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

难点: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和用列举法求概率过程中在各种可能性相同条件下某一事件可能发生的总数及总的结果数的分析。

二、目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频率预测概率和用列举法求概率方法。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观察试验和统计的结果,进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解并感受概率的定义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客观世界,以数学的语言描述客观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归纳、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为概率的精准、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所震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对数学价值观的认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经历知识(概率定义计算公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并能应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有序组织学生活动,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宗旨。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引导学生探究

精心设计问题一,学生经过对问题一的探究,一方面复习前面学过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知识,为学好本节资料理清知识障碍,二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概率(如何预测随机事件可能性发生大小)。引导学生对问题二的探究与观察实验数据,使学生了解概率这一重要概念的实际背景,感受并相信随机事件的发生中存在着统计规律性,感受数学规律的真实的发现过程。

2、归纳概括

学生从试验中得到的统计数字及概率呈现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这一规律,让学生明确概率定义的由来。

引导学生重新对问题一和问题二的探究,分析某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全部可能发生结果中所占比例,得到用列举法求概率的公式,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逻辑分析,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本事,又让学生明确用列举法求概率这一简便快捷方法的合理性。

3、举例应用

⑴引导学生对教材书例题、问题一、问题二中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探究,让学生掌握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

⑵引导学生对练习中的问题思考与探究,巩固对概率公式的应用及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

4、深化发展

⑴设置3个小题目,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总结,加深对知识与方法的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

⑵让学生设计活动资料,对知识进行升华和拓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

(2)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组合数的性质用组合数与排列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排列、组合问题求解与剖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深刻性,学生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组合数的性质。难点是解组合的应用题。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对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掌握和应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贯穿在解决组合应用题当中。

组合与组合数,也有上面类似的关系。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的个数叫做组合数。从集合的角度看,从n个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个组成的一个集合(无序集),相当于一个组合,而这种集合的个数,就是相应的组合数。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时主要应抓住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其次要搞清需要分类,还是需要分步.切记:排组分清(有序排列、无序组合),加乘明确(分类为加、分步为乘).

三、教法设计

1.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建议把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进行对比的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搞请这两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学生与老师可以合编一些排列组合问题,如“45人中选出5人当班干部有多少种选法?”与“45人中选出5人分别担任班长、副班长、体委、学委、生委有多少种选法?”这是两个相近问题,同学们会根据自己身边的实际可以编出各种各样的具有特色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辨认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在编题辨题中澄清了概念.

为了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建议大家学会画排列与组合的树图.如,从a,b,c,d4个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树图与组合树图分别为:

排列树图

由排列树图得到,从a,b,c,d取出3个元素的所有排列有24个,它们分别是:abc,abd,acb.abd,adc,adb,bac,bad,bca,bcd,bda,bdc.……dca,dcb.

组合树图

由组合树图可得,从a,b,c,d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有4个,它们是(abc),(abd),(acd),(bcd).

从以上两组树图清楚的告诉我们,排列树图是对称的,组合图式不是对称的,之所以排列树图具有对称性,是因为对于a,b,c,d四个字母哪一个都有在第一位的机会,哪一个都有在第二位的机会,哪一个都有在第三位的机会,而组合只考虑字母不考虑顺序,为实现无顺序的要求,我们可以限定a,b,c,d的顺序是从前至后,固定了死顺序等于无顺序,这样组合就有了自己的树图.

学会画组合树图,不仅有利于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还有助于推导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排列组合的应用问题,教师应从简单问题问题入手,逐步到有一个附加条件的单纯排列问题或组合问题,最后在设及排列与组合的综合问题.

对于每一道题目,教师必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讨论,对于学生的每一种解法,教师要先让学生判断正误,在给予点播.对于排列、组合应用问题的解决我们提倡一题多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多种解法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最佳方案,总结解题规律.对于学生解题中的常见错误,教师一定要讲明道理,认真分析错误原因,使学生在是非的判断得以提高.

4.两个性质定理教学时,对定理1,可以用下例来说明:从4个不同的元素a,b,c,d里每次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及每次取出1个元素的组合分别是

这就说明从4个不同的元素里每次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与从4个元素里每次取出1个元素的组合是—一对应的.

对定理2,可启发学生从下面问题的讨论得出.从n个不同元素,,…,里每次取出m个不同的元素(),问:(1)可以组成多少个组合;(2)在这些组合里,有多少个是不含有的;(3)在这些组合里,有多少个是含有的;(4)从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引出定理2.

对于,和一样,是一种规定.而学生常常误以为是推算出来的,因此,教学时要讲清楚.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

(2)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

难点是解组合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下列思考问题,打出字幕.

[字幕]一条铁路线上有6个火车站,(1)需准备多少种不同的普通客车票?(2)有多少种不同票价的普通客车票?上面问题中,哪一问是排列问题?哪一问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答案提示:(1)排列;(2)组合.

[评述]问题(1)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要求出排法的种数,属于排列问题;(2)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成一组,两站无顺序关系,要求出不同的组数,属于组合问题.这节课着重研究组合问题.

设计意图:组合与排列所研究的问题几乎是平行的.上面设计的问题目的是从排列知识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字幕]1.排列的定义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一个组合是什么?

3.一个组合与一个排列有何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回答.

(教师活动)对照课文,逐一评析.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将所学的知识迁移过渡,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归纳概括建立新知】

(教师活动)承接上述问题的回答,展示下面知识.

[字幕]模型: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组合.如前面思考题:6个火车站中甲站乙站和乙站甲站是票价相同的车票,是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组合数: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称之,用符号表示,如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评述]区分一个排列与一个组合的关键是:该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当取出元素后,若改变一下顺序,就得到一种新的取法,则是排列问题;若改变顺序,仍得原来的取法,就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倾听、思索、记录.

(教师活动)提出思考问题.

[投影]与的关系如何?

(师生活动)共同探讨.求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数,可分为以下两步:

第1步,先求出从这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第2步,求每一个组合中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

[字幕]公式1:

公式2:

(学生活动)验算,即一条铁路上6个火车站有15种不同的票价的普通客车票.

设计意图:本着以认识概念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思维层层被激活、逐渐深入到问题当中去.

【例题示范探求方法】

(教师活动)打出字幕,给出示范,指导训练.

[字幕]例1列举从4个元素中任取2个元素的所有组合.

例2计算:(1);(2).

(学生活动)板演、示范.

(教师活动)讲评并指出用两种方法计算例2的第2小题.

[字幕]例3已知,求的所有值.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

解首先,根据组合的定义,有

其次,由原不等式转化为

解得②

综合①、②,得,即

[点评]这是组合数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公式的选择.

设计意图:例题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公式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反馈练习学会应用】

(教师活动)给出练习,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课堂练习]课本P99练习第2,5,6题.

[补充练习]

[字幕]1.计算:

2.已知,求.

(学生活动)板演、解答.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让全体学生参与训练,深刻揭示排列数公式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点评矫正交流提高】

(教师活动)依照学生的板演,给予指正并总结.

补充练习答案:

1.解:原式:

2.解:由题设得

整理化简得,

解之,得或(因,舍去),

所以,所求

[字幕]小结:

1.前一个公式主要用于计算具体的组合数,而后一个公式则主要用于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和论证.

2.在解含组合数的方程或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组合数的上、下标的限制条件.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总结记录.

设计意图:由“实践——认识——一实践”的认识论,教学时抓住“学习—一练习——反馈———小结”这些环节,使教学目标得以强化和落实.

(三)小结

(师生活动)共同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有

1.组合概念.

2.组合数计算的两个公式.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习题103第1(1)、(4),3题.

2.思考题:某学习小组有8个同学,从男生中选2人,女生中选1人参加数学、物理、化学三种学科竞赛,要求每科均有1人参加,共有180种不同的选法,那么该小组中,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

3.研究性题:

在的边上除顶点外有5个点,在边上有4个点,由这些点(包括)能组成多少个四边形?能组成多少个三角形?

(五)课后点评

在学习了排列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引进了组合概念,并推导出组合数公式,同时调控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参考答案

2.解;设有男同学人,则有女同学人,依题意有,由此解得或或2.即男同学有5人或6人,女同学相应为3人或2人.

3.能组成(注意不能用点为顶点)个四边形,个三角形.

探究活动

同室四人各写一张贺年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一张别人送出的贺年卡,那么四张不同的分配万式可有多少种?

解设四人分别为甲、乙、丙、丁,可从多种角度来解.

解法一可将拿贺卡的情况,按甲分别拿乙、丙、丁制作的贺卡的情形分为三类,即:

甲拿乙制作的贺卡时,则贺卡有3种分配方法.

甲拿丙制作的贺卡时,则贺卡有3种分配方法.

甲拿丁制作的贺卡时,则贺卡有3种分配方法.

由加法原理得,贺卡分配方法有3+3+3=9种.

解法二可从利用排列数和组合数公式角度来考虑.这时还存在正向与逆向两种思考途径.

正向思考,即从满足题设条件出发,分步完成分配.先可由甲从乙、丙、丁制作的贺卡中选取1张,有种取法,剩下的乙、丙、丁中所制作贺卡被甲取走后可在剩下的3张贺卡中选取1张,也有种,最后剩下2人可选取的贺卡即是这2人所制作的贺卡,其取法只有互取对方制作贺卡1种取法.根据乘法原理,贺卡的分配方法有(种).

逆向思考,即从4人取4张不同贺卡的所有取法中排除不满足题设条件的取法.不满足题设条件的取法为,其中只有1人取自己制作的贺卡,其中有2人取自己制作的贺卡,其中有3人取自己制作的贺卡(此时即为4人均拿自己制作的贺卡).其取法分别为1.故符合题设要求的取法共有(种).

说明(1)对一类元素不太多而利用排列或组合计算公式计算比较复杂,且容易重复遗漏计算的排列组合问题,常可采用直接分类后用加法原理进行计算,如本例采用解法一的做法.

(2)设集合,如果S中元素的一个排列满足,则称该排列为S的一个错位排列.本例就属错位排列问题.如将S的所有错位排列数记为,则有如下三个计算公式(李宇襄编著《组合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教学重难点

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则条件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这时B是A的必然结果,则条件B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如果A既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又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则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同时B也是A成立的充要条件。

(二)充要条件的判断

1若成立则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B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

2.若且BA,则A是B成立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B是A成立必要且非充分条件。

3.若成立则A、B互为充要条件。

证明A是B的充要条件,分两步:

_

(1)充分性:把A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B;

(2)必要性:把B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A。

二、范例选讲

例1.(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在△ABC中,p:A>Bq:BC>AC;

(2)对于实数x、y,p:x+y≠8q:x≠2或y≠6;

(3)在△ABC中,p:SinA>SinBq:tanA>tanB;

(4)已知x、y∈R,p:(x-1)2+(y-2)2=0q:(x-1)(y-2)=0

解:(1)p是q的充要条件(2)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4)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练习1(变式1)设f(x)=x2-4x(x∈R),则f(x)>0的一个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是(C)

A、x4C、│x-1│>1D、│x-2│>3

例2.填空题

(3)若A是B的充分条件,B是C的充要条件,D是C的必要条件,则A是D的条件.

答案:(1)充分条件(2)充要、必要不充分(3)A=>BC=>D故填充分。

练习2(变式2)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题丙的充要条件,则命题丁是命题甲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例4.(证明充要条件)设x、y∈R,求证:|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0.

证明:先证必要性:即|x+y|=|x|+∣y∣成立则xy≥0,

由|x+y|=|x|+∣y∣及x、y∈R得(x+y)2=(|x|+∣y∣)2即|xy|=xy,∴xy≥0;

再证充分性即:xy≥0则|x+y|=|x|+∣y∣

若xy≥0即xy>0或xy=0

下面分类证明

(Ⅰ)若x>0,y>0则|x+y|=x+y=|x|+∣y∣

(Ⅱ)若x

(Ⅲ)若xy=0,不妨设x=0则|x+y|=∣y∣=|x|+∣y∣

综上所述:|x+y|=|x|+∣y∣

∴|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0.

例5.已知抛物线y=-x2+mx-1点A(3,0)B(0,3),求抛物线与线段AB有两个不同交点的充要条件.

解:线段AB:y=-x+3(0≤x≤3)-----------(1)

抛物线:y=-x2+mx-1---------------(2)

(1)代入(2)得:x2-(1+m)x+4=0--------(3)

抛物线y=-x2+mx-1与线段AB有两个不同交点,等价于方程(3)在[0,3]上有两个不同的解.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相关文章:

1、七一主题活动党课|主题活动党课教案

2、七一主题活动党课|主题活动党课教案3篇

3、教学环境教案资料

4、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5、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教案

6、幼儿园小班玩积木教案

7、小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9、2021年初中期中考试总结主题班会教案

10、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

1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2、幼儿园疫情防控知识教案三篇

德育教案 篇2

德育主题班会教案


第一节:导入环节(预计10分钟)


1. 老师会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或者短视频来导入主题班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参与讨论。


2. 老师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德育,以及为什么德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


第二节:信息传递环节(预计20分钟)


1. 老师会通过PPT或者其他多媒体教具,向学生传递更多关于德育的知识。比如,德育的定义、德育的目标、德育的重要性等。


2. 老师会运用图表和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忆相关的知识。


第三节:案例分析环节(预计30分钟)


1. 老师会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问题。例如,作弊、欺凌、尊重他人等等。


2. 老师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分析一个案例,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为什么这个行为是不道德的?它对他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3. 每个小组会派代表上台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并和其他小组进行互动和交流。


第四节:主题讲解环节(预计20分钟)


1. 老师会具体讲解一种或多种与德育相关的主题,例如诚信、友善、公平等。


2. 老师会以生动有趣的方式,通过故事、视频或者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传递相关主题的核心意义,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第五节:总结反思环节(预计10分钟)


1. 老师会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让他们对今天的主题班会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2.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想,并可以在班会结束后将其贴在特定区域,与其他同学分享。


通过以上五个环节的设计,希望能够使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他们对道德行为的思考和践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尽量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中,例如组织义工活动、开展社会调研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信息传递环节、案例分析环节、主题讲解环节和总结反思环节,旨在让学生全面理解德育的概念、目标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从案例分析和主题讲解中思考和践行道德行为。希望通过这样的班会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德育教案 篇3

新学期,新开始,一切好的习惯也要从新培养。上学期,同学们在文明礼仪和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在开学典礼上还将隆重表彰上学期及寒假中获得各类明星称号的同学,在祝贺大家进步的同时,希望大家改掉上学期不好的习惯,继续发扬优秀的传统美德。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之母。当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行为和思维习惯,他的能力便会得以迅速地发展,人格魅力也会自然得到提升。习惯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成长中影响着我们的品德,磨蚀着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同学们,好习惯其实对我们而言很简单,讲卫生,讲礼貌、爱劳动、爱学习、团结友爱、尊敬老师、关爱家人,只要我们认真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做,你一定会成为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品德高尚的孩子。

孔老夫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长大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都是由年少时形成的习惯支撑的。本学期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到:

1、牢记明江小学的校纪校规,学习《弟子规》、《国学启蒙教育》中的礼仪教育等等。

2、尊敬师长和阿姨,见了老师阿姨要问好。团结同学、讲文明懂礼仪。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学会自主学习。4、保持抽屉整洁、仪表整洁、宿舍床铺整洁,注重个人和公共卫生。

5、除了认真完成亲子互动作业之外,更要认识孝心的重要性,无论何时都要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恩,周末多为父母分担家务,除此以外,还应该提高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其他学习。

为了让你们获得好习惯,老师可能会很严肃,希望同学们能充分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播下一个个好的行为,埋下一颗颗好习惯的种子,克服一切困难,用信念去迎接未来的精彩!

同学们,新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秋天是收获理想的季节,是收获希望的季节,希望你们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信、乐观、踏实、勇敢地走好每一步,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努力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

最后祝全体同学新学期里学习快乐,天天进步!同时也祝老师们新学期里开心工作!

谢谢大家!

德育教案 篇4

今天我们团队说课的内容的小班德育活动《我爱爷爷奶奶》是与小班德育活动紧紧相扣的,是与幼儿生活密不可分的。

一、说教材

1内容解析:我们都知道,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就要从娃娃抓起。

这项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活动的乐趣,也激发了敬老爱老的美好情感。通过活动使孩子知道,应该正确对待老年人,同情、照顾、关心、帮助老年人,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使幼儿从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重要性,感受到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所获得的快乐。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他们在家里备受长辈们的呵护,只知道自己需要关心、需要帮助,还没有为他人服务意识。只有通过学习和经验,我们才能得到启示。

3、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确定了活动的目标

① 孩子们互相交流,了解到老人年纪大了,不方便做很多事情。

②激发幼儿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

4、活动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们着重了解老年人,帮助他们做事,教育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活动的难点在于通过探索发现、游戏体验等方式深化活动。

5、活动准备:

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从而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活动准备如下:

① 知识准备和家庭社交准备,收集祖父母日常生活细节的信息。

②环境创设:爷爷奶奶**等。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

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优美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了综合活动的价值,主要采用激趣游戏法有:

游戏方法: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和创造性。我们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扮演爷爷奶奶和帮助爷爷奶奶做事情,此来体验、理解老年人行动的不便并,并适时的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

此外,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此活动的理解和体验,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活动,不仅提高认识、锻炼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老年人行动不便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理解老年人行动的不便,激发幼儿敬老、爱老的美好情感。

期间,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活动程序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幼儿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幼儿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们根据教材实际,出示**,自然引入主题。然后通过讨论让幼儿说出自己家中或见过的老人们的样子,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二)自由探索

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动,即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表现老人常见的动作,并请幼儿说出自己动作后的不同感受,理解老年人行动的不便,激发幼儿敬老、爱老的美好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三)游戏体验

和幼儿共同讨论敬老、爱老的一些好做法,鼓励幼儿勇敢地与同伴合作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敬老爱老的快乐,适时赏识又使每个孩子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

(四)活动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情感、语言、能力、动作、发展等多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并采用幼儿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师幼、幼儿互动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为幼儿发展服务。

活动延伸

在绘画和回忆中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主题以及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进行生成活动,即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今后在社区或家庭中如何做到尊老爱老。在活动的组织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以积极的体态语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用生动的语言对幼儿进**感教育。

德育教案 篇5

一、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师生共同讨论:

1、师: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

2、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谁帮助了你?你得到别人帮助高兴不高兴?

3、师:你帮助过别人吗?你帮助别人后心里感觉怎么样?

三、引导幼儿表演互相帮助的场景。

师:你能把互相帮助的场景表演一下吗?

四、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关操作内容。

师: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学他们这样做吗?

使用彩色贴纸中的小红花,引导幼儿学习判断对错。

五、教师小结

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更多的朋友。这样我们的身边才能到处充满爱。

德育教案 篇6

4小组交流后,与其他学生交流,看看他们是否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样的问题。

(四)评价总结:

1通过前几各环节的准备,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2、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3、让学写一篇活动总结。

(五)开展实践:

1让学生自言自语,为将来的行为做出安排,抵制上网。

2帮助那些喜欢上网的学生改掉上网的坏习惯,让他们回到教室好好学习。

3、开展社会实践。制作各种标语,如“远离网吧,珍惜生命”等,张贴于校园的公告栏内,对同学们起到警示作用。向网吧经营者散发传单,敦促他们拒绝学生上网。

我们呼吁**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对未成年学生的网吧进行相应的处罚。

五、活动反思

在活动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轻声、不喧哗,不影响其他班级的学生和教师办公室。在探索研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活动课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出自己想学习的问题,作为活动的延伸。

2008年4月

德育教案 篇7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

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

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一):“求助有路”(板书)

1、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教师归纳过度讲解)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什么?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要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就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正确的选择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可是,由于我们对法律知道得不太多,很多法律知识和程序都不懂。因此,我们必须向有关部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2、维权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委会、妇联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请你帮帮小芳出主意第108页的案例

本案例中的小芳可以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是人们常用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当然也可以采取诉讼手段,去打官司,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可参考教材第110页的“相关知识连接”)本案例中的小芳向当地妇联反映了,妇联的工作人员,对小芳的家长效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次上门做了耐心仔细的说服教育工作。小芳的继父最终愉快的同意继续送小芳上学。小芳通过非诉讼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阅读教材第108页-110页的内容了解“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的相关方面的内容。

教师归纳小结: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向这些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是人们常用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诉讼手段——打官司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中,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这样的方式省时、省力,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的浪费。可见,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解决途径有:

3、维权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二):“敢打官司”

1、 什么是诉讼?

诉讼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官司,它是由人民法院主持的有利害关系的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法律程序。打官司(诉讼)这一维权方式,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最有效的手段。打官司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勇敢地到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2、诉讼有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罪犯的活动。它又分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两种类型。(可参考教材第111页的“相关知识连接”,学生看书了解刑事诉讼案件的类型,教师适当讲解。)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可参考教材第111页的“相关知识连接”,学生看书了解行政诉讼案件的案例“小李状告税局”,教师适当讲解。)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下面我们看一个具体案件。可参考教材第112页的“相关知识连接”,

小小辩论赛:主题——打官司是光彩的还是不光彩的

打官司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因为,勇敢地状告侵权者,不仅可以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引领对策:教师课前应对学生就如何辩论、处理材料进行指导,辩论结束后,还可以评出优胜者、辩手,教师进行点评。

(三):“善于斗争”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12到113页的材料,思考:

①假如你是小平,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小平应该,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向父母、老师学校寻求保护等等。

②初中学生小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又让她资助点儿钱。周围没人,跑不掉,又敌不过他,怎么办?……小娅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③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我们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例如,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向父母、老师学校寻求保护等等。

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我们青少年要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因为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也就损害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既可以协助执法机关及时地侦破案件、惩处违法犯罪,又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同时,公民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对违法犯罪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十分有害的。因为采取这种态度,不仅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而且会在客观上纵容和支持违法犯罪分子,只能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现,自己也要受到谴责。

1、为什么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要见义智为?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但是,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狡猾的、凶恶的。我们青少年与其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2、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好方法有: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等。

3、你知道哪些情况应打“110”报警电话?(学生讨论后发言,老师归纳。)

当公民、国家、集体的合法权利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或者发生交通、火灾等意外事故时要及时报警。具体范围为:一是杀人、抢劫、抢夺、Q###J、盗窃等刑事案件;二是扰乱车站、商场、餐饮娱乐等公共场所秩序;三是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治安案件,以及其他危及公共安全,需要公安机关紧急处置的事件;四是自然灾害事故;五是群众的求助。

学生阅读课本114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并交流:

①“上游戏厅很正常,有时候需要舒缓放松一下。”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偶尔上游戏厅放松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能沉迷其中。

②“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自己也不去侵犯别人的利益,他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他人的事与己无关的想法是错误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维权、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因为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也就损害了我们自己的利益。

③小芳同学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框题教学小结:

同学们,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与讨论,我们知道了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下报复。而应该向有关维权机构投诉、反映,以求帮助解决,因为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如果还是得不到解决,就得诉诸于法律,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德育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剪贴的技能展示倒影。

2、感受倒影的美。

3、乐意与人交流,体验剪贴画的乐趣,产生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图画纸、油画棒、剪刀、双面胶、勾线笔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倒影图片,请幼儿欣赏。导入活动名称。师:“小朋友,你看到这些图片,感觉是怎样的?”“你从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水中有什么?”引导幼儿比较观察并说出倒影的特点。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并讨论:“老师也制作了一幅有倒影的图画。”“倒影是怎样展现出来的呢?”

3、教师演示做画布骤与剪贴方法并提要求:

①先将画纸短边对短边折好。注意要压平。

②轻轻将纸展开,在上面依次画出兔子的身子四肢、耳朵、眼睛、鼻子和嘴巴。

③把画好的兔子和萝卜剪下来,注意不能剪坏。拿出黑色卡纸,把剪好的图案贴到黑色卡纸的上方,下方贴上刚才剪完图案的那张镂空白纸。

④大胆想象,给黑色卡纸上方的兔子和萝卜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交流展示,互相评价作品。

6、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德育教案 篇9

1第一组报告第一阶段调查(低谷年)

第一小组组长:通过对低年级和本班同学的调查,我们发现:同学们对父母不够了解、不够关心,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父母缺乏关爱,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同学们进行感恩父母教育。

2第二组报告第一阶段调查(本班)

第二小组组长:通过对本班同学的调查,我们觉得大多数同学能够认识到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能够理解父母,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但是我们还觉得,同学们对父母做得还不够,还可以做的更好。

三。第三组报告第二阶段调查(家长)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总是关心孩子。我们的父母是如此无私,如此伟大。

4第四组报告第二阶段班级检查(家长记录)

通过采访我们发现,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为了让我们学习好、身体好,他们拼命的挣钱,但是我们的父母并没有半句怨言。这是我们的父母,看着自己,却很惭愧。

加拿大beadworks公司就是根据年轻女性要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的需求,将世界各地的珠类饰品汇集于“碧芝自制饰品店”内,由消费者自选、自组、自制,这样就能在每个消费者亲手制作、充分发挥她们的艺术想像力的基础上,创作出作品,达到展现个性的效果

四、全班同学汇报行动体会

1、同学们汇报自己的感恩行动体会

2、第二次发布“感恩之星”评比结果

300元以下□ 300~400元□ 400~500□ 500元以上□(在本次感恩在行动“感恩墙报制作”活动中,以下四名同学表现突出,被评为感恩之星,他们是……)

五、感恩父母方案大搜寻

甲:我们向父母索取的太多,回报父母的太少。

参考文献和**:b: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呢?

甲: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该如何回报自己的父母呢?

衣服,学校用品,食品,休闲娱乐,小装食品等,全班将给父母自由发言

2、各组宣誓。

十字绣□ 编制类□ 银饰制品类□ 串珠首饰类□3、表演唱“我的好妈妈”。

4、第三次发布“感恩之星”评比结果

(4) 在这次感恩节班会上,以下四位同学表现出色,被评为感恩之星。他们是

六、爱心大放送

300-400元 16 32%甲:该说“谢谢”的时候大声说出来,不要把谢意在心底深埋。

b: 行动起来,用爱回报关怀,用感恩回报感恩之心。

(二)创业优势分析甲:让我们把深埋心中的话语写出来,献给我们亲爱的的爸爸妈妈。

10元以下□ 10~50元□ 50~100元□ 100元以上□1、同学在爱心卡上写出最真情的话话,献给在坐的父母(**课件,展示孩子与父母的相片---背景**“只要妈妈露笑脸”)

因此,优美、个性化的店面环境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这些问题在今后经营中我们将慎重考虑的。

七、班主任总结发言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这次主题班会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的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和对自己的爱。老师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同学都长大了。我们39位感恩的父母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的父母。

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继续用实际行动感谢父母。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回报感恩的心,去感恩我们的同学、感恩我们的学校、感恩我们的社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八、请家长代表发言

九、宣布活动结束

德育教案 篇10

小班德育教案:学会分享快乐多

活动领域:德育社会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2、愿意将自己的食物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3、幼儿在情景游戏中体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零食若干、挂图一幅、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带领幼儿随着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老夫子鞠躬问好。

二、基本部分:

环节一: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猴子过生日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听故事《小猴子的生日晚会》。

2、安静听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小动物们为什么都走了

教师总结:小猴生日,小动物都来为小猴庆祝生日,可是小猴却说生日蛋糕是妈妈买给他的,他才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吃,大家都失望的回家了。小朋友,你们觉得小猴子的做法对吗

4、认真看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告诉我们什么是分享?

(2)宝宝学会分享了吗

(3)小朋友,我们以后应该怎样与好朋友一起分享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分享就是将好吃的跟大家一起吃,好玩的玩具跟大家一起玩,同样别人也会将好吃的和好玩的跟你一起分享,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玩具,也会有更多的小朋友和你做好朋友。

环节二:图谱演示,游戏导入

教师出示两张图片并讲述图片故事,让幼儿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教师看图总结:小朋友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我们除了要跟好朋友之间分享玩具外,还要跟爸爸妈妈分享幼儿园快乐!

环节三:游戏互动,巩固主题。

游戏名称:《我会分享》

游戏准备:挂图、零食若干。

游戏玩法:

1、教师请幼儿在小椅子后面找到老师分享给自己的食品。

2、请幼儿给挂图上盘子空空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送上食品。

2、游戏找朋友。

(1)教师请幼儿有序去食品区取食品。

(2)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找客人老师做朋友

(3)鼓励幼儿将食品分享给自己的大朋友。

三、结束部分:

1、带领幼儿念儿歌《学会分享快乐多》

2、带领幼儿唱读《弟子规》经典: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活动总结:分享就是将好吃的跟大家一起吃,好玩的玩具跟大家一起玩,同样别人也会将好吃的和好玩的跟你一起分享,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玩具,也会有更多的小朋友和你做好朋友。

活动延伸:今天我们在分享中得到了快乐,我们一起把剩下的食品分给幼儿园的弟弟妹妹们吧!带幼儿有序离开。

家庭小任务:家长带孩子们与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

活动反思: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活动中我运用了图片和大量的、零食,引导幼儿在玩中体验分享的快乐,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与朋友友好相处,培养其交往能力,我觉得这次活动还是很合适小班的孩子,可以促进幼儿将认知转化为行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gx86.com小编推荐

最新短跑教案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最新短跑教案》,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短跑教案(篇1)

标题:短跑教案

一、导言

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受关注的一个项目之一,其速度和力量要求对选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个教案旨在帮助教练和运动员们在训练和比赛中掌握正确的短跑技术和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们的短跑水平。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短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求;

2.掌握短跑的正确姿势和动作;

3.了解短跑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

4.提高运动员们的短跑速度和力量。

三、教学内容

1.短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求

1.1 短跑项目的分类和规则

1.2 短跑项目的培养技术要求

1.3 短跑项目的竞赛要素

2.短跑的正确姿势和动作

2.1 起跑姿势和技巧

2.2 加速阶段的动作要点

2.3 冲刺阶段的动作要点

3.短跑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

3.1 速度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

3.2 力量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

3.3 技术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

四、教学方法

1.讲解和示范

2.实践训练

3.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介绍短跑的重要性和训练对于提高短跑水平的必要性,激发运动员们对于学习和训练的兴趣。

2.讲解和示范

2.1 讲解短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求,包括短跑项目的分类和规则,培养技术要求和竞赛要素。

2.2 通过示范起跑姿势和动作要点、加速阶段的动作要点和冲刺阶段的动作要点,帮助运动员们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短跑姿势和动作。

3.实践训练

3.1 进行起跑训练,包括起跑姿势的正确掌握和起跑时的爆发力训练。

3.2 进行加速训练,包括加速动作的正确掌握和加速能力的训练。

3.3 进行冲刺训练,包括冲刺姿势的正确掌握和冲刺速度的训练。

4.评价和指导

通过观察和评价运动员们的训练表现和成绩,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运动员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短跑水平。

六、教学评价

通过考试和比赛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价,评估运动员们在短跑技术和训练方法上的掌握程度和水平提高情况。

七、延伸拓展

学习和了解其他田径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求,扩大运动员们的运动范围,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八、教学反思

教学结束后,教练进行教学反思并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次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一份关于短跑教案的范文,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短跑教案(篇2)

短跑教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Sprinting

1.1 Objectives:

-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sprinting

- To explain the benefits of sprinting

- To teach basic sprinting techniques

- To motiva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printing activities

1.2 Background:

Sprinting is a fundamental skill in track and field sports. It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speed, power, and proper running technique. The benefits of sprinting include improved cardiovascular fitness, increased muscle strength, enhanced body coordin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react quickly.

1.3 Materials Needed:

- Open space or a running track

- Cones or markers to set up the sprinting course

- Stopwatch or timer

Chapter 2: Basic Sprinting Techniques

2.1 Warm-up (10 minutes):

- Jogging in place or light jogging to increase heart rate and warm up muscles

- Dynamic stretching to loosen up the lower body, focusing on the legs, hips, and ankles

- High knees and butt kicks to further warm up the leg muscles

2.2 Sprinting Drills (15 minutes):

- A-skips: exaggerated skipping motion, focusing on driving the knee up and forward

- B-skips: similar to A-skips but with an added kick of the leg after the drive phase

- High knees: running with an emphasis on lifting the knees as high as possible

- Butt kicks: running with the goal of kicking the butt with the heels

- Fast feet: quick steps on the spot, focusing on foot turnover and speed

2.3 Proper Sprinting Technique (20 minutes):

- Starting stance: athletes should begin in a low, crouched position with one foot forward and the other foot back, hands behind the starting line

- Explosive start: athletes should explode forward using the power from their legs, driving their arms forward and pumping them at a 90-degree angle

- Proper stride length: athletes should aim for long, powerful strides while keeping their feet close to the ground

- Arm swing: athletes should swing their arms in a synchronized motion with their legs, driving them backward and then forward

- Relaxation: athletes should focus on staying relaxed in the upper body to avoid unnecessary tension and conserve energy

2.4 Sprinting Practice (15 minutes):

- Set up a sprinting course using cones or markers

- Each student will take turns sprinting the course

- Use a stopwatch or timer to record the students' times

- Provide feedback and corrective guidance to each student after their sprint

Chapter 3: Advanced Sprinting Techniques

3.1 Strength Training (20 minutes):

- Incorporate strength exercises to improve power and explosiveness, such as squats, lunges, and plyometric exercises

- Emphasize proper form and technique during these exercises to prevent injury

3.2 Speed Workouts (20 minutes):

- Interval training: have students alternate between sprints and recovery periods of walking or slow jogging,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sprint distance and intensity

- Fartlek training: mix short bursts of sprinting with periods of jogging or walking, allowing the students to vary their speed and intensity

3.3 Mental Preparation (10 minutes):

-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focus and visualization in sprinting

- Teach students relax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deep breathing and positive self-talk to increase mental clarity and confidence

3.4 Cool-down and Stretching (10 minutes):

- Guide students through a series of low-intensity exercises and stretches

- Encourage them to focus on breathing and relaxing their muscles

Chapter 4: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4.1 Assessment Criteria:

-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basic sprinting techniques

- Improvement in sprinting form and speed over time

- Effort and participation in sprinting activities

4.2 Evaluation Methods:

- Observation during warm-up, drills, and sprinting practice

- Recording and analysis of sprinting times

- Self-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by students on their progress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Recap:

-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covered in the lesson, including the benefits of sprinting, basic sprinting techniques, advanced sprinting technique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5.2 Next Steps:

-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tinue practicing and refining their sprinting skills on their own

- Discuss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participation in track and field events or competitions.

5.3 Final Remarks:

- Express confidence in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improve their sprinting abilities with continued practice and dedication

- Encourage students to apply the principles they have learned in other areas of their lives, such as goal setting, perseverance, and discipline.

短跑教案(篇3)

短跑教案

主题:短跑训练方法与技巧

引言:

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为激烈和激动人心的一项运动。短跑不仅需要运动员具备优秀的爆发力和速度,还需要精确的技巧和正确的训练方法。本教案旨在介绍短跑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短跑能力,培养他们的速度和爆发力,并为他们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提供指导。

一、短跑技术要点

1. 起跑姿势:学生应采用蹲位起跑姿势,双手平放在起跑线上,双脚与肩同宽,身体重心略偏前。

2. 爆发力发挥:起跑时,学生应迅速离开出发线,并在起跑之初迅速展开步幅,迅速加速,用力蹬地,同时保持身体前倾,保持强大的爆发力。

3. 步频和步幅:短跑中,学生应提高步频和加大步幅,迅速奔跑。步频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腿部的摆动次数,步幅指的是每一步前移的距离。鼓励学生在练习中改进步频和步幅,提高速度和效率。

4. 跑道把握: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跑道位置,尽量避免与其他选手相撞,保持稳定的跑道线路,巧妙使用内外道的曲线,将弯道处的速度损失降到最低。

二、短跑训练方法

1. 基本力量训练:

通过下蹲、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基本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并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这些训练可以在跑道上进行,也可以使用健身器材进行。

2. 爆发力训练:

爆发力训练对于短跑运动员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跳箱、深蹲跳、坡度跑等训练来提高爆发力。例如,坡度跑可以通过在坡道上进行短跑训练,增加了阻力,增加了对腿部和核心肌群的负荷,从而提高爆发力。

3. 速度训练:

速度训练是短跑训练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可以通过间歇性短跑、反向奔跑、变速奔跑等训练来提高速度。例如,反向奔跑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跑道上进行反方向奔跑,引导他们改变跑道把握和姿势,以提高速度。

4. 节奏训练:

短跑需要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和协调性。通过歌曲的节奏及呼吸配合进行短跑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在歌曲的逐渐加快的节奏中,学生需要根据节奏控制自己的步伐和速度,从而达到节奏感和协调性的训练效果。

结语: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极具挑战性的一项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速度、爆发力和技巧。通过本教案所介绍的短跑技术要点和训练方法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短跑能力,培养速度和爆发力,提高在比赛中的成绩。相信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们必将在短跑项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短跑教案(篇4)

短跑教案主题范文: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短跑的规则和基本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和技术;

2.提高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通过训练积累良好的跑步习惯和技能;

3.通过短跑的训练,锻炼学生的体魄和耐力,增强体能素质。

二、教学内容

1.短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介绍

2.短跑的动作分解和训练方法

3.短跑的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

4.短跑训练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三、教学步骤

1.练习热身运动

短跑前的热身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将身体调整到运动状态,提高身体温度、加快血液循环,从而更好地进行短跑训练。热身动作一般包括四肢拉伸、脚蹬车、俯卧撑等。

2.介绍短跑技巧和规则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短跑的技巧和规则,包括起跑姿势、步伐、助跑、起步、加速、抬膝跑步姿势等。

3.分解短跑动作

教师可以将短跑动作分解为七个步骤,即起跑姿势、中间步伐、起步动作、加速动作、摆臂、大腿和抬膝。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步训练,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短跑的技巧。

4.纠正学生常见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常见的错误进行纠正,例如:起跑时时机不对、步伐不稳、加速不足等。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不同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跑步姿势。

5.增加短跑干货

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短跑的干货,例如:如何提高跑步速度、跑步饮食的科学搭配、如何进行短跑的心理准备等,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短跑技巧。

6.进行短跑训练

在学生了解了短跑的技巧和规则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短跑训练计划,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短跑的能力和速度。

7.收尾活动

在短跑训练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例如:慢跑、伸展运动等,可以缓解因运动造成的肌肉疲劳和酸痛。

四、教学效果

通过短跑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短跑姿势和技巧,提高自己的速度和爆发力,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体能素质和身体健康。通过科学合理的短跑训练计划,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短跑的技术和规则,从而提高自己的成绩和表现。

短跑教案(篇5)

短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短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

2.掌握正确的短跑姿势和动作;

3.培养良好的短跑习惯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短跑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要领;

2.理解短跑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3.培养良好的短跑习惯和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1.短跑的基本知识

a.短跑项目的起源和发展;

b.短跑比赛的分类和规则。

2.短跑的基本技术要领

a.起跑姿势:爆发力的发挥和起跑的平衡;

b.加速:正确的加速方式和步频控制技巧;

c.终点冲刺:保持速度和准确冲刺的技巧。

3.短跑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a.力量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b.速度训练:提高瞬发力和速度;

c.耐力训练:增加持久力和抵抗力;

d.灵活性训练: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

e.注意饮食和休息:合理的饮食和休息是训练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讲解短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让学生理解短跑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

2.示范法:老师可以进行示范动作,让学生模仿,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短跑训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五、教学过程

1.短跑基本知识的讲解

a.讲解短跑项目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短跑比赛的分类和规则;

b.介绍短跑比赛中常见的技术术语和常识。

2.短跑基本技术要领的教学

a.讲解起跑姿势:让学生了解爆发力的发挥和起跑的平衡;

b.讲解加速的技巧:教授正确的加速方式和步频控制技巧;

c.讲解终点冲刺的技巧:让学生掌握保持速度和准确冲刺的技巧。

3.短跑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讲解

a.讲解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b.讲解速度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瞬发力和速度;

c.讲解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增加持久力和抵抗力;

d.讲解灵活性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

e.讲解饮食和休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合理的饮食和休息是训练的基础。

4.实践训练

a.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短跑训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b.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c.进行比赛和竞争,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竞争力。

六、教学评价

1.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训练和比赛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2.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参加短跑比赛,通过比赛的经验积累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短跑水平。

七、教学资源

1.短跑教学视频和教材;

2.短跑训练器材和场地;

3.计时器和测量器具。

八、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参加短跑比赛和训练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竞赛经验;

2.邀请专业的短跑教练和运动员进行指导和讲座,让学生接触到更高水平的训练和竞技环境;

3.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社区的短跑比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竞技经验和表现机会。

九、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短跑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短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掌握正确的短跑姿势和动作,培养良好的短跑习惯和敬业精神。在实践训练中,学生提高了自己的短跑水平,通过比赛和竞争,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和竞争力。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短跑的兴趣,培养更多的优秀短跑选手。

短跑教案(篇6)

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短跑二十米与反思

一、引言

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还能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合作意识。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一节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中的短跑二十米项目,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案内容

1. 目标

通过短跑二十米项目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爆发力和速度,同时提高他们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2. 教学内容和方法

(1)介绍短跑二十米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如起跑动作、跑道的使用等。

(2)进行热身运动,如慢跑、拉伸等,预防幼儿可能出现的运动伤害。

(3)分成小组进行训练,每组由3-4名幼儿组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体力和能力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适当的锻炼。

(4)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正确的起跑动作和姿势。

(5)安排比赛环节,让每个小组进行短跑二十米的比赛,鼓励幼儿互相支持和鼓励。

三、反思

1. 教学效果

该教案设计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引入规则和注意事项、热身运动、分组训练以及比赛环节等步骤,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他们的运动技巧。同时,比赛环节的设置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 学生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活动。他们通过比赛和训练,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然而,也有少数幼儿因个体差异或不适应参与活动,需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关怀。

3. 教学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幼儿起跑动作的纠正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跑姿和动作。同时,对于部分不适应活动的幼儿,教师可以与他们进行个别沟通,了解其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4.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于体育游戏的进行也至关重要。幼儿园应提供安全、宽敞的跑道,并配备适当的运动器材和设施,以保证幼儿能够顺利进行短跑二十米项目。

五、总结

短跑二十米项目是幼儿园体育游戏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运动技巧,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个体差异的关爱和指导,同时也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短跑教案(篇7)

短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了解短跑项目的起源、规则和比赛要求,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跑步速度、爆发力和耐力;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 情感目标:

通过短跑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跑步速度、爆发力和耐力。

三、教学过程

1. 准备工作(5分钟)

介绍短跑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

简要介绍短跑项目的规则和比赛要求,并对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进行详细讲解。

3. 起跑姿势练习(15分钟)

分组进行起跑姿势练习,每位学生轮流扮演运动员和观察员的角色,互相指导和纠正姿势。

4. 跑步姿势练习(15分钟)

在宽敞的操场上进行跑步姿势的练习,老师和助教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5. 终点冲刺技巧练习(15分钟)

进行终点冲刺技巧的练习,提醒学生在冲刺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呼吸节奏。

6. 模拟比赛(20分钟)

分组进行模拟比赛,每组学生轮流进行短跑项目的实际比赛,老师和助教进行评估和点评。

7. 总结讲解(10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和模拟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短跑项目中的掌握程度和进步情况。

五、教学资源

1. 操场

2. 讲台

3. 课件投影仪

4. 录像回放设备

5. 体育设备:起跑器、终点线等

六、教学反思

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项目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短跑项目的规则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组练习和模拟比赛,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课后,我将结合录像回放设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点评,给出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同时,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训练情况,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锻炼和参与体育活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短跑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突破。

短跑教案(篇8)

短跑教案

主题:培养学生们的短跑能力和身体素质

范文:

第一课时:短跑基本动作的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短跑项目的基本动作,并能正确地掌握短跑起步动作。

教学内容:

1.短跑项目的基本动作介绍

2.短跑起步动作的要领

3.短跑起步动作的训练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一段精彩的短跑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对短跑的兴趣,并告诉他们短跑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2.新知解释

向学生介绍短跑项目的基本动作,包括起跑、加速、冲刺、终点等。并解释起跑动作的重要性,告诉学生正确的起步动作能有效提高跑步速度。

3.示范与练习

通过示范正确的短跑起步动作,让学生观察并模仿老师的动作。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起步训练,并逐一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动作。

4.总结

总结起步动作的要领,并提醒学生通过多次重复训练来巩固和提高短跑起步的技巧。

5.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一段短跑比赛视频,下节课将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二课时:短跑比赛技巧的分析与讨论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短跑比赛视频,了解短跑的比赛技巧,提高学生的比赛能力。

教学内容:

1.观看短跑比赛视频

2.分析短跑比赛中的技巧和策略

3.讨论学生对短跑比赛的感悟和建议

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依次展示他们观察和记录的短跑比赛视频片段,并简要描述自己的记录内容,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观看视频

通过观看一段短跑比赛视频,引导学生从起跑、加速、冲刺、终点等方面观察和分析选手的技巧和策略。

3.分析与讨论

根据观察所得,老师带领学生分析短跑比赛中的技巧和策略,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4.总结

总结学生的分析和讨论结果,并强调学生要在日常训练中注意运用这些技巧和策略,提高自己的短跑能力。

5.作业

要求学生自行查找一篇关于短跑训练方法的文章,下节课将进行阅读和分享。

第三课时:短跑训练方法的学习和分享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和分享短跑训练方法的文章,学习不同的短跑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

教学内容:

1.阅读短跑训练方法的文章

2.分享学生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制定个人短跑训练计划

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短跑训练方法的文章,并简要介绍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2.阅读与分享

让学生阅读自己找到的文章,并就文章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

3.制定个人训练计划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学内容,制定一份个人短跑训练计划,并与同桌分享和互相提出建议。

4.总结

总结学生的分享心得和制定的个人训练计划,并提醒学生要认真、持久地进行训练。

5.作业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执行自己的训练计划,并在下节课进行训练成果的展示。

第四课时:短跑训练成果的展示与总结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训练成果展示,总结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持续锻炼的兴趣。

教学内容:

1.学生训练成果的展示

2.教师点评和总结

3.学生讨论和评价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学生训练成果的展示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并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学生可以选择进行模拟比赛或进行短跑速度测试。

2.教师点评和总结

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反馈和提出问题。同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问题,以便日后教学的改进。

3.学生讨论和评价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就整个短跑教学过程进行讨论和评价,包括教师的授课方法、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资源等方面。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4.总结与展望

与学生一起总结整个短跑教学过程的成果,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短跑训练,并展望未来的运动之路。

最新陶艺教案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最新陶艺教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陶艺教案 篇1

中班美术教学案例陶艺活动:凉鞋

活动目标:

1了解凉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学会用工具在粘土板上画各种形状的鞋底,用各种方式装饰凉鞋和鞋面。

三。能充分想象和大胆创造事件。

活动准备:

1.课件:许多凉鞋的**。

2.组织儿童观察凉鞋的组成并安排“桑迪鞋城”的场景。

这个陶工有一只手和许多工具。

活动程序:

1.老师和孩子们参观了“桑迪鞋城”的鞋展。

(1) 老师:你什么季节穿这双鞋?他们看起来怎么样?请与您的下一个朋友交谈。 (儿童可以自由观察和讲述)

(2)老师:您看过什么鞋子?它是什么样子的?

该链接可在对等点之间进行免费交换和对等交换。老师要注意引导孩子认真观察。通过观察和交流,他们可以很好地积累凉鞋的经验,起草以下的设计和生产流程。

2展示课件,指导孩子们欣赏不同的凉鞋。

(1)**第一个课件。 (妈妈的凉鞋)

老师:今天老师还带了一些凉鞋。看,谁会穿这个?它是什么样子的?

(2)**第二课件。 (爸爸的凉鞋)

老师:这是谁的鞋子?是什么感觉

(3) 第三、四期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男女凉鞋的特点。

(4) 老师总结:你应该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我妈妈的凉鞋又窄又长,鞋帮上有细带,还有漂亮的珠子!爸爸的鞋又宽又胖,鞋帮很简单。童鞋很小,很可爱,有很多有趣的装饰品!

中产阶级的孩子不熟悉用粘土板制成的鞋子。 欣赏和示范活动可以指导儿童的直接感官体验。

三。老师和孩子们讨论如何作凉鞋。

(1) 老师:今天,请做一个小鞋匠,用泥土做凉鞋。你要为谁做?怎么做? (请让个别孩子回答)

(2) 老师总结了制作凉鞋的方法。

4教师承认生产要求,创造孩子。

5.显示工作并评估摘要。

(1) 在凉鞋展上,孩子们互相参观自制的凉鞋。

(2) 引导孩子们互相评价:你喜欢哪双鞋?为什么?

陶艺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欣赏,感知五官及表情变化,重点关注脸部的凸起部分。

2.学习用泥皮、泥条、泥团捏塑一张较完整的脸。

3.能大胆想象创作,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立体雕塑脸若干。

2.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教师:请你们相互看看对方的头部,头部有什么?(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2)教师:请仔细看,我的五官怎么了?(教师做鬼脸)

(3)根据幼儿的发言,教师小结:原来让脸上的五官动一动,会产生各种表情,比如哭脸、笑脸、凶脸、俏皮的脸……有了表情的脸看起来生动有趣!

教师生动而有趣的变脸,让幼儿感觉到教师的可爱和滑稽——这对幼儿细致地观察以及接下来幼儿的变脸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集体欣赏雕望脸。

教师:艺术家也做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脸。请你挑一个最有趣的脸,说说自己的感受。

通过欣赏以及教师的激励、引导,幼儿动手一试的欲望更加强烈。

3.出示泥皮、泥条、泥团,幼儿进行创作活动。

(1)教师:要想用陶泥成功地创作一张有趣的脸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们先要认识一下泥的兄弟们。

(2)教师:泥老大就像我们常用的饺子皮,名字叫泥皮;泥老二长得像油条,名字叫泥条;泥老三好像我们吃过的麻团,名字叫泥团。

(3)教师:现在就请你们用“泥家三兄弟”来制作一张生动有趣的脸吧!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展评幼儿作品。

幼儿相互参观、交流、评价,选出“谁的表情最有趣”“谁的五官最突出”“谁的装饰最有趣”。

陶艺教案 篇3

校本活动手册陶艺

兴趣小组

板桥中心学校

目录1、 学校校本活动计划

2、 学校校本活动安排表

3、 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4、各兴趣小组活动安排表

5、各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名单

6、各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_____陶瓷艺术校本活动计划

_________小组活动时间表

魏2014-2015学年2学期顾问刘阳_____

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陶艺活动小组人员名单

2014-2015年在校学生人数:19,指导老师刘洋

板桥中心学校本活动记录

板桥中心学校本活动记录

板桥中心学校本活动记录

板桥中心学校本活动记录

板桥中心学校本活动记录

板桥中心学校本活动记录

板桥中心学校本活动记录

板桥中心学校本活动记录

陶艺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板桥中心学校刘阳

陶艺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瓷艺术既有艺术学科的共性,又有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独特性。任何一件陶瓷作品都是材料质感、工艺手段何一术表现力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何一术实践的综合体现。

陶瓷艺术的独特性决定了它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陶艺课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要通过亲手制作陶艺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陶艺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性的空间,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理想”通过艺术实践转变为现实。例如,在教授“手捏成型”这种陶艺技巧时,教师除传授简单的制作技法外,更重要是要培养学生对制作材料和过程的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陶瓷造型过程中的发散思维活动。比如,可以启发学生对事先做好的小陶碗自由地添加装饰或变形图案,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了自己喜欢的小乌龟、大蘑菇等形象,使呆板、生硬的陶碗焕发出生动活泼的艺术气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练习了制陶技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陶艺教育能使学生发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天地,这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开辟了空间。陶艺教育能营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陶艺教育内涵丰富,涉及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

当代学生较为薄弱的动手能力和**能力是人们所共知的,他们很少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无法体会成功的乐趣,对于事物的好奇感明显不够强烈。在陶瓷艺术教学中,学生的创作过程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陶艺创作活动鼓励学生体验,*和反思特定的艺术实践,从而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好奇心。

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个普通的动物。经过初步的尝试,他们会发现他们的作品并不是现实中的动物形象。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了解动物的典型特征,然后让他们修改。这样,学生所学到的不仅只是单一的形体塑造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训练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陶艺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手捏、贴画等技法创作各种各样的鱼,表现鱼的动态特征。

2.体验制作小鱼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用手捏、贴画等技法创作各种各样的鱼,表现鱼的动态特征。

活动难点:

表现鱼的动态特征。

活动准备:

陶泥、操作工具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海底世界中的.鱼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海底世界吗?里面的鱼成什么样子的呀?(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看到的鱼的外部特征及它们在水中的动态特征)

二、制作可爱的鱼

1.你们也想来制作一条小鱼吗?

2.教师示范制作可爱的鱼

师:用手捏鱼的身体,然后翘翘的尾巴和张开的嘴巴。然后用另外的泥捏一捏,捏成一小片一小片的,贴在鱼身上,最后贴上眼睛。

3.你准备做一条什么鱼呢?

4.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小鱼

教师指导个别操作困难的幼儿。

三、参观“海底世界”

师:哇!我们海底世界里有这么多小鱼,你最喜欢哪一条呀?为什么呢?你觉得这条小鱼好看在哪里?

陶艺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压扁的技能。

2.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压印活动,初步感知肌理效果。

3.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肌理明显的树叶。

3.陶泥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树叶。请你仔细看看,树叶是什么样的?你在树叶上发现了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和树叶上的纹理。(幼儿自由讲述)

要点提示:

帮助幼儿学会观察的方法对幼儿制作陶艺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和树叶上不同的纹理两个方面来入手,重点在观察树叶的肌理、花纹上,为幼儿后期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师示范,重点讲解陶泥搓圆后进行压扁和用废旧材料压印的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观察上面压印出的各种肌理,并相互交流各自运用的不同材料。

教师:利用人们丢弃的一些废旧材料,可在陶泥上制造出不同的肌理,从而使陶艺作品更漂亮,同时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最新美术地球教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课堂教学规范化的体现。今天笔稿范文网小编将为您准备有关“美术地球教案”的精彩文章,我希望这些分享能够让你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有人能够帮助你!

美术地球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浆糊、小棒等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感受浆糊刻印画的特殊艺术效果。

2、能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彩色的地球”这一主题。

3、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能与同伴合作运用材料。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教具:实物投影仪、小鸟头饰。

2、材料:人手一张扇形纸、粗细不同的小棒、抹布、彩色浆糊(浆糊加颜料调配而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欣赏故事《彩色的地球》,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彩色的地球》。

故事《彩色的地球》

一天.小乌问乌妈妈“地球是什么颜色的?”乌妈妈说“只要你绕着地球飞一圈,就知道了。”听了妈妈的话小鸟出发了。

它飞呀飞呀.前面出现了一片蓝蓝的大海。小鸟高兴地喊起来“啊.我找到了.地球是蓝色的。”说着,它拿出扇形小纸片做了个标记(教师示范)。

就这样.小鸟每到一个地方.就做一个标记、有绿色,红色、棕色、黑色等。一圈飞完了、小鸟一看,咦’地球是什么颜色的呢?

2、结合故事第二段,教师示范:取一张扇形小纸,先用扁笔蘸满蓝色的浆糊,然后顺着一个方向,从扇形纸的一头涂到另一头。要求涂得均匀,直到把扇形纸涂满为止。涂好底色后,再用小棒刻画上大海中的景物。

3、结合故事第三段,教师启发幼儿想象:小鸟在绿色、红色、黄色、棕色、黑色等地方看到了什么?

(幼绿色一一草原.红色一花园,黄色一沙漠.棕色――村林,黑色一夜晚的城市)

二、基本部分

1、师: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会看到些什么?(幼儿发挥想象.自由讲述。)

2、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合作运用材料操作。

3、教师安排6组,每组提供一种颜色,幼儿按意愿选择。

4、根据需要,选取粗细不同的小棒。如画物体的外轮廓线,可选取粗的小棒,画细节部分,可选取细的小棒。要求涂色均匀,注意桌面、衣服的卫生。

三、结束部分

1、展示作品。鼓励幼儿自由组合,用每6张扇形纸片拼成一个彩色的地球,如下图:

2、边倾听歌曲《世界儿童心连心》,边欣赏作品,最后师生其同讲评。着重进行想象、创造方面的讲评,肯定想象丰富、奇特的幼儿。例如,幼甲:我在黄色的地方看到了一片沙漠。沙漠里骆驼在行走。

幼乙:我在棕色的地方看到了蚂蚁洞。有的蚂蚁在搬栖,有的蚂蚁在睡觉。

幼丙:我在黑色的地方看到了一片被污染的海洋。海面上漂着垃圾、鱼儿,海水变脏了。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是教师结合其自身的专题“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创造教育”所进行的一次尝试与探索。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可时时处处窥见教师的创造教育:

1、命题富有创造性。围绕“彩色的地球”这个命题,能向幼儿提出许多开放性的问题,能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活动以故事《彩色的地球》贯穿始终,教学氛围宽松自由。

2、示范灵活。示范抓重点,只做局部示范,变单纯的由教师示范讲解的填鸭模式为生动活泼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

3、材料新颖独特。浆糊、颜料、小棒这些新奇的作画工具和方法,充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4、创造性的讲评。教师能提供给幼儿充分的阐述机会,并能随机挖掘幼儿创造性。

美术地球教案 篇2

妈妈的生日美术课件

《生日卡》活动意在让幼儿愿意关爱他人,体验活动的快乐,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妈妈的生日美术课件,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生日贺卡的设计、制作方法,进一步学习色彩、设计、制作等各种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讲述贺卡的意义在于表达人们美好的祝愿。

二、讲新课

1、欣赏。教师展示贺卡实物,讲述两种作品的不同意义:印刷品——设计精美,有艺术价值;自制品——情真意深,更令人难忘。结合课本图例欣赏。

2、介绍几种贺卡的制作方式:

(1) 布贴法:利用各种布的色彩、花纹、肌理剪贴制成新颖的贺卡。

(2) 纸贴法:利用各种彩纸及剪纸图案,组合拼贴,制成贺卡。

(3) 绘画法:以平面绘画手法,配上文字绘制的贺卡。

(4) 综合法:综合运用纸、布、毛线等材料并配合绘画手法制成的贺卡。

3、贺卡的'组成:

贺卡一般由正面、内页(中心)和底面组成,也有一面的单页卡。

按类型分可以有平面和立体,例(略)

教师用谈话法讲述生日贺卡设计的知识如外形、内容、用不同材料和表现手法制作等。

三、学生设计:

在确定贺卡品种(单面或多面)赠送的对象以及用什么手法制作后,按以下步骤进行设计:

1、用纸折成基本形。外形可设计成方形或其他形,某一部分还可镂空,例如设计成小天窗等。

2、构想好贺卡各面的图形及文字,并安排好位置,考虑色彩配置,然后用笔画出。

3、选择适用的材料开始制作。本节课只要求完成设计草稿。

四、小结……

布置下节课要带的用品

第二节

继续作业,完成生日贺卡的设计制作

一、让几个学生谈谈他们的设计思路及制作方法。

二、学生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评议:自评——互评——师评

美术地球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水粉、小棒等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感受水粉画的特殊艺术效果。

2、能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彩色的地球”。

3、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能与同伴合作运用材料。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小鸟头饰。

材料:人手一张扇形纸、粗细不同的小棒、抹布、彩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欣赏故事《彩色的地球》,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彩色的地球》。

一天,小鸟问鸟妈妈“地球是什么颜色的?”鸟妈妈说“只要你绕着地球飞一圈,就知道了。”听了妈妈的话小鸟出发了。它飞呀飞呀.前面出现了一片蓝蓝的大海。小鸟高兴地喊起来“啊,我知道了,地球是蓝色的。”说着,它拿出扇形小纸片做了个标记教师示范)。就这样,小鸟每到一个地方,就做一个标记、有绿色,红色、棕色、黑色等。一圈飞完了、小鸟一看,咦,地球是什么颜色的呢?

2、结合故事第二段,教师示范:

取一张扇形小纸,先用扁笔蘸满蓝色的颜料,然后顺着一个方向,从扇形纸的一头涂到另一头。要求涂得均匀,直到把扇形纸涂满为止。涂好底色后,再用小棒刻画上大海中的景物。

3、结合故事第三段,教师启发幼儿想象:

小鸟在绿色、红色、黄色、棕色、黑色等地方看到了什么?(幼绿色一一草原,红色一花园,黄色一沙漠,棕色——村林,黑色一夜晚的城市)

二、基本部分。

1、师: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会看到些什么?(幼儿发挥想象,自由讲述)

2、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合作运用材料操作。

3、教师安排6组,每组提供一种颜色,幼儿按意愿选择。

4、根据需要,选取粗细不同的小棒。如画物体的外轮廓线,可选取粗的小棒,画细节部分,选取细的小棒。要求涂色均匀,注意桌面、衣服的'卫生。

三、结束部分。

1、展示作品。鼓励幼儿自由组合,用每6张扇形纸片拼成一个彩色的地球。

2、边倾听歌曲《世界儿童心连心》,边欣赏作品,最后师生其同讲评。着重进行想象、创造方面的讲评,肯定想象丰富、奇特的幼儿。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美术地球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表现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环境的情感。

2、在掌握有关地球表面的知识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3、合理地运用鲜明的对比色彩进行渲染,注意颜色搭配协调、饱满。

活动重点:

有关地球表面知识的基础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活动难点:

合理运用鲜明的对比色彩,颜色搭配协调、饱满。

活动准备:

教学欣赏VCD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提问:我们住在那个星球上呀?(地球)

2、感受地球的形状和不同地域的环境特点。

播放教学欣赏VCD《地球是我家》引导幼儿欣赏在太空中的和鸟瞰下的地球,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美丽的生物以及人类现代生活的环境等。(提问:地球上都有些什么?不同地方有什么特点?)

3、启发幼儿发现地球的颜色与不同地域的关系。

4、引导幼儿欣赏教学欣赏VCD中的作品《韦雷德里克斯的牧场》感受作品中不规则的分割线和丰富的色彩。(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线条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画家要用这些颜色?这些色块代表着什么?丰富的色彩给你怎样的感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画《我们的地球》,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小画家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提问:画中用了哪些颜色?地球的上下两部分用了什么颜色?这样的颜色代表什么含义?)

2、引导幼儿运用对比欣赏的方式感受不同幼儿作品的表现内容和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教师出示彩色卡纸,启发幼儿思考,你想表现一个怎样的地球,为什么?

4、引导幼儿在画纸中先画一个大小适当的圆形表现地球,在添画表现地球的面貌。

5、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围绕地球的外形运用黑色水彩笔添画出相关的事物。

6、启发幼儿用和谐的颜色表现主体地球和背景。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互相评价,说说同伴画的地球上最美的地方是哪里?

美术地球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幼儿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和大胆的想象能力。

3、充分体验亲子创作的快乐,培养亲子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彩色笔蜡笔ppt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对小鸟的表情进行观察想象。

1、观看ppt提问幼儿:小鸟怎么了?他的表情怎么样?

2、它为什么哭了?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引导幼儿小鸟是因为去旅行的时候,看到森林被砍伐了、海洋被垃圾污染了、天空冒着黑烟、到处堆满了垃圾。地球受到这样的破坏,他难过的落泪了。)是啊,刚才的一幕幕画面都不是我们想见到的;小鸟也不想见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将无处可去。如果是你,你会像故事里面所说一样随便丢垃圾吗?那你会怎样爱护环境呢?(不要随地乱扔垃圾,要爱护花草树木,因为多种一些花草树木,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还要节约用水,做个爱护环境的好孩子)

二、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

小鸟哭得那么难过,我好想让小鸟开心起来,小朋友想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鸟开心起来呢?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为小鸟重新设计一个美丽的地球呢?说说自己喜欢的地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大胆的进行想象,鼓励幼儿的想法大胆的说出来,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三、教师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创作。

(教师讲述:因为刚才我也听了陈老师讲的小鸟旅行的故事,听了之后我也十会难过。为了让小鸟能开心点,于是我也重新为小鸟设计了一个美丽的地球,让它可以去开心的旅行。现在请大家来欣赏我的地球村)

四、教师示范讲解

五、幼儿作画

1、教师介绍材料: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蜡笔、油性笔、还有这个我们地球的图画,小朋友和你们爸爸妈妈们一起来帮助小鸟设计这个地球。

2、提出作画要求

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作画。

播放轻音乐,让幼儿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下作画。

七、展示作品。

教师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pk板上,请幼儿一起来欣赏别的小朋友的作品)

八、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去评价美术作品,指导幼儿,他们的未来的主人,更加有责任和义务要保护地球,爱护地球。

美术地球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宣传世界地球日的有关知识,让幼儿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通过环保故事等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要和动物、植物做朋友,共同来保护地球。

3、培养幼儿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萌发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环保小使者的愿望,让保护环境成为幼儿的一种自觉行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时间:

4月xx日至xx日。

活动主题:

地球妈妈我爱你。

活动实施:

1、班级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儿歌、科普知识的学习)让小朋友了解地球遭到的一些破坏,对幼儿进行宣传教育,让小朋友知道我们的地球妈妈生病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努力去拯救她。

2、大班美术社团幼儿在xx日前制作环保购物袋,并在xx日上午到社区广场发放。美术社团选出部分幼儿,由xx和xx带领开展活动。xx负责摄像,xx负责拍照,xx负责安全。

4、制定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在幼儿园网站、微信和娃娃发布,向广大家长发倡议书:珍惜地球资源,养成良好习惯。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张纸;不用一次性筷子,不用过度包装的商品,少用塑料袋,绝不乱丢垃圾;多用节能灯,随手关灯。珍爱地球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种养绿色植物,努力保护身边的每一片绿色;要少开车,多走路、多坐公交车;保护好书本,用过的书本送给弟弟妹妹;多用扇子,少开空调;地球只有一个,大家都来努力。

5、在幼儿园内做出“保护环境”的宣传橱窗。

6、家园共育:开展关灯一小时活动,由教师在班内给幼儿讲解关灯一小时活动的意义,同时提倡家长晚上在家与幼儿关灯一小时。

美术地球教案 篇7

幼儿园地球妈妈课件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和偏旁“角字头”。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共同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字,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十二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文中“大大的家”和“小小的家”各指什么,进而了解我们伟大的地球家园。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在你的家里,谁最亲你?(谈到妈妈时,说一说自己的妈妈。)

妈妈都为你做过那些事情?(学生发言)

师:是啊,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并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妈妈的课文,《地球妈妈》。

2.大家齐读课题

师:你们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地球是谁的妈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想一想地球是谁的妈妈。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课文,提出要求:不能丢字落字,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互相评价。

4.在这篇课文里,还有许多生字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5.小黑板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利用小老师领读等形式熟悉生字,再去掉拼音,开火车读。(利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认字的兴趣更浓)。

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师:认识了这些生字后,我们读起课文来,就能读得更流利。(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会更主动地读好。)

2.再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地球是谁的妈妈。(小鸟、小鱼、小虾……)

3.让学生在课文里找一找,这些小动物都住在哪儿?读一读相应的句子。

(1)在学生回答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板画:半空中的树杈、池塘里的荷叶、地底下的泥洞、地上的小房子。

(2)找学生把表示动物的生字卡片粘到相应的图旁边。

4.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的开头说“地球妈妈真好,她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小小的家”,结尾又说“她让所以的孩子共有一个大大的家”,

“小小的家”指什么?“大大的家”又指什么?

师小结:“小小的.家”指的是每一个孩子居住的地方,例如半空中的树杈上是小鸟“小小的家”;池塘里的荷叶下面是小鱼和小虾“小小的家”;而小兔“小小的家”则在地底下的泥洞里。这小小的家是属于自己的家。

“大大的家”是指我们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共有地球这样一个大大的家。

四、思维扩展、延伸

1.地球妈妈只给了这些小动物一个家吗?它有没有给其他小动物一个家?(有,其他的书上省略了没有说。)

2.除了书上提到的,你还知道地球妈妈给了谁一个家?在小组里说一说。

3.小黑板出示填空(在什么地方,有谁的家?)学生可参照书上的形式,口头填内容。(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还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4.地球妈妈给了我们所以孩子一个家,我们应对她做些什么呢?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地球,热爱地球)

五、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六、课堂总结

美术地球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展现自己对地球家园的理解和热爱,激发孩子们保护地球环境的感情。

2、在掌握有关地球表面的知识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三。合理使用明暗对比色进行渲染,注意色彩搭配协调,饱满。

活动重点:

有关地球表面知识的基础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活动难点:

合理使用鲜艳的对比色,色彩搭配协调,饱满。

活动准备:

教学欣赏vcd《地球是我家》、《幼儿欣赏册》、彩色卡纸、油画棒、黑色水彩笔、教师范画《我们的地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提问:我们住在那个星球上呀?(地球)

2感受地球的形状和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

**教学欣赏vcd《地球是我家》引导幼儿欣赏在太空中的和鸟瞰下的地球,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美丽的生物以及人类现代生活的环境等。(提问:地球上都有些什么?不同地方有什么特点?)

三。启发孩子们发现地球颜色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欣赏教学欣赏vcd中的作品《韦雷德里克斯的牧场》感受作品中不规则的分割线和丰富的色彩。(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图中线条的特点是什么?画家为什么要用这些颜色?这些色块代表什么?

丰富的色彩给你怎样的感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画《我们的地球》,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小画家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提问:画中用了哪些颜色?

地球的上下两部分用了什么颜色?这样的颜色代表什么含义?)

2引导孩子们用比较欣赏的方式去感受不同儿童作品的内容和方式,告诉他们他们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老师出示色卡,启发孩子们思考,你想展示什么样的地球,为什么?

4引导孩子们在画纸上画一个适当大小的圆圈来代表地球,并添加**来展示地球的面貌。

5、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围绕地球的外形运用黑色水彩笔添画出相关的事物。

6启发孩子们用和谐的颜色来表达主要的地球和背景。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互相评价,说说同伴画的地球上最美的地方是**?

最新时针教案推荐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最新时针教案推荐,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时针教案(篇1)

教学内容:

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指针画法

教学目标:

1,会画钟面上的分针。

2,探索钟面上时针走1小格是多少,了解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联系,从而学会画钟面上的时针。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方法。

难点:会画钟面上的时针。

教学准备:

课件,有钟面的A4纸,1个钟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导入语: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见过这样的题目吗?(都见过)题目说做什么呢?(画时针和分针)那你们会画吗?不知道你们画得准确不准确呢,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二、新课学习,

1.分针的画法:

提问学生:你们画钟面上的指针的时候,你们通常画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呢?通常先画分针,因为分针比较容易画,分针是根据分针的读数来画的。分针是怎样读的呢?我们学过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一大格是5分,从12指到1时,走了5分,走到2就是2大格,2个5分,二五一十,走到3,3大格就是三五十五。依次数下去,数到10就是50分,数到11就是55分,12就是60分,当走到60时就是变为整时的时候,即也叫整点,整点的时候分数又变成0分了。又从0分来数。

练习:画12:00,1:30,2:13,3:47四个时刻的分针。(分针根据分针的读数来画)

2.时针的画法:

时针如何来画呢?

(1)思考:老师有60颗糖果,想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你们猜猜每个人得到多少颗?60可以分成5个12那60=12+12+12+12+12

(2)思考:猜一猜时针走一小格是多少?

1小格=12分。因为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60可以分成5个12,所以时针走1小格是12分。按时针的走向,最先数字那里看做0分,第1小格刻度是12分,第2小格刻度是24分,第3小格刻度是36分,第4小格刻度是48分,第5小格刻度是60分。每一个大格都有这样的规律。也是起始点为0分、12分、24分、36分、48分、60分,依次下去。这是我们时针走过的分钟数。

(3)拨动钟表探究:时针指向的分钟数和分针指向的分钟数有什么关系?

从12:00拨动到12:12,观察此时12:12钟面上分针的分钟数和时针的分钟数是怎么样的`,有什么关系,同样拨动、观察12:24,12:36,12:48,1:00.

得出结论:分针指向的分钟数和时针指向的分钟数一致,所以画时针时可以根据分针的指向的分钟数来确定。

练习:在钟面上画4:24,8:48的指针和分针

(4)观察10:25、10:10、1:32钟面的时针,有什么发现。

10:25的分针指向25分,时针指向24分~36分之间;10:10的分针指向10分,时针指向0分~12分之间;1:32的分针指向32分,时针指向24分~36分之间。

得出结论:分针的分钟数与时钟所指向的分钟数始终一致,分针所指的分数对应着时针指的分数,刚好在刻度分钟数的范围内。所以画时针时,根据分针指向的分钟数在刻度上画,不在刻度上就看分钟数的范围。

练习:在钟面上画3:30,11:45的指针和分针

引导再次理解分钟数所在的范围来画时针。

三、小结

分针画法:画分针时根据分针的读数来画。

画时针时:时针由分针的分钟数来确定,分针多少分,时针也对应多少分(在几时数字后那一大格里数分钟数)。时针的1小格等于12分,1时里的刻度依次是0分,12分,24分,36分,48分,60分。依次推下去,依次循环。

时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知道它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时钟)

二、认识钟面

(一)观察钟面

1.组织小组玩钟,提出观察任务。

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小钟?边玩边看边说,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说给同桌听,开始玩吧。

2.学生自主玩钟,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玩钟时的观察结果。

(1)刚才小朋友观察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

数字;格子;针;(学生可能回答:有针、有数字格子等)

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一短一长,一粗一细)

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请你指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

(2)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上台介绍时针、分针。)

(3)请你试试拨动钟后面的齿轮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4.小结:通过小朋友玩钟,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拨动钟面上的齿轮,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

三、认识整时

1、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认识,请看钟面,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3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

3时,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师将3时的钟面贴在黑板上)

师出示5时、6时、9时、12时的钟面图,请学生说一说——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是几时?然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2、整时的特点和认整时、方法

这几个钟面上表示的都是整时,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分针都指到12)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看整时的方法吗?

生: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表扬)

3、认整时

师快速拔出几个不同的整时,学生回答。

4、拔整时

在钟面上拔出老师或学生所说的整时。

四、整时的表示方法

(一)认识电子表

叮叮叮,闹钟响了,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该起床了,我们去叫醒她吧。打开书91页,看看豆豆的闹钟几时了。(7时)

在她的床头有什么?(电子表)是几时?(7时)

钟表上的时刻除了用文字来表示,还可以用电子表的方法来表示。

(二)电子表的写法

1、电子表中间有两个点,小点左边的数字表示时,右边的数字表示分,当小点的右边是两个0时,就表示整时。

2、书写的时候,写7,表示7时,再在右边竖着写两个小点,后边写两个0,就表示7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3、你会用这种方法表示出黑板上钟面的时间吗?

(抽生板书,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书写。)订正

五、两种表示方法的练习

聪聪是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打开书92页,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安排一天的时间的?边看边说,然后照着书上的`样子,用文字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将钟面上的时间写在横线上。

评讲,请一人上台介绍,聪聪几点钟做什么。(注意加上早上、下午或晚上)

六、过或是差几时的情况

出示六时的钟面,聪聪接到小明的电话:今天是我的生日,请你过一时到我家来玩,请问聪聪几时去小明家?你是怎样想的?(6+1=7)

吃过晚饭后聪聪回家了,回到家时还差一时到九时,请问是几时?(9-1=8)

七、总结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总结: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并能用文字和电子表的方法表示时间。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时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让孩子们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通过绘画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彩色笔、水彩笔、蜡笔等绘画工具。

白色绘画纸。

实物时钟或时钟图片供孩子们参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与孩子们讨论时间的重要性,并引出时钟的主题。

展示实物时钟或时钟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时钟的结构和特点。

二、新课内容讲解(5分钟)

向孩子们介绍时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时针、分针、秒针、数字等。

讲解时钟的功能,如何用来表示时间。

三、绘画指导(10分钟)

示范画一个基本的钟面,让孩子们了解如何构图。

鼓励孩子们在白色绘画纸上自由发挥,绘制自己的钟面。

提醒孩子们注意时针、分针、秒针的比例和位置关系。

鼓励孩子们用各种颜色装饰钟面,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四、孩子们动手绘画(15分钟)

孩子们开始绘画,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

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评价作品,肯定孩子们的创作成果,鼓励他们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继续努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孩子们回顾时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强调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鼓励孩子们在以后的绘画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七、布置作业(5分钟)

让孩子们回家后,尝试绘制一个不同风格或场景的钟面,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拍照或保存下来,以便下次课堂展示和交流。

教学意义:

通过本次《画钟面》的绘画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还能在绘画过程中锻炼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通过自由发挥和创作,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激发。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最新小学整理教案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 对学生反应的了解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在大量资料中找到了一篇极富实用性的“小学整理教案”,阅读本文内容或许能够为您解决深陷的困境帮助您重新理清思路!

小学整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小学整理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二)是二年级下册的复习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分为两项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你学到了什么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这一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教材中的两幅图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通过这两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我的成长足迹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的一件作品、最满意的一次数学活动、自己发现生活中的一个数学问题。

〖课堂实录片断〗

首先通过83页两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并加以解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经过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左图中发现有长方形、角,角又有直角、锐角、钝角。

右图由四人小组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见下表)提出问题、自己设法解决问题来完成。有学生提到:桃花村、杏花村、枣花村一共安装了多少部电话,桃花村和杏花村一共装了多少部电话,杏花村比枣花村少装多少部电话等问题。

如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呢于是我问学生:我们学过混合运算,能提出利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吗有学生回答能,桃花村和杏花村合起来安装的电话比枣花村多几部马上有人举手表示会解答,列出算式:214+147-153。学生们的拓展能力让我很感欣慰。紧接着,一个学生提出:假如还有一个村子叫菊花村,又过了十年,他们安装电话的数量是桃花村、杏花村现在电话数量之和的2倍,请问菊花村安装了多少部电话

这个问题让大家耳目一新,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因为有了假设,而菊花村安装电话部数需要混合运算来解决,我马上适时地表扬了他。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我让他们先来估计有可能是多少部。学生略微地思考了一下,大部分举起了手。一名学生说:大概有700多部,因为桃花村、杏花村加起来是300多,两个300多可能是700多部。另一名学生说:我想是720多部,因为桃花村和杏花村加起来是361部,两个360加起来就是720部。我对他们的回答作出了肯定,接着说: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看看到底是多少。学生迅速地拿起笔来计算,不一会儿,就说出了答案。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引入了假设,最基本的问题得到了巩固,较好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有了拓展,不同的学生都有了提高。

看似简单的一个小小统计表,内涵可真不少。学生有了收获,我同样也有所感悟。学生在一点点地成长,从最初的不会提问题到会提简单的问题,再到能提较复杂的问题。我深深地感到学生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编者点评〗

教师的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使教学收到了意外的效果。这就是课堂教学可预料的一方面。教学中其实有不少这样的契机,但稍不留神就一闪而过。如何能有效地把握这些契机,需要经验,更需要反思和学习。

小学整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创设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

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这节课直接利用教材提供的整理书这一具体情境,分三步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第一步,让学生独立地感知问题情境,明确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选择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即列出算式1412或1214。估计学生列式没有困难,所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到第二步上。第二步,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分两个小环节,首先估一估,让学生分组对所列出的算式进行估算并全班交流。通过估算,使学生感受到仅靠估算还不能解决150本书能放得下吗?这一问题,要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其次,交流算法多样化。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全班交流,比较不同算法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加以掌握。这个小环节学生可能有难度,而且占用时间可能稍长,教师要注意适时调控、点拨。第三步为各种方式的巩固反馈。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状况博兴乐安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一流,建有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阶梯教室。教室全部配备了多媒体,教师每人配备一台微机。学校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硬件保障。

学生状况学生在第五册已学习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本单元第一课时已学习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学生已经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能力。估计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方法上,学生可能有难度,这是需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课堂实录〗

(一)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件(小红整理书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什么?

生1:这个书架共有12层,每层放14本书。这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

生2:150本书能放得下吗?

师: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估计学生列算式没困难,把教学重点放在算法的探讨与交流上。)

生:1412。

师:这是某某同学(一位学数学有困难的同学)列的算式,大家赞成吗?

(二)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1.估一估

师:现在分小组讨论并估计150本书能否放得下。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对学生的各种想法基本做到心中有数后,再组织交流。)

组1:把算式中的12看成10,1410=140,所以正确结果应大于140。

组2:把算式中的14看成15,把12看成10,1510=150,可以知道正确结果大约是15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估算过程及其特点,让学生质疑,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根据以上估算的结果,能判断这个书架能放下150本书吗?

生:不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这个问题,体会解决这个问题仅靠估算还不行,要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2.交流算法多样化

师:既然这个问题仅靠估算还不行,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计算1412。

(计算完成后在组内交流。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不同的算法。)

生1:14+14+14++14=168。

生2:12+12+12++12=168。

生3:1410+142=168。

生4:1227=168。

生5:2614=168。

生6:1412=168(竖式计算)。

(指名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把竖式写到黑板上。)

14

12

――

28

+140

――

168

师:(生板书完后)你是怎么想的?

生6:142=28,1410=140,140+28=168。

生7:我也列的竖式,但和他的不一样。(师让生7板演)

14

12

――

28

+140

――

168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7:第一步,先用乘数12的个位数2去乘14,所得的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第二步,用乘数12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即:个位上是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可省略不写,将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边听边赞赏地点头。)

师:谁想评价一下这两个同学的竖式?

生1:这两种方法都可以。

生2:我认为第二个同学的简便,0只起占位作用,可以省略不写。

生3:其实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方法和前面的分步计算是一致的,都是分三步计算,只不过1412的竖式是把三步综合在一个竖式里,比较简便。

(三)活动三:巩固反馈

1.自选做法,尝试练习

241211434421

(这三个算式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计算,再同桌交流、互相评价,及时知道对或错,并及时得到纠正,获得成功感。)

2.深化提高,欣赏数学美

1111121113111411

1511161117111811

(先计算,再探究,感受数字模式的规律性,鼓励质疑、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发现的规律,最后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用课件展示规律。)

〖教学反思〗

1.根据本课教材特点,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构建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与活动完美地结合起来,鼓励每一位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取得良好的效果。

2.本节课有两个很突出的特点:一是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方法的过程很精彩,这种原来由教师讲解的算理让学生主动地推理出来,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做数学的乐趣;二是在第三个活动中欣赏数学美,有的学生做出两个题目就找到了规律,也有的同学做了三个、四个,并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出来,使大多数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的美。

3.遇到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师生交流时间会感到不足。以后在类似问题上,应合理安排,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

〖案例点评〗

《标准》强调: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本节课中,教师依据新教材特点,以活动贯穿教学始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谁想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想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一试好吗?学生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在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寻找、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整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把学习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2.每一个数学活动的设计都把明确的目的与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较好地统一起来。

3.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

4.教师的指导针对性强,并以激发学生参与进一步的数学活动,或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目的,如对估算的反思可能有助于发现计算的策略,把估算与计算融会贯通,使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整理教案【篇4】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3、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4、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5、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树立劳动观念,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事情干得很少,在校要教育学生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采用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当好一天的值日生,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6、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7、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8、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

9、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图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10、提问:在家里,除了和妈妈一起看书,还可以和谁一起看书?除了读故事书,还可以读什么书?你是怎么读书的?和家人一起看书,快乐吗?

11、指名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13、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14、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15、指名分句回答,并请学生板书。

16、学会阅读,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17、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18、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19、出示第三幅图,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图意。

20、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3、师:你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

24、接下来,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呢?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第

25、第三自然段,老师来读课题!

26、课文中的字你都认识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了。

27、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28、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读给大家听。

29、师:学到这里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诗人写就此诗,想表现或表达什么?

30、出示第二幅插图,全班说图意。

31、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32、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33、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34、小组合作研究曹冲称象的方法。边讨论边做实验。

3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36、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37、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8、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9、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40、教师:这位同学讲的故事精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这位同学会被评为“故事大王”?

41、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4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平时和学生亲密接触,教他们唱歌,给他们讲故事,让学生顺利完成由幼儿向小学的过渡。

43、加强学习常规教育,让每位学生明确我是一个小学生了,言行举止要文明,作业要按时完成。

44、读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45、师:其中你最欣赏诗人用的哪个字或词?为什么?

46、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7、出示第四幅插图,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

48、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49、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50、教师:在书店里如何看书?

51、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52、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53、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聪明这星”标志。

54、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描红,临写。

55、出示第一幅图,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

56、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57、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58、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他小时候机智救人的一个故事。

59、5段,感受曹冲的聪慧。

60、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61、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62、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6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64、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65、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6、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67、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68、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69、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根据学生观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70、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小学整理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3124页,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完成练习二十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对相邻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更清楚,加强建立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而学会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发挥个人与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4)能够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和换算。

三、教学重点:对量的计量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四、教学难点:对量的计量知识有序整理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五、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米尺、单位体积、重量的实物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你们你知道姚明吗?出示有关资料:

出生日期:1980年9月12日、身高:2.26米、体重:134.3公斤、出生地点:上海效力球队:

小学整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能把整理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2.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根据统计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能把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你家有几口人?

我们班有多少学生?其中多少男生?多少女生?

这些问题太简单了,通过数数就可以实现.但全市有多少人?全国有多少人?是怎样知道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了解一下简单的数据整理(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统计表.

出示例1.学生住家的分布挂图(例1图).

教师指出:这张图是调查了四年级某班学生居住情况后制成的,通过这张图,一眼就可看出哪条街巷有这班学生.

2.老师进一步引导:每条街巷住了多少同学?哪条街巷的人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个?全班共多少同学?这时如果只看图,要准确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很不容易.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能使回答方便?(将各街人数分别记录下来)

我们可以用画表的方法进行整理.出示下表

街巷名称

学生人数

教师指出:第一栏不填写具体街巷名称,一般留做合计(一共多少人).

3.老师先带领学生填写两个街巷的数据,再让学生在其他街巷对应地方填写数据.然后将一共多少人.在合计栏中填写,形成完整的统计表.指出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街巷名称

合计

和平一巷

和平二巷

胜利一巷

胜利二巷

东大街

学生人数

41

7

8

6

9

11

4.组织学生根据表回答问题:

哪条街巷住的人最多,是多少?

哪条街巷住的人最少,是多少?

全班共多少人?

5.教学条形统计图.

为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多少,常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画有小方格的小黑板,说明:每一格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就用几个小格表示,并把这几个小格涂上色.

6.老师先在纵向上注明人数0,5,10(单位:人),再在横向上标明街巷名称,然后根据学生口述,老师在相应地方涂色,制成条形统计图.

7.看条形统计图,回答:住和平一巷的比住胜利二巷的少几个人.

8.反馈练习:

下图中是同学投垒球的成绩.

姓名

小芳

小丽

小玉

小红

小梅

成绩

14米

16米

12米18米

15米

(1)左图每格代表多少米?

(2)用图表示每人的成绩.

(3)谁投的最远?

(4)谁投的最近?

带领学生完成表示小芳的成绩的长方形条.其他人的成绩,要求同学们在书中填空完成,并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四年级一班同学,每人从家里带来一本课外书,办起小小图书室.共有连环画13本,故事书15本,科技书6本,其他书5本.把书的本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种类

合计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其他

数量(本)

同学们一共拿来了多少本书?根据本数制成条形图,画在下面的方格图上.

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格代表多少本?

(2)哪种书最多?哪种书最少?

(3)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4)故事书是其他书的几倍?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重点引导:合计栏应该怎样填写?学生分组完成时,可以互相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马拉松比赛的路程是42千米195米.一名运动员用2小时25分跑完全程.这名运动员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提示:先统一单位,利用此题复习平均的含义,为下节课学习求平均数做铺垫.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怎样整理数据,怎样填写统计表、统计图.用统计表、统计图进行数据整理有什么好处?(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整理数据.好处是清淅,直观)

五、布置作业.

活动性作业:调查一下四年级各班的人数,填入下面统计表.

班别

合计

一班

二班

三班

人数

(1)哪个班人数最多?

(2)二班和三班比,哪个班人数多?多多少?

小学整理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复习与整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会用简便灵活的方法计算因数中有0的乘法。

2、通过对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只红绿灯,题卡两张。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与整理

1、激趣:今天圣诞老人给聪明的小朋友带来些礼物,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圣诞袜)不要小看这只圣诞袜,里面还藏着不少秘密呢!

①课件显示:7128,35002,14057,4588,6230,15605,3233,20xx1

②四人小组讨论该可以怎样分类.并请记录员在各自的题卡上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③指明说说你是按什么方法来分的。(按照学生不同的回答,课件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按照进位和不进位、口算和笔算、第一个因数是几位数、积的位数、因数中有没有0或按照0的个数来分等等,媒体做相应的显示。

【设计意图】新世纪的人才主要特征是具有创新精神,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把算式来分类,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也把本单元的知识点大概进行了概括,为第二步重点分析打下铺垫。

2、重点分析:

(1)按照计算时进位和不进位;

不进位:6230,3233,20xx1

进位:35002,14057,4588,15605,7124

不进位的乘法我们通常可以怎么算?(口算)你能说出得数吗?

进位乘法有几种类型?(一次进位、隔次进位、连续进位)判断以上题中的各属于哪种类型,并说说分别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复习口算和笔算)

一次进位中的哪些题目是(7124、35002)可以口算,并让学生说说35002你是怎样算的

计算隔次进位14057,说说哪几位进位,该注意些什么问题?(生板书)

计算连续进位:4588,说说在笔算连续进位的时候,该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按照因数中有没有0来分,(0的位置,0的个数)

因数中没有0:7124,4588,3233,

因数中有0:14057,6230,35002,15605,20xx1

因数中没有0和有0的算式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因数中有0的算式有什么特征呢!(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或第二个因数是0的乘法算式,找出各自的算式,)

师:观察因数中有0的在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不用算就知道结果?为什么?(小结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还得原数。)

问:笔算时哪些题有简便算法?15605猜猜积的末尾有几个0,估计积是几位数?计算后验证估算结果。

小结法则:一个数乘一位数,遇到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

(3):按口算和笔算;

①口算:10008,6230,35002,3233,20xx1

笔算:14057,4588,5605,

上述两类的题组中,哪些题你能很快说出他们的得数。

②说说这类型的题目为什么能口算

(1、不进位乘法,你能找不出来吗?

(2、整十数、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3、任何一个数乘0或乘1。

③小结:在今后的计算中,像这类型的题目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结果的,我们就用口算,(板书:口算)而右边这类题口算比较困难,我们就用笔算。(板书:笔算)

④复习笔算

说说笔算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要在整理上下功夫,通过3部分的整理,帮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串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每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

二、揭题小结与质疑

今天我们整理复习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复习与整理》,(揭题)再次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大概可以分成了4种类型:进位和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按照第一个因数是几位数来分、按照因数中有没有0来分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有板有眼的总结,再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整理的把握从而达到整理和复习的预期效果。

三、综合练习:

圣诞老人为了表扬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所以他要带我们去一个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的地方:课件出示肯得基。

今天肯得基的主人奇奇想邀请小朋友去做客,也欢迎大家一起来管理这家餐厅。大家愿意吗

1、当服务员,介绍餐厅卖什么

谁愿意当这家餐厅的服务员,向大家介绍本餐厅都卖些什么

汉堡一份10元香辣鸡翅一份7元

玉米棒每份3元可乐一杯5元

薯条一包6元,芙蓉鲜蔬汤每份3元

冰淇淋一个2元鸡米花每份8元

无骨鸡柳每份7元土豆泥每份3元

2、配套餐,算算要花多少钱

每个同学一份一份买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决定来为自己配一份套餐,看谁配的最合理,

①四人小组讨论,商议配餐方案,选4样食品;再算算你们组该付多少钱呢?

②全班交流,老师对各方案进行点评。(多组讲评并用红绿灯来表示对错)

3、要是丁丁一家6口人想要购买2号套餐,爸爸带了200元够不够呢?实际该付多少钱呢?

4、镇海KFC星期天1小时平均营业额是3609元,请你当经理算算4小时营业额是多少?

【设计意图】以肯得基为主题的数学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了人人都能参与的教育环境,孩子们以虚拟的服务员、顾客、经理等身份,去思考、交往和创造,成为角色丰富的真实的主体。

小学整理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材P128,练习三十二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中国传统的节日了,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老师想在放假后去置办年货,上周日,我就去超市了解了一些商品的信息。

(小黑板展示信息)

花生油6.5千克每千克12.7元

果冻2.25千克每千克12元

大米28千克总价81.2元

奶糖0.5千克每千克7.8元

优酸乳4盒每盒2.6元

苹果总价40.25元每千克1.15元

(1)根据以上信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请你选择你感兴趣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通过你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你又想到了哪些以前学过的知识呢?

师: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揭题: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能不能把刚才解答的算式根据数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并说说你的分类标准。

2).小数乘法有几种情况?按什么划分的?它们的意义相同吗?

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再观察小数除法的计算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在计算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

2.练一练

1).口头列式,不计算。

58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32个4.8的和是多少?

36的2.2倍是多少?

64.6是17的多少倍?

两数的积是201.6,其中的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判断积是几位小数?根据什么确定积中小数位数的?

1.340.670.4183.50.8528.321.70.7230.51.840.026

3).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吗?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1.61.21.61.401.40.2540.253.72.13.7

4.20.64.20201.551.53.283.2

三、复习积的近似值、商的近似值。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掌握的都很好,下面请你们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吧?

1.一年一班要进行元旦游艺会活动,想买彩带来装饰教室。用彩带围着教室绕三圈,每圈要用彩带30.3米,我们至少要买多少米的彩带?(保留整数)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数的?

2.游艺会上有个节目是吹气球。买一包气球有200个,用去29.6元。平均每个气球多少元?

师:在实际生活中,你怎样处理0.148元这个问题?

四、理清脉络,归纳整理。

师:刚才我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同学们学得很积极、主动,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复习,再看看教材,与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合作,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并把你们整理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可以吗?

(小黑板出示要求、方法)

要求:整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知识点与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能根据生活经验或收集的数据信息举例说明。

方法:

1).对照目录、小标题概括出小数乘法、除法的知识要点。

2).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提纲。

3).结合生活实例,按自己的理解说说知识之间的联系。

4).找出容易混淆的知识,说一说,辩一辩。

1.分组整理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关于这些知识,根据你的经验,你有哪些温馨的提示?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看来同学们不仅知识学得好,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整理教案【篇9】

一、教学内容刘淑琴

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整理与复习

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十二册只有两个单元的新授知识,及时整理与复习已学的知识,应该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在此安排整理与复习,主要是让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整理已学的内容。一方面是将这两个单元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另一方面是根据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也是为后面的小学毕业总复习做好铺垫,是后继学习中需要经常反思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学习目的要求

1、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这两个单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2、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用已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重点难点关键

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五、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与圆锥、正比例与反比例两个单元,而且在以前的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整理与复习的方法,知道从那些方面对知识进行整理,即:梳理学过的知识和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具课件小试卷

七、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系统的学完了第一、第二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对这两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请同学们看书回忆一下,你都学会了什么?

(1)学生独自看书回忆、思考、整理。

(2)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小组合作形成知识网络。

(4)全班展示各小组的成果,师生进行评价,整理形成完整知识网络。

(5)完善本小组的整理内容同时对所学知识要点进行理解记忆。

(6)根据所学知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7)把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填空

A、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比例。

B、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C、在一幅地图上,用8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2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D、圆锥的高一定,它的体积和地面积()比例。

E、如果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圆锥的地面积就是圆柱地面积的(),一个圆锥的地面积是24平方厘米,与它等体积等高的圆柱的底面积是()

F、将一个圆柱形铁块熔铸成一个圆锥,它的()不变。

(2)判断

A、比例尺是一把尺。()

B、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它的底面直径和高的比是1:1()

C、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一定成反比例。()

D、一个圆锥的体积一定是一个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E、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9倍。()

(3)解决问题

A、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8米,底面半径是5米,每立方米的沙约重1700千克,这堆沙重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数)

B、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捅,高是20厘米,底面直径是18厘米,做这个水捅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C、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画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D、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4)拓展思维

A、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如果这个圆柱的高缩短2厘米,底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厘米,求原来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B、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的地图上,两得一块长方形草坪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这块草坪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八、板书设计:特征

圆柱表面积

圆柱和圆锥体积

特征

圆锥

体积

含义

正比例图像规律正、反比例的区别

含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反比例图像规律

含义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小学整理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感悟“变通”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听到大家用如此洪亮的声音向我问好,我就知道,你们一定非常喜欢上——“数学课”。恩,激动+感动=我有信心上好数学课,你们有信心吗?不过,今天我倒是想先考大家一个语文知识方面的小知识。请看:出示:“杏”“呆”,看到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上下两部分调换了位置,变成了另一个字)

师:对了,上下两部分倒过来了,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奇妙吧!

再出示“吴”,让学生得出“吞”。

师总结:这是语文中的有趣的倒数现象,其实在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奇妙的有趣的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个数之间的倒数关系,揭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引导质疑,自主探究。

1、引导质疑。

师:同学们,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想了解关于倒数的哪方面的知识?谁能告诉老师?

生:什么是倒数?

生:倒数是指一个数吗?

生:倒数应该怎样表述?

生:怎样求倒数?

生:倒数是不是一定是分数?

生:倒数有什么用?

生: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2、游戏比赛,理解倒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想探究的知识还真不少,在研究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一项比赛,好不好?

好,请大家准备好课堂练习本,请你写出乘积是1的乘法算式,同样的算式不能重复,而且还要书写规范,写得字迹潦草的不算数。时间1分钟。

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停!举手的方式比一比谁写得最多。让他把写的算式念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生读,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错。

师: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

生:无数个

师:为什么能写这么多呢?你们有什么窍门吗?

生:因为我们所写的这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将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就能写出另一个数。

3、揭示倒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式,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可能回答:乘积都是1;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了位置......

师归纳总结:同学们,在以前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研究起来竟有如此重大的发现,平凡之中见伟大,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做什么数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4页例1,并找出倒数的意义。

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认为哪个词非常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为”的?生回答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强调:

(1)乘积必须是1。

(2)只能是两个数。

(3)倒数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不是一个数。

4、小组探究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倒数,你能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页,自学例题2。可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自学的感想和遇到的困惑。

汇报自学成果。找学生板演。分类探索一个数的倒数的求法:分数、整数、带分数、小数。100、1、0 1、2、3 0.5、3.4、0.23

小结:如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如果这个数是带分数或者是小数,先把这个数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判断题。

2、真分数的倒数、假分数的倒数、分数单位、整数的倒数的特殊现象。

师:出示一组真分数。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先找出下面每组数的倒数,再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交流发现:

师:第一组数的倒数各是多少,你们有怎样的发现?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

(的倒数是,的倒数是,的倒数是,这组分数都是真分数,它们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师:是不是所有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出示结论:所有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师:第二组(这组分数都是假分数,它们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师:是不是说所有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不是所有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如果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同,它的倒数就仍然是假分数。)

师:你说的就是等于1的假分数。而第二组中的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假分数?

(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所以——(卡片结论: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师:第3组呢?(这组分数的倒数都是整数。)

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分子都是1,即分数单位)而它们的倒数都是(整数)(出示结论: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整数)

师:第四组呢?(……这组都是整数,整数的'倒数都是分子为1的真分数。)

师:是不是所有整数的倒数都是分数单位?

(出示:非零整数的倒数都是分数单位)

师:通过大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倒数有这样的规律——(齐读)。

四、总结反思,发展能力。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倒数的有关知识,请同学回忆一下你们是怎样学习的?

师:你能用“我学会了--”来描述今天学到的知识吗?

生:......

五、学科融合

今天的数学知识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非常圆满地探索结束,在即将下课的一点点时间里,我还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点语文小知识,可以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对联的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幅对联出自乾隆皇帝之手。清代的北京有个酒楼叫“天然居”,一次,乾隆到那儿吃饭,触景生情,以酒楼为题写了对联,上联就是这句: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后来民间有人对出了绝妙的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你看对得多好。这幅对联无论顺读、倒读皆能成联,贴切而不混乱,从而产生了引人注目的效果。

在人类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我们也能发现其中有趣的相似现象。语文、数学学科存在着无穷的有趣的奥秘,除此之外的更多学科中也存在着更加神奇而丰富的奥秘,希望同学们不要分主课副科,认真学好每一门学科,好吗?

小学整理教案【篇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46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通过系统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同时,解决一些实际计算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主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微机、软件、投影仪、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

1.长方体的特征。

(1)微机显示一个长方体。

问:这是一个什么物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③长方形和正方体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问:长方体有些什么特征呢[微机显示一个长方体,上下面(红色)、前后面(蓝色)、左右面(黄色),并使画面上下、前后、左右移动,接着微机显示12条棱、8个顶点,使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教师归纳引导板书:

面:6个(有可能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棱:12条(相对四条棱长相等)

顶点:8个

(2)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6页第1题。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长方体、正方体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怎样表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大小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或棱长决定的。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

(1)微机显示一个长方体,分别给出长、宽、高和单位。

单位:分米

问:①怎样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列式:_________

②怎样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学生列式:__________

③求容积(微机显示往长方体盒子里倒砂子的全过程)

什么叫容积怎样计算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2)通过微机显示把长方体转化为正方体。

问:这个长方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了什么形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继续板书

面:6个(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棱:12条(长都相等)

顶点:8个

有关正方体的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二、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灯片出示,反馈时用)j

1.判断。(对打,错打)

(1)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必须是正方形。()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2.选择正确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做一个长方体的铁皮桶,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能装多少水是求()

a.体积b.底面积c.容积d.表面积

(2)做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鱼缸,需要()平方分米玻璃。

a.444b.446c.445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a.2b.4c.8d.9

(4)一块长方体木板,长2米,宽5分米,厚8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a.258b.2050.8c.(2o5+58+208)2

3.求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分米)

4.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游泳池,长50米,宽8米,深2米,在它的四壁和底面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若装满水,有多少立方米

5.选做题:(1)将两个棱民是3米的正方体粘接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16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柜架,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最新德育课件4篇


按照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教案和课件里的内容由老师自己完善。完善教案和课件的工作对于新教师来说非常重要,需要认真对待。编辑经过筛选特意为大家推荐了一篇好文章《德育课件》,希望我们的网站能够为您提供更多帮助和信息,请多多关注!

德育课件(篇1)

作者:刘建荣

**:《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10期

摘要:活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式,以课堂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中体验教学过程。中等职业学效德育课程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德育的教学效果。

本文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经验,对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探索了中职德育课采用活动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活动教学、德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正逐步朝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向发展。德育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对德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使德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德育课活动教学模式概述

1.德育课活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德育活动教学是一种针对德育实际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德育课的活动教学是指让学生参与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出疑问,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1]。德育课活动以实现学习与活动的转化为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愉悦的氛围内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1]2.德育课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现代德育课教学应该重视实践与教育的结合,这也是德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活动化的教学模式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2]。中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中职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但是思想波动性较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活动化的德育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不但符合学生喜欢探索的心理特点,而且满足了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中职学生大多讨厌刻板的课堂讲授,喜欢在活动中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对德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发挥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

德育课件(篇2)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永恒主题,创新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实行开放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理念,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专业教学,以校企合作办学逐步取代自主办学。突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行模块教学

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宗旨是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学生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着力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夯实部分学生文化基础与求学能力。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将中等职业教育分成两个教学模块,即执业能力模块和升学模块。

1、执业能力模块

针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部分学生群体,我们采取“文化学习(20%)+能力训练(80%)”的模式实施执业能力模块教学。学校根据开设专业对初、中级技术人员或工人岗位能力的要求,重新组合德育课和文化课内容,突出其实用性教学。并以岗位技术能力为核心,淡化专业理论教学,制定专业各岗位技术能力标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锤炼,努力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

2、升学模块

面对文化基础较好,有学习兴趣,升学欲望较强的学生,我们采用“文化学习(40%)+专业理论学习(40%)+能力训练(20%)”的模式实施升学模块教学。教学中,注重夯实升学考试需要的文化与专业理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升学竞争的需求。

二、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是学校和谐、健康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我校根据专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改变传统培养方式,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即企业提出对人才的规格与要求,双方共同制订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实习安排,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企业需要,确定教学方案中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企业跟进,定期安排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教师到学校任教,并对学生阶段性学习加以指导和考核。学生毕业后全部到企业就业。

通过不懈努力与改革创新,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与良好的经济效益,迎来了勃勃生机的职教春天。

德育课件(篇3)

《知荣明耻知行合一》德育

活动方案

09高职应用班

2010年10月25日

一、目的及要求:

认识目的:充分认识知荣辱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的事情,以及这些事件造成的影响,要充分认识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谛,荣辱观要体现在各个细节及方面,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素质目标:指导大学生的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与行为,纠正大学生不正确的观念,使荣辱的思想在学生中得到贯彻与渗透,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明确自己的行为。

二、活动形式:

准备课活动形式:

选择主持人,集中讨论,紧跟主题,收集专业内容,讨论确定话题内容。(要求:内容丰富,贴近专题,形式多样,全班参与)

正式课活动形式:

在主持人主持下,根据设计的活动设计方案实施。(要求:主持人幽默、灵活多变,能驾驭全班,气氛活跃,形式多样)

三、活动准备:

1. 第一次准备课活动流程:分组-选定主持人-专题讨论-案例搜索-情境创设-分组布置活动内容(组长及各组成员主持)

2. 第二次准备课活动流程:主持人主持题准备-分组讨论活动主持-提出主题活动方案建议-讨论方案-主题方案确定-预演主题活动方案-提出改进措施(主持人主持)

参考资料:阅读大学生德育活动书籍,并在网上搜索相关书籍,**,音频。

四、活动方案设计:

初步方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进行,具体实施由课后讨论的方案实施确定。

◆ 【引导主题】

◆ 【朗诵】

◆ 【全班讨论】

◆ 【身边的真实案例】

◆ 【文艺表演】

◆ 【归纳总结】

◆ 朗诵

◆ 激昂青春,知荣明耻

当爱国的种子在长城内外萌芽

当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大江南北花

当岳飞的满江红写满忠诚

当文天祥的正气歌震撼人心

当林则徐的销烟一举叫洋人胆战心惊

当吉鸿昌的“我是中国人”在海外掷地有声

我们骄傲

我们自豪

巍巍珠穆朗玛兴奋地沸腾

浩浩长江卷起激动的浪涛

我们伟大的祖国搭上改革的快车

与时代一起奔跑

即使我们是一滴水

也深深眷恋小溪

即使我们是一棵草

他也深爱着960万平方米的每一寸土地

神州大地一十三亿人民

你们就是那清亮的江水

你们就是那朴实的大地

我们深深地爱着你

我们必须以崭新的形象

和你们心连在一块

手握在一起

愚昧总与落后联姻

科学总与飞腾为侣

我们早已插上科学的翅膀

我们早已离别无知的世纪

我们叩开知识的大门

孜孜以求成功的奥秘

我们在书山中跋涉

知识的魅力如星光灿烂

我们坐着神五前进

我们坐在上帝六号,我们与科技女神同行

没有绿叶花不开

没有馅饼从天来

我们有十三亿颗向上的心灵

我们拧成一股坚强的缆绳

分开我们张扬个性

合拢我们众志成城

团结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互助是我们发展的根本

为了龙的战舰永不沉没

我们风雨同舟

斩浪前行

踏踏实实做事

光明磊落做人

用老实守信的砝码

撑起人心永恒的天平

珍珠的漂亮源于沙砾的围困

杜鹃的绚烂布满血雨的滋润

当有人藐视法律

向我们放起唇枪舌剑

我们像泰山一样镇静

我们像阳光一样温情

但是我们必须利剑出鞘

将一切腐朽与丑恶消除殆尽

捍卫法律的神圣

我们心中呼喊着七个大字

永保人民的安宁

今天的中国辉煌无比

明天的中国灿烂无限

八荣八耻是不灭的明灯

八荣八耻是生命的航线

我们一定要

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到底

将社会和谐、温馨的花朵

洒满寰宇

◆ 提出问题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荣辱观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3、如何才能做到知荣明耻知行合一?

4.作为大学生,您认为将来应该做什么?

◆ 查阅与**

(1) 学生教材中存在的主要认知问题

(二) 讨论与分析

◆ 归纳与讲述

荣辱观自古就有,人们有荣辱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其荣辱观也相应不同。

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我们不仅要把握今天,还要面向未来。

锦涛总书记此次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为我们划出了辨别荣辱、是非、美丑的标准和界限。扬荣抑耻,才能做光荣之事,拒耻辱之行,扬社会正气,创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

首先,结合社会环境谈荣辱观。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在日渐开放、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些道德上的不和谐之音。必须看到,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的道德行为,甚至出现少数“以荣为耻、以耻为荣”、违背道德准则的现象。这股道德逆流,侵蚀我们社会主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造成了一些人思想观念的混乱,破坏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因此,我们要加大“八荣八耻”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力度,使大家更加知荣明耻、扬荣抑耻,使整个社会更加守则有度、规矩分明。

其次,结合教师岗位谈荣辱观。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在校大学生正是这“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我们面临更艰巨的任务就是要将荣辱观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培养出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年轻的大学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网络事物的兴起,他们最关注;流行语言的产生,他们最敏感;娱乐界的冷暖,他们最热心;他们也是社会上最容易接受新思潮的人。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大学生们的“三观”处于要形成而尚未形成的时期,他们普遍存在心灵无寄托问题。

因此,要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如今就要有意识地教育他们不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违反者、旁观者,而应该是社会道德的捍卫者和弘扬者。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义不容辞的使命。

最后,结合个人实际谈荣辱观。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我能深刻体会“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八荣八耻”思想要想真正深入大学生的内心,教师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起明礼诚信、情趣高雅的形象,做到以情操感染人、以作风影响人、以博学带动人,成为恪守“八荣八耻”的表率。

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有赖于年轻一代的努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需要更多优秀的合格建设者。为此,我一定会牢记教育学家陶行之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事业嘱托,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立德”,通过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人。

德育课件(篇4)

中职学校德育课考试改革的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的人才。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逐惭从注重技能的培养到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不强,学生知行分离,究其原因很多,本文只从改革传统测评方式影响教学实效性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究,通过借鉴总结中职学校的经验,主张把理论考试与日常管理考核相结合,力求既重视教育过程,又重视教育效果,使课堂理论与日常德育教育相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各中职学校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现状

(一)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文件,其中强调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各中职学校现开设德育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在教学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二)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尝试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学校为了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在德育课的考试、考核制度与方法上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1、客观评价传统期末考试的弊端

1)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传统的期末学业成绩考试,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这样的测试让教师和学生都倾向于死记硬背的教学风格,无法使学生对德育课感兴趣,无法真正理解或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一张试卷根本不能评价学生德育水平的高低,卷面分数的高低与学生的德育水平并不成正比。因此,需要选择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2)考试内容方面死记硬背的内容所占比重过大。传统考试惯用的几种主要试题型包括:填空、选择、简答、概念解释、论述、案例分析等。题型结构注重知识记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大多是教师提前圈定的课本内容,一些学生即使平时不下功夫,期末突击一下也能轻易过关,导致大部分学生只重视分数,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的提高根本谈不上。

3)考试结果失真。由于不同教师确定考试范围不同,判卷标准不

一,再加上考风、监考的宽严等因素的影响,考试结果根本无法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2、试验用多样化形式进行对学生的考试

沧州市部分中职学校目前尝试德育考试试卷分三部分,即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社会实践,形式分为开卷和闭卷,基础知识和理解知识在课堂上考,社会实践教师出题后,可以在课堂外求助家长或朋友来完成,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模式为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三)存在的问题

1、期末一考定成绩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尽管各校都在进行着改革考试方法的尝试,但是由于长期重考试结果轻学习过程的思想严重,一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不能贯彻实施。很多学校综合成绩评定上没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评价方法,所以期末一考定成绩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2、考试方式的变革对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效果不理想

长期应试教育让师生重视考试结果,不注重实践教育、养成教育,做不到知识学习与行为养成相统一,不诚信甚至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

二、各中职学校德育课考试改革效果不理想原因

第一、学校师生和家长对职校德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学生是中考的失利者,一些学生是初中老师和家长的眼中的问题学生,他们及他们的家长普遍认为进职校是无奈的选择,上大学无望,只要学点技术,找份工作就行了;对德育教育没有什么期待。

第二、德育课重考试结果轻教学过程

由于过渡追求考试结果,分数成为学生的唯一追求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讲知识点,在书本上圈知识点,让学生考前突击背记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为完成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过关而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知识学生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不统一,考试作为一种测试教学质量的手段功能得不到发挥。

三、我校德育课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1、坚持原则:根据“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职教德育课教学方向,我们制定了德育考核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德育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2、改革措施

第一、教材基础理论考试方面,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期末考试可以看成是课程终结考试,其目的是判断学生完成该课程后掌握了哪些内容,考试可分为基础知识考核、理解部分考核和社会实践考核,基础知识考核与理解部分考核可在课堂考试中进行,社会实践考核可命题社会调查,可以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调查、走访来完成,课程终结考试主要是检查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容易量化,教师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提供分数;而平时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包括

日常观察、单元小测、课外作业(调查报告、实践等)、笔记、上课提问题回答问题等,及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教学效果。这种评价始终贯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它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题目,将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建立档案,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使德育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第二、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企业,根据亲身调查与体验,写出调查报告。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要求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前景调查,走访调查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分析自己的职业发展,撰写调查报告;又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学到“劳动合同”这个内容时,模拟一个签定合同的情景,将一份存在问题的劳动合同直接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其当作与工作单位签订的第一份劳动合同,自己审核合同中的条款是否有违法和影响自己的利益,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考核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考核切实增强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日常行为表现的考查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行统一。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和学生日常行为明显分离,影响了教学实效性。为了切实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当把日常教育纳入德育课考核中。我校为了达到日常行为考核的可操作性,制定了《学生个人操行品德量化考核细则》,在学生德育课总成绩中,给予一定分数比例(占30%),制定了加分减分实施细则,加分项按照参加活动、获奖、日常检查评比,减分项包括课堂表现、文明卫生、违法违纪进行。日常检查考核由专职人员(由各班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以及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科负责人组成)分工考核记录,一周一汇总。日常行为考核克服了重卷面成绩轻实际表现的倾向,排除一试定成绩的弊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通过建立科学的德育考核体系有效改变了德育课“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加强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和考核,改变了学生为了考分而学习的错误做法,让学生的所学知识与能力和行为养成相统一,达到了开设德育课的目的,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撰写:王民茹沧州国兴职业技术学校

电话:***

通讯地址:沧州市光荣路26号沧州国兴职业技术学校

邮编:061000

最新粘贴活动教案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尤其是老师想要浓郁课堂氛围,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是必要的,写教案课件包括哪几个部分?推荐一篇关于“粘贴活动教案”的网络文章很有趣值得一读,请收藏我们的网站以便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文章和消息!

粘贴活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综合运用对称知识,将自己设计的图案贴出对称的样子。

(二)能力训练要求

在操作、粘贴等实际活动中,要学习对称知识,发展空间概念。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理解对称现象,欣赏和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质。

教学重点:

我设计并粘贴了我喜欢的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对称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记住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生]: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

[师]:对称图形漂亮吗?为什么?

[生]:漂亮!它们有对称美。

老师:今天老师还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你想看他们吗?

二、想一想。

多**出示树叶剪贴画**。

老师:仔细看。这些横幅有什么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学生交流。

[生]:这些**真漂亮!

盛:我发现这些图案是对称的。

我发现它们都是树叶做的

三、学一学。。

老师:你想自己做一张漂亮的贴画吗?

老师:如何制作树叶贴纸?

一般分三步:

第一步:构思主题,勾画草稿。

设计**主题,先用铅笔画草图,注意布局平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

第二步:选择树叶,剪裁加工。

选择与主题相对应的叶子,其中一些可以修剪。根据情况利用好叶背和叶柄。

第三步:粘贴制作,完成作品。

首先将胶水或双面胶带均匀地涂在刀片的底面上,先粘贴底部,再粘贴上部。

学生们还记得怎么做吗?

四、说一说,做一做。

1、[师]:说一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图形,怎样拼摆?

小组讨论决定。

2、小组分工合作,拼摆出自己小组设计的图形。

三。分组交换你的作品,找到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五、议一议。课中交流,共同收获。

1每各小组将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派代表讲解他们的作品。

2[老师]:同学们,通过课前的调查和刚才的交流,你们一定收获了很多心得。

谁想谈谈你的收获与感想?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然后按名字回答。)

六、课堂小结:

老师:学生们真是太棒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老师也从你们的交流中学到了很多。其实,对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要知道对称也是一种美。

学生要养成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的习惯。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的美。

七、作业:

课后每人完成一幅树叶粘贴画。

●板书设计

有趣的粘贴画

树叶对称

●教学反思

本课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叶子),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全班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粘贴活动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学会用自然物制作工艺品。儿童的想象力丰富,造型优美,立体感强的种子能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启迪他们的智慧。活动中先向幼儿展示各种子,启发幼儿进行大胆的想象,再**种子组合成的图画,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而且也能让幼儿自然、愉快地了解自然物的有用之处。

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用种子制作粘贴画,在做游戏时进一步感受到乐趣。

活动目标:

1它可以利用种子进行粘贴和绘画,并根据种子的不同形状特征显示一定的物体图像。

2发现自然材料之美,体验成功之乐。

三。能够在活动中耐心细致地完成工作。

活动准备:

1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如大豆、芝麻、黑豆、绿豆等。

2上课前教孩子们学绘画树叶、花、鸟等。

三。纸板,白色乳胶,钩笔,棉签,抹布。

4、老师准备示范作品3幅。

活动过程:

(1) 展示种子箱,导入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1老师摇动盒子,孩子们根据声音猜盒子里是什么?(种子)

2、小朋友想想看种子可以做什么呢?

老师小结:小朋友刚才说了种子可以播种、做粥等等,今天老师用种子做一个特别的东西,你们喊1-2-3把它请出来,好不好?

(2) 展示模型**,引导孩子观察和讨论绘画步骤。

1、小朋友,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这幅图和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呢?(通常用蜡笔上色,这张**上镶嵌着各种种子。)

2孩子们找一看,老师贴的种子上有什么规定?(相邻的部位贴得颜色不一样。)

3、老师三幅范画有什么不同。(第一幅沿画边粘贴,第二幅画是同种类、同颗粒大小的种子进行粘贴,第三幅是用大小颗粒不同的画粘贴)

4、小朋友,按照先贴外面的轮廓、再贴里面部位的顺序,用棉签均匀地涂上白乳胶,然后放上你要贴的种子,用小手轻轻一按,种子就贴上去了。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把其它的部位也贴上各种各样的种子,这样我们的画就变得更漂亮了。(师边讲边示范)

(3) 讲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要求:1、白色乳胶涂抹要均匀,不要太多。2、取种子时要相互谦让。3、保持画面干净。操作完后把棉签放在空盒子里,把白乳胶的盖子盖好。

(四)作品展示,幼儿互评与教师点评。

1请介绍你所看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

2、构图大小是否合理。

3、画面是否干净。

4、是否表现出了物体形象。

(五)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种子粘贴画放在美工区展示,让老师和其他同伴一起欣赏。

粘贴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利用种子进行粘贴作画,根据种子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现一定的物体形象。

2、发现自然材料的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能在活动中耐心、细心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如瓜子、芝麻、绿豆、黑米、大红豆等,每组提供一份。

2、不同颜色卡纸画、胶水、棉签、卫生纸若干。

3、课件《种子粘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种子盒”,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摇动盒子,请幼儿根据声音来猜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猜完之后,导入透明盒子里请幼儿看一看都有哪些种子。

2、小朋友想一想种子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刚才说了种子可以发芽,可以做粥等等。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看的.图画,我们一起请它们出来好不好?

3、播放课件,边看边讲解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1)出示种子示范画,引导幼儿欣赏观察。

师:小朋友们,种子宝宝们可真厉害啊,这些图画可真漂亮啊!由各种各样颜色和形状的种子宝宝组成的的图画就叫做“种子粘贴画”。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师:刚才看了这么多好看的种子粘贴画,相信小朋友们很好奇是怎么做出来的吧!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看看样该怎样操作。

师:首先,用棉签沾上胶水涂在图画里,不能涂的太多哦!然后选择你喜欢的种子宝宝粘在胶水上面,粘上后用嘴巴吹一吹。如果是小米可以直接撒在上面。拿种子的时候要互相谦让。保持画面的干净。这样我们的图画就会变的漂亮了。

4、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粘贴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深绿和浅绿色圆片间隔开来连续的粘贴在纸上,并学习简单的添画。

2、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范例一幅(毛毛虫)学具:画好的树叶图每人一份;浆糊、深绿,浅绿颜色圆片片若干;毛巾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例,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毛毛虫"。提问:

这是什么?(毛毛虫)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毛毛虫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圆片片)它是那两种颜色组成的?是一个深绿一个浅绿间隔排列的。

那这个毛毛虫漂亮吗?(漂亮)你们想做吗?(想)

2、教师进行示范,要求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与此同时,着重讲解操作中的要领。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4、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讲评。

粘贴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1、根据主题“在沙滩上…….”进行粘贴画制作。

2、通过粘贴画作品,用完整句子较连贯的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剪刀、胶棒、示范画、方便面盒、(海滩、人物画)各一张

活动过程:(一)回忆前期经验,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沙滩吗?

幼:去过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沙滩?

幼:海边

师:你们看老师手里的画上就有一个大大的沙滩。

师:那你们在沙滩上都喜欢干什么?

幼:玩沙子、捡贝壳、搭城堡……

(二)讲述故事粘贴画的方法

师:喜洋洋一家也喜欢在沙滩上玩。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羊村的故事。

1、教师一边剪下需要的图片,一边往背景上贴图片。

2、引导幼儿有规律的进行粘贴画。

师:小朋友仔细看老师是随便想贴那个位置就贴哪吗?

幼:不是

师:谁来说说我是怎么贴的

幼:一个挨着一个

师:对了,是一个故事情节跟着一个,不能随便乱贴。

3、讲述粘贴画内容。

(三)幼儿操作

1、观察图片。

2、在整张人物画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图片。

3、按轮廓线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

4、根据自己想象的故事情节,往背景上粘贴图案。

教师指导并鼓励幼儿大胆而仔细地粘贴,引导幼儿相互讨论、交流

(四)幼儿讲述粘贴画内容

1、倾听小朋友们的故事情节。

2、对照自己粘贴画的内容,较连贯的讲述故事。

(五)评价

把粘贴画放在一起,请小朋友给对方的粘贴画讲述故事

(六)活动延伸

把幼儿的粘贴画投放在语言区,自行挑选讲述。

粘贴活动教案【篇6】

大班:周连秋

活动目标:

1.了解如何通过在薄纸上粘贴来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2、学会亲手制作皱纹纸粘画.

3、学会与人合作。

4体验手工制作葡萄的乐趣和美丽。

活动准备:

1一些彩色皱纹纸和报纸。

2、白乳胶,牙刷若干。

3、画有葡萄形状的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出谜语请幼儿猜。

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先来猜一谜语,小朋友们你们可要仔细的听好了呀!“弯弯的树,弯弯的藤,弯弯的藤上挂珠珠,串串珠珠酸又甜”打一种生活中常吃的水果。

小朋友们你猜到了吗?

幼:葡萄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2,讨论了葡萄的特征和形状特征。

你看到的葡萄是什么颜色的?

年轻人:紫色,绿色,红色······

你知道葡萄是什么形状吗?

幼:三角形。

老师:让我们看看葡萄是否如你所说

3、 **葡萄**,激发孩子们的制作兴趣。

1.教师出示**让幼儿**。

2老师又强调了葡萄的形状特征。

四.出示示范作品。

1.引导幼儿观察示范粘贴画。

老师:孩子们,看看。这串葡萄和你刚才看到的有什么区别?

幼:葡萄有好多种颜色。

师:漂亮不?

幼:漂亮。

2.教师讲解示范作品的制作方法。

你知道怎么做这串葡萄吗?

幼:把小纸团粘上去就好啦。

老师:你觉得树叶是用什么做的?

幼:报纸团。

师:那葡萄呢?

幼:皱纹纸团。

师:小朋友们真棒。

三。老师介绍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这是您带来的皱纹的纸和报纸,白色乳胶和牙刷。

五.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幼儿亲手做的时候,教师要巡回指导。

2、提醒幼儿粘葡萄的顺序,画面整洁。

3.建议幼小葡萄的形状特征是上部较大而下部较少倒三角形。

六.作品展示

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

七.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相关的材料,让幼儿课后便于操作。

粘贴活动教案【篇7】

教师:屈老师

1,名称:艺术粘贴活动(小班)

二、目标:

1巩固圆、方、三角的基本知识,能说出其主要特征和颜色。

2练习使用剪刀、剪切图形和粘贴。

3.培养良好的手工活动常规。

三、准备:

1三种图形的家用(纸板)三种图形的不干胶;

2画好的图形范画及图形;卡纸、胶棒、剪刀若干。

四、过程:

1(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图形的自粘,贴在胸前,充当一个图形宝宝。请另三们老师举图形牌)引导幼儿找到与之相同图形的家(并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

为什么你说它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积极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如:用手触摸,用语言表达图形的特点。)

2.“请看冯老师手里拿着什么样的画?(贴纸)你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引导幼儿说出是由各种图形组成的)"你们想和老师一起来做一幅画吗?"

三。老师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并仔细观察他们是如何组合的?拿一篮子的图形来剪纸和粘贴。

五、重点:

1.能说出自己剪贴的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是什么颜色的2.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检查,,有困难及时帮助3.引导幼儿收拾好剪剩下的纸头、剪刀和胶棒,培养良好常规。

4.相互欣赏作品,结束!(**:屈老师教案网)

粘贴活动教案【篇8】

xx课件活动准备:用穿孔彩纸粘贴工具(双面胶带或胶水)、画纸、彩笔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幼儿探索撕纸。

① 请看看彩纸上是什么?(针孔)针孔把纸分成什么形状?请想办法把这两个三角形分开。

(小朋友练习撕纸)让能力强的孩子说怎么撕并演示。

(老师总结:先折起来,然后沿着针孔撕开。

)⑤ 你手上的三角形有什么区别?(颜色不同,大小不同)⑥这些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呀?(幼儿讨论,发表见解)你们看看动画片里的三角形拼成了什么漂亮好玩的东西来。

幼儿**课件。

①你们看到了什么?(……)②图案是由什么构成的?(三角形圆圈)③如果无法撕下圆圈该怎么办?请开始撕纸并粘贴,看谁能做出不同的**。

孩子撕纸贴,提醒孩子撕下的纸放到一个小盒子里,注意桌面地板的清洁。

()引导能力弱的儿童可以先放后贴。

()鼓励能力较强的儿童创造性地粘贴不同于教师和儿同的作品,并添加相关的情节,使**内容更丰富。

展览讲评:幼儿互评,老师讲评,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目的:学习撕纸技巧,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练习使用粘贴材料并掌握粘贴技巧。

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

xx课件

粘贴活动教案【篇9】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毛毛虫(粘贴)》

尊敬的各位评委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毛毛虫(粘贴)》,下面我将从活动目标及两点的确立,教学方法,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方面对本活动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诚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 说学习需要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领域的目标有: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可以用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进行活动。本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从开学至今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粘贴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对色彩也比较敏感,本着一切从兴趣出发的原则,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有: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可以用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进行活动。所以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不同颜色的光盘粘贴在纸上,并学习如何添加简单的**。

2养成体力活动的好习惯。

3.喜欢参加手工活动。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

动手将小圆片粘贴成毛毛虫,因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儿童手部动作的灵活协调。如:

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

2.难点

间隔粘贴不同的颜色,因为孩子对颜色不熟悉。

四、 说活动准备

多**课件

教具:范例一幅、毛毛虫

学具:画好的树叶图每人一份,浆糊、各种不同颜色圆片片若干,毛巾人手一块。

五、说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欣赏法、示范法和实践法

六、说活动过程

1老师们示范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儿童的有意注意较弱,但无意注意较强,因此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先进行介绍,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了欣赏法的教学方法。因为欣赏法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培养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2老师示范了一下。在这次活动的过程中,我采用了示范法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能使幼儿更直观的观察到老师的做法并进行模仿。

儿童形象思维发展较好,记忆主要依靠形象记忆、示范,孩子很容易学会贴毛毛虫。

3.儿童操作,老师指导。在这次活动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实践法的教学方法。

要让幼儿亲手操作,增强动手能力。通过做事来感受艺术的美,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孩子的实践能力不强,手指的灵活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必要引导。

4.拍照留念。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留念。这个环节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愿意参加手工活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粘贴活动教案【篇10】

手工粘贴画活动的教案

一、设计意图: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废旧物品,这些废旧物品有些是可以可回收再生的,能源是有限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的资源去创造更多对有用的物品,所以帮助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活动我让孩子们亲手收集了一些废旧环保材料,并让幼儿学习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美丽的粘贴画,从中将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变废为宝”,并懂得资源的宝贵,能够在生活中节约每种能源。

大班幼儿的想象力较丰富,开始造型时,美观、立体感强的各种废旧材料能激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启迪他们的智慧。活动中先向幼儿展示各种废旧材料,启发幼儿进行大胆的想象,再观看废旧材料组合、粘贴成的图画,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而且也能让幼儿自然、愉快地了解废旧物的有用之处。接着让幼儿动手操作,利用废旧物进行粘贴画,在做做玩玩时进一步感受其中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并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目标:

1、能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粘贴画,根据各种废旧材料不同的外形特征创作、表现出风景画面。

2、进一步学习剪、拼、粘贴、添画等美工技能。

3、发现自然材料的美,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废旧材料粘贴画课件PPT,长方形纸板16份(已画好风景构图),手工粘贴画范例,大小不一的果冻盒、黑色记号笔、彩色杂志(旧挂历纸)、报纸,毛线,纽扣,粗细、颜色不一的吸管,纸杯、铅笔屑、双面胶、胶水、白乳胶、抹布、操作篮、剪刀。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有哪些?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将这些物品变废为宝?”

2、欣赏课件PPT,引导幼儿观察废旧材料粘贴画,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分别说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废旧材料制做的?

(2)请幼儿尝试猜测说出粘贴画的制作方法。(不同材质的废旧材料需要不同的粘贴材料进行粘贴)

(3)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粘贴画?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简单的评价。

3、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激发创作灵感。

(1)同一主题内容的画面(风景),因粘贴材料的不同,画面出现了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2)教师重点示范剪、拼、粘贴、添画的美工技能。

4、幼儿尝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观察提供的废旧材料有哪些?并请幼儿与同伴交流用这些材料粘贴画面的哪些部分,为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粘贴画,教师巡回指导。

请幼儿注意活动中的卫生要求。

5、幼儿作品展示,教师对幼儿作品进行讲评。

最新跳绳教案实用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教案是教师成功的教学基础。通过本文了解“跳绳教案”您会对它有更多深刻的认识,请你认真阅读本文希望你会喜欢!

跳绳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跳绳的方法,尝试手脚协调地进行跳绳游戏。

2、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通过思考跳绳的其他玩法,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与同伴合作,和同伴共享空间。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发展身体协调性。

2、《朋友舞》音乐磁带,录音机。

(1)教师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喊口令“1、2、3、4-123、4!”

(2)练习:六路纵队--一个大圆走--走小圆--开花走--一路纵队走--六路纵队走

2、玩绳子游戏。

(1)玩绳游戏:幼儿人手一根绳子,鼓励幼儿自主地探索各种玩绳游戏,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学习模仿。

(2)学习跳绳。

(3)幼儿分散练习跳绳。

(4)教师再次示范,讲解跳绳的要领以后,幼儿再分散练习跳绳。

(5)教师引导幼儿三人一组玩跳绳的游戏。

②三个教师示范练习三人协作跳,引起幼儿兴趣。

③幼儿尝试练习。

在跳绳中,充分发挥幼儿自主创新能力,使幼儿懂得一根跳绳能有多种玩法,学会在活动中思考,在玩中锻炼。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创新意识。

跳绳教案【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一、主题思想

以新课标为出发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一节耐力练习课创设为合作式跳绳练习,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产生自信,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愉悦身心的基础上达到锻炼身体,增强耐力的目的,进而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设计思路

我们都知道,学生喜爱体育课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多数学生害怕耐力练习,也是不争的事实,平时教学又多在跑道上进行,一圈一圈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单调动作的频繁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和害怕,厌倦情绪,从而严重影响耐力练习的效果。为了减轻学生对耐力练习的心理负担,激发诱导其练习兴趣,根据体育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跳绳比赛的练习方法,来激活学生耐力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但感受不到耐力练习的枯燥无味,克服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情绪,同时又能使学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材

1、教学内容::

①合作式跳绳

②游戏《找朋友》

2、教学目标

①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发展学生的耐久力。

②培养学生与同伴友好协作,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

四、组织教学

在本次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模仿动物的方式进行准备活动,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前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调动学生积极性。基本部分由两个教材组成,一个是合作式跳绳,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后一个是游戏《找朋友》,发展学生的反应、灵敏、合作等素质。在合作式跳绳中,我先采用了单人单跳,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由跳绳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双人跳或多人跳绳遵循了循序渐进的生理原则,在双人跳或多人跳绳中,我利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一组的学生人数最多,跳绳时间最长,进行不断的鼓励。另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同学应及时指导,甚至参与他们的跳绳活动。为了使学生们能克服”极点”现象,在”极点”到来的时候,我规定全班同学分为8个小组进行比赛,要求边跳边大声数数,教师在旁呐喊助威,由于学生是自由组合的加上学生的求胜心理,学生能在开心、愉快的心情中顺利度过”极点”难关。

在基本部分的后半部分,采用了轻松、愉快的游戏,教师引导:”我们今天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要求边唱歌边按顺时针慢跑,最后一个小小的变化就是边唱歌边看我的手势,如果我的手举出三就三个人组织在一起,若举出一就一个人站在原地不动,我比画几就几个人组合,会做吗?……”。

课的结束部分,采用螺旋型慢跑的形式,主要是进一步调整学生的身心,使心率趋于平缓。从德育的角度上讲,达到了育体、又达到了育心的教学目的。

五、其他

在整节课中,教师的表情要轻松自然,语言要欢快有变化,富有感染力,多鼓励少批评,注意观察、挖掘课堂中的闪光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本次课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和谐、欢快舒适的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愉快地完成本次课内容。

跳绳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看图和涂色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良好习惯。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情境图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跳绳、涂色等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8”和“9”加减法计算的动机和兴趣。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和感受“8”和“9”加减法的意义,在表达与交流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玉泉小学位于海淀区西北角,于1997年开始进行校园环境整改,现今已经成为一所具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新型花园式学校。学生来源于周边的部队、院校和住宅小区,整体来看,学生学习状况及家庭环境良好。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举行跳绳比赛了,你们想不想取得好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得怎么做呢?同学们说得很对,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强练习。你们看,操场上的这些同学,他们练得多认真呀!

2、出示跳绳图。

(1)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所看到的内容,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仔细看图,自己小声说一说。

指名汇报。(举例)

①有2个同学抡绳,6个同学跳绳,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2+6=8,6+2=8

②有4个女同学,4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4+4=8

③跳绳的同学中有3个人穿裙子,5个人穿裤子,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3+5=8,

5+3=8。

学生说教师板书:

6+2=8 2+6=8 4+4=8

1+7=8 7+1=8 3+5=8

5+3=8 0+8=8 8+0=8

把上面的加法算式读一遍。

(2)师:你能提出减法问题吗?试一试。

先在小组内小声说一说,再指名汇报。例如:

1)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有4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2)操场上有8个同学,有2个同学在抡绳,有几个同学正在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减法算式。

(二)画一画

1、师:现在,老师想为你们引荐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吗?

2、出示大象图。

1)这是谁?

2)出示:

师:大象伯伯正在装修房子,他想把这九块瓷砖涂上颜色,你们看它多辛苦呀,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大象伯伯呢?如果由你们来替大象伯伯涂色,你们想怎么涂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一根油画棒,自己动手画一画。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列出算式,针对同桌涂色的情况,想一想你都能列出哪些加、减法算式呢?

3、组织全班交流。

(三)试一试

1、出示:

7+2=□ 9—4=□ 4+4=□

6+3=□ 8—5=□ 8+□=□

5+□=8 □—4=5 □=1+8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订正,针对重点题目进行指导。如:5+□=8 □—4=5 □=1+8

(四)练一练(第35页)

1、说一说,填一填。

看图说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全班订正。

2、口算第35页第2题。

学生都能算对。

3、数学游戏:凑成9。

每组准备1~8八张数字卡片,拿出卡片,找朋友,两个数能凑成9的卡片放在一起为好朋友。

4、数学故事:八戒吃瓜。看图讲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列出相对应的算式。

〖教学反思〗

本节数学课,我围绕教材安排说一说、画一画、试一试几个环节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说、画、写等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还学会如何观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形成初步的数学能力。练习中的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既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前面内容说得较多,以至后面的数学故事时间紧,学生讨论时间少了。今后在时间分配上还需多考虑。

〖案例点评〗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标准》的新理念,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跳绳比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试一试等教学环节,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勇敢地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意识以及学习的能力。练习中,教师利用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有趣的练习形式,不仅使学生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巩固练习,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跳绳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看图和涂色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良好习惯。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情境图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跳绳、涂色等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8”和“9”加减法计算的动机和兴趣。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和感受“8”和“9”加减法的意义,在表达与交流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玉泉小学位于海淀区西北角,于开始进行校园环境整改,现今已经成为一所具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新型花园式学校。学生来源于周边的部队、院校和住宅小区,整体来看,学生学习状况及家庭环境良好。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举行跳绳比赛了,你们想不想取得好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得怎么做呢?同学们说得很对,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强练习。你们看,操场上的这些同学,他们练得多认真呀!

2.出示跳绳图。

(1)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所看到的内容,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仔细看图,自己小声说一说。

指名汇报。(举例)

①有2个同学抡绳,6个同学跳绳,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2+6=8,6+2=8

②有4个女同学,4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4+4=8

③跳绳的同学中有3个人穿裙子,5个人穿裤子,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3+5=8,

5+3=8。

学生说教师板书:

6+2=8 2+6=8 4+4=8

1+7=8 7+1=8 3+5=8

5+3=8 0+8=8 8+0=8

把上面的加法算式读一遍。

(2)师:你能提出减法问题吗?试一试。

先在小组内小声说一说,再指名汇报。例如:

1)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有4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2)操场上有8个同学,有2个同学在抡绳,有几个同学正在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减法算式。

(二)画一画

1.师:现在,老师想为你们引荐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吗?

2.出示大象图。

1)这是谁?

2)出示:

师:大象伯伯正在装修房子,他想把这九块瓷砖涂上颜色,你们看它多辛苦呀,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大象伯伯呢?如果由你们来替大象伯伯涂色,你们想怎么涂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一根油画棒,自己动手画一画。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列出算式,针对同桌涂色的情况,想一想你都能列出哪些加、减法算式呢?

3.组织全班交流。

(三)试一试

1.出示:

7+2=□ 9-4=□ 4+4=□

6+3=□ 8-5=□ 8+□=□

5+□=8 □-4=5 □=1+8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订正,针对重点题目进行指导。如:5+□=8 □-4=5 □=1+8

(四)练一练(第35页)

1.说一说,填一填。

看图说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全班订正。

2.口算第35页第2题。

学生都能算对。

3.数学游戏:凑成9。

每组准备1~8八张数字卡片,拿出卡片,找朋友,两个数能凑成9的卡片放在一起为好朋友。

4.数学故事:八戒吃瓜。看图讲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列出相对应的算式。

〖教学反思〗

本节数学课,我围绕教材安排说一说、画一画、试一试几个环节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说、画、写等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还学会如何观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形成初步的数学能力。练习中的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既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前面内容说得较多,以至后面的数学故事时间紧,学生讨论时间少了。今后在时间分配上还需多考虑。

跳绳教案【篇5】

一、课的内容:

1、单人跳绳

2、跳绳接力

3、钻过横绳

二、教学目标:

1、身体发展目标:通过跳绳的练习发展学生的跳跃和协调能力。

2、能力发展目标:巩固复习并脚跳的方法,进一步掌握1—2种绳子单人跳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心理发展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树立信心,积极上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社会适应目标:学会相互配合,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整队,汇报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3、安排见习生。

四、基本部分:

第一部分

1、自由玩绳

2、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第二部分

1、灵敏跳绳并脚跳

方法:双手握绳,每摇动一次,绳子从地面经身后向上向下,回旋一周

第三部分

1、跳绳比赛

规则:1分钟记时比多,每人可自由选择跳法,以绳的颜色分组。个队成绩总合多为赢。第四部分

1、(自编)单人花样跳提示:①交换脚跳②矮子跳③双臂交叉跳④向后跳

第五部分

1、跳绳接力赛

2、放松活动:钻过横绳要求:有高至低

五、结束部分:

1、整理运动

2、本课小结

3、布置课后练习

4、宣布下课

跳绳教案【篇6】

内容:肯肯跳、踏步跳、车轮跳、侧打挽花、交互绳、网绳、绕“8”字跳、两人一绳等。

3.开展以“花样跳绳”为主题的活动和形式多样的花样跳绳比赛。一月一次进行了“1分钟速度绳”、“3分钟8字跳长绳”、“20人集体跳绳”等系列花样跳绳比赛。

单元序号单元主题所学内容。

第一课单人跳绳一(基本绳)。

第一单元单人跳绳第二课单人跳绳二(速度跳绳)。

第一课三人基本绳。

第二课三人绳上绳练习。

第二单元三人绳。

第三课三人绳下绳练习。

第四课三人绳综合练习。

43课时。

第一课四人绳基本绳练习。

第三单元多人绳第二课四人绳上下绳练习。

第三课四人绳综合练习。

绳第一课多人花样基本绳4。

三、课程实施。

1.设立专门的校本课程课时,将校本课程排入课表。成立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加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检查督促。平时的业务或教学常规检查中,要适当安排该项检查内容。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理解人的存在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3.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及时做好“差生“的辅导工作,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请优秀学生演示,教师的反复讲解示范,必要时手把手教。让他们观看跳绳的录象,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时和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回家的.练习情况,让家长来督促学生,使他们尽快地学会跳绳。

5、.做好优秀学生的训练。要和学生的家长联系,要取得家长的同意,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6.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四、时间场地安排:

操场球场。

五、实施要求:

1.两条长绳,短绳由学生自带,要求人手一条。

4.学生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跳绳教案【篇7】

幼儿站成六路纵队,做老师自编的绳操,有上肢、下肢、体转、腹背、跳跃、放松运动。

2、基本部分。

(1)幼儿分散在场地上,用不同的方法练习跳绳。

(2)鼓励幼儿在学会跳绳的基础上,创造性变换花样跳,尽量与别人跳得不一样。请有创意的幼儿示范,大家都来学一学。(正跳、反跳、单脚跳、双脚跳、两脚交替跳、边跑边跳、两脚交叉站立跳、两手胸前交叉甩绳跳等。)。

(3)两人一根绳,幼儿结伴跳绳,教师指导幼儿合作跳绳:两幼儿同时甩绳同时跳;一幼儿站着不动,一手甩绳,另一幼儿甩绳边跳;引导幼儿把一人的跳绳方法迁移到两人合作跳绳过程中。

(4)请合作好的幼儿示范,让大家也变换花样试一试,看两人合作学会了几种跳法。

(5)幼儿分成4组,跳绳赛跑。

(6)复习游戏“我是木头人”。

3、结束部分。

(1)放松整理活动“我愿和你跳个舞”。

(2)每个幼儿领一根绳子绕好,返回活动室。

跳绳教案【篇8】

跳绳教案


跳绳是一项经典且有趣的运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耐力,更是一种有氧运动,能有效的增强心肺功能。本教案将为大家介绍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跳绳训练,以及一些常见的跳绳动作。


一、教材准备和教学目标


1. 准备一根合适的跳绳,高度应根据学生的身高来决定。


2. 目标: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跳绳技巧和动作,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耐力。


二、教学步骤


1. 热身运动


在开始跳绳训练之前,先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慢跑、伸展运动等。这样可以减少受伤的风险,并为下面的训练做好准备。


2. 跳绳技巧训练


(1)掌握基础的跳绳技巧


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些基础的跳绳技巧,如单脚跳、双脚交替跳等。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逐渐掌握这些基本跳绳技巧。


(2)增加难度的跳绳动作


一旦学生熟练掌握了基础的跳绳技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尝试一些更复杂的跳绳动作。如交叉跳、蛙跳等。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跳绳技巧。


3. 跳绳集体活动


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绳集体活动。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跳绳比赛,规定一定时间内跳绳次数最多的小组获胜。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放松运动


跳绳训练结束后,进行适当的放松运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放松运动,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感,并使身体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三、注意事项


1. 跳绳时应选择平整、开阔的场地,以确保安全。


2. 初学者可以选择较长的跳绳,这样更容易掌握基本技巧。


3. 学生在跳绳过程中要保持呼吸平稳,切勿憋气。


4. 跳绳时要尽量保持身体的放松,不要有过多的紧张感。


5. 学生跳绳时要注意跳绳的节奏感,尽量不要出现跳错节奏的情况。


通过跳绳训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协调性和耐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本教案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跳绳训练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跳绳训练,享受健康快乐的运动时光。

跳绳教案【篇9】

设计意图:

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吃得好,穿得好,而又不愿意运动,以至于很多孩子体质弱,容易生病,为此我们幼儿园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而跳绳是一项需要全身运动的体育活动,它能使幼儿争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幼儿园户外活动时经常会玩。但是在户外活动时我发现有的孩子对跳绳不感兴趣,常常拿着绳子坐着发呆,我想不如让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创造出绳子的多种玩法。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幼儿探索出绳子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进行体育活动的乐趣,从而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

活动目标:

1、练习运用绳子做各种动作的技能,增强幼儿的弹跳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激发幼儿参加跳绳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能利用绳子进行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进行体育活动的乐趣。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幼儿每人一根绳子。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幼儿听《兔子舞》的音乐做热身运动。

2、听口令练习跳跃及上肢运动。如;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跳、蹲跳。

3、上肢活动:绕绕臂,绕绕臂,幼儿跟着老师绕绕臂。师问;‘还可以怎样绕’,引导幼儿向前、向后绕绕臂,单双手绕,举起手臂绕等,发展幼儿灵活性。

二、引导幼儿探索跳绳的多种玩法

1、幼儿自由探索跳绳的各种玩法。如单人单、双脚跳、左右脚交替跳等。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示范各种玩法。

(1)利用绳子进行套和跳的玩法。

幼儿每人一根绳子套在腰上,双手各握绳子的一头,一前一后拉动绳子,或拿绳子进行左右脚交替跳。

(2)利用绳子进行跑跳的玩法。

幼儿手拿绳子边跳边跑。

(3)利用绳子进行走和平衡的玩法。

把绳子摆成直的走直线,摆成弯的走曲线。把两根绳子摆成平行直线,在绳子中间走小路。

3、引导幼儿探索合作玩绳的方法,体验合作的乐趣。

(1)幼儿自由结伴合作探索绳子的玩法。

(2)请幼儿交流合作玩绳的方法。

如两人合作玩跳绳,两人面对面站立,一人晃绳,另一幼儿跟着晃绳的幼儿同步跳。然后幼儿两人合作玩跳绳。如多人跳,可请两位幼儿分别拉住长绳的两端,一位幼儿站在长绳的中间,两位幼儿摇动长绳后,中间的幼儿随着绳子的上下有节奏的跳过绳子。

(3)幼儿自愿组合成若干小组,利用绳子玩游戏。

三、随着音乐做“骑马”的放松动作。

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及小伙伴玩跳绳的游戏。

活动反思:

1、 在活动中,探索了绳子的多种玩法,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跳绳活动的乐趣,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2、 活动安排既有个人自由探索,又有小组探索,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时,能够较多地观察幼儿,发现幼儿找到的好的玩法,从而介绍给别的幼儿相互交流。通过小组探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3、 作为教师还存在着不足,在学跳绳的过程中,我的指导不够,首先,个别幼儿用的跳绳太长,没有及时教给孩子绳子长短的标准,使少部分幼儿由于绳子太长的原因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还有在引导幼儿探索跳绳的玩法时,对能力弱的幼儿没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和指导。

跳绳教案【篇10】


跳绳是一项古老的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提升反应能力和协调性。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跳绳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参与。在此,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详细的跳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掌握这项运动的技巧,并以此保持健康的身体。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跳绳的意义和好处;


2. 学会正确的跳绳姿势和动作;


3. 掌握基础的跳绳技巧。


二、教学准备:


1. 跳绳;


2. 运动鞋;


3. 舒适的运动装。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1. 引导学生了解跳绳的意义和好处,如锻炼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反应能力和协调性等。


2. 告诉学生跳绳是一项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运动,可以随时随地练习。


第二步:展示正确的跳绳姿势和动作


1. 示范跳绳基本姿势:身体保持直立,双脚并拢,手臂自然下垂。


2. 示范正确的跳绳动作:双脚轮流用力,身体保持平衡,绳子在身体两侧略高于地面。


第三步:练习基础的跳绳技巧


1. 以单脚跳为基础,指导学生先练习左脚单脚跳,再练习右脚单脚跳,要求学生保持稳定的节奏。


2. 慢慢过渡到交替脚跳,指导学生一只脚着地时,另一只脚离地,然后交换双脚的动作,维持稳定的节奏。


第四步:教学扩展


1. 简单组织跳绳团队活动,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一些跳绳技巧,如双人跳绳、交叉跳绳等,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 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节奏下跳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第五步:总结和巩固


1. 总结跳绳的好处和意义,鼓励学生坚持练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跳绳活动。


2. 提醒学生跳绳时要注意安全,选择平坦的场地,并确保没有障碍物。


四、课后延伸:


1.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进行跳绳锻炼,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逐渐增加跳绳次数和时间。


2. 组织跳绳比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跳绳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运动,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心肺功能,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通过本次跳绳教案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跳绳姿势和技巧。希望大家能够养成每天跳绳的好习惯,保持健康身体,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最新数数歌教案


这是一篇网络上广泛传播的题为“数数歌教案”的文章。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教师个性化服务的有效保障。建议将这个链接添加到你的书签夹中方便随时查看!

数数歌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7的数,并能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

2、体验数学活动点数匹配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有多少》

2、操作材料:排序板、每个幼儿8朵花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金孔雀呀。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花猫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我是一只肚子非常非常饿的打老虎,想找一只小动物吃……。

2、引导幼儿点数。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给我们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一起去看看吧。

(展示课件)

(1)出示幻灯片大公鸡,有几只大公鸡。

(2)谁又来了,出示幻灯片两只小鸡。教师带幼儿一起点数,并说出总数。

(3)这次是谁来了,来了几只蝴蝶,请幼儿说出总数,并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4)春天还有美丽的花朵,来数一数,这有几朵花?

(5)还有一件好吃的礼物呢?请幼儿点数。

3、认识排序板。

(出示排序板)

提问:(1)排序板上有什么?

(2)应该从小红旗开始点数。请小朋友们手拿着小红旗进行点数。

4、幼儿练习点数。

每位幼儿先点数5以内的花朵,点数正确的幼儿老师奖励一朵花,然后再进行点数,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点数数量逐渐增加。幼儿点数

5、花儿朵朵

请幼儿把花贴到自己身上,同时会说1朵花、2朵花、3朵花……。贴好后进行游戏。

数数歌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清楚的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2、学说绕口令,能正确发出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数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谈话:请你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谁?它喜欢在哪里玩?

二、观看幻灯,学习绕口令

1、"今天有几只动物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咱们一起找一找他们藏在哪?"

2、点击幻灯片2,请幼儿说说这是哪?(山)

2、"看看是谁藏在了山上?"(同时点击鼠标,出现"虎"),在幼儿的回答中反复并纠正"虎"的发音

3、带领幼儿学说短句"山上一只虎"

4、同样方法分别播放幻灯3、4、5、6,帮助幼儿更快的理解、记忆绕口令的内容,在幼儿的跟读中纠正字的发音

5、"小动物都被我们找到了,咱们再来回忆一下是从那找到的",播放幻灯7,并介绍绕口令的名称"数数歌"

6、和小动物一起复述绕口令

三、巩固复习

游戏:

1、看谁说得快(全体)

2、做动作说绕口令(全体)

3、绕口令接龙(分组)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数数歌教案 篇3

第六章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龙王庄中学吴丽娜

第六章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开立方与立方互逆运算的关系对立方根进行估算.

2勤于动脑,善于归纳,学习和理解那些常见的计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拓展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合作交流,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成功的喜悦,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通过估计结果的位数和每个位数上的数字.

【教学难点】

估计结果的位数和每个位数上的数字

【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三个问题的结论,从而总结出估算较大数立方根的方法,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具体的练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金庸的武侠**《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的情节:黄蓉通过心算,迅速地计算出34 012 224的立方根等于324,这使得“神算子”瑛姑大为震惊,立即对黄蓉刮目相看.

2. 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出国访问途中,看到飞机上邻座的乘客阅读的杂志上有一道智力题:一个数是59 319,希望求它的立方根.华罗庚脱口而出:

39旁边的乘客很惊讶,问起计算的奥秘

上述的两个故事中的人物并非是靠死记某数的立方根而找到的答案.他们也不可能记住那么多数的立方根.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算出这些数的立方根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大脑来揭开他们心算立方根的奥谜吧!

[设计意图:以于故事的方式开头,让略显枯燥的数学语言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复习旧知

1.立方根的概念

2.立方根的性质

3.立方与开立方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把握住知识的生长点,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三自主**合作交流

今天我们集中讨论数学家华罗庚的问题。以下是三条线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提供线索,激发学生**新知的欲望.]

线索一:

从10=1000000000=1000000000,你能确认位数吗?

线索二:

59319的个位数是9。你能确认个位数吗?(可以先计算1-9的立方来总结特征)

线索三:

如果在59319后去掉319,得到59,3=27,4=64。你能确定十位数吗?

[通过合作交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

四当堂检测巩固提高

经过以上分析,你掌握了法律吗?让我们试着找出下列数的立方根:

(1)91125;(2)50653;(3)13824; (4)19683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精心设计题目,让学生通过做题观察,发现并归纳总结估算较大数的立方根的步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课堂小结与反思

估算较大数的立方根的步骤:

①先确定是几位数

②再确定个位数字是几

③ 最后,划掉最后三个数字,以确定十位数上的数字

[设计意图:反思、回顾学习过程,利于学生养成经常反思、总结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六布置作业

1快速计算110592的立方根;

2**在场景介绍的第一个故事中,黄蓉如何快速计算出3401224的立方根等于324?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七板书设计

估算较大数的立方根:

1、先确定是几位数

2、再确定个位数字是几

3.最后,划掉最后三位数字以确定十位数字

数数歌教案 篇4

(一)教学例2

例2.一辆汽车 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质疑: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我们会计算了,除数是分数的除法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分数除法,(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师:例2中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启发学生在图上表示出

小时行18千米?.(演示课件:一个数除以分数)

观察:从图上看1小时里有几个 小时?(5个 小时)

推想:要想求出5个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就必须先求出什么呢?( 小时行的路程)

( 小里有2个 小时,2个 小时行18千米,用182就可以求出 小时行驶的千米数)

教师板书:

(二)教学例3

例3.小刚 小时走了 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

1.分析: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

2.比较:和刚才的那道题目哪儿不一样?

3.讨论:这道题如何解答,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汇报: 求出 小时走的,1小时里有10个 小时,所以再乘10就求出1小时走的千米数.

5.推导过程:

(千米)

6.教师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三)总结计算法则

教师说明:不管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整数及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把它转化为分数乘法进行计算,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被除数称为甲数,除数称为那乙数.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四)反馈练习

数数歌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进一补学习问答式的对唱,体验歌曲中小兔与鼓对话的幽默情趣。

2、借助兔子和小鼓的图片分清角色,并按角色较准确的接唱。

3、在结伴表演唱时,寻找双方都舒适的敲击方式和力度,体验与同伴进行身体接触性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兔子、小鼓图片各一张,画有五个鼓棰的图片两张。

2、幼儿座位排成双马蹄形,男女面对坐。小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幼儿学习节奏型。

1、出示鼓,敲击节奏型。教师:这是什么?听听它是怎么说话的?

2、幼儿跟随教师用语音练习节奏型,琴声自然伴奏。

二、幼儿看图学习第一段歌词。

1、教师出示小兔的图片。教师:看,谁在打鼓呀?

2、教师指图,带领幼儿完整的念第二段歌词,琴声轻轻的伴奏。

三、幼儿看图学习第二段歌词。

1、教师出示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看图猜测歌词。教师:小兔学打鼓,小鼓怎么样呢?

2、教师指图,带幼儿完整地念第二段歌词,琴声轻轻的伴奏。

四、幼儿看图学习第三段歌词。

1、教师出示五个鼓棰图片。

2、教师:你们数一数,小兔敲了几下鼓?

3、教师:小鼓也不生气了,它也要敲一敲兔子,再数数是几下?

五、幼儿完整的学唱《数数歌》。

1、教师边指图边演唱。教师:我把他们的故事唱给你们听。仔细听,什么地方是兔子唱?什么地方是小鼓唱?

2、幼儿完整的跟唱《数数歌》。

六、教师退出,幼儿分角色表演唱。

1、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唱。

2、教师指导女孩子扮演兔子,男孩子扮演小鼓分角色演唱。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策略。教师退出,幼儿互换角色表演唱。

数数歌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42页的活动3:数数并寻找规则。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部分的内容在从平面图形到三维图形的转换中起到桥梁作用。在介绍了常见的基本几何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后,安排了这节数学活动课。一方面是丰富学生对图形世界的认识,二是从直观上感知几何体是由面围成的,三是初步培养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的思维方式。

因此,该活动类具有连接上下的功能,即从平面图形到几何空间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正多面体的展开与折叠以及模型制作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数一数的过程中,归纳出正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规律,进而会利用经验自制模型,检验规律。

2.能力目标

通过折叠,经历做数学和学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动脑能力,在活动中获得空间想象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目标

活动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展示学生成功折叠的正多面体模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审美情趣。

另外,引用数学史料,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问题的背景,学习科学家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治学精神,树立勇于攀登科学巅峰的远大理想。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折叠出的五个正多面体,计算出它们的顶点、面和边的个数,找出规则。

(2)教学难点

如何对折正八面体和正十二面体;如何正确计算正十二面体的顶点数和边数。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操作演示、多**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具体程序是:

情境引导:观察与思考;动手折叠;规律性;知识延伸与拓展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应提供剪刀、胶带和硬纸,上面有以下五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面对雄伟的建筑、形神兼备的雕塑、精美典雅的物品,我们常常惊叹于它的美丽。我们深人观察就会发现,千姿百态的图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形态各异的立体图形几乎无处不在,而许多立体图形就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让我们走进三维图形的世界,分享它的奥秘和规律吧!

这节课通过动手,对几种正多面体进行展开和折叠,寻找它们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三者之间的规律。

(二)观察思考

看五个正多面体,问学生一个问题:你认识他们吗?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正多面体、顶点、面和边。

(三)折叠

演示正六面体的展开与还原(即折叠还原),由学生分组完成折叠出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1.难点

折叠正八面体和十二面体时容易出错。

2.解决方法

让学生仔细观察模型,看老师演示,充分利用对称性折叠,还要同组人大胆试探,相互合作;老师巡视指导,发现成功组及时鼓励,并由一人介绍(讲解)成功的方法,同时利用cai辅助。

(四)数一数,填表找规律

1.难点

面数可由名称得到,也可由展开图上数出,但顶点数和棱数不容易数准确。

2.解决方法

(1)放在桌面上不转动;

(2)对称地找;

(3)在起始地方作标记。

(五)背景引入

历史上曾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研究过正多面体,著名数学家欧拉惊奇地发现了v,f、e之间存在这样一个奇妙的相等关系。尽管图形世界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只要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多工作、多用脑筋,我们就一定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六)做一做想一想

1.把正四面体截去一个角,看看所得的立体还是正多面体吗?再数一数它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看看v+f-e=2成立吗?

2试试看。你能做一个任意的六面体吗?七烷酮呢?公式v+f-e=2成立吗?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五、教学评价

(一)通过折叠正多面体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二)从填表找规律上,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与动脑能力;

(三)从知识的引伸与拓展的设计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与合作的综合能力。

数数歌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并理解算理。

三、教学难点

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放风筝图片)师:瞧!文化广场真热闹,有好多小朋友在放风筝,你们想玩吗?(课件出示卖风筝画面)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条件。

⊙自主探索

1、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尝试计算。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师:有3个小朋友也想去放风筝,他们都想买蝴蝶风筝,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思考并汇报:3。5×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生1:根据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列式为3。5×3。

生2:求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就是求3个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5×3。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两个因数一个是小数,一个是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2)尝试计算。

师: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3。5×3的得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3)展示方法。

方法一3.5+3.5+3.5=10.5(元)

方法二3.5元=3元5角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元5角=10.5元

方法三3.5元=35角35×3=105(角)

105角=10.5元

师小结:我们在求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时,可以用小数连加来解决,也可以把3。5元化成几元几角来解决,还可以把元转化成角用乘法竖式计算来解决。

设计意图:奥苏贝尔认为:假如让我把教育心理学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要鼓励、启发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进行尝试计算,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联系。

2、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1)出示例2,尝试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3页例2:0.72×5。

师:0。72不是钱数,没有元、角这样的单位,同学们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并汇报演示)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用课件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①先将因数0.72转化为整数,转化的方法是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

②再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③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想求原来的积,扩大后所得的积360应缩小到它的1/100。

④将积化成最简小数。

让学生观察积3.60,提问: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

(学生思考并汇报: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师:算出积以后,可根据小数的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3)互动交流,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师再进行总结)

师总结: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

3、感受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小数乘整数的知识呢?

生1:我们去超市买菜,菜的单价通常都是小数。

生2:买水果也是。

生3:我爸爸去交取暖费,每平方米收费27.5元,我家的房子是78平方米,想知道交多少钱,就需要用27.5×78。

……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深化练习

1、实践应用。

同学们,图中还有其他美丽的风筝呢!你们想买哪一种?买几个呢?需要多少钱?自己选一选,算一算吧。如果给你40元,买6个雨燕风筝够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

2、课件出示教材3页“做一做”1题。(让学生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3、改正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4、用竖式计算。

7、08×6 9.35×8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巩固了小数乘整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布置作业

教材3页“做一做”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例1 3.5×3=10.5(元)例2 0.72×5=3.6

数数歌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基础阶段的数学教育要求幼儿能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利用和运用数学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数数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对于有一定数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学习群数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数数问题。本次活动根据孩子对糖果很喜爱这一特点,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糖果资源,以让幼儿当"小工人"帮忙数、装糖果的方式,积极践行《指南》精神,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快乐、自主地学习群数,并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群数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以便应用到生活中。

活动目标:

1、用糖果探索和发现按群数数的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不同方法数数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已有按数取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

PPT课件糖果图片、糖果实物、盘子若干;操作材料、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有吃过糖果吗?糖果厂的老板找不到工人来帮忙装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请小朋友当小工人把糖果装进盒子里。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师PPT出示糖果图片(10个)引导幼儿观察点数。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糖果?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猜想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哪种较快。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个一个数比较快,还是两个两个数比较快呢?通过欣赏和表演影子造型,感知影子造型变化的美、趣。

为什么?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3、提出实物操作要求

师:糖果厂的老板帮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和一个小盘子,等等请用你想尝试的数数方法把糖果装进盘子里。

(1)在数糖果时,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扰到旁边的小朋友。

(2)要积极开动脑筋,用多种办法来装糖果。

4、幼儿集体操作验证,教师分别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是怎么数的?那这样数快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集中分享数数方法,教师记录并归纳小结。

师:老师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要把你们分装糖果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数数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因为一个一个数要数10次,两个两个数只要数5次,所以用两个两个数比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得快一些。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反思《按群数数》含PPT课件

3、幼儿尝试记录,教师全面观察指导。

师:你们看,每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经准备操作材料和笔。等会装糖果的时候,请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声量,并在记录纸上记录尽量多的办法。

4、集体分享记录的`方法和结果。

师:请已经完成的小朋友带着你的操作材料回到位置上与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四)活动延伸,迁移运用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来数数。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继续数数量更多的数。比如100、200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数会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这个问题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想一想!

教学反思:

能将物体以2、5、10单位进行按群数数。让幼儿当糖果厂的小工人,在数糖果的过程中,幼儿也初步了解了按群数数的含义,本次活动我以设计糖果厂的场景切入主题,幼儿都能积极回答,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游戏形式幼儿很感兴趣,提供的让幼儿操作的糖果幼儿都很感兴趣,在操作探索的时候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在让幼儿操作环节前提的要求不够详细,常规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没有说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齐放框框里,个别幼儿就开始玩,虽然是大班但是我发现常规的要求还是要求,有时就因为小小的环节,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常规又慢慢的松散掉,本节课还存在着一点不足是:我没有把握整个环节的重点,让幼儿的知识经验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数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接下去我会观摩平行班的数学活动,思考我设计的合理吗,考虑周全了吗?

数数歌教案 篇9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在生活中对有规律的事物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索事物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做了如下安排: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引入新课,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坚实基础。

2.由易到难,层层推进。

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找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1.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2)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2.好,都会玩这个游戏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的动作的?

师:对,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规律。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这样布置会场,一起来看看吧。你能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节课以游戏入手,运用学生平时积累的知识经验,不仅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1.教学例1,感受图形的排列规律。

(1)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排列规律。

师:这幅图是联欢会的会场,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同学们都布置了什么。

生:会场里面有彩旗、彩花、还有灯笼,同学们在会场里高兴地跳舞。

师:彩旗、彩花和灯笼是乱摆乱放的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再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再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师:你们同意吗?想一想,最后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呢?

(2)再观察例1,自学并汇报彩花、灯笼的排列规律。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重复出现的,那彩花、灯笼又有怎样的排列规律呢?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规律的?看谁说得最好?

指生汇报。

生:彩花是按一朵红花,一朵紫花,又一朵红花,一朵紫花这样重复出现的。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灯笼,两个蓝灯笼为一组重复出现的。

师:是的,灯笼是按一个红灯笼,两个蓝灯笼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彩花是按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为一组重复出现的。

大家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小结: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物体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以上找到的规律,都是依次重复地在图中出现,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3)按照发现的规律在图中圈一圈。

师:刚才我们已经发现了图中各种事物的排列规律,下面请你把每组图中重复的部分用笔圈一圈,看看这些重复的部分是否都一样。

学生圈出后分别说说每组是怎样重复的。

小结:能准确找出规律中的重复部分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排列规律后,放手让学生去寻找彩花、灯笼、同学们的排列规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概括,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集体汇报,自主建构规律的认识,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数歌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自然有兴趣的学习绕口令。

2.学习发清读音相近的字音:虎、鹿、猪、兔、鼠。

3.感受绕口令的欢乐情绪,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动物的亲近感。

活动准备:

1.根据绕口令内容绘制森林背景图及插入动物角。

2.儿歌挂图。

3.响板一个。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1)出示背景图,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图里有些什么(山、树林、路、草、洞)

(2)结合图示,理解故事内容。

今天,美丽的森林里,一些小动物正在玩捉迷藏,你们知道它们是谁?躲在哪里吗?它们想请聪明的宝宝们找一找。

2.整体感受绕口令。

(1)教师示范念绕口令并提问。

把刚才小朋友们说的串在一起,就是一首好听在绕口令,(教师示范念)提问:儿歌里面有什么动物?儿歌取的什么名字。

(2)教师加快速度念绕口令,让幼儿体会念得快,念清楚的趣味。(边用响板打节奏边念绕口令)

3.幼儿学习绕口令。

(1)根据儿歌内容提问:让幼儿熟悉儿歌内容。

提问:山上一只什么?林中……?

(2)教师按顺序点图,幼儿练习跟念,感受比较难念的字,学习发清:虎、鹿、猜、兔、鼠。

(3)出示儿歌挂图,激发幼儿学习儿歌,尝试用较快的速度念,并发清相似的字音。

(4)鼓励个别幼儿表演绕口令。

4.变一变,编一编。

小朋友们学得高兴,小动物也玩得开心,它们还想玩呢!请小朋友帮小动物重新找个地方躲,并鼓励幼儿尝试把绕口令变一变。

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以后,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绕口令,来幼儿园和小朋友分享。

附儿歌:

数数歌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

路边一只猪,草里一只兔。

洞里一只鼠,大家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

数数歌教案 篇11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我班共5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7人。我班的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部分前,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也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通过数白羊图,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通过例1数实物(糖,小棒,方块)等操作实践活动使学生整体感知100,且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通过例2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表现好的同学会得到一颗星星。(展示100颗星星)聪明的孩子,请你试着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并说明理由。

想一想: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草原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大草原看一看。

书本第33页百羊图,蓝天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多美呀!小精灵聪聪和小伙伴在草原上玩耍,这时来了两群羊(20只),小精灵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同学们,你们知道来了多少只羊吗?(学生数完后点名回答)

过了一会,草原上又来了许多群小羊。小精灵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估计一下,草原上大约有多少只羊呢?

在学生观察、估出小羊的只数后,请学生回答估的结果。

4.总结、揭示课题。

刚才有很多同学猜大概是100只,老师也认为大概有一百只,但是不是真的有一百只呢?你们会数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数和数的组成。(板书课题)

(1)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也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2)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100根小棒、100颗小石头、100颗花生、100个练习本、100块糖)。表扬在数数过程中合作得好又数得准的小组,然后请几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数法。

(可能出现情况: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师:怎样数出100的?(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

(3)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非常清楚。

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10个一是十,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学生边摆学具边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指导学生每数满十就扎一捆或放一堆,渗透组成知识。

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数泡泡。

反馈:一个一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生:一捆小棒是1个十,7捆小棒就是七个十,7个十就是七十。

(2)师:那现在我需要46根捆小棒,应该怎么摆呢?请同学们帮我用你们的学具摆一下。

生:应为4捆小棒是4个十,6根小棒是6个一,合起来就是四十六。

3.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说出两位数,另一个人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然后互换。

1.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1)我们班有()人,男生()人,女生()人。

用对口令的方式,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说下一个数,看谁说到100谁就算胜了。组织学生做这个抢100的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学生较凌乱叙述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课后数数主题图中小羊的只数,每数十只圈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只羊,检验自己刚开始时估的对不对。

最新拼音教案热门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 编制高效的教学课件有助于教师更加灵活和深入地授课,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有关“拼音教案”是笔稿范文网编辑精心整理的内容,希望这一页所提供的信息会对你有所启发!

拼音教案 篇1

哦,我懂了(第四声)

3)认清形,指导书写

再来看看,o的形状是怎样的?

教师范写:O要一笔写成,从右上起笔写成半圆后继续往上写,与起笔处相接。

请你们找一找,0住在哪个格子里?

好,请你们把o也送回拼音格里,比一比,谁写的好。

3、学习e

1)读准音

(投影插图)小朋友,看,它是谁啊?(大白鹅)

是呀,我们第三位朋友e就是读这个音。发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唇形是扁平的。教师范读。顺口溜:扁扁嘴巴e e e。试一试。

2)学习四声

(出示卡通e)谁来向e问声好?

e也带上了帽子,你能读准它吗?

你能组个词来读一读吗?

e e e,大白鹅的鹅

e e e,恶心的恶

e e e,恶人的'恶

3)认清形,书写指导:

(投影插图)小朋友,看,它是谁啊?(大白鹅)

是呀,我们第三位朋友e就是读这个音。发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唇形是扁平的。教师范读。顺口溜:扁扁嘴巴e e e。试一试。

(出示卡通e)谁来向e问声好?

e也带上了帽子,你能读准它吗?

你能组个词来读一读吗?

e e e,大白鹅的鹅

e e e,恶心的恶

e e e,恶人的恶

小朋友,你能找找图上哪个地方像e的形状?

真了不起,跟我一起念;“河里一只大白鹅,水中倒影e e e 。”

我们写的时候也要注意,一笔写成,从里面的“一”起笔往上,再接着写左半圆。

教师范写

把e也送回家吧。

课外作业:

用三个单韵母的读音和课本插图编一个很好听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

拼音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语拼音zcs的基本发音和书写方法;

2. 能够正确发音和书写汉语拼音zcs;

3. 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和语音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和课件;

2. 学生准备纸笔和汉语拼音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汉语拼音视频,引起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 2:讲解(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汉语拼音zcs的基本发音和书写方法。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示范(10分钟)

教师示范正确的汉语拼音zcs发音和书写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模仿发音和书写。

Step 4:练习(15分钟)

学生进行汉语拼音zcs的发音和书写练习。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词语进行练习,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练习。

Step 5:巩固(10分钟)

教师进行汉语拼音zcs的听写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听到的汉语拼音zcs。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反馈和指导。

Step 6:拓展(10分钟)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汉语拼音zcs的`应用练习,如让学生用汉语拼音zcs组成一些词语或句子。

Step 7: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汉语拼音zcs。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汉语拼音zcs的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练习,并准备下节课的复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等,帮助学生了解汉语拼音zcs的基本发音和书写方法。同时,通过练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和语音辨别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提高教学效果。

拼音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会声母n、l,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 能准确拼读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 借助儿歌,感受鼻、边音的不同。

教学重点:

读准n、l的音,准确拼读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区分鼻边音。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

以开火车、邮递员阿姨送信等形式抽读声母卡片,认读相关韵母卡片。

二、学习声母n、l

1、学习声母n。

(1)指导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出示n,范读,听音看口形。适当讲解发音要领。教读,指名读,抽读。

(3)观察图画,识记形。读字形儿歌,相机书空。

(4)总结学法。

2、学习l

(1)学习小组学习。运用学法,自学l。全班交流,老师点拨指导,读准l。

(2)手捏鼻翼,分别读“n”、“l”,反复体会发音的不同。

(3)识记l,读字形儿歌,相机书空。

三、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四、学习“拼拼读读”

1、(将书中的拼读练习变成两组射线图)以n、l为例指导拼读。

2、分队赛读两组拼读练习,老师相机指导。

3、同桌合作、“开火车”、分组交替等形式练读。

五、学习“读读连连”

1、以“泥土”一组为例指导:看图引出音节词“ni; tǔ”,连一连;练读音节词;用音节词说话;总结学法。

2、同桌合作,运用学法自主学习;全班交流,老师指导;多种形式练读。

3、以“nǚ、;”做音节四声练习。

(二课时)

一、 指导书写,正确执笔

1、 观察:nl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进行书写。学生练习写字母时,教师要巡回辅导,重视指导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2、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记记”。

二、 练习读语境歌,试着背一背。

1、 出示情景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自读儿歌,用“——”找出儿歌中我们所学的音节。

3、 教读儿歌,再引读、拍手读。齐读并背诵。

拼音教案 篇4

3、b p m f

一、教学要求

l、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b p m f与单韵母拼读的方法,初步认识声母与音 节。

3、会认“爸”、“妈”、“我”三个字。

4、继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b p m f的发音方法,书写,学习拼读方法。

难点:f的发音,f与单韵母拼读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儿歌助学法、带读法

四、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字母卡片、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复习6个单韵母。

提问:在读单韵母时声音要怎样?

(重而长。)

2、认读带调号的单韵母。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6个单韵母,它们在读音时要读得重而长。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声母了,它的读音有什么特点呢?

三、讲授新课。

1、教学“b”。

①提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小朋友听广播。)

②听广播,播。这就是声母b。

③怎样发b的音呢?

b:是双唇音。先是双唇闭拢,然后突然一放开,让气

流冲出来。听广播的播,声音读得轻短些。

④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⑤b像图上的什么呢?

(一竖像收音机的天线,右半圆像收音机的身子。)

⑥收听广播b b b。

⑦“l”写在上格和中格,不顶上格,右半圆写在中格。

两笔写成。

2、教学“p”。

①图上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上山坡。)

②发p时,要双唇闭拢,然后突然从双唇放开送气。它的气流比b强。

(用纸放在嘴前再发p,要学生注意老师发p时,纸为什么会动呢?)

③p像图上的什么?

(小朋友手里的小旗,一竖象旗杆,旗面象右半圆。)

④一面小旗p p p。

⑤p的笔顺,共两笔。一竖在中下格写,不顶下格,右半圆写在中格。

3、教学声母“m”。

①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在门洞里摸人。)

②双唇闭拢,气流从鼻孔出来,发鼻音。

③学生跟老师学发音。

④m像图上的什么?

(两个门洞。)两扇小门m m m。

⑤m的笔顺: n m共三笔(住在二层楼。)

4教学声母“f”。

①看图上老爷爷在干什么?

(手拄拐棍在看佛像。)

②f是唇齿音,上唇贴近下唇,让气流从小缝中摩擦出来。

③学生练发音。

④f像图上的什么?(爷爷的拐棍。)

⑤爷爷拐棍f f f。

⑥f的笔顺:f共两笔,写在上、中格。

四、作业设计

1、练读b p m f。

2、在拼音本上练习写b p m f。

五、板书设计

插 b

p

m

图 f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b p m f。

2.复习6个单韵母。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拼读。

1、小女孩推的两个卡片读什么音?(声母b和单韵母a。)

2、教拼音方法。

小女孩在推卡片,表示b和a碰在一起就可以拼出“ba”这个音节来。

3、指导学生练拼。

4、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二)看图练拼读。

1、看图,练习声母b和带调号的单韵母a相拼。

2、完成书上第10页的拼读练习。

3、反复练习拼读。

(三)认识生字“爸”、“妈”、“我”。

1、出示挂图:图上都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爸爸、妈妈和我在公园里玩。)

2、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试读,师正音。

3、领读生字,学生试着组词。

4、学生反复练读(指名、分组、开火车)。

三、作业设计

1、练习b p m f与单韵母的拼读。

2、用“爸爸”、“妈妈”和“我”说一句话。

四、板书设计:

插 ba bo bi bu

pa po pi pu

ma mo mi mu

图 fa fo fu

bà ba mā ma wǒ

爸 妈 我

[b p m f(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拼音教案 篇5

这一课学习bpmf四个声母的读法、写法,以及和韵母的两拼读法,

1、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孩子们能理解图意,引出bpmf四个声母,激发学生兴趣、识记,为学生学习字母提供了一个语言背景和环境,我始终把准确拼读、正确书写字母、韵母作为重点。培养学生准确的拼读音节的能力。对音节,只要求能够准确拼读、进行适量描红、抄写,不要默写,以减轻负担,保证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拼读要与识字、与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能只是单纯技能上的训练。

2.书写的重点在于写字习惯的养成,写字过程中,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字时观察范字的习惯、按笔顺写的习惯、写完后检查的习惯、簿本的整洁等,这个过程的重要意义远远甚于字写得好与坏。写字的过程要比写的结果来得更重要。所以,我没有过于看重孩子字写得是否又快又好,而是十分重视学生写字过程中的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一入学、初握笔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3.在写字过程中,我注意孩子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儿童化,尽量设计多种多样的适合儿童的练习。避免简单、重复的抄写。比如课堂上安排书空训练、口头书写、同桌互相写在对方手心上并检验等等。学生学得兴趣浓厚,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拼音教案 篇6

正确认读b,p,两个声母,会正确书写b,p。

教学准备:单韵母a o e i u ü的苹果卡片,一棵苹果树,十个头饰。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复习6个单韵母。

(1)出示苹果树及苹果。

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到果园里去摘苹果,好吗?(出示一棵苹果树,树上结着6只单韵母苹果。)

师:请小朋友认真看看,树上的苹果,它们分别叫什么?

同学们真棒!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6个单韵母朋友,在美丽的公园里还住着我们的新朋友呢!(课件出示公园画面)来,它们共有23个兄弟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3课中的4个声母b,p,m,f 。

生:图上有阿姨,伯伯,有小孩,有小猫,小狗还有小白兔。

师:当学生说到伯伯的时候,随机出示"bó bo伯伯"及图画,引出声母"b".把"伯"读成第一声就是声母"b"的读音。板书b

师:教师评价,指出声母的发音应该轻短一些。现在请听老师读,读后讲解。发b时,先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让气流自己冲出

来,极轻极短,气流较弱。b-b-b。

师:那阿姨在干什么呢?用电脑点击阿姨,独独出示阿姨听广播的图画。

师:出示实物收音机,请小朋友上来调台。你听到的什么?

师:对,这个“播”的声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b 。

点评:让学生由实物收音机中听到广播,帮助学生形象认识b的形和音,儿童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

中把一些抽象的说教性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具体的物体,可以促使学生动脑动手。

师:它的形状跟我们要学的声母b与收音机有何相似之处?

生:拉开收音机听广播,收音机的天线就像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声母"b"的竖,它的机身就像的右半圆。

生:广播的b;气球倒过来就是b;棍子子推圈就是b;一个长磁铁下吸着半圆的磁铁也像b。

点评:此举在于引导学生编自己容易记住的顺口溜,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多让学生联想、想象。

师:b的家住在哪里?请同学们看看书上四线格b 的位置.它占了几格?

师:对,先写竖,再在中格紧接着竖写右半圆.认真看老师书写,同学们边跟老师书空边念它的名称:竖,右半圆。

师:对,他在招手,你看得真仔细,再看看,他可能叫伯伯快点干什么?

师:是的,"pá po爬坡"的"坡"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新朋友。来跟它打声招呼。板书p

师:发P时,先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向外送气,极轻极短,气流较强。p-p-p

师:出示小白兔泼水图.小白兔泼水与声母p 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闭着眼睛我们再想像一下,把它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师:那怎样来记它呢?谁有更好的方法说来听一听?

生:泼水的p;一根小棒挑着一只气球,然后一吹,就成了p。

师:说得好.请看这两个同学的表演,让我们记住它们的不同。请一个同学平拿着收音机,另一个同学拿盛着水的水盆,下放一个水桶,将水

生:广播的天线在上,所以b的竖出头了,泼水时水往下掉,所以p的竖就在下面了。

师:你真有本事,这都被你看出来了,大家表扬他。

师:请你们每个人将自己准备的一张薄纸,放在靠近口的正前方,先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来(向外送气),发b时

,气流较弱,发p时气流较强。这时,发b时纸会吹不起,发p时纸会被气流推出,让学生反复做这个试验,学生觉得很有趣,此时告诉学生这就是

声母b和p发音的不同之处。

点评:这样的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跃跃欲试,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演示导入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使学

生牢牢记住与此相关的知识。

(四)课中操(站起来伸伸手,踢踢脚,弯弯腰,师生一起拍拍手,加动作,念拼音儿歌)

小白免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蹦嘣跳跳真可爱,爱吃萝卜和青菜。

1、同桌或小组合作,点击阿姨,伯伯,小孩爬坡的插图,编小故事。

2、反馈。

(1)指名看图讲小故事。

(2)评出故事大王。

点评:此设计将课文优美的图画与拼音联系起来,达到了情景图与拼音的有效整合,初步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情感。

游戏:指名道姓叫到的同学马上出来,然后其他同学一起说。

师:(拿出含有b,p的10个头饰),b-b-b,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生:我愿意。然后马上出来站在讲台上,看谁会出错。b-b-b。

时间还有三分钟,让学生自己书写b, p。

三、小结。

小朋友的本领真大,这节课,不但学会了2个声母,还懂得区分它们。

点评:

b,p,m,f需要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会b,p,书写b,p;第二课时:学会m,f,书写m,f;第三课时:拼读音节,识记生字"伯"。本课为第一课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本设计在拼音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编故事等形式,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汉语拼音bpmf 教案教学设计]

拼音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inɡ、onɡ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认清形,读准音,会读它们的四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23》。

2、会拼读带有inɡ、onɡ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卡片认读。

二、教学后鼻韵母inɡ和整体认读音节yinɡ。

1、看图引yinɡ和inɡ。

图上画着一只老鹰。“老鹰”的“鹰”念yīnɡ。出示卡片yinɡ。这是整体认读音节。yinɡ去掉y,成为inɡ,读音相同,但成了韵母inɡ。

2、教学inɡ的发音,认清字形。

①教师范读,领读。

②发音要领:先发i,紧接着发后鼻音nɡ。

③对比in和inɡ的发音。

3、inɡ和yinɡ的四声练习。

yīnɡ:应该、老鹰、英雄。

yínɡ:苍蝇、萤火虫、欢迎。

yǐnɡ:电影、影子。

yìnɡ:答应、软硬。

4、inɡ的拼音练习。

wǔ jiǎo xīnɡ(五角星)。

指导拼读课堂作业第2题中d、t、l跟inɡ相拼的扇形图。

三、教学后鼻韵母onɡ。

1、看图说话引出onɡ。

图上画着一只闹钟。“闹钟”的“钟”(zhōnɡ),声母是什么?韵母呢?出示卡片onɡ。

2、教学onɡ的发音,认清字形。

(1)教师范读、领读。

(2)发音要领:先发onɡ,紧接着发后鼻音nɡ。 i

(3)onɡ的四声练习。

(4)onɡ的拼音练习。

zhōnɡ(钟)、hān dònɡ(山洞)。

指导拼读课堂作业第2题中人d、t、h跟onɡ相拼的扇形图。

四、指导书写。

最新数量分类教案


数量分类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数量,并说出总数,巩固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贴一贴、数一数、说一说的方法感知糖果的数量。

3、喜欢参与做做玩玩的活动,并对数数活动有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糖罐子若干,一罐二个,一罐三个,一罐四个(红色、黄色、绿色、紫色)货架4个分别贴有草莓、香蕉、葡萄、西瓜的图片标记。

学具:

1、胶棒人手一个,各种颜色的糖果若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

2、印有糖罐子的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糖果”的游戏形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数量。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吃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一起来看看。每一瓶有几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们一起用小手数一数。集体学习手口一致点数。

2、通过幼儿自己贴糖果,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出示贴糖果的材料。

(2)教师演示制作方法:每个小朋友拿一个小篓子,把糖果一颗一颗的贴在瓶子里,一边贴一边数一数,注意要把胶棒涂在没有画的这面。

(3)做好后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我的`糖瓶子里一共有几颗糖果?还可以数一数同伴的瓶子里有几颗糖果。

3、通过送糖葫芦回家的形式,练习按标记分类

(1)介绍不同口味糖果的标记。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糖瓶子里上有几颗糖果,并按标记把糖果送到篓子里。

(3)集体送糖果回家。

4、小结:今天小朋友都贴了不同数量的糖果,而且把它们都送回了家,你们真棒!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好吃的糖果,我们一起去尝一尝!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把数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生活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提示。在最后一个活动中,教师针对班级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的不同,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数量卡,找到相应的糖果,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这个环节中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数量分类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正确点数9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知道数量间的递进关系。

活动重点:

正确点数9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难点:

知道数量间的递进关系。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绘制“海底世界:背景图;海底生物特征(如:形态、大小、颜色)各异的图片(如水母、贝壳、虾、螃蟹、鱼等)数量分别为5、6、7、8、9,并贴在“海底世界”背景图上。

3、5~9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进行分类。

今天老师带来一张美丽的:海底世界”图片,看看上面都有哪些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请把它们分类并摆放在一起。

二、学习接数,感知数量间的递增关系。

1、学习接数。

任意选择一个种类、教师先点数,然后请幼儿继续接着数,如教师先数大水母1、2、3、4,请幼儿接着数完小水母5、6、7,然后说出总数。

教师数张开的贝壳1、2、3,幼儿接着数闭合的贝壳4、5、6、7、8,说出一共有几只贝壳。……

2、感知数量的递进关系。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数好的每一种海洋生物,一行行按从少到多的顺序一一对应地整齐排列,并在后面摆放5~9的数字卡片,感知数量的递增关系。

三、儿童独立计数。

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2页“海底世界”上,也有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这么多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在一起,我们怎么数,才不会漏数和多数呢?(引导幼儿发现并借助标记法正确点数混合摆放的物体,如每次点数一个种类时,可点完一个画个圈、打“∨”、或涂上颜色)

活动反思:

本次的数学活动,因为是一张美丽的:海底世界”图片,图片里有许多的海洋生物,所以幼儿比较感兴趣,在让幼儿数数时,幼儿都参与进来,积极地举手回答数数后的数量,有老师示范写在规定的地方,在涂色的环节中,因为考虑到幼儿可能记不住涂哪种指定的颜色,所以事先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的纸头上,图上相应的颜色,在幼儿涂色的过程中可以做个小提示。老师示范结束后,再拿出没有写涂色过的作业,比较哪个海底世界更美,激发幼儿的兴趣。大部分幼儿能顺利的在规定的时间中完成任务,还有部分幼儿,因为某几个数字不会写如:5、8,有些难度的数字,所以无法按时完成,我想在平时还需要加以练习。

数量分类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数量分类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在认识了9的数字基础上,还需要学习正确的点数9以内的数量,学习接数,感知数量的递增关系,因此选择了《海底世界》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 正确点数9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 知道数量间的递增关系。

活动难点

知道数量间的递增关系。

难点剖析

幼儿还不明确数与数之间的递增关系。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进行分类。

1、(出示海底世界图片),请幼儿观察,说说上面有哪些海洋生物?请把它们分类摆放在一起。

二、学习接数,感知递增。

1、学习接数(教师任意点出一个种类,教师点数,然后请幼儿接着数)

2、感知数量递增关系。

教师把和幼儿一起数好的每一种海洋生物,接从少到多顺序排列,并在后面放上对应的数字卡片。

三、独立操作,经验提升。

《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2页。

教学反思

教具采用一张大的海底世界图片,图片里有许多的海洋生物,幼儿比较感兴趣,对神秘的海底世界充满无限遐想。在让幼儿数数时,大家都参与进来,积极地举手回答数数后的数量,老师示范写在规定的地方。在涂色的环节中,因为考虑到幼儿可能记不住涂哪种指定的颜色。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的纸头上,涂上相应的颜色,在幼儿涂色的过程中可以做个小提示。教学中,通过观察、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动小鱼的外形特点。老师示范结束后,再拿出没有涂色过的作业,比较哪个海底世界更美,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学方式中,情境体验、自主学习、多种游戏等等,使幼儿始终在一种愉快、舒展的状态中学习。对于类似于5、8有些难度的数字,无法按时完成,我想在平时还需要加以练习,多多创造机会练习写数字。

数量分类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按数取物。

2、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分类能力。

活动准备:透明的袋子若干个(贴有2—4的圆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糖果;贴绒动物卡片四只;货价三个;

活动指导:

1、小猪的“旺旺食品店”要开业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是只快乐的小胖猪,下午我的“旺旺食品店”就要开业了,食品店里的糖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瞧,我的好朋友都来帮忙了。”(兔子、小狗、小猫)

“有几只兔子?几只小狗?几只小猫?”

“两只兔子和招牌上的什么东西一样多?三只小狗和谁一样多?四只小猫和谁一样多?”

“小动物们说要帮助小猪包装糖,小朋友愿意一起来帮助小猪吗?

2、帮助小猪装糖:

(1)“包装时,小朋友要先看清楚袋子上有几个圆点?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就装上和圆点一样多颜色相同的糖。”

(2)“小朋友把糖装好后,可以和旁边的朋友说说:我装了几个什么颜色的`糖。也可以互相检查装对了没有。”

(3)先请幼儿互相交流:我装了几个什么颜色的糖?请几个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老师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3、帮助小猪将糖果按货架上的标记归类摆放好。(难点)

(1)请幼儿看看货架上有什么标记?(画有糖的卡片标记、数字2、3、4)

(2)货架有几层?每一层有什么标记?(颜色不同)

(3)提出糖果摆放要求:两个糖就摆在和它一样多的货架上,红颜色的糖就摆在红色那一层。

(4)幼儿分组按标记摆放。

4、游戏:找朋友

“小朋友帮助小猪把糖归类摆得这么整齐,小猪说谢谢小朋友,下午我们一起玩食品店的游戏,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来唱首歌庆祝食品店开业,好吗?”

游戏规则:当老师唱3个朋友围成圈时,三个朋友就要手拉手围成圈。

5、活动延伸:

(1)请幼儿饭后检查食品店

活动名称:

点数1——10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教幼儿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的数,并会说出数

2、培养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活动重难点:

手口一致的点数1——10

活动准备:

一样的水果挂图

活动与执导:1、出示10个苹果的挂图,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多少个苹果吗?先让小朋友自己点数。

2、教幼儿点数1——10

要求正确点数,手指一个苹果,嘴里数一个数。

手口一致的点数,能说出总数。

3、反复教幼儿点数。

数量分类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感知同事物中的不同数量关系。

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解分合。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苹果标记、数字1——5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师请五位幼儿站成一排(有三位男的,二位女的,有戴帽子、没有戴帽子的,有扎辫子,不扎辫子的等等)。

提问:“老师请了几位小朋友?”“谁能把5位小朋友分成两队,分好后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的。”

小组活动。

交待操作规则。

第一组:看熊猫特征图记录。

第二组:看鸟的特征图记录。

第三组:看纽扣的特征图记录。

活动评价。

请一位幼儿说一说看特征标记分苹果的事情。

教后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孩子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感知同事物中的.不同数量关系,对这节课掌握的较好。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相关阅读

  • 最新陶艺教案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最新陶艺教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中班美术教学案例陶艺活动:凉鞋活动目标:1了解凉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学会用工具在粘土板上画各种形状的鞋底,用各种方式装饰凉鞋...

  • 最新短跑教案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最新短跑教案》,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标题:短跑教案 一、导言 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受关注的一个项目之一,其速度和力量要求对选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个教案旨在帮助教练...

  • 最新时针教案推荐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最新时针教案推荐,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教学内容: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指针画法教学目标:1,会画钟面上的分针。2,探索钟面上时针走1小格是多少,了解钟...

  • 最新美术地球教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课堂教学规范化的体现。今天笔稿范文网小编将为您准备有关“美术地球教案”的精彩文章,我希望这些分享能够让你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有人能够帮助你!...

  • 最新小学整理教案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 对学生反应的了解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在大量资料中找到了一篇极富实用性的“小学整理教案”,阅读本文内容或许能够为您解决深陷的困境帮助您重新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