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本分类教案(精选1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分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账本分类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来分类,尝试自己说出分类的标准,在同一分类标准下能将物品分完。
2、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
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学具准备:“分类娃娃”、水果图片、扣子、彩色积木、彩笔若干。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生互相问候。
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他们各有特色,如何分类想一想,找出相同的放一起。
①请幼儿操作学具“分类娃娃”,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如按性别分,按衣服样式分,按动作分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
②请幼儿翻开《操作册》,看图提问:图上有几只鸡宝宝?再请幼儿把这些小鸡分成两部分,试试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类型分,出壳的鸡宝宝有9只,未出壳的鸡宝宝有6只等。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分“水果”。将图片中的水果按颜色、大小、有叶无叶、单个或成串等不同特征分类,并动手摆一摆。
第二组:分积木。先将积木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再用彩笔在记录纸上记录,并思考:是积木多,还是红色积木多?
第三组:分扣子。将盘中的扣子分成两类,说说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大小形状、颜色、材料、有眼无眼进行分类等。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请几名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的.分类方法,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收拾学具。
活动延伸:
1、在区角活动中,对玩具、文具等进行多角度分类。
2、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分类。
3、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在分组活动过程中渗透物体的包含关系,例如分组活动中第二组,当幼儿将积木按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后,可请幼儿点数分类后的积木数量和积木总数,说说是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是圆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等。
4、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操作册》。
账本分类教案 篇2
目标:
1、学习按形状、颜色、大小、分类。
2、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
2、物质准备: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套;胸卡与幼儿人数相等(画有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奇妙的口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袋子,(出示奇妙的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
2、 教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图形娃娃,让幼儿说其名称及特征。
(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
二、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
1、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所以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的图形娃娃,每一组都有,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帮它们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好朋友,等会儿你们轻轻地走到各自的那一组去,想想要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图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然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2、 要求:
①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操作,不能争抢。
②帮图形找到好朋友后,要说出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到的,用了几种办法。
3、 幼儿探索、操作,老师巡视,启发幼儿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图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的?你用了几种办法?
三、集中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操作的方法大胆地告诉老师和同伴。
四、教师小结:可以找形状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也可以找颜色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还可以找出大小一样的娃娃做为好朋友。
五、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 以谈话引入:我们也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2、 介绍玩法及规则:
①玩法:幼儿每人挂一块图形胸卡四散站开,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边拍手边找和自己胸卡上一样图形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教师检查幼儿是否都找对了。游戏重新开始。
②规则:要找到形状或颜色或大小一样的做朋友。
3、 幼儿游戏三次,教师指导幼儿按形状、颜色、大小来找好朋友。
4、 小结游戏情况。
六、活动自然结束。
账本分类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2、能够区分水果、干果、蔬菜、粮食作物的异同点,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统计。
3、培养幼儿互相协调、合作能力,体验秋天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干果、蔬菜、粮食作物的实物。
2、操作小卡片(画有各种农产品),分类统计表(六大张的分别贴在班级各处强上。)
3、篮子若干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或农作物的外形特点及作用。
2、实物分类操作活动。
幼儿分组讨论,将桌上的实物进行分类操作,并且引导幼儿比较水果、干果、蔬菜、粮食作物的异同点。
⑴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收集了这么多的水果和农作物,它们堆在一起显得太杂乱了,我们一起给它们分一分家,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⑵每组请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分类?水果、干果、蔬菜、粮食作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类统计活动
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特性来进行分类统计。
(1)向幼儿介绍分类统计表的记录方法。
(2)幼儿6人一组,每组一张分类统计表,小组成员协调合作共同统计,
(3)展示幼儿小组统计结果,并请幼儿介绍小组统计内容。
4、庆祝丰收活动。
律动《摘果子》,让幼儿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心情。
账本分类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与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大班幼儿已经能熟练的分辨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在此经验基础上,我将图形与分类统计结合到一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进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四、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
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账本分类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习按物体的某种相同特征。
2.用途、颜色、大小、形状的东西可以归成一类,培养幼儿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注重幼儿在对物品进行分类的同时,理解物品的用途。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梨子、香蕉、皮球、玩具汽车、树叶、篮球;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梨子、香蕉、皮球、汽车。(教师问:小朋友,我们要把这些东西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怎样分?)
2、幼儿小组讨论。
可能的分法有:
(1)按用途分类。
(2)按形状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苹果、皮球是圆形的,梨和车不是圆形的;我是把用途相同的放在一起的:苹果、梨、香蕉是水果,皮球、车是玩具。
3、以拾落叶的情节出示树叶,树叶大小、颜色不同。
问:我们要把这些树叶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有几种分法?
幼儿讨论可能的分法有:
(1)按大小分类。
(2)按颜色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我是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4、操作活动。
分积木:启发幼儿按积木的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5、活动延伸:
1、幼儿继续在其他领域中渗透分类的意识。
2、教师可利用日常环境让幼儿学习分类,比如:可以对秋天的落叶按照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还可以对水果、蔬菜按照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
通过对中班幼儿上的这一节课,该班幼儿基本能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进行分类的方法,在颜色、大小上分类掌握较好,但是在形状、以及用途上掌握较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可通过其他的领域来巩固对物体的分类,也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进行学习。
账本分类教案 篇6
一、目标:
1、学会按照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
2、学习根据纵向与横向标记给物体定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二、准备:
PPT课件,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
三、过程:
1、送图形宝宝回家,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
(1)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图形宝宝,看看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它有哪些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然后请你根据它的特征,轻轻地走到桌子旁把它送回家好吗?
(2)请个别幼儿说说他拿到的是什么图形,说说特征,送回了哪个家里。
2、出示图一,让幼儿观察,示范讲解双形双维排列的规则 ,教师讲解按形状、颜色分。
(1)师:老师这来了几个图形宝宝,它们是谁呀,(一一出示图形讲出图形的特征)它们告诉我它们呀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怎么办?(帮它们找家)
(2)出示图形屋,这个图形屋就是图形宝宝的家,我们来看看上面有上面呀?(颜色标记、形状标记)这说明我们要根据它的颜色标记和形状标记来帮图形宝宝们找到它们的家。
(3)我们先来看看横排,我们也叫它行,第一个前面的颜色标记是红色,那它整行都是红色图形的家,那第二个是什么颜色标记?(蓝色)又是谁的家呢?(蓝色图形的家)
(4)横排看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竖排,我们叫它列,第一列是什么标记?(正方形标记)说明这一列都是正方形的家,那第二列呢?(三角形、三角形的家)
(5)认识了图形屋,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帮助图形宝宝找家,我们先看第一行是红色,第一列是正方形,(边说边用手示范)那他们的交接点就是红色正方形的家,依次类推找出其它几个图形的家。
总结:我们小朋友真聪明,虽然它们的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但是我们都能帮它们找到了家。
3、出示图二,让幼儿观察,示范讲解双形双维排列的规则 ,教师讲解按形状、大小分。
(1)老师这还有几个图形宝宝没有找到它们的家呢,我们看看它们是谁?(两个两个图形出示)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出示图二,请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标记,我们应该怎样送图形宝宝回家呢?(请小朋友上来找家,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找)总结: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图形虽然它的形状一样、颜色一样但是它们大小不一样,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还是帮助图形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们可高兴啦都说要谢谢你们!
4、幼儿动手操作
(1)今天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呢,小朋友你们想帮助他们吗?请你们轻轻地搬椅子到座位上帮助他们吧!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
5、张贴幼儿操作纸,请错的幼儿改正,给做的对的幼儿给予小红花奖励。
账本分类教案 篇7
活动名称:
纽扣分类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W286.coM 迷你日记网】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账本分类教案 篇8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和数量。
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这些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启发幼儿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标记并放在图形两边的横线上,再引导幼儿数一数,每种图形的数量,请幼儿报数字,教师进行记录。
2、按标记给图形娃娃找家。
出示磁性图片小房子,引导幼儿观察房子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房子上有哪些标记?出示图形娃娃,请幼儿说一说:这些图形娃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根据房顶上的两个标记,帮助图形娃娃找家,可请个别幼儿上来选图形放在相应的标记下面,要求幼儿边送边说:大的红图形娃娃我送你到大的红标记家,蓝的三角形娃娃我送你到蓝的三角标记家,……
二、操作活动。
1、第一、二、三组:看标记记录图形数量。
指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有多少?可以用哪些标记记录?引导幼儿看图按标记记录图形的数量。
2、第四、五、六组:
(1、)看特征标记选图形。
观察图形标记,请你根据图形的两个特征,剪贴相应。
(2、)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请你依样接画红旗和轮船。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进行检查和评价,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并正确地记录图形的数量。
2、继续学习按两个特征标记选择相应的图形。
3、能大声地讲述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教具:图片2张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账本分类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7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变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团结合作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学具:
课件,学具。
重点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转圈圈。(风车)
师:大风车转起来可真好看。有个小朋友用几个图形拼成了一个大风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大风车呢?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分类是按一定标准把一些事物分组。)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风车图片
问: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可以怎样分?(按形状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形状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生:三角形最多。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注意:一一对应)
3)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2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都表示这个形状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形状分为4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小结
师:现在我们来做下总结。刚才我们把风车用了哪些图形,每种形状有多少个,做了分类整理。你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做的吗?第一步是什么?然后做什么?
(二)拓展练习
1、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风车图,还能用别的标准分类吗?你来试一试。
2、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形状,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形状分,第二次是按颜色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三)生活中的应用
1、展示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垃圾分类,超市摆放,图书馆图书……)
2、小结: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三、练习
如果把我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分类与整理
按形状分类按颜色分类
账本分类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点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孩子们,这儿分别是淘气猴和萌小兔开的文具店,如果你要买练习本,在谁的文具店里能一下就找到?(出示画面)
生:萌小兔的店里。
师:告诉老师为什么在萌小兔的店里能很快找到?
生:因为它的店整齐。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我也同意在萌小兔的店里去买。因为它的店里的物品摆放的很整齐。那么,生活当中,把这样一类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叫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更整洁、更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课件出示)
师:今天萌小兔遇到了一个小困难想请你们来帮忙,愿意吗?
生:愿意。
师:这里有一些气球,萌小兔想知道每种气球有多少个?萌小兔该怎么办?请大家先观察这些气球,你有什么发现?
生1:颜色上有红色、蓝色和黄色。
生2:形状上有心型、圆形和糖葫芦型。
师:我知道啦,可以按颜色分,还可以按形状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1)操作分类
师: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好不好?老师给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些,一会儿,请你们按形状把它们分一分、数一数,整理一下,把你的结果记录白纸上,听明白了吗?
师:请同学们从抽屉里拿出信封,两人一组,合作完成,现在开始。
小组合作完成.
展示成果
a、作品展示(一堆一堆的)
b、展示(摆成一排一排的)
师:刚才xx组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把他们摆成一排一排的?
生:一排一排的`摆,看的更清楚。
师:我有问题了,不用数,你们通过xx组的作品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吗?
生:能。
师:你们这儿有一个作品,老师发现,这两边一样长,那它们同样多吗?
生:不同样多。
师:明明是一样长,为什么就不一样多呢?
生:因为在摆的时候没有对齐。
师:那在摆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摆的时候应该一个对一个。
师:我们把它们一一对应以后,就可以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师:为了让我们的.图更加清晰,我还要补上一些内容,在图的下面画一条线,告诉大家我是从这开始数的,然后在下面做上标记,第一列是圆形,第二列是......,这下看这幅图的人是不是一目了然。
孩子们,你们真棒,可以用图来表示自己整理的结果。
(2)记录分类
师:还有哪些组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展示作品)
师: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气球的个数?(个数)
来,我们在这幅作品上画一条线,孩子们,你们看上面这一行都记的什么?下面记得什么?我们现在竖着看,通过这第一列你能知道糖葫芦形状有几个吗?第二列.......,给这个作品画上一些线后,你发现它是不是特别像一张表格。
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仅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而且还把它们整理成图或者表,你们真棒!
3、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刚才我们是把这些气球按形状分类,现在萌小兔想请大家按颜色再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你们愿意吗?
好,现在听清我的要求,请把这些气球按颜色分,分完后,摆在这条线的上面。在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摆完后,别忘了把你的结果,填在这儿,大家清楚吗?还是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交流)
(展示作品)
师:来看看xx记录的结果,跟你记录的结果一样吗?
比较分类
现在请同学看看这两幅作品,都是分的同一个信封里的气球,为什么结果有的时候是5个、4个、3个,有的时候又是3个、3个、6个呢?怎么不一样呢?
师:看起来,虽然都是这些气球,可是如果分类的标准不同,它们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请你们把气球装进信封,放在铅笔盒的下面。
同学们,谢谢你们帮萌小兔解决了难题。
4、延伸拓展
咦!老师这个又多出来一个气球(拿出粉色糖葫芦状气球),那如果按形状分,我得把它摆在哪儿?
生:摆在糖葫芦的上面。
师:为什么要摆在这儿?
生:形状相同。
师:现在有几个糖葫芦?
生:有4个。
如果现在按颜色分,它应该摆在哪儿?
生:摆在蓝色的后面。
师:因为这个糖葫芦是粉色的,而这幅图上没有粉色的,所以要把它单独放一类。在横线下再加上粉字。现在这一共有几类?
生:现在有4类。
同学们对分类和整理掌握的都不错,生活中像这样的分类有很多。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分类?
老师这儿有几张关于分类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课件出示)大家看这是哪儿?(水果店、超市的饮料区、肉类区、垃圾分类)
大家看这是垃圾分类,可以分为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这种分类大大方便了我们垃圾的整理回收和再利用。我们要爱护环境,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小做起,小小的垃圾分类,一定会让我们的校园更整洁,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看来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大,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其实在数学学习中,分类是经常用到的好方法,在刚开学,我们就用到分类的方法在学习了。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吗?(课件出示)当时我们学习的时候是不是把一样的图形摆在一起,像这样用分类来学习数学知识,以后还会经常遇到。
三、巩固深化
我们现在用分类的方法继续来探究知识,大家有没有信心?萌小兔想请同学们分分这些,(课件出示)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
生1:图上有苹果、梨、桃子。
生2:卡片的形状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生3:可以按水果分、还可以按卡片的形状分。
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好,那接下来,看看一会我们要怎么做,(课件出示)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要求,这题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要求按水果的种类来分,另一个是按卡片的形状来分。在涂色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1:不要数错。
生2:涂色的时候不要涂出格。
生3:应该从下往上涂。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29页,请1、2、3列的做第(1)小题,4、5、6列做第(2)小题,听明白了吗?开始动笔。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四、课堂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把一些物品进行分类,而且还学会了把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者表,还知道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这节课大家学的开学吗?你想不想把你的收获跟大家分享。
(请孩子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外实践
要下课了,老师给你们留下一个课外小活动。(课件出示)
你能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把自己书包里的物品也分类整理一下吗?
账本分类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品的两个特征分类。
2、尝试自己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的和小的红、黄、蓝、绿色圆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块。
2、小篮子。
3、分类提示标志。
活动过程
1、出示形状卡片,请幼儿描述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2、老师先将两个分类提示标志贴在一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标志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卡片放入篮子。
3、将其他的分类标志两两贴在每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形状、颜色、大小其中的两个标准进行分类。
4、请幼儿尝试自己制定包含两个特征的分类标准,并把相应的分类提示标志贴在小篮子上,对卡片进行分类。
活动评价
能按物品的两个特征来分类。
能按自己制定的两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账本分类教案 篇12
活动产生的背景:
“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熟悉的火车为活动题材,将“为货运火车装运货物”的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议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分类装货物”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对火车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16块火车外形的底板(15块小的,1块大的),各种货物卡片,各种图形片。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多媒体演示,让
幼儿观察、了解火车分为客运火车和货运火车两种。
“小朋友,看,我们来到了哪儿?”
2、“五一劳动节刚过,装运货物的工人叔叔们又开始繁忙地工作了,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一起装运货物,你们愿意吗?”
二、操作活动。
1、幼儿分组合作,第一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一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
(1)请幼儿观察认识各种物品,初步感性认识“分类”。
(2)请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分配角色,协商讨论选出小组负责人及操作结果汇报员。(要求每组幼儿全部完成任务,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
(3)汇报操作结果。
2、第二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两、三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
(1)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每节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首先完成两节车厢的操作任务,在验货认可之后将列车放回货场后方能操作三节车厢的操作。
(两节车厢的操作是满足能力中等幼儿的需求,三节车厢的操作是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提高能力机会。)
(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你们是怎样摆放的?
3、幼儿集体合作装运货物。(将具体的实物操作卡片换成抽象的图形卡片)
(1)出示一列大火车。
“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木材分别运送给三位客人。一位是南京的客人,他要红色的木材;一位是北京的客人,他要圆形的木材;还有一位是新疆的客人,他要的是大的木材。请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摆放这些木材?”
(2)请幼儿自己检验“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三、活动延伸。
1、小结集体操作情况,发现交集分类的现象,为下次活动打基础。
2、幼儿开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账本分类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例题1,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课件、各色各形磁性贴片。
学具准备:
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家里是不是都有很多的玩具呢?大概有多少个?20xx年3月21日那天,芳芳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86岁老奶奶收藏玩具超过6000件(有文字有图片)。这么我的玩具,这位老奶奶家里有没有显得特别乱呢?
其实啊,芳芳老师也有一些玩具的收藏,你们可能没有欧!
二、新授
(一)、挑一挑
(邀请4个孩子,逐个拿出毛绒玩具:墨鱼、比目鱼、骆驼、魔鬼鱼。)
谁能从这4个玩具中挑出不同的?(分为两类了)
(二)、分一分
1.再拿来一个小鹿,应该放在哪边?
2.这是一个小矮人,放哪里?
3.那么,我现在把这6个玩具混在一起,除了刚才分为三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一分呢?
4.小结:孩子们真棒,刚才的“分一分”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板书),分类就是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同。
(三)、学习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这里有4幅图(PPT),大家先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
2.可以分别按“颜色”、“形状”、“数量”分类。我们以一次体会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产生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四)、学习分类后的简单整理
1.那么生活中有什么现象是“分类”呢?(PPT)
2.分类有什么用呢?
3.接下来,我们一起看(PPT):这里是语文、数学、英语书,一共有多少本?怎么进行分类?我们这样整理一下,让我们自己看得很轻松、一目了然。我们再来数一数、加一加,与刚才所数的数据对一对,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4.师问:
(1)谁最多?谁最少?
(2)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这样的整理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个内容“整理”(板书)。
(五)、学习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教具贴片)这里是我们前几天学习的几种平面图形,都认得吗?
1.首先,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2.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邀请孩子到黑板上来操作贴片)
3.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4.谁最多?谁最少?你怎样看出来的?强调“一一对应”。
5.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当即拍照上传展示)。
6.算一算,分完以后总数量变了没有?
7.还可以怎样分呢?(步骤重复第4、5、6)
三、总结全课
孩子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回家后,把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账本分类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学会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
2.用语言描述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3.初步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创设情境表演。
2. 操作材料每人一份:萝卜、鱼、桃子的食物卡片;分类盒、笔、统计表、湿布、小红旗等。
活动过程
1.帮小熊整理食物。
(1)教师设置情境:小熊为客人准备了许多食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整理,引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教师演示分类盒的操作方法。
(3)幼儿操作:把食物(萝卜、鱼、桃子)分类整理后填入统计表。
要求: ①在统计表的右上方填上自己的号数。
②把食物归类整理完再做统计。
(4)提问:你整理了多少食物?(要求用完整名式表述)。
2.统计全班幼儿喜欢吃的食物。
(1)、提问:小朋友,在这些食物中你最喜欢吃什么?
(幼儿争先恐后讲着自己爱吃的食物。)
教师:大家讲了我也记不住,怎么样让老师一看就知道每种食物全班有多少人喜欢吃呢?
(2)、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每种食物有多少人喜欢吃呢?
(3)、提供表格幼儿统计记录。
要求:①先分工再统计。.
②统计表先填上第几组,最后才统计出爱吃的人数。
(4)、师幼汇总。
3.结合统计情况简单小结。
活动延伸
1.在数学区提供各类玩具、图片等材料,让幼儿继续进行分类统计。
2.鼓励幼儿对家里感兴趣的`实物进行分类统计,并且带到幼儿园来交流。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抓住幼儿好动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性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使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gx86.com相关文章推荐
最新数量分类教案
数量分类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数量,并说出总数,巩固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贴一贴、数一数、说一说的方法感知糖果的数量。
3、喜欢参与做做玩玩的活动,并对数数活动有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糖罐子若干,一罐二个,一罐三个,一罐四个(红色、黄色、绿色、紫色)货架4个分别贴有草莓、香蕉、葡萄、西瓜的图片标记。
学具:
1、胶棒人手一个,各种颜色的糖果若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
2、印有糖罐子的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糖果”的游戏形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数量。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吃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一起来看看。每一瓶有几颗糖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们一起用小手数一数。集体学习手口一致点数。
2、通过幼儿自己贴糖果,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出示贴糖果的材料。
(2)教师演示制作方法:每个小朋友拿一个小篓子,把糖果一颗一颗的贴在瓶子里,一边贴一边数一数,注意要把胶棒涂在没有画的这面。
(3)做好后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我的`糖瓶子里一共有几颗糖果?还可以数一数同伴的瓶子里有几颗糖果。
3、通过送糖葫芦回家的形式,练习按标记分类
(1)介绍不同口味糖果的标记。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糖瓶子里上有几颗糖果,并按标记把糖果送到篓子里。
(3)集体送糖果回家。
4、小结:今天小朋友都贴了不同数量的糖果,而且把它们都送回了家,你们真棒!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好吃的糖果,我们一起去尝一尝!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把数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生活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提示。在最后一个活动中,教师针对班级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的不同,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数量卡,找到相应的糖果,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这个环节中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数量分类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正确点数9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知道数量间的递进关系。
活动重点:
正确点数9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难点:
知道数量间的递进关系。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绘制“海底世界:背景图;海底生物特征(如:形态、大小、颜色)各异的图片(如水母、贝壳、虾、螃蟹、鱼等)数量分别为5、6、7、8、9,并贴在“海底世界”背景图上。
3、5~9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进行分类。
今天老师带来一张美丽的:海底世界”图片,看看上面都有哪些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请把它们分类并摆放在一起。
二、学习接数,感知数量间的递增关系。
1、学习接数。
任意选择一个种类、教师先点数,然后请幼儿继续接着数,如教师先数大水母1、2、3、4,请幼儿接着数完小水母5、6、7,然后说出总数。
教师数张开的贝壳1、2、3,幼儿接着数闭合的贝壳4、5、6、7、8,说出一共有几只贝壳。……
2、感知数量的递进关系。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数好的每一种海洋生物,一行行按从少到多的顺序一一对应地整齐排列,并在后面摆放5~9的数字卡片,感知数量的递增关系。
三、儿童独立计数。
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2页“海底世界”上,也有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这么多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在一起,我们怎么数,才不会漏数和多数呢?(引导幼儿发现并借助标记法正确点数混合摆放的物体,如每次点数一个种类时,可点完一个画个圈、打“∨”、或涂上颜色)
活动反思:
本次的数学活动,因为是一张美丽的:海底世界”图片,图片里有许多的海洋生物,所以幼儿比较感兴趣,在让幼儿数数时,幼儿都参与进来,积极地举手回答数数后的数量,有老师示范写在规定的地方,在涂色的环节中,因为考虑到幼儿可能记不住涂哪种指定的颜色,所以事先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的纸头上,图上相应的颜色,在幼儿涂色的过程中可以做个小提示。老师示范结束后,再拿出没有写涂色过的作业,比较哪个海底世界更美,激发幼儿的兴趣。大部分幼儿能顺利的在规定的时间中完成任务,还有部分幼儿,因为某几个数字不会写如:5、8,有些难度的数字,所以无法按时完成,我想在平时还需要加以练习。
数量分类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数量分类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在认识了9的数字基础上,还需要学习正确的点数9以内的数量,学习接数,感知数量的递增关系,因此选择了《海底世界》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 正确点数9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 知道数量间的递增关系。
活动难点
知道数量间的递增关系。
难点剖析
幼儿还不明确数与数之间的递增关系。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进行分类。
1、(出示海底世界图片),请幼儿观察,说说上面有哪些海洋生物?请把它们分类摆放在一起。
二、学习接数,感知递增。
1、学习接数(教师任意点出一个种类,教师点数,然后请幼儿接着数)
2、感知数量递增关系。
教师把和幼儿一起数好的每一种海洋生物,接从少到多顺序排列,并在后面放上对应的数字卡片。
三、独立操作,经验提升。
《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2页。
教学反思
教具采用一张大的海底世界图片,图片里有许多的海洋生物,幼儿比较感兴趣,对神秘的海底世界充满无限遐想。在让幼儿数数时,大家都参与进来,积极地举手回答数数后的数量,老师示范写在规定的地方。在涂色的环节中,因为考虑到幼儿可能记不住涂哪种指定的颜色。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的纸头上,涂上相应的颜色,在幼儿涂色的过程中可以做个小提示。教学中,通过观察、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动小鱼的外形特点。老师示范结束后,再拿出没有涂色过的作业,比较哪个海底世界更美,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学方式中,情境体验、自主学习、多种游戏等等,使幼儿始终在一种愉快、舒展的状态中学习。对于类似于5、8有些难度的数字,无法按时完成,我想在平时还需要加以练习,多多创造机会练习写数字。
数量分类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按数取物。
2、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分类能力。
活动准备:透明的袋子若干个(贴有2—4的圆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糖果;贴绒动物卡片四只;货价三个;
活动指导:
1、小猪的“旺旺食品店”要开业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是只快乐的小胖猪,下午我的“旺旺食品店”就要开业了,食品店里的糖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瞧,我的好朋友都来帮忙了。”(兔子、小狗、小猫)
“有几只兔子?几只小狗?几只小猫?”
“两只兔子和招牌上的什么东西一样多?三只小狗和谁一样多?四只小猫和谁一样多?”
“小动物们说要帮助小猪包装糖,小朋友愿意一起来帮助小猪吗?
2、帮助小猪装糖:
(1)“包装时,小朋友要先看清楚袋子上有几个圆点?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就装上和圆点一样多颜色相同的糖。”
(2)“小朋友把糖装好后,可以和旁边的朋友说说:我装了几个什么颜色的`糖。也可以互相检查装对了没有。”
(3)先请幼儿互相交流:我装了几个什么颜色的糖?请几个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老师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3、帮助小猪将糖果按货架上的标记归类摆放好。(难点)
(1)请幼儿看看货架上有什么标记?(画有糖的卡片标记、数字2、3、4)
(2)货架有几层?每一层有什么标记?(颜色不同)
(3)提出糖果摆放要求:两个糖就摆在和它一样多的货架上,红颜色的糖就摆在红色那一层。
(4)幼儿分组按标记摆放。
4、游戏:找朋友
“小朋友帮助小猪把糖归类摆得这么整齐,小猪说谢谢小朋友,下午我们一起玩食品店的游戏,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来唱首歌庆祝食品店开业,好吗?”
游戏规则:当老师唱3个朋友围成圈时,三个朋友就要手拉手围成圈。
5、活动延伸:
(1)请幼儿饭后检查食品店
活动名称:
点数1——10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教幼儿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的数,并会说出数
2、培养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活动重难点:
手口一致的点数1——10
活动准备:
一样的水果挂图
活动与执导:1、出示10个苹果的挂图,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多少个苹果吗?先让小朋友自己点数。
2、教幼儿点数1——10
要求正确点数,手指一个苹果,嘴里数一个数。
手口一致的点数,能说出总数。
3、反复教幼儿点数。
数量分类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感知同事物中的不同数量关系。
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解分合。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苹果标记、数字1——5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师请五位幼儿站成一排(有三位男的,二位女的,有戴帽子、没有戴帽子的,有扎辫子,不扎辫子的等等)。
提问:“老师请了几位小朋友?”“谁能把5位小朋友分成两队,分好后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的。”
小组活动。
交待操作规则。
第一组:看熊猫特征图记录。
第二组:看鸟的特征图记录。
第三组:看纽扣的特征图记录。
活动评价。
请一位幼儿说一说看特征标记分苹果的事情。
教后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孩子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感知同事物中的.不同数量关系,对这节课掌握的较好。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优选14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三角形的分类教案优选14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⒈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分类标准,从而正确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⒉通过比较能根据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能正确说出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2、 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
出示P26面上面的六个三角形。
问:请你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如果给他们分分类,你准备怎么分?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2、 再次感受三角形的分类,研究分类标准。
问:大家的意见不统一,看来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在信封里,给大伙准备了一条锦囊妙计,看看是一条什么妙计呢?
(数学博士:研究一下每个三角形的角是什么样的角?各有几个这样的角?)
四人一小组研究每个三角形的角,并填入表格。
问:你在研究角是什么角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各是什么角的?
按照怎样的步骤判断起来比较方便快捷?(先目测、再利用三角尺的直角)
3、 按不同的角给三角形分类。
问:观察大屏幕上的表格中每个三角形的角各是什么角?你有什么发现?
有直角的三角形是哪几个?除了直角,它还有什么角?
有钝角的三角形是哪几个?除了钝角,它还有什么角?
还有两个三角形的角都是什么角?
问:现在你觉得这几个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么分?为什么?
数学家们对这几个三角形的分类和同学们分的完全一致,它们给这三类三角形根据它们角的不同还分别取了名字。
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4、 验证按角分类的科学性。
问:刚才啊我们研究了6个三角形,咱们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可以将三角形按角来进行分类,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分类呢?会不会有例外的现象呢?
出示“试一试”
小结:
看来咱们班每个同学研究的三角形都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分类。
5、 形成三角形按角分类集合。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研究,我们发现三角形可以按角来分类,如果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问:如果任意给你一个三角形你会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吗?你准备怎么判断?
1、“连一连”,完成书第27页第2题。
2、 “折一折”,完成书第27页第4题。
请两个学生演示。
3、“剪一剪”,完成书第27页第5题。
你是怎样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的?
第二个图形有几种画法?
追问:发现没有,画出的线段就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
5、“想一想”,完成书第27页第7题。
问:你分成了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还可以怎样分?
6、“猜一猜”
出一组部分被遮盖的三角形。
三角形分成几类?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的?
用怎样的方法判断比较方便快捷?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数学博士提示:
研究一下每个三角形的角是什么样的角?各有几个这样的角?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认识”p129-130。
2、教材简析
“三角形的分类”是在学生直观地认识了三角形,学习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和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和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分类。
2、知道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意义
3、使学生体会到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二、教法和学法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各个年级教学的始终。”二期课改也明确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在教学中认真贯彻“二期课改”精神,十分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课中所出现的概念和结论,都是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所呈现出来知识素材,通过学生周密的思考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是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后,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种。在获得三角形的分类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大胆地猜测,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眼,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促进知识的内化。同时也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提供了充分的活动范围。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媒体出示:
师: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找几位学生)
师:板书三角形
二、出示各种三角形
分组讨论:
1、研究每个三角形,各个角是什么角?写在表格中。
三角形
编号
角A
角B
角C
(1)
()角
()角
()角
(2)
()角
()角
()角
(3)
()角
()角
()角
(4)
()角
()角
()角
(5)
()角
()角
()角
(6)
()角
()角
()角
(7)
()角
()角
()角
2、根据研究结果,动手将三角形按角的特征进行分类。
(1)小组汇报。核对后请改正确。
(2)议论,发现。
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三角形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最多有1个直角,最多有1个钝角)
(3)根据研究结果来分类,怎样分呢?
有3个锐角有1个直角有1钝角
(1)(6)(2)(4)(3)(5)(7)
3、老师还想考考你们,谁能把黑板上的几个三角形分类呢?
请学生上黑板分一分:(1)(6)
(2)(4)
(3)(5)(7)
出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纸条出示)
出示:那么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把所有的三角形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那么是面三个三角形便是整体的部分。如图:
3、找学生讲一讲,什么是锐角三角形?什么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是钝角三角形?
4、找一找图表,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分一分: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3)一个长方形一次可以剪出两个直角三角形。()
3、猜猜看游戏。
(1)露出一个直角(2)露出一个钝角(3)露出一个锐角
你能判断出他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为什么?
3、提高练习:
数一数,下图中有()个三角形,其中有()个锐角三角形,()个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为什么只看到一个锐角,能猜出三种不同的三角形呢?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得真好!你知道了什么呢?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知道三角形可以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过程能力与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态度和价值观]:
4、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教学难点:
锐角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三角形学具、活动表、三角尺。
学生方面的准备:
1、对角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和三角形有初步认识。
2、三角形学具、活动表、三角尺。
教学过程:
引入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角,我们一起欣赏。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它们都有三个角,今天来根据角来研究今天的新课。
探究新知
(一)探究三角形角的特征
(呈现1号一个锐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角怎么样啊?(都是锐角)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眼睛看)
那么2号三角形呢?3号呢?
这个角你能看出来吗?(不能,怎么办?)对了,用三角尺的直角去量一量。
你们照我这样的方法,看看下面三角形各个角的特点。(学习单一)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二)观察发现,呈现集合圈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三角形有直角、有的三角形有钝角。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
你能根据这个角分分类吗?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媒体呈现)
所以我们把三角形分成这样的三类。(贴黑板)像这样的三角形还有很多,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
生:直角三角形。(贴)
师:什么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生:钝角三角形?(贴)
师:什么叫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生:锐角三角形(贴)
师:怎么解释呢?
生: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师:对吗?我们来看这张表格。
师:无论什么三角形都有2个锐角,所以有1个角是锐角当然不行啦)那要几个角是锐角,才能叫做是锐角三角形呢?(3个)
(三)小结
师:小朋友,我们每个人手上也有一个三角形,请你说一说这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师:刚刚我们不仅认识了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而且我们也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板书)
巩固练习
1、教材P57试一试分一分。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知道了三角形分类的方法,你们会分类了吗?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分一分,教材P57上面试一试。
2、猜三角形
露出一个直角,猜三角形。
露出一个钝角,猜三角形。
露出一个锐角,猜三角形。
师:露出一个直角,这是什么三角形呢?
师:露出一个钝角,这是什么三角形呢?
师:现在呢?(小组讨论)
小结:我们知道了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三角形中有1个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判断
(1)小胖说: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小丁丁说:有一个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直角,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展开讨论:(用概念判断)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钝角,这个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就是_锐角三角形_.
4、画一画。(学习单3)
(1)在下图中,用直尺画一条线段,把它们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2)在下图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锐角三角形。
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最后我们跟三角形朋友告别。快速说说这是什么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4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三角形,研究内容与三角形的角有关。
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几种角?怎样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呢?
2.学生交流。
(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比直角大的是钝角,小的是锐角,如果用眼睛观察不能确定,也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还可以使用量角器测量。)
二、学习新课。
1.谈话:每个三角形都有几个角?这些角在三角形的内部,我们称之为三角形的内角。
出示:
谈话:这里有6个各式各样的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三角形的内角,看看它们各有几个锐角、直角和钝角,并把结果填在表格中。
2.学生观察并填表。
例如:1号这个三角形有2个锐角、1个直角、0个钝角
提问: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后交流。如:在一个三角形中锐角个数最多,至少2个;直角或钝角个数最多有1个,且不同时存在……)
3.自己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看看是三个内角各是什么角。
归纳: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另外一个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直角、有的是钝角。
4.提问:想一想,这些三角形可以分成几类?怎样分?
(在小组里讨论后指名交流。
归纳: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三角形。
谈话:每一类三角形有自己的名称。谁来猜猜看?(让学生试着说说)
小结:三角形按角的确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类。5.提问:刚才例题中的三角形哪几个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你画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学生交流)
6.提问:你觉得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1)学生交流。
(2)结合书本出示各类三角形的定义: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1)提问:为什么直角三角形只说有一个角是直角而不说有两个锐角和一个直角,钝角三角形只说有一个角是钝角而
不说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学生交流)
7.用集合图表示分类结果。
1)出示一个椭圆。
提问:如果我们用这个圆表示三角形这个整体,你能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填写出每部分的名称?(2)学生思考后试一试,交流。
(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3)结合学生汇报板书出示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是否三个角都要看是什么角?
(只要看最大的角是什么角就可以判断)
2.第3题。
(1)学生在钉子板上分别围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同桌检验。
3.第4题。
(1)学生动手折一折。
(2)指名上前交流折法。
4.第5题。
(1)学生审题后独立思考,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做。
(2)指名交流。
5.第6题。
(1)学生审题后独立画一画。
(2)展示一份作业,交流画法。(右边的三角形画法不止一种。)
(3)提问:仔细观察,画出的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就是三角形的高。)
6.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全班展示交流,有多种不同的答案。
四、课堂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18页。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流程,五、说板书设计。
首先说教材。“三角形的分类”是“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学好这部分知识,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也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根据教材特点,我把“使学生能按角和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接下来我说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分组讨论、演示讲解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四、说教学流程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激趣导入——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巩固应用——课堂总结”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是激趣导入,这一过程用时大约3分钟。我通过课件出示一些国家的知名建筑,从中抽象出7个三角形。学生在欣赏三角形建筑的同时,不仅感受到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教学提供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也由此引出了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给三角形分分类。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所以,在课堂中,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探究。
首先提出小组合作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要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可以分成几类?有几种分法?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明确要求,为学生自主探索指明方向,使接下来的小组活动更有效。然后学生开始小组合作,拿7个三角形比一比、分一分。学生在分类活动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三)汇报交流,整理提升。
这一过程用时大约18分钟。共有以下几个步骤:
通过探究学生会出现2种分类结果。在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及分类依据时,我随机在黑板贴上相应的三角形,并板书分类依据,一是按角分,二是按边分。及时反馈学生的操作成果,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学生也懂得了给物体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化。
我引导学生观察按角分的三角形,归纳出每类三角形的特征并命名,我随机板书名称。接着出示3个三角形,让学生判断属于哪一种,再次感受每类三角形的特点(这也是它们的不同点),进而引导学生去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不仅认识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也感受到了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学习的信心。
还是先观察三角形,归纳特征后命名,我随机板书名称。接着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各部分名称。最后让学生量一量、折一折,发现这两类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学生在活动中手脑并用,充分体现了“做”数学的理念,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而刚才的分类活动只是针对这7个三角形,这样的分类标准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三角形呢,为了证明这一点,我设计了验证小结的环节。我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三角形,这时学生就会发现他们画的三角形种类都在黑板上。我顺势进行小结: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分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实破,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第一题,出示4个三角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三角形,进一步明确三角形的特征。
第二题是判断题,目的是辩明概念。
第三题是猜三角形的游戏。目的是进一步巩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深刻辨别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这几道练习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层层递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全课总结。
我让学生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帮助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的知识,及时有效地巩固新知。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意在突出重点,解决知识难点,既有学生分类的作品展示,也有教师板书的知识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最后我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结束我的说课:“如果能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成一种礼物来领受”。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3页至第84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意识、自我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2、区别和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今天,老师带大家坐轮船到岛上旅游,课件出示图片:这艘船是由许多三角形组成的,,他们都有三个角和三条边,这节课我们就从这角和边两方面给三角形分类。
1、观察三角形学具,讨论分类方案。
②学生实物展示台汇报,教师根据汇报在白板上拖动三角形分类,并逐个出示其特征介绍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对有争议三角形(如接近直角的角)用工具(三角尺或量角器)验证。
②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白板上拖动三角形分类,并逐个出示其特征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③用集合圈表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利用素材库画等腰三角形,并进行顶角变化演示,认识与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关系。
三、游戏应用。
1、蚂蚁搬家。
2、猜猜猜。
3、在方格图上按要求围三角形。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三角形的利用,点击“链接网络图片”,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一定会学到更多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阳泉市郊区文苑小学的侯俊青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
首先说教材。“三角形的分类”是“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也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特征,并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通过观察、测量、分类、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根据教材特点,我把“使学生能按角和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内在联系”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以活动促学习是本节课的教学定位。通过情景创设、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讨论交流、独立思考等活动,同时通过教具、学具、电子白板机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多“数学对话”的机会,进而学会给三角形分类。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应用——回顾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
首先是复习导入。我利用白板的作图功能画出一个角,通过拖动角的其中一条边,使角的大小发生变化。我适时引导回忆角的分类知识,在角度接近直角时利用白板中的量角器验证并规范画出直角,同时指出当我们目测不能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时要借助数学工具来帮忙,为新知铺垫的同时感受学数学严密、谨慎。接下来我利用白板工具中的图形识别笔呈现出不规则的一个图形变成了一个三角形,激发学生对三角形认知的回忆。在以上的复习铺垫后我以奖励学生欣赏拼图中引出课题。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在探究新知环节我设计了自主学、合作学、交流学、和书本学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把探索的时空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探究交流按角分类过程中我利用白板让学生进行板书呈现,取代了之前小黑板的作用,交流中教师也可以用白板笔进行批注。利用白板的作图、旋转功能演示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将抽象化直观。在分类小练习中请学生用拖动的方式将白板上的三角形分类送回家,先进的教学手段大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激趣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在自学交流按边给三角形分类中我用白板演示把等腰三角形旋转后请生介绍各部分名称以此学生对等腰三角形认知情况。之后把这个等腰三角形两条腰拖拽至和底边一样长时提问:通过自学你知道这样的三角形叫做什么三角形?还是等腰三角形吗?从而探究发现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突破了教学难点,再一次借助直观形象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后续练习中我设计了判断题和图形操作题目,的是辨析概念,此处用了屏幕批注功能。
我让学生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并用幕布帮助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的知识,及时有效地巩固新知。
最后我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结束我的说课:“如果能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成一种礼物来领受”。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第64页的内容及第65页练习十五的第4、第5、第9、第10题。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通过观察、分类记录等活动,折、剪等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懂得合作可以提高效率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别从三角形的角和边两个方面的特征,对三角形准确的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如果让你把班里某一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组,你将如何分组呢?
(学生回答)
师:既然如此,如果把三角形进行分类,你觉得应该按什么样的标准来分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两种方法,按边分或者按角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三角形的分类)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课件出示例5.
师:用量角器量出每组中每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的大小,看看三角形中每个角是多少度?各是什么角》
生1: 通过测量发现,有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生2:有些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生3:有些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师: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2、把三角形按照角进行分类。
师:如果把所有的三角形看做一个整体,那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可以分别看作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你会画图表示吗?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9
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对角的分类及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究三角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知识迁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为主。
1、唤醒旧知,实现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同化、顺应中实现认知结构平衡的过程,所以,在新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角的知识及角的分类,然后话锋一转引入三角形的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被唤醒,为下面按角给三角形分类做好了知识迁移准备。
2、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三角形的分类。
学生动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类: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分别给三角形起名字,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然后让学生把三角形按边分类。通过测量边的长度,把三角形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教学后完成部分概念题,让学生对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这样的设计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使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练习题设计循序渐进,能力得以提升。
在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方面,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巩固练习题,让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力求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请说出下面各角分别是什么角。
2、提问:我们是怎样给角分类的?
3、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由3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角和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探究三角形的分类作铺垫。
⊙探究新知
1、给三角形分类。
(1)课件出示用三角形拼成的帆船图案。
(2)提问:这幅图案从整体上看像什么?(帆船)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图案是由三角形拼成的)谁愿意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的特征?(这些三角形都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再仔细看一看,各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吗?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角的大小、边的长短各异造成的)
(3)提问:我想把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你觉得应该按什么标准来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板书课题)
(4)出示分析表。
①
1
2
3
第1个角的度数
第2个角的度数
第3个角的度数
②
1
2
3
第一条边的长度
第二条边的长度
第三条边的长度
小学数学,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的特征,会给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分类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性。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分类标准
教学难点:以角为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一支彩笔、一把尺子、一个双面胶、一把剪刀、手工纸两张、一个磁铁。每个小组准备一张A4纸。
设计过程:
预设的教师活动
可能的设计活动
设计说明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角?
课件出示锐角、直角、钝角。能说这些角的名称吗?
(课件演示)老师在每个角上添上一条线段把它们变成变成了什么图形?
什么是三角形呢?
请同学们用水彩笔和尺子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画好后用剪刀把它剪下来。
二、新授
1.小组内把剪下来的三角形分类。
如果和他们分法相同,请有序的的把三角形帖在它的同类三角形一起。
2.揭题:三角形的分类
3.小组讨论每类角的共同特征。
4.比较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看成一个大集体,这个大集体有几名成员。课件出示集合图。
三、巩固练习
1.
判断题。
①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②最大的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③直角三角形中有2个直角。1个锐角。
④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者一个钝角。
2.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说说你的理由。
3.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4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4.找出物品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过的三角形。
5.用信封里的三角形拼成美丽的图形或图案,每组四名学生合作。还有四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拼。
生: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生: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长来展示分类的情况。组长说这样分的理由。
组1:根据三角形大小来分。
组2:根据纸的颜色给三角形分类
组3:根据三角形的角的特点来分
揭示特征把三角形取名。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有2个锐角。
不同点是:它们的最大角不一样,有锐角、有直角、有钝角。所以三角形的名称是由三角形中的最大角决定的。
学生自由读题,用手势表示对与错。错题学生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4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有两种折法,一是,把正方形对角对折再对折,二是,把正方形对边对折成长方形,再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对折。
通过复习角的知识,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根据角的特点给三角形进行分类作好铺垫。
学生通过画、剪三角形让学生更深的理解封闭图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组内进行分一分,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通过判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推理能力。通过折长方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能力。
找找生活中的物品中哪些是今天我们认识的三角形。让学生体会学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更爱数学、更喜欢数学。通过拼图让学生得到了数学美的熏陶。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11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为了在课堂上有效地整合落实三维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温故互查之前由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本节课开一个好头,引领学生走进神秘而又熟悉的三角形世界。)
一节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学生自己动手剪的三角形进行分类,探究分类方法,学生在探究三角形分类过程中,我首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观察、推理、验证、归纳。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起名字。我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然后提出问题:还能怎么分?学生有提出按边分。通过测量边的长短,学生把三角形分为三类: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师生共同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教学后又完成了部分概念题,让学生对概念又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三角形的分类是让学生用内心创造与体验学习数学乐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自我的过程。
我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巩固复习题,让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力求达到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3、在对三角形的分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教学准备:
例1的5个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认识三角形”,你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中的5个三角形
提出要求:
(
(2)根据角的特点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思考这样分的依据。
(3)给同桌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2、反馈学生的分类
学生(为一类,(为一类。
学生为一类,((为一类。
学生为一类,((为一类。
学生(为一类,(为一类。
(如果学生这更清楚?
(如果学生只有前面请你再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角的大小,讨论:还可不可以进一步细分?
3、整理分类结果
教师:这些三角形,我们都可以将它们分为几类?(也就是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为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为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为一类。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给这3类三角形分别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吧!
板书: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教师:看书,读一读第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师:为什么这里说“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想一想,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直角呢?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钝角呢?
4、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着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由几部分组成,哪几部分?(板书)
5、练习:第62页第1题。
三、课堂活动
第6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四、巩固练习
1、第62页第2题:按要求在方格上画出三角形。
2、判断。
(
(
(
(
(
五、拓展练习
如果只给你看三角形中的一个角,能判断这是个什么三角形吗?
知道三角形的一个角是锐角,不能确定这个三角形的种类,因为任意一种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0~63页例2,例3,课堂活动第2,3题,练习十二第5~8题。
教学目标:
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空间能力。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一面等腰三角形的彩旗。
学生: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纸,量角器,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是怎样分类的?教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些三角形,看看它们的边有什么特征。
二、探索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1、出示例2
教师:将红领巾或小彩旗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
2、反馈学生的发现,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
(两个角相等。(3)是轴对称图形。
3、验证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对折后都是这样的呢?请拿出自己随意剪的三角形,进行对折,看有没有这些特征。
教师:(出示等腰三角形进行演示)像这样把三角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说明这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这种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我们把这种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4、教学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5、讨论
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有没有等腰三角形呢?学生用三角板量各类三角形的边长。
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都有等腰三角形。
(教师画出后面两个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教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等腰三角形是什么样的?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6、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1、出示例3 按要求剪三角形。
(1)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用量角器量30°的角。
(3)剪三角形。
(4)展开。
2、仔细观察手中的三角形的角和边,也可以动手折一折或用直尺和量角器量量,看有什么发现?
3、在小组里面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出你是怎样发现的。
4、反馈
(1)3条边相等。
(2)3个角相等,都是60°。
(3)是轴对称图形。
(4)锐角三角形。
教师:像这种3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等边三角形。
教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等边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征?
四、课堂小结(略)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巩固练习
1、第61页课堂活动第2~3题。
(第
2、第63页第5题:根据已有的三角形画出等腰三角形。
(两种画法, 作图中发现可以两条直角边为对称轴画出等腰三角形)
3、第63页第6题: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六、拓展练习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13
《三角形分类》说课稿尊敬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分类。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课是新课标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内容,该课内容是在学生对所学图形进行初步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专项研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锐角、直角、钝角,并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产生并具备了各类三角形的表面感知印象,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而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认知目标:通过分类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为:
难点: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区分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和各种学具。
教具、学具:彩色卡纸,各类三角形卡片,剪刀、量角器,直尺,白纸等等。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法中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观察会说出这些图形是由不同的三角形拼成的。于是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给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板书课题)。这样设计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在展示中分享,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
1.观察这12个三角形的角和边,你会分类吗?
2.有选择地利用学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根据你的分类,把它贴在彩色卡纸上。
这一环节,我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在明确学习要求后,根据自己的发现和需求,有选择的利用学袋里的学具,尝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利用直尺量按边的长度分类;有的学生可能会按角的大小进行分类;有的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你是怎样分类的,说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对于三角形的分类你还有哪些疑问?
交流的要求:
1.组长主持,每个人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提出质疑,组内交流并记录。
3.整理组内的分类方法。
首先出示课件:学习内容和要求。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自学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分类方法,并且,明确各自的分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内分别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畅谈分类依据,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全组成员一起讨论,交流。而在此过程中,老师则深入各小组,参与学生的交流中。这样充分体现了老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在学生明确了展示的步骤和要求后,分别请两个小组在全班分享不同的分类方法。老师则根据学生的分享相机进行板书。
分享的小组可能会说,我们组是按照三角形的角进行分类的,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一类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类是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此时,老师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或者是评价。学生可能会问:这三类三角形叫什么名字啊?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学生可能会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老师板书: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评价,例如你们说的真好,真详细等等。老师会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点评和表扬。
另一个分享小组可能会说,我们组是根据边的长短来分的,也是分三类。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一类是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一类是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此时,老师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或者是评价。学生可能会问:这三类三角形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可能答不上来,老师借此机会,利用课间演示,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并板书。老师补充说明这两类三角形都是包含在一般三角形里,是属于特殊的三角形(板书)。此时,同样的鼓励其他学生提出质疑和评价。学生可能还会问: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吗?这里,老师让学生自由辩论,并在课间上动态演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相同和不同,然后板书:等边三角形也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上面三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总结出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到劳动成果被展示的喜悦心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的自评、互评、老师的点评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互结合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智慧岛寻宝的练习:
通过猜一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进一步的掌握和区分按角分的三角形的特征。这里,要重点交流第三幅图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猜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也有的学生可能会猜是一个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也有学生可能会猜不能确定。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在只知道一个锐角的情况下,三角形的类型是不确定的。
正方形纸片沿图中虚线折成的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通过折一折这一动手活动,让学生观察,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通过找一找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类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这一环节,让学生利用各类三角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图案。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你打算怎样把今天学习的知识介绍给你的父母和朋友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班级内模拟的说一说,可以请老师来做朋友,也可以请学生来做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也达到了对本节课总结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感知各类三角形的不同;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分享,抽象出各类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加深认识,体验发现,拓展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分类方法。
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三角形的分类及特征,板面简洁,学生一目了然,同时,既渗透了分类思想,又渗透了集合思想。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篇14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一、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个性品质的教育。
四、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今天,我以一节课为例,说说“在数学学科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编排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分了两个层次:三角形按角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并通过集合图来体现分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按边的不同可分等腰三角形和其它三角形,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教学完分类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相应的练习,其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集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教学目标。
(1)理解分类要按同一标准,会把三角形按角和边进行分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三角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经历三角形按不同标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体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学习。
3、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把三角形进行分类。难点是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二、教法学法
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按三角形不同的特点分类时,为学生搭设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与交流中,探究分类的方法。通过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分一分,猜一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对话”的机会。借助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的演示等手段,使学生获得对三角形边、角特征的进一步认识,进而学会三角形的分类。
三、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一、谈话导入,理解分类标准。二、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分类。三、对比分类,理解各部分关系。四、巩固练习,应用分类。五、课堂总结。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谈话导入,理解分类标准。
如果要把全班同学分一下类,可以怎么分?还可以怎么分?(此环节设计:请学生按自己的标准给教室中的人分类,这样不但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为多角度地给三角形分类做好了铺垫。也对学生进行了数学学科的德育渗透。)出示六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根据三角形的不同的特点给它们分类。(板书:三角形分类)
二、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分类。
(从德育方面则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互动,学生体验到人格尊重,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能动性的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激发。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为此,我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观察六个三角形,思考:如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你准备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搭设平台。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发现不同三角形所具有的特点,为后面的分类奠定基础。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个性品质的教育。)2、根据搭设的平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分类的方法。(按边的不同,角的不同进行分类。此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3、小组合作,探究分类。(此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受到教育: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4、先选取按角分类的小组汇报: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么分?课件出示按角分类的结论。(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做到无痕渗透,使德育润物细无声。)
然后整理提升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看成一个大集体的话,这个集体可以分成这样的三类。(边说课件边出示集合图)5、解决按边如何分类。①选取按边分类的小组进行汇报。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演示了解等腰、等边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感受到生活中的美。)②引导学生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你会用集合圈来表示刚才我们的发现吗?(出示集合图。借助媒体演示,从等腰三角形的认知出发,从等腰三角形中寻找特殊,认识等边三角形,这样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渗透“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辨证思想。这是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点。同时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对比分类,理解各部分关系。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分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学生再次经历三角形分类的过程,沟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使学生懂得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四、巩固练习,应用分类。
1、游戏:猜一猜,躲在木板后面的会是什么三角形呢?课件出示(采用游戏的练习方式,不仅增加了题目的趣味性,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受到思想教育。同时又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2、辨一辨下列说法正确吗?(用手势表示)(要求学生用手势表达,目的是教育学生辨明概念,促使人人参与学习,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3、送三角形回家。(课件出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使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无处不在。)
4、动手实践。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四个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把知识巩固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共同研究了三角形的分类,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给三角形分类的?(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本节课处处蕴藏着德育教育素材,备课中我认真挖掘,悉心引导,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每一位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德育知识。)
小学英语教案精选14篇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学生的学科认知水平和掌握情况。为了方便您我整理了以下信息:“小学英语教案”,愿这些参考资料能够让你事半功倍披荆斩棘达成目标!
小学英语教案(篇1)
教后记这是一篇写的比诗还要美的童话:静谧的月夜,眨眼的繁星,千娇百媚的睡花图,随季节变换颜色的流星花……这些无不引起每个人的遐思和神往。作者用无比优美的词句讲述了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用质朴传神的语言刻画了丑小花纯真美好的心灵。
整个教学活动下来,我觉得故事的语言美,里面的对话工整、有序,整个环节把握得比较合理,但同时也带给我一些启示。
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以“不同颜色的流星花图片”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大胆发言,给故事设下悬念。通过对比不同颜色的流行花,教师顺理成章给幼儿提出设问:“这朵流星花开始长的很丑,后来是怎么变成了美丽的花呢?”从而激发了幼儿想听故事的欲望。
通过一问一答,很好激发幼儿说的欲望,从而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再次,通过生生互动,幼儿在不知不觉地理解故事,从而学习故事中的对话,从而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
小学英语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
describing things and places. 重点学习一些形容词,如wide, old, high, new, round.学习用这些形容词来描述一些景物或场景如描述river thames, big ben, london eye等。
2、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让学生使用形容词描述国外景物,学生不仅学习了如何使用形容词,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同时通过介绍英国重要景点如river thames, big ben, london eye等,让同学们对国外景物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单词:wide, old, high, new, round
2、重点句型:this river is very wide. and it’s very long.
this is big ben. it’s very long.
3、难 点:有关英国重要景点如river thames, big ben, london eye等知识的了解。
三、课前准备
1、课本及活动手册。
2、一些与形容词相关(如:电视塔、长城)的图片及实物(如:新旧玩具、衣服)。
3、一些有关英国伦敦的资料和地图。
4、一个导游用的小喇叭,一顶遮阳帽
5、有关英国重要景点的录像展示课件。
6、录音机及配套的'磁带。
四、教学过程 (中英文相结合)
step 1 warm up
1、教师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并带领全班做trp活动“say as i do, not as i say”。例如:教师说:“i’m tall.”同时俯身用手比着地面以上不高的位置。学生要迅速说出:“you’re not tall. you’re short.” 2、通过一些与形容词相关(如:电视塔、长城、)的图片及实物(如:新旧玩具、衣服)。带领学生回忆相关词语:big/ small, long/ short, tall/ short old/ new.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老师先问中国的首都是哪里?再来引出英国的首都。并向学生出示英国的地图,请学生观察英国和伦敦的位置关系。向学生讲述有关英国重要景点的大概知识。
老师拿着喇叭并戴上遮阳帽,扮成导游的样子开始讲课。
good morning! today we’re going to go to london.
it’s the captial of england.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看一看伦敦重要的三个景点。1.the frist one is river thames.(展示课间图片)。老师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学生可用i can see…句型回答。老师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说出this river is very wide .and it’s very long.并教授wide这个单词。2.amy和lingling正在谈论接下来我们要去的两景点,快来听一听。听第一遍录音后,学生回答出big ben /london eye 这两个景点。教师使用两个景点的课间讲授他们的特点:big ben /it’s very old clock. and it’s very tall.
london eye / it’s a big wheel. it’s very high ,round and new.同时讲授old /clock/high/wheel/round 3. 打开书听第二遍录音,要求学生圈出录音中提及的景物名称和用于描述他们的形容词。之后,教师把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把景物名称再次和相关的形容词关联起来。4.播放第三遍录音,请同学们逐句模仿跟读。并让学生完成ab unit1练习。之后,老师问“what is this house like? what is this river like? 等问题 。提示学生用“tall ,old ,long , wide, new, round”来描述5.完成sb unit1活动2。首先请学生两人一组看图说话,再请学生听录音,并对课本的这几个重点句子进行操练。6.完成sb unit1活动3,请两人一组使用刚学过的重点句型说句子,描述书上图片。
小学英语教案(篇3)
《现代诗二首》
教材分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学情分析:
对学生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建议:
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
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
(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4.配图配乐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
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
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
4.思考问题:
(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6.指名诵读、赛读。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
1.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
2.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
3.过渡: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
全班展示朗读、赛读。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朗读奖”。
六、自悟自得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悟。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板书设计:
花牛歌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小学英语教案(篇4)
五年级有学生28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平时上课积极开动脑筋、作业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按时完成背诵、默写任务,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复习。但还有一部分同学,不仅脑子不灵活还懒惰,作业不做,不花时间背诵,朗读,单词默不出,句子不会写。对于他们只能是从最基本的单词,句子着手。
通过系统地复习,让学生能扎实地掌握本学期的所学的单词、句型,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总复习,让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能扎实地掌握本学期的知识点,全面提高班级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B按所含元音及字母组合归类复习单词。
句子是英语学习的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句子。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让学生分清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场合。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
3、课文的复习。
(3) Read and Write 中的重点句学生能够达到四会 (即听、说、读、写)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4、音标的复习。
学生能够认读所学字母组合及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并掌握其规律。 例如: ea,ee,bl,br,ow,ou,cl,or„„
5、指导学生阅读短文,并培养其阅读技巧和方法。
6、作文的复习:针对每一单元的重难点及话题进行循序渐进的操练。对基础差的学生先要求读背范文,并进行单独辅导。
词组归类练习,连词成句归类练习,相应形式归类练习,选择归类练习(争对各单元的难点),交际用语配对归类联系,阅读短文强化训练,看图完成对话练习等,语音练习分解在各归类练习中,语音是难点,通过每天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拆分的方法。
1、把好全体学生的单词关,每个学生都必须能准确认读出所学重点单词。
2、设计练习,把每单元的句型重点复习并巩固。
3、设计不同类型的题型,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4、重点辅导中下生,坚持做好课后的个别辅导。
5、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中下生的成绩尽可能地提高。 6、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尽快地进入复习的状态。 7、 及时做好检测和小结工作,以便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 8、多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学习情况。 五、注意事项
1.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育,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和收获。对基础差的同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对于一些尖子生,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知识的运用上。 2.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试工作,对于自感压力大的同学要耐心疏导,从思想上为他们减负,使他们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对还没进入复习状态的人要给予一定压力,使他们能较好地投入到复习中来。 3、关注“学困生”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 (2)、坚持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及时做好检测工作。
(3)、开展“一帮一”活动,让后进生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 (4)、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恢复学习的自信心。 六、课时安排
六个课时,每一课时复习两个单元,最后两课时进行专项练习的复习。
小学英语教案(篇5)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形容词的比较形式: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和 shorter. 2. 能够用句型:I’m……cm tall. He/ She’s ……cm tall. 描述自己和他人的身高。 3. 能够用句型 You’re taller than your brother. I’m older than you. 进行年龄和身高的比较。 4. 能够听懂教师的指令,按不同年龄、身高排队,并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述。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是能够听、说、读、写A Let’s learn 部分五个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并能用含有比较级的 句型替换关键词进行问答。 2.难点是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单词;并能根据某一情境使用含有形容词比较级的句型替换关键词进行问答。长度单位cm的完整形式centimeter的发音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课前准备 1. 准备主情景图的教学挂图。 2. 准备录音机、本课时的录音带。 3. 准备A Let’s learn 的单词卡片。 4. 准备测量身高和体重的工具。 四、教学步骤 1. Greetings Hello, boys and girls . Happy New Year. And nice to see you again. How are you? Now, after a term, I thin you know much better about your teachers. Who’s you music teacher? What’s he/she like?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形容词thin, short, tall, old, young, funny, strong, kind 来描述这位老师。 当问到学生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时,根据学生的回答She’s tall. 2. 师出示测身高与体重的量器,提问学生:How tall am I , do you know? Guess? 帮助学生用句型Are you ……cm tall? 来猜。师用up 和down 帮助学生猜出确切的数字。 3. 师请出猜中自己身高的学生,问: How tall are you?帮助他/她测量身高,引导该学生说:I’m……cm tall。 然后师说: ……is taller than me. 或I’m taller than……来结束该游戏。 4. 板书测量的学生的身高,师尽量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以下句子:A is tall. B is taller than A. C is taller than B. D is taller than C. 然后板书并领读tall-taller 。 5. 师请出三名较强壮的学生模仿健美动作,并做比较说: You’re strong. He’s stronger than you. 并板书领读strong-stronger 6. 师在黑板上列出家人的年龄,介绍说:My mother is 44, My father is 46. He is older than her. My aunt is younger than my father, but she is older than my mother. How old is she? 然后板书old―older 和 young-younger , 让学生回答问题。 7. 放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学生听录音跟读。 8. Let’s play 师贴出4-5个学生图像,描述各人情况,发指令: Line up from younger to older. Line up from shorter to shorter. 9.Let’s chant. 放录音学生跟读。 10.学生做活动手册的配套练习。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句子: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 tall. 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 能够听懂Let’s try 部分的录音并选出正确的选项。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四会掌握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 tall. 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三、 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2. 准备测量身高和体重的数据。 四、 教学步骤 1. Warm up 2. Let’s chant. 3. 放Let’s try 部分的录音,学生听录音,圈出录音材料所描述的大象。 4. 师:I’m 167cm tall. You’re taller than me. I’m shorter than you. How tall are you?该生回答:I’m 168cm tall. 师接着说:Oh, you’re 1cm taller than me.然后板书这组对话并重点领读最后一个句子。 5. 师:How old are you, then? 生: I’m 14. 师补充:He’s 14 years old. I’m 28 years old. I’m 14 years older than xxx. 再询问几个学生的年龄,并作比较。 6. 学生年Let’s talk 部分的对话,师放录音,学生跟读。 7. 学生两人一组朗读对话。 8. 学生做活动手册的配套练习。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懂、会说Let’s read 部分的对话并完成填充句子的练习,特别是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cm tall. 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 2.能学唱本单元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正确朗读对话。 2. 难点是学生能看懂、会朗读句子: 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cm tall. 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 三、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录音带。 2. 师准备两张宠物狗的图片。 四、教学步骤 1. Warm up 跟唱本单元Let’s chant 的歌谣。 学唱本单元歌曲My pets. 2. 师:The little girl has two pets. What are they? 生: A dog and a cat. T: Yes. I have two pets too. Let’s have a look . What are they? S: They are dogs. 3. T: Yes, I have a black dog and a brown dog. Are they cute? Which dog is taller? Which dog is stronger?学生看图回答。 4. T: The black dog is taller than the brown dog. It’s 80cm tall. The brown dog is 55cm tall. And its tail is longer than than the brown dog. Its tail is about 28cm long. But the brown dog is stronger than the black dog. I like the brown dog. It’s funny. It’s funnier than the black dog. Which dog do you like? 5. 师再出示一张小猴的图片,说:Look at the monkey. What do think of it? 帮助学生回答:It is funny, too.师接着问Which one is funnier, the dog or the monkey? 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如:I think the monkey is funnier. 6. 师引出课文:Ben is watching monkeys at a zoo with his father now. What are the monkeys like? Which monkey does Ben like? et’s read the dialogue. 7. 学生听录音,理解对话,完成填充句子练习。师检查。 8. 放录音,学生跟读。 9. 学生做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第四课时 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heavier, longer, thinner, bigger和smaller. 2. 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以上形容词比较描述人物和动物的特征差异。 3. 能够完成Let’s play部分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相应的语言正确表达。 4. 能够理解story time中的故事。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是四会掌握五个形容词的`比较形式。 2. 难点是掌握以下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方式:heavy―heavier, thin―thinner, big―bigger. 三、 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B Let’s learn 和 C Story time 部分的录音带 2. 准备本课的教学挂图和单词卡片。 3. 准备一个汽球,一段弹力皮筋和一组对比明显的人物图片。 四、 教学步骤 1. Warm up 放本单元Let’s chant 录音,学生和着录音吟唱, 师与生对话:T: How tall are you? S: I’m 160cm tall. T: I’m 168cm tall. 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2cm shorter than me. 2. 师拿出一个气球,请一名学生帮忙吹,“Please make it big.” 师带领全班学生跟随学生吹气球的节奏喊:Bigger, Bigger, Bigger!呈现该单词。然后师拿着已经吹大的气球,一点一点放出空气,说: Smaller, Smaller, Smaller!呈现并领读这两个单词。 3.师拿出一段皮筋,一边拉长,一边说:longer, longer, longer! 接着慢慢放松皮筋说:shorter, shorter, shorter!然后呈现并领读这两个单词。 4. 师拿一叠作业本:I have many books. They are heavy. 师一本一本往上加时说:heavier, heavier, heavier! 领读该词,请学生再次确认从heavy 到heavier的词尾变化。 5. 师出示一组有强烈对比效果的图片,教学heavy, thin, thinner.师出示图片说:look , The boy is heavy. He wants to be thinner. So he does exercises everyday and eats less meat. He is thin after three months. He keeps doing exercises. He is thinner after another three months. 然后呈现thinner. 6. 放录音,学生跟读单词。 7. Let’s play 8. Story time 9. 学生做活动手册本部分的配套练习。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听懂、会说并能书写句型:“How heavy are you? I’m 48kg. I’m thinner than you and shorter.”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 能够完成Pair work 中的调查任务。 3. 能够完成Let’s try 部分听录音选图片并填充句子的练习。 4. 能够了解Good to know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 重点是能够询问、回答有关体重、身高、脚的大小尺寸、头发的长度等问题并能书写相关句型。 2. 难点是四会掌握句型以及单位词。 三、课前准备 1.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2.准备一把软尺和一把称。 四、教学步骤 1. Let’s sing。 2.放Let’s try的录音,学生听录音,填充句子并选出相应的图片。 3.师说:The boy’s pencil is 15cm. How about your pencil? How long is your pencil? 学生测量自己的铅笔并回答。师再举例练习,如: How long is your English book/ Chinese book? 师接着拿着软尺并附与动作说:How long is your leg? 叫几名学生上台测量,并板书句子: How long is your leg? 85cm. 师接着继续量脚并说:My feet is 27cm. I wear size 35. How big is your feet? 学生明白后回答。 师板书句子并带读:How big is your feet? I wear size …… 5. 师放对话的录音,学生跟读。学生分成两大组练习对话。 6. 学生做活动手册本部分的配套练习。 第六课时 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 部分的内容,特别是能听、说、认读单词
小学英语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词组: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
2、 能认读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 ’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
2、难点是对新句型 How tall are you ?I’m ’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的理解和运用。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 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 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些人物的图像,让学生分辨Who is tall /strong/old/young/short?,然后让学生回答。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s learn
(1)教师指着比较高的Tom和比较矮的Wuyifan问Who is tall ?S:Tom. T:Tom is taller than Wuyifan ,用动作来示意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出示taller的单词卡片,示范读taller.
(2)教学单词taller,边说边做动作,学生跟做。开火车合拼单词,小组比赛快速熟练的拼读。帮助学生用tall+er来记忆。简单介绍形容词的比较级第一种情况是在形容词的后面直接加“er”.本课时的'几个单词都属于这种变化。
(3)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四个四会单词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
(4)将五张单词卡放在一起请学生认读。男女比赛谁读错或不会读将扣去相应男女组的分数。
(5)教师把一高一矮的学生叫他们站起来,然后说You’re taller than your classmate! 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Yes!教师问,How tall are you ?学生答I’m 160cm.学习let’s chant.(听磁带,分句练。)
(6)加强练习、巩固。
3、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做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抄写所学的四会词组,一个抄两行。
小学英语教案(篇7)
教学目标:
Using adjectives to describe objects; e.g. The car is fast.
Using nouns to identify things; e.g. pavement, crossroad;
Locate specific information in response to simple instructions;
Helping students to Expend their horizon and develop their daily English;
重点难点:
Using adjectives to describe objects; e.g. The car is fast.
教学准备:
A computer, a TV set, PPT
教学过程:
Pre-task:
· Sing a song ”walking walking ”
· Quick response: red light, stop!
Yellow light, wait!
Green light, go!
While-task:
1. T: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Ss:
T: Jerry and Tom also go to school on foot. Look! There are many lanes, which lane should they walk on? A? B? C? D?
Ss:
T: It is called pavement.
l Practice the pronunciation
l Guessing game: Teacher does some actions, Students guess and say jump, crawl, run, skate on the pavement
2. T: On their way to school, Jerry and Tom saw something. What do they see?
Ss: a car and a bicycle.
T: W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r and the bicycle?
Big—small new—old
Fast---slow (PPT showed )
3. Practice the pronunciation while teacher mimes running fast and slow.
4. Let’s have a competition
T: Pass the book to the end, please. Let us see which group is fast. Other students all together say: fast, fast, fast.
Group _ is fast!
Ask 2 volunteers to compete to see who hops slow. Other students all together say: slow, slow, slow.
____ is slow.
5. PPT shows groups of things: Students tell
____ is fast/ slow.
6. Make a new rhyme (group work)
Tom made a rhyme: Fast, fast. The car is fast. Drive on the road.
Can you make a rhyme with these words
l slow, Jerry, pavement
l slow, the ant, pavement
lLiu Xiang, fast, pavement
lfast, the motorcycle, road
7. T: Tom and Jerry keep walking on the pavement. They see traffic lights. Where can you see traffic lights?
l Explain crossroads ( cross)
l Practice the pronunciation
Post-task:
l Conversation
T: School is over.Jerry and Tom are going home together. Let’s see what they are talking.
I am Jerry. Who wants to be Tom?
T--- individual
T--- whole class
S--- S (pair work)
A: School is over. Let’s go home!
B: OK! Let’s walk on the pavement.
A: Look! The ___ is fast!
B: Look! The ____ is slow.
A: here is the crossroad. Look at the light.
B: It’s ___. ___!
2 Role- play
Be a kangaroo and a driver
We see many bicycles on the road in China. But in Australia, we often can see kangaroos and koalas. The road sign tells you to drive carefully. Students act as two persons in a car and a kangaroo or koala.
A: What do you think of Australia ?
B: I think Australia is______!
A: Look! The ___ is ____!
B: Please drive carefully!
Assignmen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practice the dialogue.
小学英语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听、说、认读单词:study, bathroom, 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2、能根据指令迅速做出动作
评价方法
针对目标
通过指名提问、观察学生的口型、学生互评,来达到能清晰、正确说出单词或句子、敢于开口、积极参与对话交流、检测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学材分析
本节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来介绍各个房间并学习单词。重点是让学生听懂会说这些单词,并能根据教师图片或动作的引导理解猜出在各个房间能干什么,并根据指令做出相对反映。主要采取师生、生生互相合作,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习得和学得。
学生分析
学生在有节奏的指令中反应并做出动作,学习热情比较高,情绪比较高昂。可通过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重点
听、说、认读单词:study, bathroom, 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学习表示指令的词组。
学习难点
单词study, bathroom, bedroom的发音。
教学法
跟读法、对话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带、单词卡、图片
学习过程
一、(Warm-up / Revision)
Play a guessing game:
1、教师先将下面的图片(媒体素材中的图片house 03.gif)用一张白纸遮住,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2、然后教师出示该图,问学生:Is it a beautiful house? Do you like it?
3、请有能力的学生说一说图中房间的名称。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study的图片,手指着书房里的书问学生:What are they? 学生回答:They are books. 教师接着自问自答:Where are the books? They are in the study. 教读单词 study, 并板书,让学生认读。教师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义:We read the books in the study.
2、教师出示living room的图片,教师问学生:Are there many books here? Is it a study?
学生回答:No.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Good. This isn’t a study. It’s a living room. We watch TV in a living room. 教读单词living room, 并板书,让学生认读。
3、教师出示bedroom的图片,问学生:What’s in it? 当学生回答出bed时,教师说:Yes, there is a bed in it. We sleep in a bedroom. (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This is a bedroom.教读bedroom, 并板书,让学生认读。
4、教师出示bathroom的图片,问学生:Is this a study? Is this a living room? Is this a bedroom? 学生会回答:No. 教师告诉学生:This is a bathroom. We take a shower in a bathroom.(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教读单词bathroom,并板书,让学生认读。
5、教师出示kitchen的图片,问学生:Is this a bathroom? 教师可让学生用中文说出这是哪儿。然后教读单词kitchen, 并板书,学生认读单词。教师可请学生看图片说句子:This is a kitchen.
6、教师把第46页Let’s learn部分的挂图贴到黑板上说:This is my home. How many rooms can you see? What are they?
7、让学生观看本部分教学课件。 [使用Unit 4 Let’s learn/A]
8、教师提问:Can you see a bedroom, a living room, a study, bathroom and kitchen? 学生回答:Yes. 教师:Oh, you can see a bedroom, a living room…并让学生重复这段话。
9、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
10、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单词。
11、教师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句子,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房间。
教师:We watch TV in the_______.
We read a book in the _________.
We have a snack in the _________.
We take a shower in the _________.
We have a sleep in the ___________.
12、Let’s do:
(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唱。
(2)教师说前一部分的指令,让学生说后一部分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师:Go to the living room. 学生:Watch TV.
Go to the study. Read a book.
Go to the kitchen. Have a snack.
Go to the bathroom. Take a shower.
Go to the bedroom. Have a sleep.
(3) 学生小组表演Let’s do部分的内容。
(4) 教师奖励优秀小组。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抢读单词
这是训练学生认读单词能力的游戏,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逐个出示一些单词卡片或图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单词并说出其中的意思,或将图片上的单词读出来拼出来,读对说对拼对的给该组记10分,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2、摸宝说英语
教师准备好本课的单词卡片(有的写中文,有的写英文)和图画。将卡片和图画放入一只不透明的袋子里。游戏开始教师说,袋子里装的是许多宝物,让学生们上来轮流摸宝,如果摸到的是写有英文的卡片,则要英译汉;如果是中文,则要汉译英并拼读出来;如果是图片,则要看图说英语。
3、Let’s sing: 《My Bedroom》
目标检测
1、 看图说单词
2、小组背单词
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布置
1、 听读本课内容
2、 抄写本课单词,背单词
小学英语教案(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快乐英语第三册Unit Three, Lesson 3,歌曲教学课。通过前两课认读表示学校各类教室及设施的单词及句型This is our school. Welcome to our school! 的学习,第三课运用歌曲形式复习巩固本单元重点内容的同时,增加学习单词art room ,sing , draw and study .和句型We all love it .We are happy.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本课主题定为:love and happy 使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对学校充满爱,正因为有了爱,同学才会感到快乐。
二、学习者分析:
在教学方面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学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听说表演的要求分层设定目标。教学中应当遵循全语言教学的原则。对于词汇教学中识记词汇的处理,避免机械、无意义地操练,低年级歌曲教学的要求,如何继续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TPR与歌曲结合,注重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创造性的活动。能够通过辨别、指认校园和教师的有关图片等活动发展空间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辨认等活动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三、教与学方式: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真实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展示我们的学校”为主导,通过向新老师介绍我们的学校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语言,和热爱学校的积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多种方法辅助教学:如采用TPR游戏活动来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运用图片、教师的体态语等方式呈现本课的歌曲内容,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以游戏引路,让学生在“乐中玩,玩中学,学中用”,在学习中不断新知,在完成任务中滚动运用所学内容,从而将机械性的操练变成真正的意义型操练,采用“启发式、渗透式教学法”分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生搭建自然习得语言的机会。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共同来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从而达到学语言的真正目的---交际。
四、教学目标:
通过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以活动为载体,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以及表演、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知识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习的表示学校各类教室及设施的5个单词,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操练This is our school. Welcome to our school! 句式。
2)学习新单词art room , studyand sing . 句子:We all love it. Study and sing , draw and play. We are happy. 能够灵活地在生活中应用所学语言。
2、能力目标:通过模仿、操练应用等活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交际。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优良品质。在介绍学校,表达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快乐生活每一天。
五、教学重难点:
1、复习学校各教室名称,学习新名称art room ,动词study ,sing , and draw 及句子:This is our school . We all love it. Study and sing , draw and play. We are happy.
2、学唱歌曲
六、教具准备:
单词卡片、幻灯片、录音。
七、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老师说:Good morning , boys and girls. Welcome to our class. 老师指向后面的听课老师说:There are some new teachers in our class . Let’s welcome .学生一起说:Welcome to our school. 这是对上一节课的复习,也是在潜移默化地进行有礼貌的教育。
Step 2 . Revise the songs and chant
1.老师表扬学生Good. 然后老师说:Let’s sing the songs and chant for the new teachers .
Sing the songs (Unit 1-2)
Say the chant (3)分组做歌曲和歌谣的表演。小组表演完后老师一边鼓掌一边对他们说:Good,或是Super . We are happy .做一个happy 的表情。 然后老师问学生:Are you happy ? 学生回答:Yes, we are happy . (这句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句,也可以说是一句课堂用语,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到)
2. 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歌曲歌谣展示的非常好,老师想和同学一起做游戏,老师对同学说:Shall we play a game ? OK? 学生这时肯定很高兴,会大声喊道:OK!或者有同学会说:Great ! Super !老师交代游戏规则,
1)Do after me .跟我做
Run, run, run.Walk . walk , walk.
swim . swim, swim . Skate , skate , skate .
Sing ,sing, sing.Dance ,dance ,dance.
Play ,play, play.Study , study , study.
第一个游戏跟我做,老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学生也说做。
Sing , play 是歌曲中的新单词,但是通过老师的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觉,视觉,听觉,很容易就理解了。单词的复习和学习为学唱歌曲打基础。
2)I say , you do .我说你做
第二个游戏是我说你做,在第一个游戏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单词。老师说This time I say you do . 问同学:Ready ? 学生答Yes. 老师说:Let’s begin.
Play ,play ,play . Sing , sing ,sing.
Draw, draw,draw. Study,study,study.
Study and sing , Study and sing .
Draw and play .,draw and play .
由一个单词做动作,到两个单词一起做动作,加大难度的同时又为歌曲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老师发指令由快到慢,由简单到复杂,借助动作,让学生感受意义,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充分地“动”起来,把静态的词变成学生的动态。
做完这组活动后,老师说:You study well, very good.
3)Simon says . 做相反动作。
老师说一个动作,同学做相反的动作。如:Run – jump , sing –dance , draw – sleep ,study – play.
通过TPR活动复习一年级所学的动词,同时带出本课新词。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听力,学生听多了看多了,也会自己说这些单词了,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保证学生课上能积极主动并始终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
老师问同学:Are you happy ?
S: Yes.
T : We are happy . (通过TPR活动,运用以旧带薪的方式复习学习知识,学生在活动中操练,在练习中拓展,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突破一个又一个难点。)
Step ThreeSentence to learn
老师这时说:We are happy in our school . Our school is nice and beautiful . Today let’s introduce our school and our happy life to the new teacher . OK? (在学校我们非常快乐.我们学校非常美丽.咱们把我们学校和我们的快乐生活介绍给新老师,好吗?)
S: OK.
A) 老师指着图片问:What’s this ? 学生答到:It’s a classroom.板书: classroom ,老师问其他同学,然后老师说:We love our classroom . We love it . We all love it. (做动作) We sing and dance . we read and study .Are you happy ? S: Yes, we are happy.
老师重复:read and study , we are happy.
B) 用同样的方法复习单词:library , music room , gym , school .
C) 最后重点学习artroom (art room是本课歌曲中初次出现的单词)
运用图片让学生复现本单元单词,学习新句子,为学生在后面的歌曲演唱扫除障碍。
D) Let’s say our school .(按照书上歌曲的顺序说图片.)用幻灯展示我们的学校,在真实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老师问:Are you happy ? Yes. We are happy . Tiantian , Jinjin and Coco are happy .And they love their school . They say : We love our school .
整首歌词在活动中以旧带新,由单一到复杂,由简单到困难层层递进,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使得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E) Let’s open 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17.
Listen to the song.
Sing the song two times .
Do and sing the song .
Sing the song in groups.
Homework :
A:listen to the tape and sing the song to your parents.
B:Draw our beautiful school and make a new song.
小学英语教案(篇10)
专题八 非谓语动词和独立主格结构
【典例精析】
1. (08北京)____ that she was going off to sleep, i asked if she'd like that little doll on her bed.
a. seeing b. to see c. see d. seen
【解题】a非谓语动词see构成的短语与句子的主语i即其逻辑主语之间是主动关系,用在句首,中间与句子用逗号分开,表示伴随情况,用作伴随状语,因此用现在分词。
2.(08全国卷i)i like getting up very early in summer. the morning air is so good ____.
a. to be breathed b. to breathe c. breathing d. being breathed
【解题】b在主系表结构中,当表语形容词为good, light, heavy, difficult等时,其后常用不定式作状语,表示时间,原因,结果等,且常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因此选b。此处为特殊情况。
3.(08北京)----did the book give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ed?
----yes. but ____ it, i had to read the entire book.
a. to find b. find c.to be finding d. finding
【解题】 a 非谓语动词短语与主句之间用逗号隔开,作状语。根据句意:为了找到需要的信息,我不得不看完整本书的内容,表示目的。不定式常在句首作目的状语,且此处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因此用一般式,选a。
4.(09湖南)nowadays people sometimes separate their waste to make it easier for it .
a. reusing b. reused c. reuses d. to be reused
【解析】d 考查动词不定时的用法。句意为:现在人们有时把他们的废物分开,以便很容易被重复利用。重新再利用是指将来发生的动作,而且是被动的。故选d。
5.(09江西)_________ the right kind of training , these teenage soccer players may one day grew the international stars.
a. giving b. having given c. to give d. given
【解析】d 考查非谓语动词。如果把句子补充完整就不难看出:if they are given the right kind of training , 可知主语they 即these teenager soccer players与give 之间是被动的关系,所以用过去分词。根据主、从句主语一致可省略从句主语的原则,连词if 也可省,所以得出given the right kind of training , these teenager soccer players……
6.(09江西)the government plans to bring in new laws _____ parents to take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ir children.
a. forced b. forcing c. to be forced d. having forced
【解析】b 考查非谓语动词的用法。 现在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修饰new laws ,相当于which forces ……...
7.(09海南)the children all turned_____the famous actress as she entered the classroom.
a. looked at b. to look at c. to looking at d. look at
【解析】b。 句意为:当那位著名的女演员走进了教室,所有的孩子都转过头去看她。
turn to 表示“转向,求助”的意思。
8.(09海南) now that we’ve discussed out problem, are people happy with the decisions ?
a. taking b. take c. taken d. to take
【解析】c。 考查with +宾语+宾语补足语的用法。句意为:现在,我们已经讨论了问题,是人们最满意的决定? take 与the decisions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动宾关系,故用过去分词表示被动
9.(09山东)we are invited to a party _________in our club next friday.
a. to be held b. held c. being held d. holding
【解析】a 考查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由next month可知时间是在将来,party是被举行,故选a。
10(09陕西)i still remember to the famen temple and what i saw there.
a. to take b. to be taken c. taking d. being taken
【解析】d 考查非谓语动词。此处非谓语动词做remember的宾语,而remember后用非谓语动词做宾语时,可以用v-ing形式,v-ing表示的动作已经完成,也可用动词不定式,表示的动作还未发生,根据后文的saw可知此处非谓语动词动作已经完成,且与逻辑主语是被动关系,用v-ing的被动式,选d。
11.(09福建) not to miss the flight at 15:20, the manager set out for the airport in a hurry.
a. reminding b. reminded c. to remind d. having reminded
【解析】b 考查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做状语,逻辑主语是句子的主语the manager,非谓语动词与句子主语是被动关系,且其表示的动作在谓语动词set out之前已经发生,非谓语动词用过去分词,选b。
12.(09福建)in april, , president hu inspected the warships in qingdao,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la navy.
a. marking b. marked c. having marked d. being marked
【解析】a 考查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做状语,其后有宾语,故与逻辑主语是主动关系,且表示的动作与谓语动词的动作同时进行,用现在分词,选a。
13.(09湖南)when he the door, he found his keys were nowhere.
a. would open b. opened c. had opened d. was to open
【解析】d 考查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时的用法。句意为:当他要打开门的时候,他发现他的钥匙不见了。动词不定时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
14.(09湖南)9.at the age of 29, dave was a worker, in a small apartment near boston and ______ what to do about his future.
a. living; wondering b. lived; wondering
c. lived; wondered d. living; wondered
【解析】a 考查分词的用法。句意为:29岁的大卫,是一个工人,住在一间小公寓在波士顿附近,不知怎么办关于他的未来。现在分词作定语修饰a worker,and 为并列连词,连接相同的成份。
【专题突破】依据非谓语动词各个不同类型的考查方式和特点。可以采用非谓语动词和独立主格结构的“五步骤”做题法;即非谓语动词的“五步骤”做题法:1.牢记核心意义;2.分析句子成分;3.寻找逻辑主语;4.了解时间关系;5.分析特殊情况。独立主格结构的“五步骤”:1. 认识独立主格结构,建立独立主格结构概念;2. 认清独立主格结构的来源,理解独立主格结构的功能;3. 从逻辑主语的不同认识分词和独立主格结构作状语的区别;4.全面掌握独立主格结构的功能;5. 熟悉独立主格结构的不同类型,全面掌握独立主格结构。当然并非每道题都要全面考虑以上"五步骤" 有时只需通过一两个步骤即可得到答案。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在训练中严格按照这种思路去分析,就可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那么,再难的考查非谓语动词和独立主格结构的试题都是可以快速得到答案的。
1. i don’t know whether you happen ____ it, but i’m going to study in the u.s.a. this september.
a. to be heard b. to be hearing c. to hear d. to have heard
2. _____ and out of breath, we reached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and stopped _____ the beautiful scenery.
a. tiring; to admire b. being tired; admiring
c. tired; to admire d. tired; admiring
3. don’t leave the water ____ while you brush your teeth.
a. run b. running c. being run d. to run
4. he looked around and caught a man _____ his hand into the pocket of a passenger.
a. put b. to be put c. to put d. putting
5. _____ the diamond, he had to look for a place to hide it.
a. having stolen b. having been stolen c. stolen d. stealing
6. to answer correctl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_____.
a. that you finish quickly b. finishing quickly
c. to finish quickly d. finish quickly
7. you will see this product made in this factory _____ wherever you go.
a. to be advertised b. advertised c. advertise d. advertising
8. the monument was built in honor of the explorer who was believed _____ the river.
a. to have discovered b. to have been discovered
c. to discover d. having been discovered
9. —— have you considered _____ your job as a teacher?
——yes. i like the job because a teacher is often considered _____ a gardener.
a. to change; to be b. to change; being c. changing; being d. changing; to be
10. mr. green is said _____ an experiment to prove the new method of solving the problem when young.
a. to do b. to have done c. to be doing d. to have been doing
11. seeing the soldiers well _____ for the flood-fight, the general nodded with satisfaction.
a. prepare b. preparing c. prepared d. having prepared
12.the murder was brought in, with his hands ___ behind his back。
a. being tied b. having tied c. to be tied d. tied
13.weather___, we'll go out for a walk.
a. permitted b permitting c permits d for permitting
14.the speech ______ a lively discussion started.
a.being delivered b. was delivered
c.be delivered d. having been delivered
15.______, a man who expresses himself effectively is sure to succeed more rapidly than a man whose command of language is poor.
a.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b.were other things equal
c.to be equal to other things d.other things to be equal
16.all things ______, the planned trip will have to be called off.
nsidered b.be considered nsidering d.having considered
参考答案:
1.【解析】d happen to have done sth 为不定式的完成时, 表示一个已经完成了的动作,强调对于现在的影响。
2.【解析】c tired and out of breath为“形容词和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语。stop to do sth. 停下来去做另外一件事
3.【解析】b非谓语动词作宾语补足语时,选项a、d表示将来可能发生的动作;b表示宾语持续性动作,根据句意选b,表示水不停地流出。
4.【解析】d catch sb doing sth表示发觉或当场捉住 sb在做一件事情。
5.【解析】a从动作发生的时间来看,应是先偷钻石,再找地方藏匿,故用-ing形式的完成式。
6.【解析】c题意为“正确做出答案要比快速完成更重要”。两个非谓语动词短语在形式上应保持一致。
7.【解析】b advertise意为“为……登广告”。made in this factory作定语修饰product; advertised作宾语补足语。
8.【解析】a用不定式的完成式表示动作发生在(定语)从句谓语动作之前。
9.【解析】d consider 作“考虑”解时,后常接-ing形式(短语)作宾语;作“认为” 解时,后常接含有名词、形容词或to be的复合结构。
10【解析】b由when young可知此处应该用不定式的完成式,表示此动作发生在谓语动作之前。
11.【解析】c由固定短语be (well) prepared for可知此处应用过去分词作宾补。
12.【解析】d. with +名词(代词)+分词+介词短语结构。当分词表示伴随状况时,其主语常常用with来引导。由于本句中名词"手"与分词"绑"是被动关系,因此用过去分词,选d.13.【解析】b. 本题中没有连词,它不是复合句,也不是并列句。 句中使用了逗号,且we 小写,可知其不是两个简单句。能够这样使用的只有独立主格或with的复合结构。据此判断,本句中使用的是独立结构,其结构为:名词+分词。 由于permit在这里翻译为'天气允许',表主动,应用现在分词,故选b。如果不会判断独立结构作状语的形式,不妨将句子改为条件句,例如本句改为if weather permits, we'll go out for a walk. 然后将if 去掉,再将谓语动词改为非谓语动词即可。
14.【解析】d 句意:演讲完后,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把握前后主语不一致,动作发生在之前,故选答案为d.
15.【解析】a 句意: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表达好的人肯定要比语言能力差的人更快地取得成功,前后的主语不一致,故选答案a.
16.【解析】a 考虑了方方面面之后,原来计划好的旅行不得不取消了,前后主语不一致,故答案为a。
【学法导航】非谓语动词内容繁多,用法复杂,是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难点,也是高考中的必考项目。独立主格结构相对来说考查较少,但经常放在with复合结构中考查;同学们要想掌握他们的用法,轻松备战高考,快速准确地解题,不妨牢记非谓语动词和独立主格结构基本、特殊用法以及解题“五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一。非谓语动词“五步骤”
1.牢记核心意义。不定式表将来或能够,动词ing形式表主动或进行,过去分词表被动或完成。
2.分析句子成分。非谓语动词在句中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表语、补语以及状语。
3.寻找逻辑主语,把握,前后主语一致性和主被动关系。非谓语动词虽然在语法上没有主语,但它仍表示的是动作,因此在意义上会有一个动作的发出者,这个发出者就是它的逻辑主语。作主语补足语,表语和状语时,逻辑主语为句子的主语;作宾语补足语,逻辑主语为宾语;作定语,逻辑主语是所修饰的先行词;复合结构自带逻辑主语。如果非谓语动词与其逻辑主语的是主动关系,用现在分词或不定式的主动式,如果是被动关系,则用过去分词或不定式的被动式,如果表被动进行,则用现在分词的被动式或不定式的被动进行式。
4.了解时间关系。如果非谓语动词与句子的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同时发生,用一般式;如果发生在之前,则用完成式,如果强调正在进行,则用进行时;如果动作在将来发生,则用不定式。
5.分析特殊情况。主要是指一些习惯用法,固定搭配等。
二。独立主格结构的“五步骤”
1.认识独立主格结构,建立独立主格结构概念。
最初的独立主格结构就是带逻辑主语的分词结构,它的作用相当于状语。
2.认清独立主格结构的来源,理解独立主格结构的功能。
我们清楚地看出独立主格结构作状语和分词作状语一样来源于状语从句。
3.从逻辑主语的不同认识分词和独立主格结构作状语的区别。
分词作状语和独立主格结构作状语的区别就在于逻辑主语的不同,分词的逻辑主语为主句的主语,独立主格结构的逻辑主语就是分词前边的名词或代词。
4.全面掌握独立主格结构的功能。
要将复合句或并列句改成简单句时,应注意:要根据分词和独立主格结构作状语时逻辑主语的不同情况改写句子,当复合句或并列句的主语一致时,适合改成分词作状语;当复合句或并列句的主语不一致时,适合改成独立主格结构作状语。
5.熟悉独立主格结构的不同类型,全面掌握独立主格结构。
有时将并列句或复合句改成简单句时,应注意:原句中含有 be 动词时,一律改成 being 形式, being 后面为非名词时 being 可忽略。
独立主格结构除了分词式独立主格结构之外,还有介词、形容词、副词、不定式式独立主格结构,即带逻辑主语的介词、形容词、副词、不定式结构,可用作伴随状语、条件状语、原因状语或时间状语。
【专题综合】1. ____ their hats into the air, the fans of the winning team let out loud shouts of victory.
a. to throw b. thrown c. throwing d. being throwing
2. ____ in the fields on a march afternoon, he could feel the warmth of spring.
a. to walk b. walking c. walked d. having walked
3. i hear they've promoted tom, but he didn't mention ____ when we talked on the phone.
a. to promote b. having been promoted
c. having promoted d. to be promoted
4. the message is very important, so it is supposed ____ as soon as possible.
a. to be sent b. to send c. being sent d. sending
5. ____ around the water cube, we wre then taken to see the bird's nest for the olympic games.
a.having shown b. to be shown c. having been shown d. to show
6. we had an anxious couple of weeks ____for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a. wait b. to be waiting c. waited d. waiting
7. ____ to reach them on the phone, we sent an email instead.
a. fail b. failed c. to fail d. having failed
8. it is one of the funniest things ____ on the internet so far this year.
a. finding b. being found c. to find d. found
9. ____ in the queue for half an hour, the old man suddenly realized he had left the cheque in the car.
a. waiting b.to wait c. having waited d. to have waited
10.----can those ____at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hear me?
-----no problem.
a. seat b. sit c. seated d. sat
11.he was busy writing a story, only _____once in a while to smoke a cigarette.
a. to stop b. stopping c. to have stopped d. having stopped
12. please remain ______; the winner of the prize will be announced soon.
a. seating b. seated c. to seat d. to be seated
13.----they are quiet, aren't they?
----yes. they are accustomed ______at meal.
a. to talk b. to not talk c. to talking d. to not talking
learn english well, we should find opportunities to hear english ______as much as we can.
a. speak b. speaking c. spoken d. to speak
15. lucy's new job paid twice as much as she had made _____in the restaurant.
a. working b. work c. to work d. worked
16.the soldier fell asleep ________.
a.with the candle burning b.burning the candle
c.when he was burning the candle d.when burning the candle
17.________, the tiananmen square looks more beautiful.
a.being on b.when being on
c.with all the lights on d.when it turns on all the lights
18.____ the notice, he had an idea.
a.when he was watching b.watching c.when watching d.all the above
19.______ the notice, an idea came to his mind.
a.when he was watching b.watching c.when watching d.all the above
参考答案:1-5 cbbac 6-10 dddcc 11-15bbdca 16-19 acda
小学英语教案(篇11)
一、教法建议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听、说、读、写四会,掌握从A到N14个英语字母,并能正确辨认其中的三个元音字母,即Aa,Ee,Ii。能认读其印刷体和手写体字母的大小写形式,注意书写格式、笔划、笔顺合乎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抛砖引玉】
1.英语字母教学是入门阶段的一项主要的教学内容,为了使字母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应通过看、听、说、练四个方面解决。
(1)看是指看老师口型,善于模仿教师发音。
(2)听是指听录音学字母,对初学者来说Cc,Gg和Jj是比较难读准的,因此应仔细去听。
(3)说是指实践,即通过听、看过程使学生达到独立地、正确地读出字母。
(4)练是指通过看、听、说的反复训练,善于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2.积极创设语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1)本单元的口语训练主要围绕“Greeting”展开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Hell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进行会话。
(2)教师以身示范,亲切地向学生打招呼,尽量给学生创造英语情景,如:Hello!或Good morning, My mane is Lin Lina. 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等,通过语言交流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培养学生反应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如:
Stand up! sit down, please. Listen to me. Open your books. Close your books等课堂用语,教师可用手势表明其含义。学生听懂后,会迅速做出正确反应。
(4)使用pair work培养学生自我展示能力。
【指点迷津】
本单元难点知识
1.字母的书写格式。
对初学者来讲,小学的`汉语拼音对学习英语字母有一定的干扰。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4个字母的大小写格式,避免书写错误,做到书写正确、美观。
2.按音素划分字母:
将所学的14个字母按顺序朗读、默写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如果将14个字母按音素划分是比较难的事情。教师从一开始教字母时,就应该让学生在朗读时去感受不同字母之间所含有的相同元音音素。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体会打招呼用语的奥妙所在,做到灵活运用。
(1)Good morning:适用于比较正式客气的场合,双方都应说Good morning!例如:
A: Good morning, Miss Zhao.早晨好,赵老师。
B: Good morning, Mr. Wang.早晨好,王校长。
(2)Morning:适用于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或比较繁忙的情况下。
(3)Hello:是最广泛、最简单的打招呼,显得亲切自然。例如:
A:Hello, Kate.你好,凯特。
B:Hello, Li Lei.你好,李雷。
A:How are you?你好吗?
B:Fine, thank you.是的,很好。谢谢你。
(4)Hi:在现代英语中,Hi比Hello用得更多,显得更随和。例如:
小学英语教案(篇12)
教学内容
Fun time & Cartoon time
教学目标
1.能听懂、能理解、会读cartoon time课文。
2.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go to school, have lunch, go home, have dinner, go to bed
3.能听说、理解、会读句型:
When do you get up/…?
I usually… at… .
1.能大声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进行文本角色表演。
2.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一天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 能听懂、能理解、会读课文。
2. 能用英语表述文中人物一天的生活。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单词卡
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
1. Greetings and free talk
What day is it? What lessons do we have this morning?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this afternoon?
2. Play a game
I like English. It’s funny. Because we can play games at English lessons. Now, it’s game time.
快速闪现本课的时间类in the morning和动作类get up等单词,闪现动作做动作, 出现时间就大声读出词组。
Step2. Revision
1.(接上步最后一幅图)T: We know, Mike goes to bed at nine o’clock every day. When does he do the other things? Let’s interview him. I’m the reporter. If you were Mike, could you accept my interview?
Reporter:Hello, Mike. When do you get up?
Mike : I get up at seven.
…
2. Retell the text
T: We’ve known Mike’s day clearly. Could you choose his morning, afternoon or evening, then add your action to retell out?
生任选一个时间段,配以动作进行文本复述。
Step3 Presentation
Fun time
1. Draw and write
T: Just now, I’ve been the reporter and we knew a lot about Mike’s day. Do you want to be the reporter to interview your partner? First draw and write your timetable on your book, then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A: Hello, …. When do you …?
B: I…at …. What about you?
A: I…at ….
B: Oh, I see.
2. Ask and answer ------Miss Huang’s day
T: Oh, you’ve known about your partner’s day. Would you like to interview me and know about mine?
生问问题时,呈现Miss Huang’s day
T: I usually get up at six thirty in the morning. I have breakfast at seven o’clock.
At eleven, I have lunch at school. In the afternoon, I read books at two forty.
I have dinner at five every day. Then I watch TV at seven thirty and go to bed
at ten at night.
Drill:at night 在夜里
3. Contribution time
好消息!学校英语角本周征文活动开始了!同学们可将自己的小短文投稿了!
生将第一课时的写作练习稍作修改后进行投稿评选。
Cartoon time
1. Watch and answer 呈现学习目标1——看动画初步感知课文
T:Just now, we talked about our days. I have dinner at 5:00. …has dinner at …. Do you know when does Bobby have dinner every day? At six? At Seven? Please watch the cartoon and find the answer.
初步观看动画、感知课文并验证答案
2. Read and answer 呈现学习目标2——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T: Is this story funny? Where is funny?
在学生讲述故事笑点的同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读懂课文
Drill: What can you see over there?
3. Read after the tape
4. Tasks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性的完成tasks
Task1 Read in roles ★★★
Task2 Dub for the roles ★★★★
Task3 Act out in groups ★★★★★
Song time
T: What a pity! Bobby can’t eat the cake. He should get up. Let’s enjoy the song“ when do you get up”
Step 4 Summary
Step 5 Homework
1. 听录音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2. 结合自己的时间表,用英语介绍自己一天的生活,说给父母朋友听。★★
Bb design
Unit 3 My day
A
B
教后反思: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举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为使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努力做到教学情景化,从游戏、采访、表演、动画到歌曲的欣赏,尽量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使其更自觉、更有趣的进行英语交际活动。
然而在课堂节奏上把握不够到位,显得有点急促。而且对于Fun time 和Cartoon time的处理上,由于对教材和教法不熟悉,故处理方法还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调整和完善。
小学英语教案(篇13)
XX高考二轮复习英语学案专题九 名词性从句
【典例精析】
1.( 山东,22 )could i speak to ____is in charge of international sales ,please ?
a. anyone b. someone c. whoever d. no matter who
【解析】c.“is in charge of international sales ”表语从句,缺少引导词和主语。其中a. b.选项后面需加定语从句引导词who; 而no matter who不能引导名词性从句,只能引导状语从句。
2.( 重庆,25 )people in chongqing are proud of __they have achieved in the past ten years .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how
【解析】c “they have achieved in the past ten years ”做介词of的宾语,宾语从句中缺少have achieved的宾语。
3.( 山东,23 )____was most important to her ,she told me ,was her family .
a. it b this c. what d. as
【解析】c.句子的主干为“____was most important to her was her family”很明显此句的主语是个从句,主语从句中缺主语。
4.(09山东)the little girl who got lost decided to remain _________she was and wait tor her mother.
a. where b. what c. how d. who
【解析】a remain是系动词,后加表语从句,由句意可知,从句缺地点状语,所以选a。
5.(09湖南)she is very dear to us. we have been prepared to do it takes to save her life.
a. whichever b. however c. whatever d. whoever
【解析】c 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句意为:她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我们已经准备好做一切来拯救她的生命。
6.(09江西)the fact has worried many scientists ______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 these years.
a. what b. which c. that d. though
【解析】c 间隔式同位语从句的用法。即先行词是the fact 和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中间隔了谓语部分。
7.(09海南)could i speak to is in charge of international sales please?
a. who b. what c. whoever d. whatever
【解析】c whoever既作了 to 的宾语,又作is in charge of international sales please?的主语。“whoever”作代词,/any person who/the person who/“任何人”、“无论谁”、“……的人”。
8.(09陕西)the how to book can be of help to wants to do the job.
a. who b. whomever c. no matter who d. whoever
【解析】d 此处从做介词to的宾语,是名词性从句,引导词做从句的主语,指人,意思是:无论是谁,选d。
9.(09海南)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they had to consider was of public health
a. what b. this c. that d. which
【解析】c 句意为:他们必须考虑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公共卫生。考查that作代词,that 作代词,往往用于特指,相当于“that+名词”,它也只能代替事情不能代替人。
10.(09上海)as a new diplomat, he often thinks of _______ he can react more appropriately on such occasions.
a. what b. which c. that d. how
【解析】d考查宾语从句用法。句意“作为一个新的外交家,他常常想到在这样的场合下,他如何才能作出更恰当的反应”。可知选d符合。
11.(09四川)8. news came from the school office ________wang lin had been admit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a. which b. what c. that d. where
【解析】c 在该题中that引导了一个同位语从句来解释说明news的内容,由于该题把同位语从句后置了,所以很多考生由于不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而错误选择了d项。
【专题突破】要求学生在做题中要注意如下几点:1.分析结构,辨析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2.理解句意,正确区别引导词;3.按照句意,出现那个引导词意思,便选择那个引导词。
1.there is a common belief among them ___rubbish can and should be put to good use .
a. which b. if c. whose d. that
2.__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 continued chairman after he took a sip of coffee, ____ the project must be carried out before spring flood comes.
a. as; that b. that; which c. this; which d. it; that
3. david beckham has ___it take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
a.who b.what c.which d.that
4. nobody would stand out admitting the fact, for some reason, they lost the game.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why
5.--- the patient looks much better. is it that has made him he is today?
--- perhaps the special medicine and his family’s patient care.
a.what; that b.that; that c.what; what d.what; which
6. after three hours’ climbing , they reached they thought was the place they’d been dreaming of .
a.what b.which c.where d.that
7. a plan has been put forward __ more graduates should go to work in the country
a. when b. that c. whether d. how
8.it is pretty well understood __________controls the flow of carbon dioxide in and out the atmosphere today.
a.that b.when c.what d.how
9.there is a new problem involved in the popularity of private cars ____________ road conditions need ____________.
a. that; to be improved b. which; to be improved
c. where; improving d. when; improving
10.______ made the school proud was ______ more that 90% of the students had been admitted to key universities.
a.what…becauseb.what…thatc.that…whatd.that…because
11.— are you still thinking about yesterday’s game?
— oh, that’s ____________.
a. what makes me feel excited b. whatever i feel excited about
c. how i feel about it d. when i feel excited
12.you are saying that everyone should be equal, and this is ________ i disagree.
a. why b. where c. what d. how
13.the road is covered with snow. i can’t understand ________ they insist on going by motor-bike.
a. why b. whether c. when d. how
参考答案和解析:
1.【解析】d “___rubbish can and should be put to good use .”是a common belief的同位语从句,从句中意思完整,结构完整。
2.【解析】a“__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是定语从句,而“____ the project must be carried out before spring flood comes.”是动词continued的宾语从句,宾语从句中句意和结构都完整,故选that,结合第一个空,得答案a.
3.【解析】b “_______ it takes to be a professional footballer”做has的宾语,宾语从句中缺少takes的宾语。句意“贝克拥有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所需要的品质”
4.【解析】a“_______ they lost the game.”在句子中做the fact 的同位语从句,从句意思结构完整,结构完整。
5.【解析】c先将句子结构理清楚,it is ___that has made him ___he is today 就可以判断,第一个空是考察强调句型的特殊疑问形式;第二个空则是表语从句,表语从句中缺少he is的表语。句意:病人好多了,是什么使得他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6.【解析】a考生误以为是地点状语从句,误选c.where。而reached是及物动词,后边接的是宾语从句,宾语从句除去插入语they thought,应该缺主语。
7.【解析】b 考察同位语从句,表达a plan的具体内容,has been put forward将名词与从句隔开,加大了难度。
8.【解析】c 主要测试主语从句。分析句子结构可知:句子属于形式主语格式;另外主句中缺少主语。双重作用的引导词只能是what。例如:it is still doubtful what he said at the meeting yesterday。昨天他在会上说的话仍然值得怀疑。
9.【解析】c 主要测试同位语从句。由句子语境可知句意;有个新的问题卷入私家车行列:道路状况需要改进。结合同位语从句的定义可知:问题的具体内容既是:到了状况需要改进。因此属于该句型结构。例如:there was a new problem put forward at the meeting where we could get the loan。会议上提出一个新问题,我们到哪儿弄到贷款。
10.【解析】b主要测试主语从句和表语从句。分析句子结构可知:句子______ made the school proud 缺少主语,另外还要引导主语从句,故此只能选择what,由此先排除c、d两答案。再结合句子______ more that 90% of the students had been admitted to key universities结构完整不缺少成分,只需要引导词。句子意思:让我们学校自豪的是百分之九十多的学生被重点大学录取。
11.【解析】a 主要测试表语从句。此试题测试的重点在于表语从句及起引导词。句子意思:——你仍在考虑昨天的比赛吗?———哦,那正是让我感到兴奋的地方。可以利用排除法:b、c、d三个答案中结构或句子意思不符合语境。
12.【解析】c主要测试表语从句。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清句子中动词disagree的词性:不及物动词。句子意思:你说每个人应该平等,这正是我不同意的地方。
13.【解析】a 主要测试宾语从句。充分把握题干挖掘所有可能存在的信息。意思:路上有积雪。我不理解他们为何坚持骑摩托车去。此题可以结合语境及答案两方面,逐一排查寻找最佳答案。充分注意所给答案能够充当句子什么成分这也是解题的关键。
【学法导航】考生对于名词性从句的复习和应试关键要把握每个引导词的意义,因为在对于名词性从句的考查中,引导词在句子中都起作用,有意义,因此在分析句子结构,对比辨别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强调句式后,最后还是要选择引导词;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what 引导词的考查,尤其位于介词后引导的宾语从句以及引导名词性从句时的双重作用。
2.whether和if 的区别,尤其注意他们的不同之处。
3.名词性从句和其它从句的兼容结构测试。
4.句子语序和时态。
具体说:
1.掌握名词性从句的分类功能
名词性从句根据其在主句的功能作用又可分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1)若从句在句中作主语为主语从句
what he said at the meeting astonished everybody present.(nmet93)
2.)若从句在句中作宾语为宾语从句
i remember when this used to be a quiet village.(nmet93)
3.)若从句在句中作表语为表语从句
-i drove to zhuhai for the air show last week.
-is that why you had a few days off?(nmet99)
4)若从句在句中作同位语为同位语从句
we will discuss the question whether we will go there or not.
2.掌握连词的含义及分类
绝大多数名词性从句的连词都有其实在意义,称为有义连词,如what表“……的内容”,when表“……的时间”,where表“……的地点”,why表“……的原因”,how表“如何;怎样”,who表“谁”,if、whether表“是否”;没有实在意义的连词叫无义连词,无义连词只有that一个。
3.掌握名词性从句的语序
名词性从句用陈述语序。
4.掌握名词性从句和其它从句之间的关系
有些连词除引导名词性从句外还可引导其它从句,应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1)if ,whether表"是否"时引导名词性从句;if表“如果”时引导条件状语从句;whether表“无论是否;不管是否”时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2)when表“……的时间”,where表“……的地方”时引导名词从句;when表“当……的时候”引导时间状语从句,where表“……的地方”,且修饰行为动词时,引导地点状语从句;when,where从句作定语修饰先行词时引导定语从句。
【专题综合】1.we can not figure out ____quit a number of insects ,birds ,and animals are dying out .
a. that b. as c. why d. when
2. after yang liwei succeeded in circling the earth ,___our astronauts desire to do is walk in space .
a. where b. what c. that d. how
3. mary wrote an article on ____the team had failed to win the game .
a. why b. what c. who d. that
4. the place __ the bridge is supposed to be built should be ____the cross-river traffic is the heaviest .
a. which; where b. at which ;which
c. at which ;where d. which ;in which
5. the shopkeeper didn’t want to sell for __he thought was not enough .
a where b. how c. what d. which
6. a warm thought suddenly came to me ___i might use the pocket money to buy some flowers for my mother’s birthday .
a. if b. when c. that d. which
7. see the flag on top of the building ? that was ___ we did this morning .
a when b. which c. where d. what
8. the government has announced that a modern city will be set up in ____is still a wasteland now .
a. what b. which c. that d. where
9.many people wrote articles on ___liu xiang had failed to compete in the event .
a. why b. what c. who d. that
10.the couple are spending their holiday on __is described a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islands .
a. that b. what c. which d. where
11.the book is meant to ___needs it .
a. who b. whoever c. whomever d. whom
12.in his speech, premier wen jiabao points out that creativity is __it takes to keep a nation highly competitive .
a. how b. what c. which d. that
13.the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ttests to a truth____ a nation loses in times of disaster will be made up for by her progress
a. that what b. what c. that d. what that
14.___has recently been done to provide more buses for the people ,a shortage of public vehicles remains a serious problem .
a.that b.what c.in spite of what d.though what
15.____is certain is ___preven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reatment .
a.it;that b.what;that c.as;what d.what;what
参考答案和解析:
1.【解析】c figure out后接宾语从句,根据从句要表达的意思“为什么很多昆虫,鸟,和动物在逐渐灭绝”
2.【解析】b“our astronauts desire to do”是主语从句,从句中缺少do的宾语
3.【解析】a“the team had failed to win the game”是词on的宾语从句,从句中不缺主干,故排除b和c.再根据句意 “为什么这个队没能赢”
4.【解析】c“he bridge is supposed to be built”是定语从句,修饰名词place。“he cross-river traffic is the heaviest”组在句中做表语,表语从句引导词中没有in which,两空结合
5.【解析】c.那位店主不愿意以他认为不够高的价格出售他的商品。本题考察宾语从句的用法。难度在于“he thought”的干扰。从句中缺少主语故选c. what
6.【解析】c.句意:我脑海中突然出现一个温情的念头,用我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些鲜花作为她的生日礼物。本题考察名词性从句用法。i might use the pocket money to buy some flowers for my mother’s birthday .做a warm thought 的同位语从句。中间被suddenly came to me隔开,增加了试题难度。此外,部分考生由于对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不分,故错选d为答案
7.【解析】d表语从句中缺did的宾语。
8.【解析】a “____is still a wasteland now .”做介词in的宾语从句,从句中缺主语句意为:政府已经宣布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将在这片现在仍是废墟的地方建成。
9.【解析】a“___liu xiang had failed to compete in the event .”做介词on的宾语,宾语从句中不缺主干,故排除b和c。另外that不引导介词的宾语从句(固定搭配除外),所以排除d。
10【解析】b “__is described a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islands .”宾语从句,从句中缺少主语,
11.【解析】b whoever在宾语从句中做主语,部分学生,因为只看到介词to,误认为要添whomever做介词的宾语。
12【解析】b “__it takes to keep a nation highly competitive .”做表语从句,从句中缺少takes的宾语,构成 it takes sth to do sth 结构。
13【解析】a本题句子结构比较复杂,“____ a nation loses in times of disaster will be made up for by her progress”做a truth的同位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中____ a nation loses in times of disaster为主语从句。本句共有两个从句,故有两个引导词。句意为“中华民族的经验证明了一个真理,即,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14.【解析】c “___has recently been done to provide more buses for the people”在句中做让步状语,而d. though what错误,因为,一个单一的从句不能用两个连词引导。句意:尽管在为人们提供更多公交车这件事上,投入了很多,但是公交工具的缺乏,仍然是个问题。
15【解析】b “____is certain”在句中做主语,主语从句缺少一个主语,需要用what; “___preven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reatment .”系表语从句,句意与结构完整,只有that,可以这样用。
小学英语教案(篇14)
四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任教四年级英语以来,我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因为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了整个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命运。反思这段时间的教学情况,我认为成功的英语教学应该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个要素,语言环境。语言学习最重要的问题是环境,如果不解决环境问题,语言学习就无法获得成功,无法获得预期的效应。四年级教学班的课时是每周四节。没有英语学习环境,课时又不多,这就决定了英语教学是一种困难的教学形式,确实需要老师花很多功夫。
课堂教学中我关注的问题是在英语环境下课堂交流活动怎么组织。因为没有环境,全用英语来进行是困难的。有人说教师可以创造环境,上课教师不说汉语,只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创造语言环境需要多年的坚持,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创造出来的。
第二个要素是“方法”,即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前我们常采用输出教学,这是本末倒置的。就像没有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作,到了秋天却想收割庄稼,这是违背语言教学规律的。
小班乘汽车教案精选14篇
通过阅读“小班乘汽车教案”您或许能够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优秀的教案是提升教学品质的核心。为便再次阅读请将本文加入收藏!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学学生活中的几种车。
外形、用途的明显不同,体验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消防车、警车、出租车(真实);各种车的替代物及辅助材料等。
活动过程:
小结:我们看见过许多的车,有…有…还有…他们的名字不一样,他们的本领也不一样。
过渡:哇!宝宝看什么车开来了?(消防车)
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消防车?(红红的、有
消防车有什么本领?
宝宝在什么地方也看见火?(生成点)
小结:香烟、打火机……都有火,宝宝要不要玩火?
(集体说)玩火有危险,宝宝要小心。
鸣笛——消防员叔叔又要干什么去呀?
我们也来学学消防车吧。
过渡:出示数字牌110,宝宝猜什么车上有这个?
问:警车是什么颜色的?警车上有什么?警车有什么本领?
小结:警察叔叔开着警车去抓坏蛋,警察叔叔还要指挥交通。
一起说,警察叔叔真辛苦,我们大家都爱你。
过渡:爸爸妈妈带宝宝去公园可以乘什么车?
那我们一起叫出租车好吗?
问:出租车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乘的?
一起学一学:出租车,停一停,(招招手)
我们要去xxx。
问:下车了,宝宝对司机说什么?(谢谢叔叔、叔叔再见!)
活动反思:
车对孩子来说非常熟悉,他们经常看到也经常乘坐。班上玩具车出现引起了弟弟宝宝的特别青睐。每天总有孩子带着玩具车来幼儿园。“开汽车“的主题活动在孩子们的兴趣中开始了。“上海市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教师应尽可能把托班孩子的活动安排在适宜的空气新鲜的地方。所以本次活动的设计我利用各种真实的车,在阴凉的大树下,让孩子获得各种经验。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和发现是小汽车移动的方法,并了解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2、能友好的与他人合作,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尺子、书、木块、金属丝、金属玩具的小汽车
笔
活动形式:
小组
活动过程:
1、设置问题情景:今天又一个问题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解决,出示一辆金属玩具汽车,要求他们不直接接触小汽车,怎样才能使汽车开动?
2、请幼儿动脑筋,同时鼓励幼儿用各种辅助材料使小汽车在桌子上开动起来,请幼儿猜想一下,并把自己的设计画出或列出能使小汽车移动的方法和效果。
3、当幼儿尝试后,请幼儿说出是用什么材料使汽车开动起来的?说出其方法,如果有不同的方法,也鼓励幼儿大胆讲出。
最远。
6、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利用哪些辅助材料使小汽车动起来,并且知道利用哪些辅助材料使小汽车开的快。
重点:
能发现小汽车移动的发放
难点:
能采用一种材料多种用法
活动结束:
为提高活动效果及美感,可是现在墙面上张贴相关的情景花活在一个角落不止一个情景,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提高其质量效果。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欣赏各种各样的汽车。
2、感受听歌、看画的乐趣。
3、喜欢汽车,学习和同伴一起玩玩具汽车。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汽车。
2、歌曲《小汽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汽车。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你见过它吗?请你说一说你见过什么车?
师小结:马路上有许多汽车,样子不一样,颜色有多种。汽车在马路上跑起来很有趣,驾驶员很神奇。听,他们在唱歌。
二、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清唱一遍。
你听到了什么?小汽车是发出怎样的声音的?(感受歌曲中生动的喇叭声和汽车开动的声音)
2、出示图谱,再次欣赏歌曲。(要求幼儿可以跟着歌曲慢慢跟)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边做动作边唱。
2、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
四、游戏:分享小汽车。请幼儿将家里带来的小汽车互相交换、分享。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4】
活动名称:小汽车滴滴滴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看和听,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2、乐于和家长一起参与游戏,萌发数数的兴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比较和反应能力。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动物手偶
三、活动流程
(一)引入
师:宝宝们,我们一起学小司机开一开好吗?
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开开小汽车。
(二)看一看
师:马路上的车子好多哦,我们来看看有什么车呀?数一数有几辆?
如:出示图片小猫。"有几辆警车?"("那三辆警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小结:数数的时候要从左到右数,有几辆车就用数字几表示。
(三)听一听
师:小动物要坐车,你们听这是什么小动物呀?我们一起来听听它叫了几声?它叫了几下就表示它要坐几号车?
如:教师出示小狗图片同时播放小狗的叫声,"小朋友谁注意听了,刚才小狗叫了几声?"(。"那我们再一起仔细听听刚才小狗到底叫几声?"(播放小狗的叫声)((同时屏幕上出现数字。
小结:除了眼睛看能数数,用耳朵听也可以数数。
(四)游戏
师:小汽车开了那么就要停到停车场去休息一下了,但是请小司机请注意,可不能随便停车哦,请你仔细听。
(小汽车滴滴滴,开到东,开到西。快点开进停车场,
师: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玩游戏吧。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能正确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探索分类。
2. 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分类标准。
3. 能够积极探索,体验活动的乐趣。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能正确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探索分类。
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出分类标准。
【活动准备】
1.大小、颜色、斑纹不同的蝴蝶卡片, 人手一份。
2.轻音乐《梁祝》 。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扮演蝴蝶进入教室,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佩带蝴蝶卡片结伴跳舞。
(二)投放材料,幼儿探索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蝴蝶的不同特征。
2.幼儿自主操作、分类。
3.教师观察指导。
(三)表述分类标准,相互交流经验。
1.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标准。
2.同伴交流、学习。
3.师幼小结:大小 颜色 斑纹。
(四)迁移经验,启发幼儿根据特征结伴。
三、结束部分:
师幼随音乐参加舞会,自由起舞。
活动反思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科学活动《蝴蝶舞会》,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让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时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再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三)操作法属于学法,是幼儿喜欢的形式,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材料充分表现出来,幼儿在尝试活动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四)观察法――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与材料的观察、分析,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五)还有一个学法是语言表达法。语言表达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学习方法,语言表达是幼儿进行活动最乐于接受的,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形式,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方法的部分、同伴交流的部分,都属于语言表达法。我想他们也会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能偶尔还会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部分,希望各位老师能解答我的疑惑,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将积极改正不足,谢谢各位老师!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6】
小班主题活动开汽车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汽车,了解它们的名称,功用,特征。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描述,认识红绿灯,分辨红绿灯的颜色,学习开汽车的儿歌,知道该怎样按红绿灯的指示来过马路,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开汽车教案吧。活动设计:
我常发现我班的孩子很喜欢带汽车的玩具来玩,语言角中关于汽车的书也很受小朋友的欢迎,经过观察我又发现他们对汽车的知识了解的不多.对常见的汽车也说不出名称,对交通安全的知识了解的不多.班上有一部分孩子就住在幼儿园附近大多数是老人接送,平时乘坐汽车的时间和机会不多。
于是我设计这个活动。为了满足孩子们对汽车的兴趣,尽量让孩子们体验驾驶的乐趣。在活动中,我们将了解一些常见汽车的名称,并讨论他们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汽车,了解它们的名称、功能和特点。试着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
2.认识红绿灯,分辨红绿灯的颜色,学习开汽车的儿歌,知道该怎样按红绿灯的指示来过马路。
3.体验自己开车的乐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和发现生命的多样性和特征。
活动准备:
公共汽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摄相机,电视。红绿灯模型,布置好马路,小汽车若干,响环若干。
活动过程:
一.据幼儿已有的经验,看**,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
a出示公共汽车**,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讨论:怎样乘公共汽车?(上车需买票或刷卡)并在车站停车。先下后上。)
b出示警车的**,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问问幼儿警车是怎样叫的?
c展示消防车的**,让孩子们谈论汽车的名称,功能和特点。问问幼儿消防车开来了,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
d出示救护车,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讨论:什么时候要叫救护车?(当你生病时,你可以告诉孩子们叫救护车**:120,这些专车在执勤时可以闯红灯。)
e.和幼儿一块重复说说车名,数一数一共认识了几辆汽车。马路上的车子多吗?
你们还认识哪些车子?(要幼儿自己根据生活经验自己说说)。引导孩子们知道开车需要司机。汽车在路上行驶。
二.认识红绿灯。
咦!小汽车怎么停下了?它们看见了什么呢?
(亮红灯、绿灯)汽车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停?让幼儿认识红绿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
让幼儿说说在马路上该怎样按红绿等的指令来过马路。
三.学习儿歌开汽车
老师领着孩子们说出汽车的哭声。模仿汽车的叫声。长笛。引导孩子们说:红灯停,绿灯走,老师指示红绿灯,孩子们根据红绿灯做出相应的反应(停,走)。
b和幼儿一起编念儿歌:笛笛笛,笛笛笛。我是一个小型汽车司机。红灯时停车,绿灯亮。红绿一定要分清。
c幼儿边开小车动作边跟老师念儿歌。
四.开汽车的游戏
听**,幼儿手拿响环做方向盘,自由的开着汽车。老师举着红绿灯,让孩子在打开时念童谣,看到红绿灯,做出相应的反应(停下来,或走)。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半圆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小汽车的基本特征。
2.学画多种小汽车,并会大胆地进行装饰。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课前认识小汽车,幼儿自带玩具小汽车,在晨间活动时让幼儿玩一玩。
2.幼儿用书,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大家都很喜欢小汽车,今天老师要叫你们来画小汽车。
二、讲解示范。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小汽车,或结合玩具小汽车示范。
1.画一个扁扁的长方形做车身,上面靠后面画一个梯形做窗,在车身上画上车门,下面画上两个车轮,一辆小汽车就画好了。
2.给小汽车涂上漂亮的颜色,车内画上驾驶员和乘客。
教师以同样方法示范一辆顶部为半圆形的小汽车。
三、幼儿练习。
教师把幼儿带来的玩具小汽车全都放在前面桌上,以引导幼儿画出各种小汽车。
物。
2.启发幼儿画出新型的小汽车。
四、讲评。
幼儿互相参观、评议。看看、说说,谁画的小汽车样子多,颜色涂得漂亮。
活动反思:
这次的活动设计流畅,目标设立准确,活动从导入、过程、到结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教师情绪饱满,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师幼互动效果好,在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利用眼神、情绪、语气、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美术活动。孩子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画面的布局合理,设计了各种形状的汽车外形。点评这个环节,孩子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孩子很有成就感,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
2、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我给汽车穿花衣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橙、黄、绿等基本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顺着一个方向在一定空间内涂色。
2、感受各种颜色的美丽,并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油画棒,白纸,教师范画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会在一定空间内涂色
活动难点:
顺着一个方向耐心地涂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今天陈老师要带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叫做汽车展览会,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呀?”
幼:“想”
师:“那我们一起开车过去好不好?”
(与幼儿一起做开汽车的动作)
师:“哇,我们到目的地了,这里有好多漂亮的汽车啊,小朋友们来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了那些颜色的汽车好不好啊?”(图片展示)
幼:……
师:“看了这么多好看的汽车,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画一辆漂亮的车来参加展览啊?”
幼:“想”
二、教师示范涂色
师:“我们先用黄色的蜡笔把小汽车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再用其他蜡笔给车身涂上不同的颜色,在涂的时候要顺着一个方向慢慢的涂,不要涂到黑线的外面。我们把汽车的窗户留出来不要涂,不然开车的时候就看不到外面的马路了。”
师:“等到把汽车都涂完以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把汽车的轮子涂上颜色。”
师:“在画画时候,你们的小嘴巴不要大声说话,画完以后把画交给老师,然后把蜡笔收好放好。”
三、幼儿作画
在幼儿画画的过程对能力较弱的进行适当指导,给予幼儿鼓励和表扬
四、点评
收起画以后,对幼儿的画进行个别点评。
五、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画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互相学习。
活动反思:
这是我这次全实践的第一堂课,因此在老师给了主题之后我就开始认真准备教案。小班各个方面的能力水平和其他年龄阶段的班级有很大差别,因此现阶段的美术课基本是以涂色为主,以训练幼儿的审美和手部的协调。在观摩了老师的一堂示范课后,我对基本的上课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1、开始部分
由于本来准备放图片的电视机出了故障,导致我准备的一些示范画没能展示给小朋友们,因为和预期的计划有了改变,我一下子有些慌了手脚,在镇静下来以后,我临时改变了教学计划,首先还是用开小车的方式来引入课堂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觉得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小朋友都和我一起做开小汽车的动作。之后我提问,小兔的汽车是什么颜色的等,没有用图片,就依靠幼儿自己的想象,之后的点评中指导老师提出可以换个方式,如果和原定计划有变,那就直接开始示范画也可以。不用强行把不合适的问题继续提出来,这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并加以改进。
2、示范环节
在示范画的时候,我让幼儿和我一起做画画的动作,一笔一笔得划分车身,并边画边提出一些要求,与幼儿有一定的互动。在画完了以后,对幼儿自己作画提出了几点要求,但是我觉得我的语速可能有些快了,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这对教师的语速提出了要求,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减慢自己的语速,更好的让幼儿理解。
3、幼儿操作环节
我设定的是要给小汽车的车身涂上不同的颜色,之后发现有些幼儿在分割的时候会忽略车窗上面还有一块也属于车身的一部分。指导老师点评的时候建议可以把这个车当做一个整体,然后车身、车窗、车轮等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而不是给仅仅给车身划分成几块然后填色,这样幼儿容易弄不清楚哪里需要填色。
3、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彩色的汽车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橙、黄、绿四种颜色,学习使用彩色笔在一定的空间内涂色。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
3、乐意使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涂色。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一盒彩色笔或蜡笔。
活动过程:
1、迁移使用蜡笔的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书上有什么?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这辆汽车变得比较漂亮呢?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车变漂亮。我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蜡笔给汽车穿上漂亮的衣服。”
2、谈话:我喜欢的汽车。
教师:呀,小汽车想穿漂亮的衣服了,谁来帮帮它呢?
教师分别出示红、橙、黄、绿四种颜色的彩笔,模仿彩色笔的口吻,说:我来,我来,我来了—我想给小汽车穿上红衣服。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你想给汽车穿上什么颜色衣服呢?
鼓励幼儿模仿彩色笔的口吻,大胆说说自己的意愿。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涂色要求:
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涂色过程中要经常更换自己手中的蜡笔,让自己的颜色更加漂亮。注意尽量不要涂到外面。
(2)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是否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提醒大家细心地给汽车涂色。
4、音乐游戏:开汽车。
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队长汽车,听着音乐边歌唱边向教室外开去。活动开始的环节改为了欣赏车展览,从而引起幼儿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去创造。
活动反思:
按物体轮廓涂色是小班绘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种表现技法。对发展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各种动作的和谐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本次活动是要求幼儿在汽车的轮廓内能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正确使用油画棒,并在此过程中能分辨几种基本的颜色。
本次活动我分三部进行:第一,采用情境激励法,即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妙的汽车展的情境,引起幼儿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去创造。第二,采用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个别幼儿的讲解演示,让幼儿学会涂色。第三,首尾响应,以汽车展的形式进行作品讲解。情境导入:“今天,我们小三班要开一个汽车展览会,你们想开吗?”这样的问话一定能让幼儿感到亲切、有趣,兴致勃勃地参与涂色活动。
师幼一起听音乐,做开汽车动作。开到目的地,“啊!这里的汽车真多呀”然后,让幼儿看看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汽车呀,在这里教师可适当提醒幼儿不知道可以问老师,或者问知道的小朋友。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他们能够正确地辨别多的颜色,但都不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在作画时,往往任意取用一种颜色,不加选择地进行涂色活动,也不知道换颜色,有的一种颜色一直用到结束。于是在活动中,通过提问:“在小树下的汽本是什么颜色的?小狗开的汽车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观察了这么多汽车以后,教师可以以提问方式让幼儿参与涂色活动“你们想不想也把你们的汽车拿到汽车展上去展览呢?”这时幼儿一般都想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半圆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小汽车的基本特征。
2. 学画多种小汽车,并会大胆地进行装饰。
3. 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独立、创造的能力。
5. 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 课前认识小汽车,幼儿自带玩具小汽车,在晨间活动时让幼儿玩一玩。
2. 幼儿用书,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大家都很喜欢小汽车,今天老师要叫你们来画小汽车。
二、讲解示范。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小汽车,或结合玩具小汽车示范。
1. 画一个扁扁的长方形做车身,上面靠后面画一个梯形做窗,在车身上画上车门,下面画上两个车轮,一辆小汽车就画好了。
2. 给小汽车涂上漂亮的颜色,车内画上驾驶员和乘客。
教师以同样方法示范一辆顶部为半圆形的小汽车。
三、幼儿练习。
教师把幼儿带来的玩具小汽车全都放在前面桌上,以引导幼儿画出各种小汽车。
物。
2. 启发幼儿画出新型的小汽车。
四、讲评。
幼儿互相参观、评议。看看、说说,谁画的小汽车样子多,颜色涂得漂亮。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9】
活动目标
唱唱变出的《怪汽车》
2.理解歌曲内容,尝试为《怪汽车》中最后一句替换歌词
3.熟悉《怪汽车》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
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说说、唱唱变出的《怪汽车》
难点:能把歌曲运用于老师给出的水果中。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Flash动画“怪汽车”。
水果图片人手一张。
《怪汽车》。
大盒子汽车-水果车三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律动《汽车开来了》
2.我们开着车子到森林里去玩好吗?
汽车、助动车,等等。)你还看见过什么车?开着你们树林里去。
4.我们把车停好坐下来吧!看看美丽的森林到了吗?
(二)、引入故事《怪汽车》
1、播放Flash动画《森林新发现》。
(1)看看森林里有谁?我给他变出来好吗?
(小猫、小老鼠)看!他了什么?(他们发现了西瓜、草莓和菠萝。)逐个出示水果发现了什么。
(小猫、小老鼠说他果,他们要把它带回家。看看他们带回家了没有。
(4)小兔滚着西瓜,小猫滚着草莓,小老鼠滚着菠萝察看见了说:“停!停!停!马路上不能滚水果。”马路上什么不能?(因为马路上有很多车子,很危险。)
(草莓带回家呢?
(6)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办法,肯定幼
(7)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小兔他也想办法了,我们看看法。
2、播放Flash动画《西瓜车》
(1)播放音乐怪汽车第一段,教师在PPT中播放变出
(2)这是什么车?它是怎么变出来的?先变出了什么
(小车轮、方向盘)
(4)西瓜车变好了吗?他先变出的是…….
(5)我们跟着小白兔一起来变魔术吧!(小兔子说“儿做动作;“变出小车轮”幼儿做动作...)
3、播放Flash动画《菠萝车》《草莓车》。
(1)警察说现在小兔的西瓜车可以带回家了,那草莓看看草莓怎么变?它会变成什么呢?
(2)我们帮小猫咪一起来变草莓车好不好?鼓励幼儿莓车”。
草莓也变好了,再来看看谁来变了。这辆车应该怎么变吗?(幼儿走到森林中,来到各种说过车前,一边动手来贴片一边来说说、唱唱)
(3)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来唱一唱。(边做动作边引
(4)你喜欢什么车,开着你喜欢的车去玩喽。(教师果车前边做动作边唱歌)
(三)变怪汽车
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水果也变成车呀?(出示水果图片,顺序说一说。)请幼儿自己变一变
活动总结
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小班幼儿由于表达方式比较贫乏,示和启发,鼓励、引导幼儿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需要提供多种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帮助幼儿积儿的艺术表现力。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玩具几辆小汽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猫叫、小鸭叫》
《小鸡叫、小猫叫、小鸭叫》、《摘苹果》、《大西瓜》《讲卫生》
二、进行导入
1、教师出示一辆玩具的小汽车,分别让幼儿大胆的回答。
(1)教师:叮铃铃,叮铃铃,这是什么车呀?
笛笛笛,笛笛笛,这是什么车呀?
(2)师生随音乐演唱《这是什么车呀》。
2、组织幼儿谈论自己上幼儿园的方式。
教师:你们是怎么来上幼儿园的呢?(走路、坐自行车、坐汽车)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来园时的方式。
3、学习新儿歌《小汽车》。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教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幼儿欣赏。提问:小汽车是怎么叫的啊?小汽车的轮子是怎么转的?它要带着我们到哪里去呢?
(2)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儿歌。
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学念儿歌,可以变换多种方式来念,提高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3)尝试加快速度,记忆儿歌内容。
师:下面我们扮演小司机,把汽车开的快快地赶到幼儿园去好吗?
幼儿尝试逐步加快念儿歌速度。教师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不断地控制速度,最后可以请一位能力教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念儿歌。
4、音乐游戏:开汽车。
教师和幼儿一个跟着一个,围着小椅子一边念儿歌,一边开汽车。
教师和幼儿共同边歌唱“开汽车”,边做开汽车的动作。
三、带幼儿把小汽车开到外面去进行结束。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唱唱变出的《怪汽车》。
2、知道汽车的主要特征,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说说、唱唱变出的《怪汽车》。
活动难点:
能把歌曲运用于老师给出的水果中。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动态PPT课件“怪汽车”。
《怪汽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律动《汽车开来了》
2、我们开着车子到森林里去玩好吗?
3、我们把车停好坐下来吧!看看美丽的森林到了吗?
二、引入故事《怪汽车》
(一)播放动态课件《森林新发现》。
1、看看森林里有谁?我给他变出来好吗?
看!他们在森林里发现了什么?(他们发现了西瓜、南瓜和萝卜)逐个出示水果。让幼儿说出谁发现了什么。
小猫、小猴子说他们也喜欢这些水果,他们要把它带回家。看看他们带回家了没有。
南瓜和萝卜带回家呢?
6、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办法,肯定幼儿的合理想想。
7、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小兔他也想办法了,我们看看小兔想了什么办法。
(二)播放动态课件《西瓜车》
1、播放音乐怪汽车第一段,教师在PPT中播放变出的顺序。
2、这是什么车?它是怎么变出来的?先变出了什么?
4、西瓜车变好了吗?他先变出的是…….
5、我们跟着小白兔一起变一变好吗?跟音乐一起学唱。
(三)播放动态课件《南瓜车》《萝卜车》。
警察说现在小兔的西瓜车可以带回家了,那萝卜和南瓜怎么办?我们帮小猫咪一起来变南瓜车好不好?
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来唱一唱。
你喜欢什么车,开着你喜欢的车去玩喽。
三、变怪汽车
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水果也变成车呀?(出示水果图片,先请幼儿把变得顺序说一说。)请幼儿自己变一变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鼓励幼儿为汽车添画轮子。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表现力。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10页,蜡笔,汽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车。
。它为什么会走呀?(因为有
轮子)老师这里有几辆车,可是它们走不动了,为什么呢?(没有轮子)今天我们来做汽车修理师,把汽车的轮子给补上去,好吗?
二、汽车修理师。
1、出示活动材料:下面的几辆车子都没有轮子,我们来帮它们补上去吧。
2、教师示范画轮子的方法:双圆,并涂上颜色。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事项:要看准车轮的位置再画,轮子不能画的太大了,涂色的时候朝一个方向涂。
三、评价幼儿作品
1、老师看看谁的小汽车装的最漂亮。
2、展示幼儿作品。我们来当小司机开汽车啦!
课后反思
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都有轮子。轱辘轱辘的轮子滚动着、转动着,载着孩子们走向大千世界。这些运动着的物体,给力儿惊奇,引幼儿遐想,令幼儿着迷,导引着幼儿去观察、去操作、去发现、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活动中,幼儿既获得了极大的情感满足,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本次学习活动的主题是“轱辘轱辘”中的美术活动《汽车修理师》,活动目标有两个方面,第一:观察轮胎,学习用画双圆圈形表现轮胎。第二:感受添画轮胎的喜悦。
活动开始导入部分,我出示了一辆玩具小汽车,先认识小汽车,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玩具小汽车的构造都有哪些?(车身、车窗、车轮……),激发孩子的兴趣。在第二环节,我又出示了一辆轮胎可以装卸的玩具小汽车,“这辆小汽车开着开着,呀!什么掉了呀?”引导幼儿思考:“没有轮胎的汽车能开吗?”“那我们大家起来当汽车修理师,给汽车安装三角形、正方形的轮胎,并试试开着走一走”,结果孩子们发现汽车装上这些轮胎都不能走,只有圆形的轮胎才可以。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是学习给汽车添画轮胎。这时我出示了一张少了轮胎的汽车大图,“我们的汽车修理师真了不起,现在来给这辆车“装”上轮胎吧!”孩子们学习画圆圈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所以我在示范画的时候会故意画错位置或形状,孩子们看到会急忙指出错误之处,并会指手画脚地告诉你应该在哪儿正确添画轮胎。当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的时候,请幼儿拿起画笔在自己的美术活动材料上添画轮胎,并给轮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设计好看的花纹。完成涂色活动后,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作品分析:可选择涂的较好的作品开始讲解,引导幼儿从色彩上、均匀度上自由评说,当然,除了对幼儿作品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外,还要对幼儿进行个别幼儿的纵向比较,让他们知道色彩丰富、涂色均匀的作品才好,让每个幼儿都得到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
整个活动下来,有些孩子画的轮子扁扁的,有的太小。在讲解过程中,是否要提醒幼儿汽车前后的轮子应该画的一样大,不能相差过大,否则小汽车会开不了也开不稳,鼓励孩子们尽量把汽车轮子画的一样大。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搭高的技能,搭建简单的汽车造型。
2、在教师的鼓励下,能按自己的意愿大胆建构自己不同造型的汽车,发展幼儿的建构能力。
3、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建构不同的汽车。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及提高幼儿的建构能力技巧,培养幼儿从小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不损坏,轻拿轻放玩具的习惯。
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各种建构插塑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玩具引出今天的游戏主题,激发幼儿建构“玩具”的兴趣。
2、出示各种各样车辆和幼儿共同讨论汽车的基本构造。
3、结合1~2种玩具,让幼儿观察其造型,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方法建构简单的玩具。
4、介绍游戏材料,提出游戏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拼搭自己喜欢的汽车造型。
(2)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具。
5、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拼搭,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一个作品。
6、游戏结束评议。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拼搭的是汽车有什么作用。
(2)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一、适宜行为
1、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兴趣浓厚。
2、指导重点突出,幼儿能搭出汽车的基本特征。
3、能及时鼓励幼儿搭建不同样子的汽车。
二、不适宜行为
1、活动前没有强调要友好解决纠纷。
2、在收玩具时孩子收的比较慢。评价环节教师讲的过多。
原因:
1、建构汽车的玩具种类偏少,幼儿都想玩,互不相让。
2、幼儿十分兴奋,有部分幼儿不能按教师的要求在指定位置。
3、幼儿只会介绍自己的作品,不懂得评价别人。
对策:
1、多投放搭建汽车的材料。
2、在建构前强调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讲讲如何友好的解决纠纷,并强调评价环节的常规。
3、教给幼儿评价他人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评价他人的作品懂得爱护他人作品等。
小班乘汽车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关于停车场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下,尝试寻找对应关系停放车辆。
2、认识数字“4”,理解“4”的实际意义。
重点:了解数字4的实际意思
难点:寻找对应关系正确停放车子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车辆(轿车、面包车或公共汽车、工程车、赛车)——可请幼儿自带,教师筛选。
环境创设:
停车场场景,里面停有部分车辆:每个停车场上有标牌,画有该停车场的明显标志。
活动过程:
一、参观停车场(环节意图:了解停车场是专门停放汽车的地方)
绿灯,分别做“停、开”的动作。
2、进入停车场,参观停车场。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停车场的车辆是怎样停放的?
小结:汽车都是根据地上画出的停车线,有秩序的停放车辆的。
3、看一看各停车场可以停多少汽车?
师生一起手指点数(提醒数的方法:从左到右,一排排有规律的数)。
小结:用数数的方法可以很快的知道数量的多少。
二、观察记录(环节意图:观察汽车,理解数字“
1、观察停车场的车,你认识这些汽车吗?它有些什么用?
2、请幼儿说出几种汽车的名字,并说说车的作用。
幼儿介绍,教师从停车场“开出”个别车辆,选出有代表性的车。
说说这些汽车,哪些地方不同?哪些地方相同?
不同点:颜色不同、式样不同,作用不同等。
共同点:都有车门、车窗,都有车轮。
出示数字“4”,理解“4”的含义。
5、例:数数有4个停车场,可用“4”表示,停车场中停了4辆车,可以用“4”表示,某一停车场中有4个空车位等,有4个人等。
小结:只要是4样东西,都可以用数字“4”表示。
三、停车辆游戏(环节意图:在玩停车场的游戏中,进一步了解对应关系,知道停车规则)
1、找出有4个轮胎的汽车,玩开汽车游戏。
2、观察各停车场的标牌,找一找你们的汽车应该停放在哪个停车场?
3、幼儿根据停车场的.标牌提示将自己的车停入对应的停车场。
小结:知道不同的车可以停在不同的停车场。
生物教案14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想对“生物教案”有深入的了解吗请看下面的资料,请将此页收藏方便您日后查看!
生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识记高等动物体内主要激素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理解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和神经系统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以及行为的调节机理;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有关研究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式,生命活动变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学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学科间综合的观念。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了解自己、关注自身健康与行为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自我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高等动物能够生存的先决条件之一。本节内容集中介绍了动物激素调节的机理,包括:激素的反馈调节;几种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介绍了神经兴奋沿反射弧传递的过程、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介绍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动物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是动物产生反射乃至产生行为的生理基础,是生物学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动物的行为,以及理解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的问题,特别是这部分内容中的“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内容比较抽象,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成为本节的难点内容。
虽然动物激素调节的知识比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复杂,但它们有着相似的调节作用机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使学生逐步体会出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般规律。
在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有所了解之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动物属性)的一面,也具有社会属性(行为受社会道德、法律制约)的一面。使学生了解自身,认识自己,建立科学的、健康的自我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社会责任感。
在开展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通过备课力求达到使科学方法训练和能力训练连续不断,使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知识本身,而且受到系统的科学教育。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和训练。遗憾的是这一部分教材内容中并没有明显的可供用来进行科学教育的内容。但深挖这部分知识的背后,就会发现人类对动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甚至于对动物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基于“切除-添加”研究思想的操作方法。最早在动物身上使用“切除-添加”方法进行实验并获得有关激素调节认识的时间比达尔文实验的时间还要早。这就使我们可以沿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人们使用的研究方法这条线索不断强化科学方法的训练。为了避免学生在认识上出现误解,在强化科学方法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对高等动物激素的研究,有许多是来自于医疗实践,起自于对疾病原因的探究,而不是随意进行的、无目的的动物实验。”强调不能随便进行动物实验,以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严肃认真的态度。
用动物激素饲喂小蝌蚪的实习活动耗时较长。在活动过程中既要训练学生的观察、测量、记录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耐心、细心、认真实验的态度。组织好这个实习活动,可以把对学生的能力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生物教案 篇2
知识目标:
1、了解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
2、掌握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3、理解和掌握主要化学元素的作用;
4、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非生物的对比,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技能目标: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这些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2、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是碳;
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过程:
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已知的大约200万种。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个体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大体相同的,也就是说,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各种生物体细胞内的生命物质,查明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数量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由物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物质和世界上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元素构成的。那么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生命的物质基础的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到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含量对比表,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找出规律。那么,如何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呢?或者说通过什么方法来寻找规律呢?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两者不同的地方。除了找不同点外,还要找相同点。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恰当科学的方法来解读表格中的数据,归纳结论,然后进行交流。我们通过比较,发现玉米和人的化学元素组成差异较大,除了O和C两种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有较大差异外,一些含量较小的化学元素差异也很大。
我们来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与非生物是否相同?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是否相同?
3、哪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哪些很低?
经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对比分析,回答了上述问题。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评价,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思考问题。
分析上表,我们知道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这四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从上表还可以看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同种生物不同生长期体内各元素含量也有不同。同种生物体内不同器官各种元素的含量也有差异。
另外,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鲸,组成他们的化学元素是否大体相同?各种化学元素在这两种生物体内的含量有没有差别?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鲸的化学元素大体相同;各种化学元素在这两种生物体内的含量有差别。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理解了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不同生物中含量有差异。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大量元素;那么什么是大量元素呢?大量元素就是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例如:C、H、O、N、P、S、K、Ca、Mg等。
与之相对的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例如:Fe、Mn、Zn、Cu、B、Mo等。
同学们要注意: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6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如表1—2,大约共占细胞总量的97%生物体的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是由上述六种元素组成的。例如:糖类多是由C、H、O组成,核酸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的,而蛋白质由C、H、O、N等元素组成。
一是: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如糖类、蛋白质、核酸、脂肪等,这些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例如,油菜缺B时,会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这是因为微量元素B能够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了大量B时,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在缺少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Mo作为牧草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兰草场钼矿)。
小孩缺钙长不高,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人缺铁会出现贫血症状,果树缺铁会的黄叶病;植物体缺钾茎秆软弱易倒伏;人体缺碘易患大脖子病等。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化合物是生命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
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例如,C、H、N3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小资料)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结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生物教案 篇3
校园的早晨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领同学去逛一逛早晨的校园,有哪些同学可以告诉老师早晨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
(同学A:有朗朗的读书声(嗯,早晨校园的读书声很是悦耳)
同学B:有温暖的阳光(对,暖暖的阳光洒在正在上学的同学身上)
同学C:有做值日的同学(嗯,每天认真做值日的同学带给我们更好的学习环境))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校园的早晨》(板书)4/4拍,让我们完整的来聆听一下这首歌曲吧。(点课件放歌,)
二、歌曲新授
1.师:同学们你认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你来说,还有补充吗?(大家说的很好,这首歌曲的情绪前半部分是活泼、愉快的,后半部分是优美连贯(板书)) 那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呢?(这位同学说速度是中速(板书),说的很正确)。
2.师:《校园的早晨》这首歌曲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和音乐人高枫的作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老师拍声势,拍手,捻指,拍腿,捻指)
3.师:谁能来告诉老师,从我的动作中你能了解到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吗?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呢?
(这位穿粉色衣服的同学说,这首歌曲是4/4拍的,强弱次强弱(板书))
师:4/4拍就是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一小节有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第一拍强(拍手)第二拍弱(捻指)第三拍次强(拍腿)第四拍弱(捻指)。下面拿出大家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拍一下。
4.师:我们一起做声势手势,并用“tu”把节奏一起读出来。(老师带领学生朗读练习)
5.师: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了,下面请出我们的小助手竖笛,用“tu”来吹奏此节奏吧。(I Π I Π(板书))
6.师:在吹奏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竖笛的演奏方法吧。“小小竖笛手中拿,左手上,右手下。坐要直,头要正,眼望老师看手势。”跟着老师一起来吹奏5、3、1.
7.师:同学们真赞,接下来老师要升级难度了,我们分为三大组,分别来吹5、3、1.然后我们一起再合作吹奏这个音程。
8.师:音程我们也吹过了,下面有更难的挑战等着我们呢,每一组同学分别用5、3、1。来演奏I Π I Π的节奏。
9.师:这些都难不倒我们的同学,老师带来了一段旋律,希望同学们可以用竖笛帮老师伴奏,可不可以呀?(可以)(教师吹奏旋律同学伴奏)
10.师:同学们,做的真棒。老师带领大家去早晨的校园逛逛吧。(弹唱)
11.师:刚才看到有些同学跟着音乐小声的唱了起来,但是还有一些小地方不是很准确,有没有会唱的同学带领大家唱一下第二乐句?好,唱的真棒,同学们做着柯尔文手势跟着老师的琴声来一起演唱一下吧。
12.还有没有同学愿意来唱一下第三乐句呢?好,那么厉害。让我们跟着琴声再来一遍吧,
13:师:大家可不可以自己试着把第三乐句唱出来呢?(老师弹琴学生唱)
14:师:还有最后一列小火车,老师来演唱,你来根据我提供的节拍,试着跟我唱一唱吧。
15.我们可不可以完整地演唱一下这些乐句呢?(好)
13.师:老师发现,大家的演唱都非常的投入,但是呢,还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大家看着黑板 “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板书)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节奏吗?(这位同学说是前八分休止(板书圈出来),同位补充说后面的是切分音(板书圈出来)
15.师:很好,让我们跟着伴奏来唱一遍。(播放伴奏)
16.(可讲可不讲)(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歌曲的结尾句,是一个二声部。我们左右分为两个小组来演唱不同的声部,首先第一小组跟老师来一遍,第二小组的同学仔细聆听,看看他们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呢。好,非常棒!那么下面请第二小组的同学跟着老师演唱我们声部的部分吧!现在,我们都已经学会了自己的部分,下面有请所有的同学来合作演唱结束句。)
三、扩展
1.师:在上一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许多首校园歌曲不但在校园内广为流传,而且也传唱在各地的大街小巷,其中还有好多首现在仍然盛唱不衰。《乡间的小路》《童年》《外婆的澎湖湾》,我们下面来欣赏一下。 )
四、德育渗透
1.师:《校园的早晨》这首歌曲为我们描绘了早晨校园朝气蓬勃的景象,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也像早上初升的太阳 ,每天都应该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五.结束本课
1.师:好,让我们在《校园的早晨》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吧。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生物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及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
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动脉
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和腕部动脉的搏动,感受动脉所在的位置,观察、思考并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动脉一般分布较深,可以摸到但一般看不到。
2、静脉
指导学生观察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即静脉,感受静脉的所在位置,说出静脉的分布特点:在较浅的位置有分布,可以再手臂、手背等处看到。
握拳,观察手背上凸起的“小包”,了解静脉瓣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二)新课教学
分别播放关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视频,并配以图片出示让学生根据视频和图片的内容做出讨论分别说出其特点,并就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管壁厚度、管腔大小(直径)进行讨论,列表总结起不同之处,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渗透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思想。
血管类型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
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快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一层上皮细胞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最慢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慢
(三)能力展示,巩固提高
课件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巩固本节内容:
1、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毛细血管的结构实现了什么功能?
答:三种血管;血液流动方向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管壁极薄,公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细胞只能单行通过,使得管内血流速度最,能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2、为什么要在指尖、手背等部位取血或输液?四肢的静脉瓣有什么作用?
答:指尖、手背、手臂、耳唇等部位取血和输血,是因为这些部位都有静脉分布,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内压强小,血流速度较慢,取血时不会倒置血液大量外流,输液时也可以把药剂带回心脏再送往全身各处;静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输送回心脏。
3、用肉眼能看到静脉,能看到动脉吗?动脉和静脉在分布和结构上可能有什么不同?
答:动脉分布比静脉深,可以摸到,一般看不到。
血管类型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
动脉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
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一层上皮细胞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四)课堂小结
1、血管内血液流速不同,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就不同,这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血压。由于心脏想血管供血是间断的,动脉表现的是搏动明显,相比较静脉搏动较弱,根据搏动情况不可以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中医诊脉要在手腕位置,这里的血管是动脉血管,搏动比较明显。我们手背和手臂上的这些血管,搏动较弱,都是静脉血管。
2、在人体四肢,还可以根据血管中是否有静脉瓣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静脉血管里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动脉则没有。
3、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共同构成血液流通的管道,保证血流的畅通无阻。
(五)小结作业,课外拓展
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根据三种血管的血流速度及功能辨别出三种血管创伤出血时的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关爱生命的意识。
四、板书设计
生物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难点】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设疑:DNA是遗传物质,那DNA分子必然携带着大量的遗传信息。现在大家来当科学家,在了解了DNA分子的功能以后,大家想要进一步了解什么?(DNA分子时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的遗传功能是如何实现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师:DNA分子的组成单位是什么?请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展现出来。
_
学生分组展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2.师:我们知道了DNA是脱氧核苷酸长链,请同学们试着把自己制作的四个脱氧核苷酸连成长链,请几个同学说明脱氧核苷酸之间是如何连接的、四个核苷酸是怎样排序的? 学生分组用实物进行展示,并用语言描述。
教师点评,并强调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新的化学键,形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长链。
3.师:不同组的同学展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请问碱基排列顺序不通过的DNA分子时同一个DNA分子吗?组成DNA的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有什么意义?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NA分子也不同,每个DNA分子具有其独特的碱基排列顺序。) 4.师:脱氧核苷酸单链是无法稳定存在的,那么由这样的长链组成的DNA分子要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后代呢?请结合教材,尝试构建DNA双链结构。(备注:预设有两种情况,见下图,设置纠错环节) _
(情况一中的两条链无法连接在一起,科学家已否定;情况二可行,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化学键结合,但是碱基如何结合?能稳定存在吗?) [page] 5.师:1952年春天,奥地利的生物化学家査戈夫访问了剑桥大学,沃森和克里克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A的量等于T的量,G的量等于C的量,这给了沃森和克里克很大的启示,同学们,你们获得了什么启发吗?请组内讨论,然后修正本组的模型。
(得出下图,碱基间有固定的配对方式:一条链中的A与另一条链上的T配对,G与C配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之后补充:配对方式的确如此,之后的研究发现碱基间通过氢键连在一起,而且A与T之间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通过这些氢键维持了DNA分子结构的稳定。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请同学们观察DNA双螺旋立体结构模型,同自己构建的平面模型相比较,回答如下问题:
_
(1)DNA是由几条链组成的?它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DNA由2条链组成,具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 (2)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而成的,并且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 (3)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DNA内部是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碱基对。) 7.这三点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特点,结合教材49页的内容和双螺旋结构模型,请进一步完善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DNA两条链反向平行;碱基对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三)巩固提高
请学生独立画出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之后同桌间互相点评。(图在ppt呈现)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用简易材料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探究DNA分子的特性。
四、板书设计
_
五、教学反思
_
生物教案 篇6
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特殊在什么地方,通过研究原生质来研究。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案例1: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生物体内含有各种不同的化学元素。请根据“玉米和人体内化学元素含量对比表(见扩展资料)”来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说明: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与非生物界是否相同?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是否相同?
哪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哪些很低?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基本元素:C、H、O、N
C为最基本元素
2、大量元素:万分之一以上
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必需、很少
e、Mn、B、Zn、Cu、Mo、Cl等
二、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问题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通过介绍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元素的生理作用,或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总结归纳如下:
1、组成化合物和原生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C、H、O、N、P占97%
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如: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Mo作为牧草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兰草场与钼矿)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案例2:请比较生物与岩石圈所含元素,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原生质平均含量
人体内含量
岩石圈含量
C、H、O三种元素
93%
74%
少于1%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生命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2、差异性: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含量不同
板书提纲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基本元素:C、H、O、N
2、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
二、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1、组成化合物和原生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生命元素不特殊
2、差异性:含量不同
生物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态度观念方面
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能力方面
通过稳态的调节机制的调节作用和体温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 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模式 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
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参考课时 一课时
设计思路
说明:本节内容的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实验的模式。本案例的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
课下完成调查。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情况。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回答问题。请同学汇报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讲述: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学生尝试列举事实。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启发学生思考回忆已有知识。
学生观察,回答问题: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水的pH变化明显。可见血浆pH处于动态平衡中。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教师展示实验结果,提问:
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说明人体内环境的pH处于动态平衡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的能力。
学生举例说明:多饮多尿、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等。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度、酸碱度外,还有渗透压,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请同学举例说明。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渗透压的稳定。
学生回答(答案略),可能回答不够准确,教师要及时补充。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
出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先说明各检查项目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然后提问:
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2.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正常? 让学生学会阅读化验单;说明内环境化学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
学生总结稳态概念。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教师强调:(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简要介绍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并说明稳态概念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中的“科学史话”)。
学生边展示、边讲解。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
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2、C0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
请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或图解,回顾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2、C02等化学成分的与去路。
说明这些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首先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及细胞代谢功能的实现有直接关系。其次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有关。 学生利用自制讲解,体验成就感,锻炼能力,创造一种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氛围。
学生倾听。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
简要介绍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识过程,指出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举例,如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造成的脱水、酸碱中毒等。请同学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在同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
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引导学生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启发学生思考,与生活经验建立联系。
学生讨论。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体健康?引导学生从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去思考。即通过加强自我保健,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同时增强机体的调节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外环境。
具体如何做?学生讨论,总结。
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注意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盐等。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懂得如何关爱自身和他人。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强化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四、其他问题及其对策
关于“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1)在此项调查中需要家长的协作配合。家长工作繁忙,教师有必要提前给家长发一封信,恳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协助孩子完成这项调查活动。
(2)选择好布置活动的时间。由于这项活动需要测量一日内7个时刻的体温,应选择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休息日来完成。
(3)布置作业时应就体温的知识和测量体温的方法进行培训。可参考下面的内容: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们用腋窝温度代表体温。
(4)布置作业时要明确以下要求,即在进行这项活动时,不仅要完成体温的测量,还要完成思考题的回答,为下节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二、探究指导──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一)实验的准备
(1)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①0.1 l/L NaOH:将4 g NaOH放在1 L的烧杯内,缓缓加入500 L蒸馏水,不停地搅拌直至溶解。然后定容至1 000 L。
②0.1 l/L HCl:将8 L浓盐酸加于500 L蒸馏水中,再定容至1 000 L。
③pH=7的磷酸缓冲溶液:先配制0.1 l/L Na2HPO4和0.1 l/L NaH2PO4两种溶液。具体配制方法如下:将26.8 g Na2HPO47H2O在容量瓶中溶解再定容至1 000 L;将13.8 g NaH2PO4H2O在容量瓶内溶解再定容至1 000 L。然后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可通过调整两种溶液的比例将混合液调至所需的pH。
④肝匀浆:将10 g新鲜的或冷冻的肝放入100 L蒸馏水中,用匀浆机或研钵捣碎(肝的用量会影响匀浆的缓冲能力)。
⑤马铃薯匀浆:将10 g马铃薯块茎放入100 L蒸馏水中,用匀浆机或研钵捣碎(材料的用量会影响匀浆的缓冲能力)。
⑥黄瓜匀浆:配制方法同上。
⑦鸡蛋清:用水5∶1稀释鸡蛋清,搅拌均匀。
(2)4人一组,每组至少测4种溶液的变化:自来水、缓冲液和2种生物材料(由教师指定,最好一种是植物材料、一种是动物材料),提前完成的小组可多测几种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都是较理想的实验材料,也可选用下表中的常见材料。
生物材料pH生物材料pH生物材料pH
苹果2.9~3.3牛奶6.4~6.8虾5.8~7.0
扁豆5.0~6.0柑橘3.0~4.0番茄4.1~4.4
人血浆7.3~7.5豌豆5.8~6.4人尿4.8~8.4
白面包5.0~6.0酸菜2.2~3.5柠檬2.2~2.5
胡萝卜4.9~5.2人唾液6.0~7.6人乳汁6.6~7.6
玉米5.0~6.5鲑鱼肉6.1~6.3葡萄酒2.8~3.8
(二)实验教学的策略
1.加强预习环节,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本实验指导具体明确,适合学生自学。加强预习环节有利于敦促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按照课时安排,本实验要求用1课时完成,既要完成操作又要完成讨论,时间很紧张。学生若能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就能够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不同学生预习效果不同,为保证实验质量,教师仍有必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操作的要点及其他注意事项。
2.重视组织教学,提高实验课效率。本实验的组织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应对小组活动给予指导。进行实验操作时,小组成员应进行合理分工,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绘制pH变化曲线图适宜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这样能使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进行讨论时,应以小组为单位,以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实验结束后的总结,则应当面向全体学生。
3.加强讨论和总结,落实教学目标。由于时间紧张,实验课草草收场是常有的事情。这样做的结果是,课上做得热热闹闹,课下忘得干干净净,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落实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安排好实验课的各个环节,在课堂上要有效地进行调控,保证最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总结。为便于开展实验后的讨论,应倡导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动手操作的同时,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才能使讨论深入而有效。本实验中的讨论题2和3涉及缓冲作用的机理,需要利用化学知识才能解释清楚,教师在课前应查阅相关的化学教材或请教化学老师,既给自己补充相关知识,也可了解学生的化学基础。
五、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练习:P11 一、基础题 P13 一、概念检测
生物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从提高民族素质和提高公民应有的生物学素养的高度,来初步理解学习高中生物课的意义。通过精选的事例,使学生对学习生物课怀有亲切的需求感。
2.在初中学习生物课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初步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及这些特征构成了高中生物课的主线。
3.通过生物科学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科学和现代技术的结合,由此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初步的认识。
4.要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应主要以探究、讨论为主,要重视实验,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总之,要以主动的态度来参与学习过程。
重点、难点分析
1.绪论课只是一个开场白,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有些教师甚至认为绪论至少要讲两节课,甚或三节课,这是不必要的,对于正确的情意、态度的建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开场白也是重要的,除了要达到前述多方面的教学目标外,还因为师生第一次接触,是共同学习的开始,要创设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也要适当展示教师自身良好的生物学素养和教育素养,因此仍须精心准备和设计。
2.内容和重点是教学目标的2和3,即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对于生物学教师来说,教材所述内容并不难,学生掌握也不会有多大困难。所需注意的是:
(1)生物的基本特征,所列甚多,但从物质运动形式之一的生命运动的特征来说,两点最重要,即由新陈代谢所表达的生命系统的开放性和稳态,以及由繁殖、遗传、变异所表达的连续性和信息流。前者称之谓自我更新,后者称之谓自我复制。教师应以最通俗的语言和事例,予以适当的概括提高。
(2)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因为是内容的重点所在,更不可取灌输的方法,一定要由学生参与讨论,由他们举例、分析和概括。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氛围,善于组织和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全班或小组进行都可以,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创造性的见解应鼓励,不正确的见解,也要予以引导。如果能有这样一个好开端,以后的课就好办了。
(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教材列举很多,也不是都要讲的,学生可以自学,以后各章节教学时,有的是机会。建议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举例阐发即可。例如微观方面可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重大的实践意义;例如宏观方面可介绍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也可以结合地区特点举相关的例子来说明,这可以更方便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4)关于教育目标1和4,并不是可以通过传统的条分缕析的讲解来完成的,甚至不要出现板书的标题。因为,它基本上属于情意、态度、价值观的范畴,应该贯彻于教学目标2和3的过程中实现,即在探究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的过程中,学生的体会以及对教师的点拨的感受和领悟。对于那些应试教育影响还很深的地区和学校,则需要有针对性地多讲几句。即学习生物课是提高生物学素养的需要,与高考是否开考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现代公民必需具备的科学素养。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和实验、实践能力的锻炼,则不仅影响学习的成绩,更是提高未来社会公民社会适应性的需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思路:
鉴于学校、教师、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实施也有不同的模式。以下仅举两种常用的模式供参考。
1.设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的模式。
例如可设计如下的问题分别由5个小组(每组10人)讨论,即每组1题。
(1)把人、蛙、小麦、细菌(或其他生物)都归属于生物?说说你的见解?看谁的见解更接近于科学的表述?
(2)一块岩石和一头牛,科学地说,两者有哪些本质的区别?
(3)就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来说明学习生物学对解决有关问题的意义。
(4)当代世界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其中和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有关的有哪些?
(5)你认为学好生物课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应有怎样的改进?
代表发言,应限定时间,目的不完全是要有正确的答案,还要学会和人交流。
教师的总结,重在吸取学生发言中的精华,重在表扬,适当补充和校正,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教科书。
2.教师引导启发,全班参与探究的模式。这一模式比较传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提请注意以下各点:
(1)选好切入点。例如可以从教科书的封面相片——青海湖鸟岛开始。认识图中的鸟及介绍图中没有表示的鸟,介绍鸟岛的自然环境及其变迁,指出生物多样化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由此进入什么是生物学的绪论内容。还可以从身边发生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重大事件切入。如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特大的洪灾,其原因中哪些和生物学有关?如1999年,取缔非法组织研究会,其谬论之一:“不吃药,就能治病”是怎样违反了生物科学原理?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包括生物学素养有极端重要性。如当地的城市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作物病虫害的大发生、耕作技术改革的重大举措,都可以作为切入点。乃至比利时的二恶英污染禽畜产品、英国的疯牛病和人的克—雅氏病等等有国际影响的与生物学有关的大事都是可选用的切入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生物科学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拉近距离,体会学好生物科学的重要意义。
(2)生物的基本特征可引导学生逐一列举,但需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避免背诵。教师要分析诸特征的关系,指出生命运动最本质的特征。
(3)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的状况及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也要让学生充分表达意见,这不仅因为学生有初中学习的基础,还因为学生通过各种传媒有广泛的了解,教师也可借此机会了解哪些学生对生物学的爱好较深及知识面较宽。
生物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2、培养学生尊重生物,热爱生物的情感。
3、休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4、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礼赞》的资料,掌握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三、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本事。
三、教学重点:
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四、教学方法
自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五、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代表作,基本解决生字读音,熟悉全文的主要资料,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刘易斯·托马斯,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2、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搜集一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资料,说说它们的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问同学们,你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父母。)你们和父母以及其他亲人组成的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叫什么?(家。)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家,每个家庭成员有分工,有合作:父亲工作、母亲做家务,孩子读书……共同组建起一个家庭,这是我们人类社会进行小家庭生活时的一个惯有模式,我们人类都有家,那么生物社会有没有自我的家庭呢?(有)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社会行为,进行了哪些分工协作呢?此刻就让我们来经过《作为生物的社会》的学习,走进生物社会,了解一些小动物家庭的分工和社会行为。
(引导学生走进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界中的另外一个世界------生物社会,激发学生思索人与生物的联系,唤起学生对生物的同情和理解。)
(二)筛选信息,探究思考
1、提问: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有蚂蚁、蜜蜂、鲱鱼和粘菌细胞等,在作者眼里,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组织,有纪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2、分组合作探究
假设你们是一群蚂蚁、一群蜜蜂、一群鲱鱼或粘菌细胞,为了维持生计,你们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自读课文,试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复述你们的生活。(将学生分为四组:蚂蚁组、蜜蜂组、鲱鱼组和粘菌细胞组,各组分别思考自我应当进行的社会行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从文中归纳出答案)
各小组选出几位代表回答,教师总结答案:
①蚂蚁组:我们蚂蚁家族人丁兴旺,是个大家庭。我们培植真菌,喂养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我们的同类织巢蚁属还会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齐,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我们利用智慧觅食,结合团体的力量搬动食物。在建造蚁穴时,我们会团体搜集树枝,作好统筹规划,通力合作,先砌墙,再盖顶,遇到障碍时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我们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②蜜蜂组:我们家的主要劳动力工蜂会外出寻找花蜜,经过形态各异的优美舞姿向同伴传递信息。工蜂在筑巢时会共同协作,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当我们的家庭成员壮大到必须程度后,我们会处动分化成两支数量相等的团队,一支追随老蜂王,一支跟随新蜂王,组建成两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③细胞组:别看我们是微生物,我们的力量可不小!在我们的幼年时期,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阿米巴状细胞,我们吞吃细菌,彼此疏远,不相往来。可是当我们的长官----一些特殊细胞放出聚集素后,我们会闻令赶来,聚成一个星状细胞,彼此融合,构成一个动作迟缓而又结实的小虫子,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实体,由它负责繁衍后代,此后,我们的子孙继续重复我们的生活方式。
④鲱鱼组:我们和其他鱼群一样,团体行动,共同抵御处敌入侵。当我们聚在一处时,我们的功能胜似一个多头组成的巨大生物。
(三)拓展延伸,以课内带动课外。
请学生补充一些其它群体生活的生物的社会活动及其特征。
如:狒群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一样排出等级秩序,首领具有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的权利,能够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同时负起指挥和保卫狒群的义务。
大雁在团体出动进会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并经过不一样的鸣叫声发出信号。
看守羊群时只需看好威猛的羊头,羊队会自动追随首领而不会丢失。
鸡的首领是一只漂亮的大公鸡……
(四)探究主旨
1、提问:结合这些事例,联想我们人类,你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这些事例都说明,许多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等级有秩序,有很多社会行为,它们进行群体生活,能思考有智慧,共同经营起一个大家庭,它们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同步活动的。
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人类应当学习它们的团队精神。
2、提问:既然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有如此巨大的相似性,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生物社会呢?
明确:二者是互相比照,并非水火不相容,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其它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为了检讨人类盲目乐观自大的情结,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聪颖而出,主宰了这个世界。人类的行为方式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是需要联合,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提高。
3、第二段作者说到生物学界对“人与动物相似”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也就是说,传统生物学界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是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4、作者摆了一个怎样的事实与观点?
作者提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说人类像蚂蚁能够,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因为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所以描述昆虫行为的人,唯恐被指斥为“违反科学”,都不遗余力地从“有异于人类的”方面来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说它们“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而作者却不从众从俗,敢于向传统观念发起冲击,他指出“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以幽默的语言,列举了一系列蚂蚁的社会行为,从“培养真菌,喂养蚜虫”,到“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到“使用童工”“交换信息”,简直和人类毫无二致。“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在那里,作者有意用描述人类社会行为的语言来描述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恰成比较,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容,而是能够互为比照的。
5、第十一段作者指出了人类其实比动物更具有社会性,可是我们人类却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明确:“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靠,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也就是说,我们人类虽然比动物更具社会性,可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联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与才能。
6、整篇课文作者探讨了生物的社会性,可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
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7、最终,作者对科研提出了什么期望?
明确:作者期望科学研究能够多一点交流,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七、品味语言
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1、他们“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信息”,“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这不无讽刺与幽默的叙述,看似闲笔,却给全篇定下了一个基调。
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明确: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3、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明确: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4、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明确: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5、它可是是一段长着脚的神经节而已。
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6、第四段为什么作者一开始就来了这样两句“最让我们不安的是”“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明确:作者这样说,是模仿传统生物学家的语气,按他们的逻辑来说的。传统生物学家们不愿意承认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这一事实,作者这样的叙述充满了调侃与讽刺。
7、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明确: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八、板书设计
(略) 团结就是力量
九、作业设计
利用网络赏析《人与自然》或以动物世界为主题的影片,写一篇观后感,500字左右。
生物教案 篇10
・ IT行业的男人生女孩的多,主要是因为电脑辐射,这些人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电脑前,显示器的辐射最可怕,它能减低男人精子的'活力。
男人精子,大家都知道有两种,一种是含y染色体,一种是含x染色体。而y染色体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就是男孩,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是女孩。
其中含y染色体的精子以活力强取胜,含x的精子活力弱了许多。所以有一种生男子的方法是,房事时采用深交体位,最好是在老婆的身下垫个枕头,让精子
直接进入子宫。那么活力强的y精子就能先声夺人,迅速与卵子结合。x精子慢腾腾的落在后面,没有机会了。
y精子的存活时间是一天,x精子存活时间是两天。如果精子只停留在宫颈内,慢慢地移到子宫,存活时间长的x精子就有了优势,那生女孩的几率就高了。
精子的活力被电脑辐射减弱了,那么y、x的活力都很弱,y占不到优势,即使是深交也不一定就是y优先取胜。最后是y胜,还是x胜,只能凭运气了。大部分时候是活的时间长的那种精子取胜,也就是说是x精子胜利,与卵子结合,得个女孩,
资料
所以,IT行业的男人生女孩多。
新研究表明,从事如工程师或会计之类的男性化职业,将大大增加孕妇生产男孩的几率。同样道理,如果从事教师或护士等女性化职业,那么婴儿的性别很可能就是女性。
《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说,据统计,目前英国出生的男孩与女孩人数比例为105比100。
伦敦经济学院通过对不同行业的3000人进行调查,得到了这一结论,并刊登在《理论生物杂志》上。
这项研究的带头人、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心理学家萨托西-卡纳扎瓦发现,在从事工程师等男性化职业的人群中,生男生女的比例为140比100 。在从事护士等女性化职业的人群中,这一比例变为100比135。
生物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情感】: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技能】: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重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器材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与外界的化学反应相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条件温和、效率高);在学习化学知识中,我们为了让一些化学反应更容易地进行,会使用催化剂,那无机物催化剂和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上,效率上有什么区别呢? 阅读问题探讨内容,进行相关的讨论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实验 幻灯片展示:酶的本质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部分,完成讨论,并进行交流。
(三)酶的本质
方案一: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方案二:指导学生阅读实验实验,提出问题:
1. 2号管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出活化能的概念)
2. 3、4号管中,fecl3和过氧化氢酶起了什么作用。(说明催化剂并没有并没有提高分子的能量,而是把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了)
3. 3、4号管中,哪个反应速度快?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方案一:学生进行实验
方案二: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
(四)酶的特性 1. 复习实验,指出酶的高效性,也可以给出一些数据加以证明
2. 用例题说明酶的专一性。可以简单介绍“钥匙-锁“学说
(五)探究活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操作
揭示酶促反应的条件:最适温度和最适ph 完成探究活动,并进行交流和表达
(六)小节 让学生画概念图
练习略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到药店了解atp药品的性状、功效。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前面学习过的能源物质有那些?这些能源物质被细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提供为细胞提供能量呢?
问题探讨: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一个关于atp让萤火虫尾部重新发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质。 回答问题(如糖类、葡萄糖、脂肪)
(二)atp分子简介以及atp和adp的转化 展示atp的分子结构式,讲授atp的分子简式的写法和含义。磷酸键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脱去最远离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讲述adp可以和pi结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用幻灯片或板书辅助。adp转化为atp所需要的能量的动物、人、真菌、大多数细菌通过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图表辅助)
学生随教师的讲授作出回应,特别是atp和adp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三)atp的利用 理解:吸能反应与atp合成想联系;放能反应与atp水解相联系。
简介图5-7,细胞中能量的利用途径。
(四)小结及例题 什么是atp
atp与adp的转化,及其能量的变化
例题略
第3章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
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技能】: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难点)
三、课前准备:知道两个小组学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回顾atp的生理功能,糖类、脂肪被细胞分解后把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提出问题:有有机物进入细胞后以什么方式分解的呢?在体外,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学家发现,有机物在细胞内也是通过复杂的氧化反映产生能量的。
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回顾旧知识,受教师的问题所引导,进入新课。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对引导其他学生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归纳。(问题如:为什么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出结论: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引导学生说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对实验的设计、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并回答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有氧呼吸 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和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
提出问题: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放能过程比较,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介绍有氧呼吸能量的转化效率,可以让学生来计算。一般内燃机的效率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为40%左右,其余60%左右转变为热能。 回答问题(线粒体)
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并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并进行分组讨论后,分别讲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比较两者的区别
分析有机物产伤的热能的生理意义。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第一课时小结及练习 用幻灯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图,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略 小组讨论,完成概念图
(五)无氧呼吸 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
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能量的变化
以乳酸、酒为例子,讲授发酵的概念。
通过用图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的区别,指导学生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 举出生活中遇到的无氧呼吸的例子
填写相关的表格
以有氧呼吸概念为例子,尝试总结出无氧呼吸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尝试找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相同、相异之处。
(六)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和讨论。 进行讨论,或者自由发言,利用无氧呼吸的知识,解释教材中相关的实例
(七)小结及练习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
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课件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二)光合色素 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
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
(三)叶绿体的结构 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 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几个主要的探索历程资料进行阅读,并找出相关阶段的研究成果或观点。特别讲述用同位素追踪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实验
(五)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强调了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应:目的是二氧化碳获得h,被还原成为葡萄糖。二氧化碳与c5化合物结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获得了[h]被还原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继续参与循环。归纳光合作用的本质:把利用光能,产生[h],把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并把光能储存在更加稳定的糖类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巩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各种变化。以及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设计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哈密瓜之类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七)化能作用 自养生物;异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过例子来讲述叶绿体的苦恼。
生物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4.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6.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
二、作者:
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据说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就是这部书中的一个精彩章节。
三、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作思路:
现在,同学们先仔细地阅读一遍这篇文章,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主旨。当然,在阅读时首先要疏通生字:
1、字词注音:
鳟(zūn)鱼蚁冢(zhǒng)苜蓿(mùxu)鲱(fēi)鱼蹩(béi)脚
2、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握本文写作思路:
教师: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科普论文,那说明文一般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然后再运用各种方法、事例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最后则是升华主题吧,那这篇文章作者是要说明什么呢?请同学们紧跟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我们先一起来看第一部分,大家看一下,第一段写的是什么?
学生:(医学家举行年会的情景)
教师:他是怎样描述的呢?他把他们比喻成了什么?
学生:(群居性昆虫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教师:作者开篇把人类比作是蚂蚁,由人类社会的的活动情景联想到了生物社会的活动,引出了所要探讨的话题。
再看一下第二段,写的是什么?
学生:(传统生物学界的看法:“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物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非常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是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传统生物学界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是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教师:那他们为什么是非常糟糕的态度呢?
学生:(说人类像蚂蚁可以,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因为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
教师:那作者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的呢?我们可以从哪一句话看出?
学生:(“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以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一系列蚂蚁的社会行为,从“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到“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到“使用童工”“交换信息”,简直和人类的行为毫无二致。“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作者这里有意用描述人类行为的语言来描绘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正好形成对比,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3、现在,请同学们总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完成,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四、全文主体部分探究:
1、接下来快速的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看看作者都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
(主要有蚂蚁、蜜蜂、鲱鱼和粘菌细胞等,在作者眼里,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组织,有纪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2、安排趣味性讨论:根据课文,分小组讨论,假设你们是一群蚂蚁、一群蜜蜂、一群鲱鱼或粘菌细胞,为了维持生计,你们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同学们可以尽量的发挥想象。
设置预案如下:
(①蚂蚁组:我们蚂蚁家族人丁兴旺,是个大家庭。我们培植真菌,喂养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我们的同类织巢蚁属还会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我们利用智慧觅食,结合集体的力量搬动食物。在建造蚁时,我们会集体搜集树枝,作好统筹规划,通力合作,先砌墙,再盖顶,遇到障碍时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我们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②蜜蜂组:我们家的主要劳动力工蜂会外出寻找花蜜,通过形态各异的优美舞姿向同伴传递信息。工蜂在筑巢时会共同协作,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当我们的家庭成员壮大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处动分化成两支数量相等的团队,一支追随老蜂王,一支跟随新蜂王,组建成两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③细胞组:别看我们是微生物,我们的力量可不小!在我们的幼年时期,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阿米巴状细胞,我们吞吃细菌,彼此疏远,不相往来。可是当我们的长官----一些特殊细胞放出聚集素后,我们会闻令赶来,聚成一个星状细胞,彼此融合,构成一个动作迟缓而又结实的小虫子,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实体,由它负责繁衍后代,此后,我们的子孙继续重复我们的生活方式。
④鲱鱼组:我们和其他鱼群一样,集体行动,共同抵御处敌入侵。当我们聚在一处时,我们的功能胜似一个多头组成的巨大生物。)
五、拓展探究:
1、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作者的观点是: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是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还举了几个例子,蚂蚁、蜜蜂、鲱鱼和粘菌细胞等。结合这些事例,联想我们人类,你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这些事例都说明,许多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等级有秩序,有很多社会行为,腿死嘁谎,有等级有秩序,有很多社会行为,它们进行群体生活,能思考有智慧,共同经营起一个大家庭,它们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同步活动的。它们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人类应当学习它们的团队精神。
2、在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特点?
(“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压压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依据这种情形,在建造蚁的时候,它们可以做到先筑墙,然后再盖顶,碰到障碍时,会自己用智慧解决问题;白蚁更是奇特,它们在建造美丽的拱券的时候,往往利用群体力量,像艺术家一样地完成任务。蜜蜂觅食跳舞。)
(“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
4、再看第三部分,作者指出了,其实人类比动物更具有社会性,但我们人类都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也就是说,我们类虽然比动物更具社会性,但我们没有真正的做到联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和才能)
5、最后,作者以科研为例,引用了人士的观点,再一次强调个体的智慧与群体的智慧,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希望科学研究能有多一点的交流。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原来生物界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人类千万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我们为在既要强调个体的智慧,也要重视群体的智慧,因为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所以,同学们学习也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定要多多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附:学生可能存在的其余问题:(可作为自习辅导内容)
一、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欺也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二、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1、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明确: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2、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明确: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3、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明确: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4、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脚的神经节而已。
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5、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明确: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三、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
【明确】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生物教案 篇13
规律总结
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上图所示。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规律总结
在底物浓度较低时,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酶分子都参与了反应,底物浓度再增大,反应速率不再加快。如上图所示。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规律总结
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其特点如上图中曲线变化所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特定pH时活性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规律总结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特定温度时活性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如上图所示。
(5)酶的催化能力与时间的关系:
规律总结
酶的催化能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酶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生“钝化”现象,即催化能力开始下降,最后失去催化能力,如上图曲线所示。
题例领悟
题型一 酶的本质和作用
【例题1】 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起催化作用
B.酶都有消化作用
C.调节新陈代谢的物质不一定是酶
D.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解析:酶虽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但它的催化作用不一定非在生物体内,只要条件适宜,体内体外都可起催化作用,故A项不正确。酶的催化作用表现在多方面,有的酶促进物质合成,有的酶促进物质分解,只有消化酶才能促进消化,故B项也不正确。调节新陈代谢的物质有激素、维生素、无机盐等。酶是对代谢过程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故C项正确。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物质是蛋白质,所以只有蛋白质类的酶才在核糖体上合成,核酸酶不能在核糖体上合成,故D项也不正确。
答案:C
反思感悟
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酶,少数是RNA。酶在生物体体内、体外都有催化作用。酶的作用是对代谢过程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其作用本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有激素、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题型二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例题2】 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表明当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受酶浓度的制约将不再上升
B.乙图中,a点以后,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下降
C.丙图可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与pH关系的变化曲线
D.三图说明反应物浓度、温度、pH对反应速度均有影响
解析:甲图表明当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受酶浓度的制约将不再上升,所以A项正确。乙图中,a点以后,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下降,直至变性失活,B项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大约为1.8,显然丙图曲线不能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变化。三图说明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反应物浓度、温度、pH。D项正确。
答案:C
题型三 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例题3】 在适宜温度、pH条件下,图中实线表示没有酶时反应的进程。在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物中,则图中表示此反应进程的是( )
A.曲线AB.曲线BC.曲线CD.曲线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坐标曲线中的有关条件分析酶的作用。酶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A、B、D均改变了此反应的平衡点。曲线C中酶使反应达到平衡点的时间缩短(即反应速度提高),但没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答案:C
反思感悟
①与无机催化剂一样,酶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且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能发生改变。
②酶和一般的无机催化剂均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在有酶存在的化学反应中,只需较少的能量即可使反应物进入“活跃状态”,所以与非催化反应相比,反应速度加快。
随堂训练
1.做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实验时,用口含一小口清水,然后将含过的清水加入淀粉溶液中,也会使淀粉消化,和用纯唾液的效果一样,这一现象表明( )
A.酶的专一性
B.酶的催化活性极高
C.酶的多样性
D.酶受温度和pH的影响
答案:B
2.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
方法结果
1常温下自然分解氧气泡小而少
2常温下加入Fe3+氧气泡小而稍多
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氧气泡大而极多
4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氧气泡小而少
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的催化活性极高
解析:表中信息反映了酶的催化活性极高且活性受温度影响,但表中没有与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相关的信息。
答案:C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多样性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酶催化,而细胞内的其他化学反应不需要酶催化
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答案:C
4.下图中关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酶浓度影响反应的速度,不影响酶活性,A项错误。底物浓度影响反应的速度,不影响酶活性,B项正确。pH影响酶活性,一定范围内随pH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达到最适值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值时,随pH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直到变性失活,C项错误。温度影响酶活性,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达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值时,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直至变性失活。所以D项错误。
答案:B
生物教案 篇14
伴性遗传(第一课时)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以学过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完成知识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二)能力目标
通过红绿色盲患者与正常色觉间的婚配后代色觉情况的学习,学会分析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认同有关近亲婚配的危害;
2.通过性别决定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色盲这一伴性遗传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重点难点
1、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
五、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阅读、讲述
六、教具:ppt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问题1: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问题2:为什么有些遗传病,男女的发病率不同?)要很好回答这些问题,就让我们学习探究“伴性遗传”。
[二]讲授新课
一性别决定
通过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组型推进: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体现常染色体的相同和突出性染色体的不同。
(1)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介绍:XY这对同源染色体结构;无性染色体:
玉米和蜜蜂)
(3)性别决定类型
XY型:XX为雌性,XY为雄性
(举例:所有哺乳动物,某些种类的两栖类,鱼类、很多种类的昆虫,果蝇)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鸟类、蛾蝶类)
注意:性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与常染色体是一致的,也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问题2:为什么有些遗传病,男女的发病率不同?
二、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的概念: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抗维生素佝偻病等(初步理解课本中的问题探讨讨论1)2、色盲的遗传:
(1)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学生阅读故事;
总结:一种先天性的色觉障碍,患者不能分辨同样亮度和饱和度的红色与绿色。
(2)学生分析家系图谱,思考课本34讨论1和2;教师引导得出答案:
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一代中的一号把色盲基因传给了二代中的几号?
一代中的一号是否将色盲基因传给了二代中的二号?
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还是Y染色体上?
为什么二代三号和五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
师: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那么:既然在X上,女性有两个X,会不会得病机会更多呢?男性的Y上没有b,那么说不定男性得病的该少啊?
我们分析一下:绘制版图:板画男女性染色体对应图,标注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位置。
分析填写:引导讨论,推出男女基因型及表现型,填入表格。
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3)色盲遗传的几种情况(课件展示6种婚配方式)
例1:P:XBXB(女性正常)×XbY(男性色盲)
配子XBXbY
F1XBXbXBY
表现性: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
比例: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
例2:P:XBXb×XBY
配子XBXbXBY
F2XBXBXBYXBXbXbY
表现性:
比例: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
学生练习: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女患父必患)
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婚配遗传图解(母患子必患)
批改学生的书写情况,之后以课件形式展示结果,并进行相关计算、分析特点。
(4)遗传途径:组合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解释隔代交叉遗传
3、伴性遗传的研究应用
举例:遗传病的预测,为优生服务;指导生产实践
八、总结、习题巩固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1、常染色体
2、性染色体
3、性别决定的方式
二伴性遗传
1、伴性遗性的概念
2、人类红绿色盲伴性遗传特点(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7%,女:0.5%
(2)隔代交叉遗传(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
外孙子)
3、研究应用
小班数学分类教案十一篇
花费了不少心思笔稿范文网的编辑为大家精选出了最新的“小班数学分类教案”。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制作科学规范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感谢您的关注让我们一同了解更多!
小班数学分类教案(篇1)
准备:
1、教具:彩色鱼9条(由3种颜色组成,大中小各3条)鱼缸图片3张,红、黄、蓝三色标签各一份
边念儿歌(附后)边做动作进教室,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小客人来到我们苗9班,小朋友们想知道是谁吗?”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鱼好看吗?它们都有些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吗?我们来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同啊?”
“小鱼们今天遇到一个难题,想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帮它们,好吗?刚刚小鱼们看到我们小朋友进教室的时候排队排的很整齐,它们也想排个队,请小朋友们帮它们也排个队好吗?”
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彩色鱼排列,教师巡回指导。活动结束后收学具,放回学具袋并且放回椅子下面。
师“刚刚我发现有很多的小朋友都用了很多的方法来为我们的小鱼排队,那我想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将你的方法排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请2—3位幼儿示范。
小结:彩色鱼的排列可以是按照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相同颜色放一排,花纹相同的放一排等方法进行不同的序列。
小班数学分类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图形和图形标记的认识。
2、通过操作活动,练习将图形按类放入分类图中。
3、在活动结束后,学习按要求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教师分别出示三种图形,提问。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图形,看看说说他们是准呀,为什么?
2、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三角形的?
3、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圆形的'?
4、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方形的?
二、复习图形标记,
老师给图形宝宝做了标记,给圆形做的什么标记? 给三角形,给正方形呢?
1、这儿有三张小床,床上有什么呀?
2、图形宝宝和我们做朋友了,我先和它打个招呼,三角形好摸一摸有三个角,三条边,藏手心里玩一玩,亲一亲,三角形玩累了,想休息了,三角形标记,刚才老师读了什么好听的话,一起玩,我还想听听。
1、这儿还有许多图形宝宝和你们做朋友呢,愿意吗?(发)这是什么图形?(可要有礼貌呀,先和图形宝宝打个招呼,再摸摸边,角,数一数边角,亲一亲。
2、图形宝宝玩累了要休息,先想想你要说怎样,好听的话来一起去送图形宝宝休息哟,可别忘了说句好听的话。
3、小结,我们来检查一下,小朋友送得对吗?
展示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
小班数学分类教案(篇3)
1、能给物体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标记的的含义,对符号初步具有敏感性。
3、体验分类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小象公仔、货架图片、橙子、梨、红绿苹果、葡萄、西瓜、香蕉、草莓图片若干。
一、通过手指游戏安抚幼儿情绪。
伸出你的手指,捏一捏;收起你的手指,握拳头;看见你的朋友,招招手;我们一起握握手。
小朋友们,上午好!小潘老师见到见到小朋友们真高兴,看!我的手指宝宝已经动起来啦,它想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节目,大家想不想看,那小眼睛就要看好老师咯:伸出你的手指,捏一捏;收起你的.手指,握拳头;看见你的朋友,招招手;我们一起握握手。谁来跟我握握手呀?
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手指宝宝请出来和我一起跳个舞,跟着老师啊!(重复做)
二、能给物体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1、咚咚咚!(助教敲击门)小朋友们看一下谁来了!(出示公仔小象)我们一起来拍拍小手欢迎小象吧。
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象笨笨,我今天来是想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个好消息,我的水果店过两天就要开张了!可是,我们的水果还没有摆上货架呢!我想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帮我把我的水果放到货架上摆好,可以吗?谢谢小朋友们,你们真是热心善良的好孩子!(教师模仿小象的声音)
咦?拿是什么?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的椅子底下都有些什么?水果宝宝什么跑到大家的椅子下面去啦?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椅子下面的水果放到这两个货架上(助教事先偷偷地在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橙子或梨)(助教出示货架图片)
(待幼儿上来放好后)嗯?这样~这样~你们觉得这样子放好吗?是不是有点乱了?我们把这些水果都分类摆放好吧,在这边放的是橙子,在这边放的是梨。(教师一边说一边把橙子和梨的标记贴在黑板左上角)所以,这个梨宝宝它跑丢了,我们把它送回到属于它的家里去吧?还有哪些水果宝宝也跑丢啦?老师请一位宝贝上来把水果宝宝正确的放在水果架上2、我还有好多水果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放到货架上呢!(助教把红苹果、青苹果香蕉的图片趁小朋友们上去放水果时偷偷放在椅子底下)小朋友们再看一下这次又有哪些淘气的水果宝宝跑到了你们的椅子下面。它们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呀?好,这次小朋友们要听清楚我的要求来帮水果宝宝放好咯。请小朋友们在这一排货架上放红色的水果,在这一排货架上放绿色的水果,在这一排货架上放黄色的水果。(教师一边说一边在每一排货架旁边贴好标记)小朋友们认真看好货架旁边的标记,不要放错了哟。
谢谢小朋友们,小朋友们真能干!
3、还有呢还有呢!我还有水果呢!(助教再次把红苹果、绿苹果、西瓜、草莓的图片发下去)这次我想要小朋友们把红色的大水果放在这一排上,红色的小水果放在这一排上,绿色的大水果放在这一排上,绿色的小水果放在这一排上。(教师一边说一边贴标记)
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这些水果除了按照品种分类、颜色分类、大小分类还可以怎么分类呢?(出示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图片)
谢谢小朋友们啦!小朋友们都太棒了!我要送给小朋友们一些好吃的水果。(助教把桃子的图片和葡萄的图片发到幼儿手上)
我们到外面玩游戏好不好?请桃子宝宝跟小潘老师出去,葡萄宝宝跟小陈老师出去。
教学反思:
在此基础上,我决定了让家长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小游戏,让孩子们从生活中慢慢的去理解。我也设置了一些小游戏,比如说用积木、珠子…等幼儿园常见的玩具来让幼儿分。就这样,孩子们慢慢地学会了如何来按特征来分类了。
小班数学分类教案(篇4)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分类》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分类是根据物品的同和异,把物品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归并在一起。对小班幼儿来说分类包含两个层次。
一个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比如西瓜和西瓜、糖果和糖果。
第二个层次是分类,分类就是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节课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样的礼物的基础上再把礼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三大类。
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的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他们会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里。所以设计时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循序渐进,再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通过生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积累有关类的经验,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目标定位:
1、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
2、练习将物品分类,并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这个重点是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让幼儿明白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难点:学会把特征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这个作为难点的理由是上个环节只是学会分相同的物品,现在要学会分类,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更好的服务,所以我准备了食物,PPT,玩具,书本,储物箱,小动物头饰。
二、说教法: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学科,那么怎么才能让幼儿喜欢上数学,对数学有兴趣呢?只有运用游戏才能让幼儿保持兴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教学。所以我在开始的时候运用游戏来导入课题,先吸引住幼儿,又在结束的部分运用游戏,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观察法:运用PPT让幼儿能直观的了解画面,并通过画面上的物品越来越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了解相同的物品应该摆放在一块。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礼物自己动手操作,把同类的物品放到一个储物箱中。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让幼儿自己送小白兔礼物,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分类时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体现了自我判断能力。
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玩,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四、说教学过程:
这个活动我共分了三大环节,即感知--认知--分类刚开始设计了情景,在森林王国里,小兔在珠心算比赛中获奖了,大家去祝贺它。。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让幼儿扮演成小动物,孩子就很有表演欲望,把祝贺的礼物统一放在一起,先感知分类。导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求同,也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放到一起。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观看PPT,让幼儿观察都有什么礼物,礼物摆放的太乱了,引导幼儿一起整理,先把一种物品拿出来,摆放在一起。再拿出一种物品,摆放在一起。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第三个环节是分类,也就是把有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到一起。是第二环节的升华,加深。我运用的是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把带来的礼物按照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放到有图标的储物箱进行分类。能吃的就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有水果、蛋糕和糖果都是能吃的,这就需要幼儿自己判断,自己操作。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体验,反复感受,已突破难点。
结束部分:
老师和幼儿抬着食物箱到外面草地上分享食物,让幼儿在游戏中欢乐愉快的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益智活动区,投放玩具卡《我会分类》请幼儿操作,并把各个类型的东西放在一起。
活动反思:
能按不同活动区的性质,将玩具分类。
小班数学分类教案(篇5)
小班评课稿
肖老师是一位刚到我们幼儿园来上班才两个多月的新教师.,我听了她的这节课课,她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她的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环节紧扣课题,让我感觉她不象是一位新来的老师.在这节科学活动《按用途分类》中,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按能吃的,能玩的分类.值得我们学习的有这样几点:
一情趣性.
我们可以感觉到,肖的课前准备是非常充分.她以故事的形式为孩子们创造情景(熊大和熊二)来吸引孩子,在开始让孩子们为熊大唱生日歌.这样开头,让特别喜欢过生日的幼儿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就是给熊大找吃的,因为幼儿都知道过生日都要吃好的,熊大也不例外.对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肖老师这样安排教学过程,为孩子们学习按吃,玩的分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之肖老师上课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她把枯燥的知识活灵活现的教给孩子们了,让孩子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快乐的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
二情感性
情感渗透:熊大和熊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角色了,一个过生日,一个喜欢玩.幼儿就会根据熊大和熊二的特征来帮助他们,给他们找吃的,找玩的.这也体现了孩子们很关心熊大和熊二的.再次根据了体现了课题《按用途分类》了.
三建议:
1.学具的增加:建议增加每个孩子人手一份分类的材料,因为小班孩子的合作意识要差一点,人手一份更合适.肖老师在课后临时让每组的孩子有两份,显得学具太少,有的孩子耍,有的孩子操作,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没有体现出来.
2.学具的选择:建议老师在挑选幼儿操作的学具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如:那个小的羽毛球拍,幼儿不小心把球拍杆拔下来,里面就是一个像针尖的针在里面.)
3.学具的直观性:在让幼儿分类时,至少分类应该两个杯子,一个杯子上可以画上嘴巴,一个杯子可以画上小手,这样孩子们就知道哪些东西应该放在嘴巴里吃,哪里东子应该用小手玩.真正让孩子们理解了东西按用途分类.
小班数学分类教案(篇6)
小班数学教案《水果排队》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尝试按交替规律排列物体,并能边操作边讲述,通过观察范例和教师语言的引导,能发现实物交替排列的规律,乐意帮水果宝宝排队,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水果排队》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范例和教师语言的引导,能发现实物交替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交替规律排列物体,并能边操作边讲述:一个xx,一个xx。
3.乐意帮水果宝宝排队,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果:苹果、梨、橘子
2.图片:香蕉、橘子、苹果、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宝宝,看,谁来啦?(苹果宝宝)还有呢?(梨宝宝)
2.师:今天这些水果宝宝要出去秋游了,去秋游前要先排排队。
3.师:看,这是一个小红旗,水果宝宝们开始排队了,它们都排好了吗?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呢?(一个苹果,一个梨。。。)
小结:水果宝宝是一个隔一个排队的。
4.师:瞧,它们又是谁啊?这些水果宝宝也要去秋游,但是它们还没排好队呢?你们能帮帮它们吗?它们又是怎么排队的呢?(一个橘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苹果)接下应该怎么排呢,谁能来排一排。(请个别幼儿排一排)
5.出示条卡
师:还有水果宝宝也在排队呢,它们没有排好呢,我们帮他们排排好吧?(一个xx,一个xx)接下来排什么呢?(排一排)
二、幼儿排一排
1.师:宝宝们,后面还有很多的水果宝宝需要你们帮忙,你们能帮它们排排队吗?记住哦,两种水果要一个隔一个排。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3.师:我们来看看宝宝们帮水果宝宝排好队了吗?排的对不对?
请一个对的幼儿,集体表扬;再请一个错误的幼儿,帮助纠正。
三、秋游
1.师:水果宝宝们都排好队了,那我们也来当水果宝宝,一起排排队吧。(每人一个水果图片,共两种水果)
2.幼儿排一排
3.师:水果宝宝们,我们去秋游吧。
活动准备:
我在本班进行了科学教学活动,本次的活动名称是《水果排排队》目标是体验物体从大到小的顺序关系并能根据全范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按大小给5个物体排序,操作完后能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活动一开始我用了情景导入,让小朋友们帮妞妞给果园里的果子排排队,小朋友们都非常有兴趣。我特别强调要从小红旗开始,可能是因为过于强调了,在说明操作规则时语言显得有些啰嗦,用词不够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这一点我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减少无效提问的出现。说明规则后小朋友开始动手操作材料,大家都很专心在操作材料,小朋友很快就做完了,但是在换组的时候还有小朋友忘了收材料就到另一组进行操作了。最后是讲评,我显得有些急于收尾,没有等所有小朋友都收拾完我就开始讲评了,我应该耐心的多等一等,等所有小朋友准备好了以后再进行讲评。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当中的很多不足,也看到了其他教师的很多优点,我一定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多向他人学习。
幼儿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
小班数学分类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水果的名称进行分类。
2.学习用“把××和××放在一起”大胆表述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各种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梨等水果,并正确说出名称。
2.苹果、香蕉、梨、火龙果、葡萄水果卡片,分类篮若干
3.环境创设:创设水果店情景。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呀,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吗,你们认识她吗?(兔小姐),对了,就是兔小姐,她新开了一家水果店,我们一起去她的水果店看看吧!
二、幼儿观察水果的摆放规律
师:你们仔细看看,兔小姐店里的水果是怎么摆放的?(按照水果的种类,把一样的水果摆在一起),你们听:谁来了?猪爸爸来买水果了,哎呦,猪爸爸肚子太大了,不小心把水果架碰倒了,兔小姐的水果倒了一地,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把水果放好吗?但是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一种本领,把一样的水果放在一起,你们能行吗?我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用水果卡片试试看。
三、个别幼儿尝试按水果进行分类
师:这两个小朋友先用我们的水果卡片试一试,看看他们能不能把水果分好,注意要把相同的水果放在同一层水果架上。
小结:你们看,他们分的对吗?请某某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引导他们用“把××和××放在一起”),对了,只有学会把相同的水果卡片放在一起,兔小姐才会请我们去帮忙,现在其他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先来看看我们的材料。(介绍操作材料)
四、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在试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1.等会你们自己选择一张桌子操作,如果发现篮子不够了,你就选择其他的桌子操作。
2.每个小朋友一篮水果卡片,你们要把水果分到桌子上的水果篮里面。
3.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后马上回到位置上。
教师讲解:我们来看看这组小朋友分好的水果卡片,分对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五、游戏结束—水果宝宝分类排队
师:小朋友都已经学会分水果的本领了,那现在我们准备出发去兔小姐的水果店帮忙啦!请身上贴着苹果图案的小朋友站在这里,贴着香蕉图案的小朋友站在这里,我们出发吧!
小班数学分类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按"鱼"的某一特征(大小、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2.能说出自己分鱼的方法,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相机、电视2、学具: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鱼(幼儿人手5~6条)、鱼缸分类板3、配组游戏:图形接龙、分点心、按标记送卡片、长短排序活动过程:
一、集体探索小鱼特征出示各种大小、形状、颜色的鱼,引导幼儿说出鱼的某一特征。(2')t:看看篓子里有什么?(小鱼)t:它们什么颜色的.?(有粉红色、有绿色、有蓝色、有黄色、还有橙色)t:样子一样吗?(有的小鱼身体是圆圆胖胖的,有的小鱼身体像三角形)t: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二、幼儿尝试分鱼(3')1、幼儿尝试自由分鱼t:要把小鱼分进两个鱼缸里,你有什么好方法?
t:请你试一试,一边分小鱼,一边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幼儿自由分鱼,教师观察,和幼儿交流分鱼的方法,引导幼儿说一说:"我是按照大小来分的",或者"我是按照颜色来分的"。
2、集体展示分鱼方法(2')教师选取幼儿按照颜色、样子分类的照片(各2张),集体展示并引导幼儿讲解分类方法。
t:刚才大家分小鱼的方法,我都拍了下来,看看你们是怎么分的?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说出分鱼的方法。如:
黄色鱼放一起,蓝色鱼放一起,这是按照颜色来分鱼的。
三角形的鱼放一起,圆形的鱼放一起,这是按照鱼的样子来分的。
教师总结:
t:小朋友们发现了两种分小鱼的方法,可以按照颜色来分,也可以按照样子来分。我们学习了不一样的方法,再来分一次,请你用刚才没用过的方法来分小鱼。
3、幼儿再次操作。(2')教师观察幼儿分鱼操作,提醒幼儿表述自己的分鱼方法。
t:这一次,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分的?请你说一说。
三、幼儿分组游戏(6')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1、新游戏的要求:我们和小鱼做游戏,玩的真高兴。请你想一想,除了按照小鱼的颜色和样子来分鱼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好方法。等会儿我们分组游戏的时候,你再来试一试!
2、分组操作要求:今天除了分小鱼的游戏之外,还有其他四种游戏,第一组是图形接龙、第二组是分点心、第五组是按标记送卡片、第六组是长短排序。请你玩过每个游戏之后,先把材料送回家,收拾好之后再去玩其他的游戏。
四、评价活动(3')1、展示幼儿分鱼中,能按照大小分鱼的照片。
t:在分小鱼的游戏中,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用了和刚才不一样的方法。一起来看以看了看,他是怎么分的?
t:大鱼放一起,小鱼放一起,这是按照大小来分的。
2、比比谁玩的游戏多?
t:除了分小鱼,你还玩了哪些游戏?数一数手上的皮筋,一共有几个,比一比谁玩的游戏最多?
小班数学分类教案(篇9)
小班数学教案:按大小对应排序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大小给四个物体进行排序。
2、在活动过程中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匹配相应大小的物体。
3、尝试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给四只大小不同的小猫排序。
教师出示图片小猫,提问:它们是谁?一共有几只?他们有什么不一样?谁会帮它们排队?先带领幼儿数数1、2、3、4只猫,然后大家确定开始的地方,幼儿上来排序,其他幼儿看排大的对不对,并集体讲述她是怎么排序的。
(2)给小猫送鱼。
教师出示三条鱼的图片。问:这是什么?谁最爱吃鱼?那我们把这些鱼送给小猫好吗?看看这些鱼有什么不一样?想想应该怎么送?幼儿操作,师生共同检查,教师引导说出:最小的鱼送给最小的猫,大一点鱼送给大一点的猫,最大的鱼送给最大的猫。大家集体练习一次。
2、操作活动。
按大小对应排序。
教师启发幼儿先将卡片中的动物按大小顺序排队,再引导幼儿将相关的物体按大小对应的排序在下方,进行排序活动。
3、活动评价:
(1)让幼儿相互安静地观察同伴的操作情况,给幼儿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再请个别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给动物排队?匹配食物的?
(2)教师表扬能大胆地讲述自己操作过程的孩子。文档仅供参考
宝宝饼干屋(小班数学活动)宝宝饼干屋(小班数学活动)
有益的学习经验:
一、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二、在亲身参与有趣的情景活动中提高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分类速度。
三、体验劳动和工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视机、录放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磁带。
实物图形饼干;拱形门、货架、货筐;大嘴动物头;围裙。
活动过程:
一、做个饼干屋小员工。谈话引入情景,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开心分饼干。
1、按形状分类。
(1)观看采购员到饼干批发市场上货的录像。
(2)明确第一项工作任务---请小员工将饼干按形状进行分类。感受分类的乐趣。
(3)师生共同检查按形状分类的结果,体验初获成功的喜悦。
2、按颜色及形状分类。
(1)接到订购电话,明确第二项工作任务。
(2)看实物投影,再次明确顾客的要求,开始分类工作。
大班—红色包装的圆形饼干
中班—黄色包装的正方形饼干 小班—绿色包装的长方形饼干 托班—蓝色包装的三角形饼干
(3)师生共同检查按饼干的形状及颜色进行分类的结果。
3、游戏《我喂动物吃饼干》。请小员工根据动物嘴巴的不同形状喂相应的 饼干。
三、神秘礼物。
请小员工们摸一摸神秘袋里的礼物,并说出它的形状。
安安全全玩滑梯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2.帮助幼儿懂得用不正确方法玩滑梯易造成伤害。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胸饰若干,照相机。2.编排情境表演。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兔妈妈:“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妈妈带你们出去玩。看,那是谁?(小狗)他们在干什么?(滑滑梯)” 2.观看情境表演,向幼儿介绍滑梯及其玩法。(1)狗妈妈是怎样教小狗玩滑梯的?为什么要这样玩?(2)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玩滑梯?小结:玩滑梯人多时要先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推拉。从楼梯这边上去两手扶好了,一层层地往上爬。眼睛看好楼梯,爬到顶,坐稳后,两手扶着滑梯两边,两条腿并拢,再滑下来。如果不这样好好玩滑梯,做不正确的动作,就会发生危险。
3.幼儿练习玩滑梯,教师指导幼儿按正确的方法玩滑梯。(1)兔妈妈:“刚才我们看了小狗滑滑梯,你们会不会象它们那样玩?”(2)兔妈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再玩一遍?这次,你们玩的时候,妈妈给你们每个拍张照,看谁滑的好。”(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活动建议:
1.此活动宜安排在开学初进行,让幼儿一开始就掌握玩滑梯的正确方法。2.日常生活中幼儿玩大型运动器具时一定要有成人保护,引导幼儿正确地玩各种运动器械,逐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区活动:
1.用在此活动中拍摄的幼儿相片布置成“我会玩游戏”角,对所用正确方法玩大型运动器械的幼儿的在其相片周围贴五角星。
2.引导幼儿在建筑角建构滑滑梯等,教小娃娃用正确的方法玩运动器械。
小班数学分类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促进幼儿比较、辨别能力的发展。
2.学习从多种颜色的不同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相同的颜色
2.红黄绿色的门票若干,红黄绿拱形门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游戏入场,感知颜色的对应。
幼儿自由选择门票一张,通过相应颜色的拱形门。
教师:请下朋友看一看自己的门票是什么颜色的,你就从哪种颜色的门进入。
二、展开
1.动画片: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观看动画片,寻找相应的颜色。
教师:小朋友看看海里有什么?小鱼是什么颜色的?
让幼儿讲一讲小朋友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吊到什么颜色的鱼
2.初步学习按颜色分类。
趣味练习:找相同的颜色
教师: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些东西是红颜色的?哪些东西是绿颜色的?哪些东西是黄颜色的?
3.排除干扰,按颜色分类。
(1)有一颗神奇树,上面结满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果子,看一看都有什么颜色的?
(2)不受形状的干扰进行分类。
教师:请小朋友把水果放进和水果颜色相同的筐子里。
三、结束
总结评价。表扬爱动脑筋的幼儿。
小班数学分类教案(篇11)
小班数学感知集合是一种针对幼儿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分类教案来引导幼儿感知集合中不同颜色的物品。作为一名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我深知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实效性。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探讨小班数学感知集合按颜色分类教案的实施。
教学目标是设计和实施任何一节课的首要任务。在小班数学感知集合按颜色分类教案中,我主要通过教育游戏和从事实践活动来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认知能力。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分收集到的物品的颜色。我还希望通过教学引导,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教学准备是教师成功实施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准备阶段,我会按照教案的顺序准备一系列不同颜色的物品,如红色和蓝色的小球、黄色和绿色的卡片等。我还会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如色彩卡片、小型模型,以及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确保教学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以满足幼儿的感知需求,也是教学准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时刻。在按颜色分类的教案中,我会以小组集体参与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我会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幼儿介绍不同颜色的物品,例如将红色和蓝色的小球放入一个篮子中,然后引导幼儿从篮子里取出同颜色的小球,并尝试按颜色分类。在幼儿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我会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正确地识别物品的颜色。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评估。在小班数学感知集合按颜色分类的教案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会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分析,我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例如,我可能会注意到某些幼儿在分类过程中有困难,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我还会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些反思对于今后的教学改进非常重要。
小班数学感知集合按颜色分类教案是一种针对幼儿教学的有效方法。作为一名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准备的必要性,教学过程的关键性和教学反思的价值。通过细致的教学设计和稳定的教学实施,我相信幼儿们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感知能力。同时,我也会记录下幼儿的学习表现和进步,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精选14篇)
教师:你们回到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讲讲今天学习的内容。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交通的不断发展促使我们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让幼儿了解一些危险因素,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指挥。
2。能根据信号做动作。
3。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交通常识——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
活动准备
1。卡片红灯、绿灯各一个,两辆玩具小汽车。
2。设置马路场景。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看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两辆玩具汽车)
2。教师示范,将两辆汽车成十字形相向开来,让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汽车相撞)
3。师: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回答)
二。认识红绿灯。
1。为了避免刚刚的交通事故发生,我们请来了这两位朋友来帮忙。(出示红绿灯卡片)
2。师:有谁认识这两位朋友吗?(幼儿回答)
3。师:那有哪位小朋友知道红绿灯的作用呢?(幼儿回答)
4。教师总结:汽车和行人在马路上行走时,要听从红绿灯的指挥,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才能行。
三。小汽车按规则行驶。
1。师:现在我们让汽车安全行驶一次。(教师按照自己给出的信号操作汽车,如:出示红灯,说红灯红灯我就停,出示绿灯,说绿灯绿灯我就行。)
2。教师操作汽车,幼儿给出信号。
四。游戏。
1。师:现在我们也来开汽车,好不好?
2。请两个小朋友来当红绿灯,一部分小朋友当汽车。
3。幼儿做游戏,教师在旁指导。
五。游戏结束,教师再次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主要是从幼儿的兴趣引导,先激发幼儿兴趣,从而认识事物,在参与到游戏中领悟。
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氛围浓厚,大部分幼儿都能在玩中认识到遵守交通的重要性。
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只注重于玩的过程,而没能在过程中认识到游戏的真正意义。所以,如果再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游戏中多让幼儿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倾听领悟。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2
设计思想
小朋友是不允许玩儿火的,因为小孩子是不允许玩儿火的,小孩子还没有对火很好的认识,因为小孩子不能对火控制好,所以小朋友们不要随便玩儿火哦!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幼儿认识玩儿火的危险,火灾会对人民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从小培养幼儿的防火意识。
活动目标
教育幼儿不玩火,避免发生火灾。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活动准备
有关灭火的录像,蜡烛2根,打火机一个,水、沙子、湿布、扇子等,人手一份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在着火的时候,几个小朋友采取的不同的灭火方法)。
活动过程
一、游戏:
灭蜡烛教师出示蜡烛,点燃。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把蜡烛熄灭呢?”幼儿想出办法后,教师提供备有的材料,请幼儿到前面试一下,教师小结。
二、讨论:
“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
小结:
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话。
三、请幼儿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看完录像,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
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四、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看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在着火的时候采取的不同的办法,每幅图的左下方有一个圆圈,你认为办法好的就在圆圈内打上“”号。
讨论
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小朋友想一想,爷爷、奶奶生炉子的时候,用扇子轻轻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来灭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图片资料并作出正确的确定。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幼儿能够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4、使小朋友们感到欢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去公园》视频。
2、《走丢了怎样办》对错确定图片
3、《安全小知识》视频、记号笔一支《幼儿用书》大班上1第30~31页。
活动过程:
1、播放《去公园》视频前半部分。今日天气很好,爸爸妈妈带着玛莎去公园玩。“瞧,他们出发了。”(播放故事视频前半部分)
2、边看边提问:突然怎样了?公园人很多,玛莎光顾着去捉蝴蝶,结果怎样样?玛莎走丢了,走不到爸爸妈妈了,这时她该怎样办?(幼儿进取讨论发表意见)
3、出示《走丢怎样办》对错确定图片。“小朋友们出了这么多主意,那我们看看下头那些做法是正确的,那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1)幼儿观察图片确定对错。
(2)请幼儿说说:这样做为什么是不对的.?这样做为什么是对的?(幼儿讨论发表意见)
(3)教师做最终的小结,并请幼儿在图画中画出“√”、“×”。
(4)继续观看《去公园》后半部分视频。
①经过正确的做法,玛莎最终找到了自我的爸爸妈妈。
②我们以后和爸爸妈妈、家人或是教师出去,我么应当怎样做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③教师小结:我们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④观看《安全小知识》视频。经过视频短片让幼儿了解到更多地安全小知识。
活动延伸:
爸爸妈妈和孩子能够共同看一些安全方面的小知识。
活动反思:
经过此次活动我发现平时很多不怎样合群的幼儿,他们也能参与其中跟群体一齐完成游戏。他们能领会教师的意思甚至创造一些动作,使得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十分。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有关做好20xx年中小学生和幼儿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切实做好学校师生安全教育,综合整治校园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以保障学校广大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
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我校将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使学生真正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能力、养成安全习惯。
二、活动目的
今年3月26日是第23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并通过疏散演练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熟悉疏散路线,掌握基本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进一步强化我校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避险能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各项安全工作。
三、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部门负责人
各班主任
保安
门卫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主题: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六、活动安排:
围绕主题开展八个一安全教育活动 1、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各班级开展《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班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事故发生的急救措施,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2、举办一次主题升旗仪式。
3月26日(星期一),开展一次以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为主题的升旗仪式。XX主任对全体师生进行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3、出一期以防溺水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4、开展一次安全疏散演练。
今年在学校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全体师生于3月30日前后针对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在教学楼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有序而行动迅速的撤离事故现场的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
5、组织一次安全大排查。
各班于3月26日--4月4日期间,要对学生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作业,主题是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
对学生使用的教室、实验室、微机室、各项体育设施、各功能教室、校园围墙等重要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班主任整理筛选出学校安全隐患,以年级组为单位,于4月10日前书面上报学校。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学校立即整改。
6、开展一次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要悬挂安全警示标语,利用校园广播等宣传工具进行安全知识宣传。
7、召开一次学生班长会议。
3月26日,学校召开各班班长会议,进行用水、用电设备安全教育,同时渗透节水、节电、节粮的三节教育。
8、发放一份倡议书。
3月26日,向全体师生、家长发放一份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倡议书,号召广大师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争做学校安全人。
七、活动要求
1、各年级要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认真准备,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今后要把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组织疏散演练的有关年级全体师生,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把安全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年级组要加强对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在疏散演练过程中坚决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3、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媒体,开展安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
4、学校安保人员要加强校园防控和治安排查,要落实校门口值班和校园定时巡查,确保学校安全有人管、有人看、有人巡、有人防。学校积极协调交警部门定时到学校周边地区巡逻,上下学时学校南门和西门口、校园周边,要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
5、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有关要求,各年级落实一岗双责制,将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任务,实现安全工作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人人能管好,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将学生安全事故纳入班级工作考核,切实将安全教育和管理融入到班级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
教育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学生生命和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桌椅是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损坏桌椅的现象时有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造成的,也有无意损坏的。通过本活动,让幼儿认识到桌椅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应加倍爱惜,发挥桌椅的最大作用,培养幼儿爱惜物品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桌椅的用途和爱护桌椅的意义。
2、培养幼儿爱惜物品的习惯。
活动准备
置小熊家场景:椅子和桌子东倒西歪的躺在地上,小毛巾若干同幼儿人数,《幼儿园里好事多》音乐带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师:今天我要带咱们班小朋友去小熊家做客
(带幼儿到布置好的小熊家场景)
师:呀!小熊家怎么了?椅子东倒西歪的,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
(1)我们帮它扶起来
(2)我们帮它整理好。[这时出现一哭声]
师:咦?谁在哭呀,噢,原来是小椅子在哭,我来听一听,它为什么哭。[装作侧耳倾听状]
请幼儿坐好,老师告诉幼儿哭的原因,进入主题。[坐法如图]
2、展开部分
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故事附在后面]提问:
(1)桌子椅子为什么哭呀?
(2)请小朋友说一说,你都知道小桌子、椅子有什么用处呀?
(3)小桌子和小椅子用处可真大,小椅子天天让我们坐在它身上小怕累,小桌子呢让我们整天在它身上写字、画画、做游戏,它们就像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这两个好朋友呢?
[以上问题请幼儿自由回答]
(4)请幼儿说说我们脸脏了怎么办?(洗一洗)那小桌子、小椅子脸脏了也该洗一洗,对吗?今天,咱们就帮小熊家的小椅子、小桌子洗脸。
[放背景音乐,每幼儿一块毛巾擦桌椅。
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擦的更干净并及时表扬擦的既快又干净的`幼儿。
3、结束部分:
师小结:小朋友都知道了小桌椅要爱护好的道理,小朋友其实还有许多好朋友象水彩笔呀、小本子呀、玩具呀,都要大家来爱惜它们。
[音乐《幼儿里的好事多》响起]
老师与幼儿一起表演
教学活动结束
附故事:《桌椅的对话》
我们都是小熊家的小桌和小椅子,每天夜晚等小熊睡觉以后,小桌子和小椅子就说起了悄悄话:
小椅子:咱们的主人小熊一点也不喜欢我,整天坐在我身上摇来晃去的,时间长了摇得我身体吱吱……乱响,我的骨头快散架了,疼死我了,我的一条腿都断了,成了一个伤病员了。
小桌子:咱们的主人对我也是一样的,整天在我身上乱写乱画,还把小粘贴随变粘在我身上,吃饭掉的饭粒也不打扫,有时还坐在我身上可疼了,我真不想在这个家里了。
小椅子和小桌子说着说着都哭了起来。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1、由于吃果冻而卡住气管造成孩子窒息死亡的案例特别多。
2、每到周一时,有的孩子会经常性的闹肚子。
3、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很喜欢把一些小硬片、碎纸等东西放入口中。
4、进餐时,有的幼儿爱说话,疯闹,嘴里含着饭就去玩了。
5、有的幼儿不生病也硬缠着父母带药到幼儿园。
6、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差。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
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每组一小筐(内有图片如:幼儿一边走一边喝水;吃饭时在说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铅笔放入口中等)
四、活动过程
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五角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5岁的龙龙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时喘不气来,晚上也睡不好觉。爸爸妈妈赶快带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做很多的检查才判断是得了重感冒,果住院治疗了一个周,病情有所好转,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龙龙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着觉,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难受了。爸爸妈妈担心死了。着急的父母又搭车来到了离家很远的医院,最后经过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的检查,这位医生从他喉咙的侧面取出了一个大大的铁制的五角星。医生说这个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检查很难发现,幸亏爸爸妈妈及时来到了这里,要不会有生命危险的。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龙龙的病终于好了。医生告诉龙龙说:“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放入口中。”
二、讲述完后提问:
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龙龙的身体好受吗?
3、一开始,医生检查出五角星了吗?为什么?
4、龙龙的爸爸、妈妈心里怎样?
5、最后,医生从他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6、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
7、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三、教师小结: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7
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开学第一课教案,新学期开始了,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让孩子每天参照上学时的时间表按时作息、饮食,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一、教育教学目标
1、巩固幼儿已有的一日生活常规和各种生活习惯。
2、引导幼儿实现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以幼儿园生活为主的转变,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各个活动环节中。
3、学会关心和帮助中小班的弟弟妹妹,学会和同伴团结友爱,学习用关心爱护的语言和小朋友交往。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二、教学准备
1、保教人员检查活动室内外的安全。
2、课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进一步熟悉周围的环境。
3、毽子
三、活动过程
(一)入园活动
1、热情接待幼儿入园,师幼相互问好。
2、通过“问、看、查、摸”对幼儿晨检,消除安全隐患。
(二)谈话活动
1、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新变化,新感觉,知道自己又长大了一岁。
2、启发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应怎样做,才是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三)如厕
在分组排队上厕所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户外活动
师幼一起踢毽子。教育幼儿在户外不乱跑,听从教师的指挥。
(五)室内活动
1、说说自己的新发现:
(1)教室里有哪些安全隐患?
(2)厕所有哪些安全隐患?
(3)户外有哪些安全隐患?
2、做好哥哥,好姐姐
知道做表率,不欺小,尊长辈,讲安全。
(六)离园活动
1、仔细听值日生叫名字,不跟陌生人走,拉紧家长的手,以防走失。
2、知道靠右走,不抢行。
3、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入园。
(七)延伸活动
家长给孩子讲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实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标。
图片
一、活动准备
活动的准备在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活动的准备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的活动。因此需要做以下准备:
材料准备:
1.安全教育情景录像、安全标志图片
2.水彩笔、记号笔、白纸等。
经验准备: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危险的事情和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滑倒、小心开水烫、注意安全等。
二、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幼儿从心里明白这么做是危险的。
2.设计标志。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但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法、学法:
整个教学活动中,采取了许多教学法,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演示法
2、交流讨论法
3、自主探索法
4、观察法
学法:主要采取了体验法,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设计自己的标志图,感受游戏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过程
利用身体语言,激发兴趣。观看、交流讨论、探索。设计标志。
(一)利用身体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老师,本活动利用肢体语言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标志的意思。如小心触电的标志:身体表现触电时的状态。
然后请幼儿猜猜教师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教师先不拿出标志,请幼儿大胆猜测是什么标志,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肯定与尊重幼儿的想法,不能因为幼儿说得不对,而批评幼儿。)
把标志拿出来,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认真仔细观察标记的形状、特征。第二次的标志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如拿出标志,请幼儿各自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标志的意思。(提高幼儿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的能力。)
这些标志在我们的幼儿园都能看到,那在幼儿园我们应注意哪些安全呢?
(二)关于幼儿园生活安全的情景录像。
进行生活中的情景录像观看,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寓教育于情境中。八个安全教育小故事选择的都是幼儿园生活安全的故事。让幼儿切身体验幼儿园生活存在的危险。
组织幼儿观看八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朋友们上下楼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发生小朋友摔下楼的情景。
2.小朋友去碰幼儿园或家里的`带电的插头。
3.在玩游戏时(如滑滑梯),不按游戏规则,争先恐后,发生摔跤的情景。
4.在玩石区,拿石头和沙子你扔过来,我扔过去。
5.将如珠子、笔帽等小东西,放入嘴巴、耳朵或鼻孔里。
6.拿铅笔等尖利的东西打架、玩耍。
7.在教室里到处跑、追追打打。
8.在幼儿园迷路了怎么办。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上面的行为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该如何改正。
师生谈话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正确有效的方法。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2、体验开开心心上幼儿园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故事磁带、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教学难点:故事表演
三、教学过程
1、倾听录音:了解故事内容,幼儿第一遍倾听后,告诉同伴故事的名称,师生共同听故事录音:故事里都有谁?
2、学说对话,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出示背景图和故事中的动物形象讲述故事:
·小青蛙看见小鸭子、小乌龟是怎么说的?
·小动物是怎样上幼儿园的?幼儿自由结伴讨论故事内容,教师巡回聆听:
·为什么要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3、情景表演,体验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情感: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大班幼儿带弟弟妹妹一起表演,进一步体验开开心心上幼儿园的情感。
4、经验迁移、表达感受:你会将自己开开心心上幼儿园的故事表演给大家看吗?幼儿表演,教师观察、鼓励幼儿。
5、小结讲述幼儿表演情况。
幼师读书会:我们致力于与幼师和家长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我们会定期分享3—6岁儿童成长及学前教育的原创文章,欢迎幼师和家长朋友们的关注!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冬天不怕寒冷,坚持锻炼的态度。
2、认识冬季不同的保暖衣物,知道冬季衣物具有保暖防寒的作用。
3、理解“厚厚的”、“毛绒绒”、“暖和”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重点:认识冬季不同的保暖衣物。
难点:理解“厚厚的”、“毛绒绒”、“暖和”等词语。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布置“小熊服装店”
2、棉衣、厚毛衣、呢外套、羽绒服、棉鞋、手套、围巾、帽子及夏天的裙子、短裤、T恤等。
3、娃娃图片(小男孩、小女孩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维尼开了一家服装店,里面的服装可多啦!有夏天的衣服,也有冬天的衣服,你想去看看吗?不过啊,老师还得请你仔细逛,看一看,哪些衣服是冬天的,哪些是夏天的。好了,我们出发吧
二、展开
1、参观小熊服装店,引导幼儿感知冬夏季服装的不同
⑴服装店里的服装还真不少呢,快来看看,都有哪些衣服啊?(让幼儿大胆、自由说,老师给予指导)
摸一摸这件毛衣,什么感觉的;再摸摸这一件短上衣,又是什么感觉的啊,这两件衣服厚薄一样吗?哪件厚哪件薄呢?哦,这是件冬天穿的棉衣啊,那你快穿上看看,是什么感觉的,暖和吗?再穿上这件薄风衣,你觉得暖和吗?(通过感知、对比后引导幼儿说出“厚厚的”、“毛绒绒”、“暖和”等词语。)
服装店里除了衣服,还有什么啊?这些帽子围巾和鞋子是一个季节穿戴的吗?
小熊店里的衣服可真不少,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⑵教师小结:夏天的衣服很薄,基本都是布做的,穿上后很凉快很透气;冬天的衣服很厚,有毛线的.、棉的还有羽绒的,穿上很暖和。
2、出示娃娃图片,请幼儿帮娃娃选衣服
快看,丁丁和依依也来逛商店了,可是,他们不知道选什么衣服好,谁愿意帮他们选一选?(引导幼儿根据冬天的气候特征为丁丁和依依选衣服)
教师小结:冬天应该给娃娃选择暖和的、厚的衣服,比如帽子、围巾、手套、厚毛衣和羽绒服等,这样才能抵御寒冷,娃娃打扮的暖和又漂亮了。
3、游戏:《服装分类》
小熊服装店的衣服很多,可是刚才我们在参观的时候都把衣服弄乱了,下次可不能这样了,应该把衣服放回原处。这样吧,我们一起帮小熊把服装分类放好。我们把夏天的衣服放到红色的货架上,冬天的衣服放到黄色的货架上,请小朋友们上来帮小熊整理一下。(提醒幼儿注意按季节分类,不要拥挤)
4、渗透简单的冬季保健常识
冬天可冷了,所以好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到户外活动,只想呆在暖和的房间里,可是这样很容易生病哦。我们要做不怕寒冷的小宝贝,坚持户外锻炼,坚持每天来幼儿园,一起做健康宝宝,好不好?
三、结束
那我们就从实际行动开始!来,孩子们,穿上外套我们要出去户外活动了。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警察、解放军、保安、消防员、交警职业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工作与人们的关系,增强幼儿尊重、热爱他们的情感。
2、初步学习遇到危险如何进行正确求助,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幼儿用书、练习册。
3、警察、交警、消防员、保安、解放军等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警察、交警、消防员、保安、解放军的服装,以及他们的职业特点。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客人,他们分别是谁?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警察图片)
教师:他是谁?(警察)对了,是警察,他是干什么的?(引导幼儿观察、交流。)
教师:现在社会上还有许多违法犯罪的现象,如偷盗、赌博、打架伤人等,警察叔叔负责教育和惩罚这些人,是我们生活安定。
教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
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小结: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辛劳地工作。
2、(出示交警图片)教师:他是谁?(交警)对了,是交警,他是干什么的?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
教师小结:交警是负责交通安全,管理行人和司机的安全驾驶,经常在十字路口见到他们的身影。
3、(出示保安图片)教师:他又是谁?是干什么的?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
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简单小结:负责小区或公司等地方的安全,不让可疑的人员进入,经常在小区的传达室或楼道内剪刀他们的巡视。
4、(出示消防员图片)教师:他又是谁?是干什么的?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
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简单小结:遇到火灾的时候,他们会开着消防车来到出事地点,在遇到城市高空作业的.时候,消防员也能帮忙,如有人企图从楼上跳下等。
5、(出示解放军图片)教师:他是谁?是干什么的?
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简单小结:他们在边防哨岗执勤、保护、守卫着我们的祖国。在我们遇到灾害危难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都会及时的帮助我们。
二、设计几种情境,让孩子知道在遇到具体事情时,应该向谁求助。
1、教师:他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安全卫士,但交通警察只管交通方面的事情,警察只管治安犯罪,消防员只管灭火和救人,保安是维护场所的治安。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到底应该找谁呢?
场景一:有一天在公交车上,钱包被偷了。
教师:我们该找谁帮忙?
教师:小朋友讲得对,应该找警察。
场景二:发现有人酒后开车。
教师:说的真好,应该找交警。
场景三:家里的门被反锁了。哪有该找谁呢?
场景四:邻居家着火了。怎么办,找谁帮忙?
场景五:在街上迷路了。
2、教师结合孩子的回答一起小结:钱包被偷了找警察帮忙;酒后开车告诉交警;门被反锁找保安;着火向消防员求救拨打119;街上迷路可以找交警也可以拨打110。
三、与幼儿深入讨论,发生这些事情时还可以有什么方法?
教师:如果发生了这些事情,除了刚才的办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然后大声的告诉大家。(教师巡视并倾听参与。)
教师结合孩子的回答小结。
四、发练习册,进行连线游戏。
1、教师向幼儿讲解练习册。
教师:这一排是我们可能遇到的事情,这排是不同的职业。在遇到这些事情,你觉得应该找谁帮忙,请你把发生的事情和人物连上线。(幼儿做题)
2、教师请孩子们展开练习册,一起讲解练习册。
教师:你们回到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讲讲今天学习的内容。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对学生进行用电、防火、防盗等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使他们在遇到危险时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资料:
安全教育读本。
教学过程:
第一,电力安全
1.学生家里有什么电器?因为彼此熟悉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教育:在现代家庭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和乐趣。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用电知识,不注意用电安全,就会很危险。因此,不要出于好奇而自行拆修电器,更不要随意乱拉乱接电线、拆卸电器。使用和操作电器时,注意不要弄湿水。一旦电器出现故障,立即切断电源。
二、消防安全
1.提问讨论:如果你家失火了,或者看到邻居失火了,你该怎么办?(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做法和对正确性的肯定。)
2.根据讨论,结合安全教育读本,给学生增加一些防火知识。
第三,预防溺水
回忆游泳、钓鱼、玩水等引发的溺水事故。在学校,结合现在天气炎热,要求学生游泳时有大人陪同。未经允许,他们不得在海滩或水库游泳。即使在游泳池里,他们也必须严格遵守规则。
四、结合实际教育预防高楼坠落、药物中毒等。
第五,课堂总结。
幼儿园预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集(四)1。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和珍贵,感受生命的珍贵。
2.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学会自救。
教学过程:
第二,激情的引入
1.老师讲一些溺水的例子。
2.听了这些例子,我想在座的各位都不会感到轻松。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消失了,你会叹息吗,你会感到遗憾吗?你此刻在想什么?请告诉我你的看法。
3.在炎热的夏天,很多人喜欢游泳,由于缺乏游泳知识,溺水死亡的情况经常发生。据一些地区统计,溺水死亡率占意外死亡总数的10%。
4.总结:人要珍惜生命。今天,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会珍惜我们的生命-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第三,新拨款
1.游泳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生观看中学生在安全教育专题片中游泳的画面。
学生讨论:游泳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做总结:
游泳应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和老师同意不要去;不会游泳的大人不能陪;深水的地方不要去;我不想去河流和池塘。
2.在网上收集学生溺水事故,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分析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做一个总结:
溺水的原因主要有几个: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水中突发疾病,特别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第四,教育学生如何预防溺水。
1.不要单独外出游泳,不要去不了解底和水情或者危险、容易发生溺水伤亡的地方游泳。选择一个好的游泳场所,对该场所的环境有清楚的了解(如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面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深浅等。).
2.你必须有组织,在老师或熟悉水的人的指导下游泳。以便互相照顾。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要清点人数,指定救生员进行安全保护。
3.注意你的身体健康。平时四肢容易抽筋的人,不要参加游泳,也不要在深水区游泳。下水前要做好准备,先锻炼身体。如果水温太低,在浅水区用水冲洗身体,等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有假牙的同学要摘下假牙,防止呛水时掉入食道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质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要逞强,不要贸然潜水浮潜,不要互相打斗,以免饮水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中游泳。
5.如果在游泳过程中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如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应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时,如果小腿或脚抽筋,不要惊慌。可以踢腿或者使劲跳,也可以使劲按摩,拉抽筋的部位,还可以叫同伴帮忙。
5.教育学生如何在他人溺水时施救。
1.大声呼救。向附近的大人大声呼喊,尽量引起大人的注意,请求大人实施救援。
2、简明扼要地向救援人员说明溺水人数和位置,以便于救援工作。
3.可以向落水者扔救生圈、竹竿、木板等东西,然后拖到岸边;如果没有救援设备,可以入水直接救援。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施救。他们应该立即呼救或使用救生设备呼救。
课堂总结
1.学生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在你手中。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安全教育课,学会珍爱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及防溺水集锦(第五部分)活动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请每个孩子提高安全意识。
3.引导幼儿懂得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幼儿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行为的辨别能力。
要准备的活动
相机拍摄的一些幼儿溺水的图片或视频。
活动过程
一、会话介绍
1.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的,现在是夏天,天气变得很热。如果天气变热了,你该怎么办?但今年,由于天气炎热,几个孩子静静地在河流和池塘里游泳。你想知道他们去游泳时发生了什么吗?
2.今年在瑞金短短十几天,就有几个孩子在河里游泳或者在池塘边玩耍被淹死。他们再也见不到他们的父母了。他们那么穷,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非常非常难过,他们的老师也很难过。
二、防溺水教育
孩子,怎样才能防止自己溺水?谈谈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溺水事故?让孩子们讨论。
2.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止溺水:
(1)禁止我们的孩子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到江河、池塘、无盖井、水坑玩耍、钓鱼、游泳。你不能去钓鱼、游泳、玩水等。独自或结伴在池塘边。
(2)儿童不应在往返花园的途中在河中玩耍或在池塘中游泳。
(3)我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很多都不会游泳。如果我们发现有的孩子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水库里、池塘里、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他们。我们应该打电话给成年人帮忙或者大声拨打“110”。
3.播放图片或者视频,看学者的图片。孩子们,你们感觉如何?
4.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什么?这些孩子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该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三、总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老师总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在你手中。希望我们的孩子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提高安全意识的好习惯。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11
篇一:如何对待陌生人
最近北京马连道家乐福发生一起孩子失踪案件,虽然最后孩子找到了,但是找到的孩子头发已经被剃光、衣服已经被换掉,人口贩子也没有抓到,年关将至,人多混杂,不法事件也容易发生,所以家长和老师们提前做足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现在就从如何和陌生人相处说起。
1.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2.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2.玩具、果冻、巧克力。
3.有关的图片四张(附后)。
活动过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他公园怎么走,沙沙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非常感谢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不过还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注意的呢?”
2.集体讨论:(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选择游戏(每题分A、B两个答案,幼儿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一边)
1.陌生人就是坏人吗?
A. 陌生人就是坏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
4.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
A.巧克力、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用车送你回家。
A.先说谢谢再上车。B.不能上车。
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四、结束活动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篇二:南南的脚受伤了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懂得安全乘坐自行车的重要意义。
2、学习乘坐自行车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自绘《南南的脚受伤了》图片(一)、(二)。
2、自行车一辆、放在自行车上用的儿童座椅两张。(一张是放在前杠上的,一张是放在后架上的)。
活动过程:
1、看图片,讨论南南的脚受伤的原因。
(1)、小朋友,你们每天坐什么车来上幼儿园?
(2)、有一位小朋友叫南南,他也是坐妈妈的自行车上幼儿园的。可是有一天他却没有到幼儿园,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指导幼儿看图片)
(3)、看图片(一):南南的脚怎么了?
看图片(二):为什么会被轮子卡住?脚受伤了会给自己带来哪些不便?
小结:
南南是因为两手没有抓住扶把,两脚没有踩住踏板,坐在车上乱动才把脚卡在轮子里受伤了。脚受伤了就不能走路、不能做操、也不能玩游戏了。
2、请幼儿看挂图《南南的脚受伤了》,并进行讨论。让幼儿学习如何安全地坐自行车,并教会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师推出自行车,取出两个座椅装好。
怎样坐在自行车上就不会有危险呢?我们的脚应怎么放?手应放在哪里?身体应怎样?能不能坐在车上睡觉?能不能坐在车的前杠上?
小结:
当我们坐自行车时,应把脚放在踏板上,两手抓住扶把,身体不能来回的转动或摇晃,不在车上睡觉,不坐在前杠上,这样坐车就不会有危险了。
篇三:宝宝坐汽车
小班安全与户外游戏相结合的教育活动
设计意图:
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幼儿坐车的机会越来越多,因缺乏乘车常识而引发的伤害事故屡有发生。为了使幼儿了解基本的安全乘车常识,增强幼儿乘车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设计了一节安全和户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宝宝做汽车”。
活动目标:
1、知道乘坐汽车时不随意按动车内按钮,不干扰成人开车,不把头和手伸出窗,开关车门时注意安全。
2、被困车内时知道及时呼救。
3、积极参加活动,感受户外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男孩被车门挤到手的图片;男孩坐在车内将头和手伸出窗外的图片;汽车内各种按钮的图片;男孩被困车内的照片;
2、节奏儿歌《宝宝坐汽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提问:
(1)你坐过车吗?坐过什么车?
(2)是和谁一起坐的?感觉好不好?
幼儿都高兴地讲述自己的乘车过程。
二、了解安全乘车常识。
观看男孩被车门挤到手的图片。男孩坐在车内将头和手伸出窗外的图片。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怎么了?我们在开关车门时应该怎样做?在乘坐小汽车时怎样做才更安全?
小结:开关车门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把手和脚放到车门外,不随意开关车门。
如果车内有宝宝安全座椅,一定要坐在安全座椅上,,如果没有,就要提醒爸爸妈妈把车开的慢一点。不要把头和手伸出车窗外,这样做很危险。
2、观看汽车内各种按钮的图片
提问:汽车里这些按钮你认识吗?他们有什么作用?我们坐车的时候能随意动这些按钮吗?为什么?
小结:汽车里的按钮都有各自不同的用处,小朋友在乘车是不能随便乱动按钮,千万不要干扰爸爸妈妈开车。
三、请你帮帮他。知道被困车内的自救方法。
播放一段视频:炎热的夏天,小男孩被锁在了汽车内,车里又热又闷,小男孩满头大汗难受极了。这时候他应该怎样做?请你帮帮他。
与幼儿讨论被困车内的自救方法。
小结:我们一定要提醒妈妈爸爸,不要把我们独自留在车内。如果被困车内感觉不舒服,一定想办法呼救。可以按喇叭、用力拍打车窗等方法向路人求救。
儿歌
爸爸开汽车,宝宝不淘气,
开关车门时,一定要注意。
小手和身体,不能伸出去,
安全坐汽车,宝宝数第一。
四、做游戏《宝宝坐汽车.》
1、教师:我是汽车小司机,欢迎小朋友们来乘我的汽车。
坐车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要做文明小乘客。我们比一比谁做的最好。
(老师做司机,小朋友排成一排做乘客。)
我们开车了,小朋友一起唱儿歌《宝宝坐汽车.》
爸爸开汽车,宝宝不淘气,
开关车门时,一定要注意。
小手和身体,不能伸出去,
安全坐汽车,宝宝数第一。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感受到社会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社会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现在幼儿缺乏安全乘车常识,家长也缺乏孩子安全乘车常识,因孩子乘车引发的伤害事故屡有发生。我们不但要教育幼儿安全乘车,更应该通过家园共育教育家长照顾好孩子,家长文明驾车,孩子安全乘车。
篇四:安全教育月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中就蕴含着教育内容,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因此,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有效的教育时机,及时实施随机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与幼儿学习、生活在一起,如果不及时引导,那就会丧失良好教育契机。
教育目标:
保护幼儿的生命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教师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安全教育和保护工作。随机教育是自护教育中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因为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有较深的理解,也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准备:认识火警电话(图片)、火的危害和益处(录像)、自救的方法(情景表演)
活动形式:分班进行
具体内容及要求:
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懂得火不能玩,有基本的安全知识。
2、初步形成自我保护能力。
过程:
一、认识火警电话119
创设情景表演(波波透过院墙看见焚烧树叶的烟,他大叫起来:“老师,着火了!”)
(1)讨论 “你怎么知道着火了?”
(2)“着火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幼儿的回答是找消防叔叔,打110,甚至有的幼儿还真的表演起来。“消防电话到底是多少呢?”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有120,有110,就是没有119。)
重点教育幼儿(尽最大能力离开火源,找大人寻求帮忙)
出示图片(大大的119),并告诉幼儿:这是火警电话119。你们还小,当有火灾时,你们要赶快离开,告诉大人请他们帮忙。
二、初步感知火的危害和益处
(1)、带幼儿去观察火源,让幼儿略知火有好处,也有坏处。看到枯叶还在燃烧并发出很多烟,幼儿的反应还是以为真的着火了,需要请消防叔叔,打119电话。
(2)、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烧的是什么?为什么烧它?烧了有什么用处?这种火有没有危害吗?”幼儿七嘴八舌,我相信他们已经明白这种火的意义。
三、 进一步感知玩火所带来的危害。
观察录像(前面有一片枯草被调皮男孩烧掉)
幼儿观察后提问:“这一大块黑黑的地方怎么了?周围的草漂不漂亮?柔软不柔软?”引导幼儿明白随意玩火的危害。
故事教育(发生在大哥哥身上的事,由于玩火,点着了稻草堆,引燃了房屋,最后是在消防叔叔和大人的帮助下这场火才被扑灭,)。
幼儿讨论知道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知道如何自护。
四、学习火灾逃生
(一)观看录像
(二)讨论逃生的初步方法方法
首先要有秩序,要用湿毛巾捂住嘴巴预防烟呛。
(三)幼儿练习逃生的方法
环境创设:
根据安全教育月具体活动内容创设一些活动区域,准备相应游戏材料。
(1)在科学栏创设安全教育专栏,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2)让幼儿认识119的标志。
家长工作:
向家长介绍安全教育周具体活动内容,使家长了解幼儿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在家中为孩子创设安全的环境,提醒幼儿不做玩火、玩电、危险事情。
具体措施:
1、利用正规性教育活动和非正规性教育活动(每周一晨间谈话活动时间)向幼儿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2、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游戏活动教给孩子初浅的安全知识。
3、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安全和不安全行为,使幼儿更直接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
篇五: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图片四张(附后)。
2.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冻、巧克力。
活动过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他公园怎么走,沙沙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非常感谢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不过还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注意的呢?”
2.集体讨论:(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选择游戏(每题分A、B两个答案,幼儿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一边)
1.陌生人就是坏人吗?
A. 陌生人就是坏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
4.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
A.巧克力、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用车送你回家。
A.先说谢谢再上车。B.不能上车。
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四、结束活动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和幼儿讲变色龙沙沙和一个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一段事情,引发幼儿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谈谈对“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见陌生人应注意些什么。再通过集体的学习,帮助所有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变可能遇到的危险:我认为仅仅告诉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动中设置了一些与幼儿实际生活非常贴近的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再通过游戏活动,共同分析判断,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篇六:会“咬人”的电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标志图一张,电插线板一个;“有电危险”粘纸10张(叫幼儿活动资源包)
2.《会“咬人”的电》教师教学资源。 3.幼儿学子资源①第18-21页。
活动过程:
1.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故事里有谁?
(出示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
小朋友可以自己插插线板吗?
蹦蹦是怎样做的?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寻找并讨论如何保证安全用电。
提问:我们的幼儿园哪里有电插线板?怎样才能让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碰电插线板有危险呢?
请幼儿分别找出活动室、盥洗室、寝室、户外活动区等场地的插线板所在位置。通过讨论,找到提示幼儿注意安全的方法,如:在插线板旁边张贴“有电危险”的标志图及用东西遮挡等。
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①第18-21页,将“有电危险”的标志贴在插座旁边,以示提醒。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或小金属片插到插座的小嘴巴里,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知道进餐时菜汤泼在桌子上或身上时的简单处理方法。
2、能根据图片大胆讲述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
故事《碗里的汤泼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讨论:汤泼了怎么办?
师:午餐时,大家都在吃饭,吃着吃着,玲玲突然叫了起来:"哎呀,不好了!我的汤泼了……"玲玲的汤泼到哪里了?(桌上)如果你的汤也泼在了桌上,你会怎么办?
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
教师小结:吃饭时,汤泼在了桌子上,要赶紧把胳膊移开,以免汤把自己的衣服(、袖子弄脏了,甚至烫伤了自己。
二、继续听故事,继续讨论:汤泼了怎么办?
师:我们再来听听,这个小朋友的汤泼在哪里了?(汤顺着桌子往下流。)他该怎么办?"来听听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让开流下来的汤,再请成人帮忙。)
教师小结:汤泼在桌子上,又顺着桌子往下流,小朋友要立刻让开留下来的汤,以免汤把自己的.衣服、裤子弄湿。然后,可以请成人帮忙处理泼下来的汤。
三、教师总结。
师:有时,因为小朋友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汤弄泼了,当大家遇到这种事时,首先要让开泼下来的汤,然后再请成人帮忙。如果不让开,汤就会弄湿自己的衣服,甚至会烫伤自己。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13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并掌握在上车时、乘车过程中及下车时的安全常识。
2、教育幼儿要注意安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二、活动准备:
1、用小椅子搭建一个公共汽车的场景,方向盘一个。
2、教学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组织幼儿讨论乘车时应该注意什么。
1、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xx地方秋游。乘什么车去呢?乘车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老师根据幼儿的讨论内容,请幼儿找到相应的操作卡片,让幼儿分析原因,知道怎样做是对的.。
2、你们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乘车的呢?
3、小结。
我们乘车时,首先要依次排队上下车,不能拥挤;上车后找到座位坐稳或用手抓住扶手站稳;乘车时不能哄闹,不能将头、手伸出窗外;在车上不能吃带壳、核、小颗粒的或棒状食品;车停稳后才可以依次下车。
(二)组织幼儿在设置的汽车情境中游戏,巩固幼儿的安全乘车常识。
1、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游戏规则。
2、将幼儿扮演乘客和安全检查员进行游戏。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并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和作用。
2、知道防火的重要性,要爱护生命爱护森林树木。
3、尝试了解森林防火一系列。
活动准备:
课前准备:初步认识各类标记图案(关于火的有关标记)、有关消防灭火短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
1、出示各类标志图案。提问:宝宝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教师小结:消防标志是一种指示性标志。它是由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图形、符号活文字并配以一定的.颜色所组成的。
二、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
1、出示图片:
标志分类
1)火灾报警和手动控制装置标志:消防手动启动器、火警电话等。
2)紧急疏散途径的标志:紧急出口、疏散通道方向等。
3)灭火设备的标志:灭火器、消防栓等。
4)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地方或物资的标志:禁止火灾、禁止用火灭火等。
5)其他类型:禁止带火种、当心触电等。
2、投影标志你认识什么标志?这个标志的.图形怎样,有什么含义?(消防手动启动器;发声警报器;火警电话;紧急出口;地上消火栓;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安全通道;禁止吸烟、烟火、燃放鞭炮、放易燃物)
3、讲解幼儿园的消防栓。
三、关看灭火短片:
大家认真观看后讨论:
1、宝宝刚才影片里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发生火情应该怎样与消防队取得联系?
打火警119、讲清出事地点详细地址、火势情况
2、影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还有什么情况可能发生火灾?
发生火灾怎么办?怎样防火?打什么电话求救?
四、小组讨论森林里如何防火
1、分组讨论:森林里能否点火?为什么不能?
2、小结归纳森林着火的危害性
五、巩固总结
1、匪警、火警、急救中心电话各是什么?
遇坏人打110,着火打119,急救中心120。
2、遇到火情,危险情况时,要保持镇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幼儿园防电安全教育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1、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电器的用途: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电器产品,你知道哪些电器呢?它们有什么作用?
(2)这些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电器要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呢?
(3)你知道电从哪里来?(发电站)
(4)教师小结:电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电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2、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仔细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没有电。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碰到电,发生危险。
3、组织幼儿讨论:
(1)如果你们家的电线破了,怎么办?(用专用胶布包裹)
(2)如果你看见电线断落在路上,应该怎么办?(绕过去)
4、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教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湿的手接电源。
(3)出示“电”的`标志,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志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5、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
看图说说: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
使幼儿知道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前给幼儿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们再看使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录像,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英语教案14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英语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英语教案 篇1
【课题】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教学难点 】Girl的发音; Watch out! 的运用。
【教具准备】教材相配套的视频、动画课件[Unit 1 A Let’s learn]
1.复习Let’s talk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做角色扮演。
2.教师出示国旗,让学生说出该国家的英文名称。
1.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使用Let’s learn/A相配套的视频课件]
2.教师提:How many people do you see?
Who are they?
3.教师接着学生的答案来教读新单词。
T: Yes. We can see two people in it. They are Wu Yifan and Sarah. Wu Yifan is a boy. But Sarah is a girl.
T: Look!(分别指着男孩和女孩说)This is a boy. That is a girl.
4.让学生模仿说句子:This is a boy. This is a girl.
5.让学生模仿教师说:I’m… I’m a boy/girl. I’m from…
6.让学生模仿教师说:I’m a boy/girl. …(人名) is a boy/girl.
7.教师出示动画A Let’s learn,学习单词boy, girl。
8.让学生再看一遍教学课件。问学生:What does Wu Yifan say?
9.学习短语Watch out! 让学生先猜一猜中文意思, 教师再解释:Watch out相当于Look out !。
10.教师反复点击动画中的人物或对话框,让学生跟读单词和短语。
先看Let’s play部分的视频演示,再让学生模仿做该游戏。叫一个学生上台背对大家,下面的学生可发出奇怪的声音或用异样的声音说一句英语,讲台上的学生根据声音猜出他/她是“boy or girl”。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来安排游戏的时间。
让学生指着班上的某一个同学说:This is …He’s a boy. This is…She’s a girl.练习使用he和she来表达。也可让学生打开书,指着书中的某一个人物来进行这一活动。
板书设计 :
英语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备时 9、6 授时9、7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句子,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能够表述自己以何种方式上学并简单陈述原因. 3.能够听董Lets try的录音内容并选出正确选项。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听、说、读、写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Usually Sometimes I go by… 2. 难点:学生书写四会句子并能简单陈述选择某种交通方式上学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2.教师准备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师生对话,然后学生复习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 (2)Lets sing 教师放c Lets sing部分的歌曲。 2.预习(Preview)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提问:“How d0 you go to school?”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回答,教师对表达仍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2)Letstry 从听觉上进一步感知主要句型。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talk (1)教师提问学生:“How do I go to school,do you know? Ask me,please!”鼓励更多的学生提问教师:“How do you go to school?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辆自行车、一辆公共汽车和~辆计程车的图案,并分别在后面两图旁标&当地的价格,如:l yuan,1o yuan,回答说:“Usually I go to school by bike。because its good exercise.Sometimes I go by bus,because its cheap.It costs l yuan.Sometimes I go by taxi,because its fast,but its too expensive.It costs 1o yuan. (2)教师放课文录音,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How does Sarah go to school?listen.”学生听后模拟Sarah来回答问题。 (3)学生跟读录音,然后两人一组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练习对话。教师请几组学生展示对话。要求尽量多地使用已学过的句子。 Group work 教师让学生四人一组,通过提问“How do you go to school?”了解同学用何种方式上学。 教学反思 :由于前一课已能用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How do you go to Canada/…? ”来替换关键词询问别人的出行方式;并能够用句子“I go by…”进行回答,所以这一课表述自己以何种方式上学并简单陈述原因显得不再很难,倒是频率副词usually,sometimes,often, always运用不是很好,同学们有点忘记了,需要教师进一步复习加深印象,巧用本单元的CHANT是个不错的方法。
英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运用“I’m…(动物名称)Nicetomeetyou.....和Ilike.....进行对话交流。
2、体验在动物聚会中积极运用英语与同伴打招呼和做自我介绍的快乐。
3、感受英语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MP3;神秘纸箱;各种动物头饰;PPT;照相机;音箱;电脑;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一起唱跳《Bingo》
T:Hello,everybody,I’mRitaLet’ssayhelloHellotoeachother。Hello
C:Hello。
T:Next,followme,Let’ssingasongtogether。
二、情景导入
T:“TheChildren’sdayiscoming,(6.1快到了)Let’shaveapartywithanimals,OK?”
C:OK
T:Look,Ihaveamagicboxandtherearealotofanimalsinside。Letmechooseonefirst。(老师示范,抽出一张图片问What’sthis?)
C:(It’sa)Rabbit。
T:(老师带上头饰)I’marabbitJump,jump,jump。
(请小朋友,Comehereonebyone,抽头饰,说“oh,I’macat,miaomiao或动作”然后回座位)———类推
Everybody,standup,followme,Music。洪恩
老师示范动作,孩子跟着模仿
三、找朋友
(老师先找一个小朋友示范再请小朋友依次进行。)
T:Introduceyourselftoyourfriend
C1:I’madog,wowwow。
C2:I’macat,miao,miao。
C1:Nicetomeetyou。
C2:Nicetomeetyoutoo。
类推
新授单词(dog,cat,rabbit,bear,mouse)领读环节:T:老师出示单词并领读。
游戏巩固:巩固方法:makeacirclegogo,等
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T:Everybody,let’smakeacircle......所有的小猫找到对应单词的家)
T:It’stimetogotobed。(所有的小动物假装睡觉。)———后面类推2—3轮
进餐时间
T:Let’shavelunch。Look,hereissomefoods,look,what’sthis?(老师出示食物图片或实物)
C:Fish。
T:Wholikesfish?
Cx:I’macat,Ilikefish。
T:Hereyouare。
Cx:Thankyou。
类推
四、结束:
T:“Nowwearegoodfriends,let’ssinganddancetogether。Musicstart。”
(“现在大家都互相熟悉是朋友了,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吧,音乐响起来!”)一起唱跳歌曲《Icansing》
老师:“Animals,let’stakeaphototogether。Let’smakeapose。Let’ssay“Happy
Children’sday。”
(“小动物们,大家来摆个造型拍照留念吧!一起说‘HappyChildren’sday。”)
英语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辨认物品的所有者
2、根据场景询问英语中对应的表达法
语言目标:1、Is this/that your pencil?
Yes.it is. It’s my pencil.
No.it is n’t. It’s her/his pencil.
2 .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3. How do you spell it?/pencil? P-E-N-C-I-L
能力目标:通过情景操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主题是:“确认物品的所有权”,物品主要围绕着教室内学生身边的常用物品,在教学时使用实物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结合所授内容,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情境。采用直观教学、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情景操练,掌握单词和达到练习重点句型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词汇:pencil, pen,book, eraser, ruler, notebook, ring, key, pencil -case, backpack, ID card, baseball, watch, computer game
2.指示代词:this , that(Is this/that your/her/his…?)
3.What引导的问句
4.Yes/No简单回答
5.学习物主代词:your my her his
四、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收集学生的一些学习用品
StepⅠ. 讲授新单词
and learn our school things. 出示图片,学习新单词(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an…)
2.1a 让学生完成match的任务,然后订正答案
3.朗读P7-1a中的新单词。(先是全班,然后分小组检查、补漏)
4.听录音,完成P8-2a的听力练习,订正答案
StepⅡ.Presentation(介绍)
1.看P7-1a图,听对话(让学生看一张大图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所听对话的理解)
2.再听对话,完成书上要求标号的任务,订正答案
3.跟读对话,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对话(互相检查、帮助)
4.进行小组对话练习,可以更改有关的词,编写自已的对话。
5.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自由读
StepⅢ.Listening
1.听对话,要求学生不看方框中所给的单词,填入横线上。纠正答案
2.再听录音,跟读1-2遍后,分角色对话
StepⅣ.Games
1.做游戏(P8-2b)
规则:将学生的一些物品收集上来,放在一个箱子里,请一个学生上前来,蒙上眼睛,从箱子里取出一样物品,全班学生一同发问,“What’s this in English?”这名学生猜,使用句型”Is is a/an…”猜到之后,可以回座位,每位学生有两次机会猜,否则就视为失败。
StepⅤ.Grammar Focus
1. Is this your pencil? Yes,it is.
2. Is this my pen? No,it isn’t.
3.Is that his book? Yes, it is.
4.Is that her eraser? No, it isn’t.
StepⅥ.Homework
Read the text. Collect the names of school things.Write them on the exercise books.The more the best.
英语教案 篇5
学校 北京50中学 授课教师 毕扬扬 学科 英语 班级 高一五班
时间 .6.4 指导教师 王茜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室 高一五班
课题 Unit21 Body Language
教学目标 1 talk about body language
2 describe gestures and facial expressions
3 How to act out gestures and facial expressions
重点 1 Intensify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acting
2 By combining performing and listening, create a language study environment to make students have enough chance to perform
教学助手段 Multimedia
板书设计 face --- facial murmur
Culture maintain
To and fro hitch-hiking
教学流程及方法 注示
Step 1 Lead – in
In our daily life w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using spoken language, but is there any way we could use to communicate? For example, when I come into the classroom for my class you are talking freely and loudly I do such gesture to make you quiet ( a gesture).That is a body language. Today Let’s talk about body language.
Step 2 Warming up
1 Open your books and look at the pictures. Match the picture with the correct sentence.
2 After that comes the real body language. Look at the screen. Here are some gestures.
3 It’s your turn to act out some gestures. Look at the screen and act out some gestures with your partner.
4 Group work:
Four people form a group. I’ll give each group a card on which is some gestures. Act them out. Few minutes later each group selects one person to act out one of the gestures. But never do the action that others have done.
Step 3 Listening
1 The first passage:
①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119. Here are ten actions some of which have been done by Jenny. Now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ick out which has been done by Jenny. ( After the first time listening review the tape while asking: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② Do the exercise in books.
2 the second passage:
① listen to the tape
② fill in the blanks and do the exercises
Homework
Finish the exercise in your book;
Make a good preparation for reading of Unit 21.
课
后
小
结
Sometimes the students can not understand what they have been told to do so their listening ability should be improved.
英语教案 篇6
一
A: Hi Wang Ling, how are your studies going?
B: Well exciting, but sometimes I find them very difficult. Most of the other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lectures without d _____1_____, but I have to listen carefully and take lots of notes.
A: Yes, I know what you mean. Have you c____2_____ recording the lectures?
B: No, I didn’t think we were a____3_____ to.
A: Oh it’s no problem, you just have to ask the lecturer’s p____4_______.
B: Oh, that’s a good idea. And I don’t get used to the teaching m____5_____. We are often asked to have discussions. You know we seldom did this in China.
A: Well, discussions are really difficult for you at the b___6_____,but they are really a good way of learning. The other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____7_____ and you can learn much from them.. So during a discussion listen carefully. If there’s something you don’t understand, you can raise q____8_____.
B: I see.
A: Anyway, don’t always worry about your studies. You need to r___9____ yourself. Say travel to some places in Britain.
B: That sounds a good idea. I am so glad to have a f___10 ___ like you in Britain. Thank you very much.
二
A: Miss Dermott, let me ask you straight away. Do you think, within a few years, many people could work at home i___1___ of working in offices?
B: Oh, yes. It’s happening now. You see, th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has made much p___2___ in the last ten years.
A: And how do these people manage to work? I mean, what e____3____ do they have at home?
B: Well, they have a television set, a computer, a printer, and a telephone to c___4___ with other computers.
A: Oh, I see. But surely there’re some a_____5_____ in being able to work at home.
B: Yes. Working at home, people don’t have to spend a lot of time getting to and from their work places. The rush hours, as everyone knows, are the worst time of day to travel. Millions of people have to get up early to a___6___ the rush hours.
A: Ah yes, I see.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c___7____ of home-workers?
B: Oh, let me tell you what might h___8____. In the future a British firm in, for example, London, might e___9____ clerks in Belfast, or a Paris c____10____ could have their secretaries in Spain, and then they just use a telephone to call around for the labour.
三
A: Why don’t we go a___1___ for a change? Where I’d like to go is France, Spain, or Italy.
B: Mm, I’m not at all that i____2____ really. I’d rather stay at home.
A: Oh, come on, Simon. Think of the sun!
B: Yes, but think of the cost! Going abroad is very e___3____. The best thing about having a holiday here in Britain is that it’s cheaper. And a___4____ thing, the traveling would be easier. No boats, planes or anything else.
A: Even so, we’ve been to most of the interesting places in Britain already. There’s no p___5___ in wasting our summer holiday here.
B: Mm, I suppose you’re right. However, what I hate is the t___6____ in changing money abroad.
A: Oh, don’t be silly, Simon.
B: And what’s more, I can’t speak any of the languages-you know that. It’s all right for you. You can speak f____7_____ languages.
A: Exactly. You see, what I’d really like to do is to p____8____ my French and Spanish. It would help me a lot at work.
B: Mm, but that’s no use to me.
A: But just think of the new p___9____ we’d see, the people we’d meet!
B: But, look, if we s___10____ here, we wouldn’t have to plan very much.
A: I’m sorry, Simon. I just don’t want another cold English summer.
四
A: 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the chemistry lab is?
B: Yes. It’s just on the fifth floor of this b____1____.
A: How often do you do c___2____ experiments there?
B: Twice a week.
A: Can you go there without a t___3____?
B: No. That’s not allowed.
A: What does the teacher often tell you to do when you are doing an e____4____?
B: He often tells us to look c____5_____ and follow the i____6____.
A: 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finish the experiment?
B: We must put e____7_____ back in the cupboards and wash our hands.
A: Right. It is very i___8____ to keep the lab clean.
B: Yes, safe as well. We must turn off the e____9____ before l___10___ the lab.
五
A: I’ve got two t___1___ for the rock concert tomorrow evening. 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me?
B: Sorry, I don’t like rock music very much.
A: What k___2____ of music do you like?
B: Pop music, e____3_____ country music.
A: Why do you like l___4____ to country music?
B: Well, the country singers often play the guitar while s___5___. And I like to play the guitar.
A: What’s country music about?
B: It’s about c____6____ things for everyone.
A: How a____7____ rock music?
B: It e____8_____ true feelings about society, friendship and even war.
A: What’s the greatest d____9____ between pop music and rock music?
B: Most pop singers make music their c____10____ while rock singers make music their life.
六
A: Hello! This is Li Ping. May I s___1___ to Wu Dong?
B: Yes. Speaking.
A: Hi! Thank you for the m___2____ about the meeting. But I’m sorry I won’t be there next Week, because I will be away then. Can somebody e___3___ go to the meeting for me?
B: Yes, I think so. Please make s___4___ one of your office workers will be p___5____ at the meeting.
A: OK. But I don’t know what the meeting is about. 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it?
B: Certainly. It’s about how to i___6____ our service.
A: When and where will the meeting be h___7___?
B: The meeting will begin in Room 304 at two o’clock next W____8____ afternoon.
A: How l___9___will it last?
B: For about an hour.
A: Who will conduct the meeting?
B: The m____10____ of our company.
七
A: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Earth Summit?
B: Yes. It’s a meeting held by the UN to discuss e____1____ issues.
A: When and where was the l____2____ Earth Summit held?
B: In Johnnesburg in .
A: What was the main t___3____ of the summit?
B: Sustainable d_____4______.
A: What did e____5____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discuss in Johnnesburg.
B: They discussed the three biggest k___6___ in the world: contaminated drinking water, poor sanitation and air p___7____.
A: What else did many speakers speak about at the meeting?
B: They also spoke about poverty, war and violence.
A: Why are c___8____ like the Earth Summit important?
B: Because they help us understand that there exist serious p___9___ facing the earth and that only by c___10___ the way we live can we save the earth.
Keys:
一. 1.difficulty 2. considered 3. allowed 4. permission 5. method 6. beginning 7. opinions 8. questions 9. relax 10. friend
二.1. instead 2. progress 3. equipment 4. connect 5. advantages 6. avoid 7. conditions 8. happen 9. employ 10. company
三.1. aboard 2. interested 3. expensive 4. another 5. point 6. trouble 7. foreign 8. practice 9. places 10. stayed
四.1. building 2. chemical 3. teacher 4. experiment 5. carefully 6. instructions 7. everything 8. important 9. electricity 10. leaving
五. 1.tickets 2. kind 3. especially 4. listening 5. singing 6. common 7. about 8. expresses 9. difference 10 career
六. 1. speak 2. message 3. else 4. sure 5. present 6. improve 7. held 8. Wednesday 9. long 10. manager
七.1. environmental 2. latest 3. theme 4. development 5. experts 6. killers 7. pollution 8. conferences 9. problems 10. changing
英语教案 篇7
character: lion
ra it a
ra it b
teddy bear a
teddy bear b
l: hello, everyone. i'm lion. today is my birthday. i'm very ha y. i dre ed beautiful. i prepared a delicious cake for my friends. i'm busy.
r: hello, everyone. i'm ra it. today is lion's birthday. let's go lion's home. (so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jump, jump, jump, jump, jump, jump, ru ing, ru ing, ru ing, ru ing, ru ing, ru ing, now let's go, now let's go.)
场景一:门铃响了,狮子去开门。
l: who?
r: i'm ra it.
l: good morning, ra its.
r: good morning, lion. how are you?
l: i'm fine, thank you. come in please.
r: thank you.
r: ha y birthday. (把礼物给狮子)here you are. we hope you like.
l: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please, please(拿出一些吃的请小兔子们吃)
r: thank you.
teddy bear : hello, everyone. i'm teddy bear. today is lion's birthday.
we prepared a present for him. let's go lion's home. (song: teddy bear, teddy bear, walk, walk, walk. teddy bear, teddy bear, hop, hop, hop, teddy bear, teddy bear, run, run, run, teddy bear, teddy bear, jump, jump, jump. )
场景二:门铃响了,狮子再次去开门。
l: who?
b: i'm teddy bear.
l: good morning, teddy bears.
b: good morning, lion. how are you?
l: i'm fine, thank you. come in please.
b: thank you. ha y birthday. (把礼物给狮子)here you are.
l: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please, please. (拿出一些吃的请小熊吃)
l: time is up. let's enjoy the birthday cake, ok?
b,r,l: (最后齐唱生日快乐歌)song: ha y birthday to you. ha y birthday to you. ha y birthday to you. ha y birthday to you.
teddy bears, ra its: ha y birthday lion.
幼儿园全英语教案
英语教案 篇8
广州南武中学
朱琼
I. Topics
Unit 1:
Friends and friendship;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Unit 2:
English language and its development;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
Unit 3:
Traveling; describing a journey
Unit 4:
Basic knowledge of earthquakes; how to protect oneself and help the others in disasters
Unit 5:
The qualities of a great person;
The lives of some great people.
II. Words and expressions
Unit 1:
add point upset ignore calm concern loose cheat reason list share feeling Netherlands German series outdoors crazy purpose nature dare thunder entirely power according trust indoors suffer teenager advice questionnaire quiz situation editor communicate habit
add up calm down have got to be concerned about walk the dog go through hide away set down a series of on purpose in order to face to face according to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join in
Unit 2:
include, role, international, native, elevator, flat, apartment, rubber, petrol, gad, modern, however, culture, actually, present(adj.), rule(v.), vocabulary, usage, government, rapidly, candy, lorry, command, polite, request, boss, standard, Midwestern, southern, eastern, southeastern, northwestern, Spanish, recognize, accent, lightning, direction, ma’ma, block
play a role in, because of, come up, such as, give a command, play a part
Unit 3:
journal, fare, transport, finally, cycle, persuade, insist, proper, properly, determine, rapid, valley, waterfall, plain, attitude, shorts, camp, record, afterthought, topic, familiar, brave
change one’s mind, give in
Unit 4:
shake, well (n.), rise, smelly, pond, pipe, burst, canal, steam, dirt, ruin, injure, destroy, brick, dam, useless, steel, shock, quake, rescue, electricity, disaster, army, organize, bury, coal, shelter, fresh, percent, speech, judge, honour, prepare;
right away, (be) at an end, dig out, bring in, a (great )number of
Unit 5:
hero quality willing active republic principle fight peaceful prison prisoner period law advise continue fee gold youth league stage vote position accept violence equal blanket degree guard educated terror fear cruelty reward right(n.) criminal leader president sentence(v.) sincerely
lose heart in trouble worry about out of work Youth League as a matter of fact blow up put… in prison come to power set up be sentenced to
III. Functional items
Unit 1: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I agree. I don’t agree.
I think so. I don’t think so.
Exactly. I’ m afraid not.
Unit 2:
1. Language difficulties in communication
Pardon?
I beg your pardon? I don’t understand.
Could you say that again, please?
Sorry, I can’t follow you.
Could you repeat that, please?
Can you speak more slowly, please?
Unit 3:
Good wishes:
Have a good day/time!
Have a good journey/trip!
Good luck!
Enjoy yourself!
Best wishes to you.
Happy New Year!
Merry Christmas!
Happy birthday!
Thank you.
You, too.
The same to you.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walking, cycling, horse riding, taking buses/trains/boats/planes
Unit 4:
Talking about past experiences: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the earthquake took place. The time was 5:15 in the afternoon and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road.
Unit 5:
A. Giving opinions:
Why do you think so?
What do you think of …?
What’s your opinion?
I agree/ don’t agree.
I think/don’t think….
I prefer….
In my opinion….
I’m afraid…
B. Making comments:
Good idea!
That’s an excellent idea.
IV. Structures
Unit 1: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Statements:
“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said Anne.
-- Anne said that she did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Questions
“ When did you go to bed last night?” Father said to Anne.
-- Father asked Anne when she went to bed the night before.
Unit 2:
Imperative sentences and its indirect speech
Open the door.
Please open the door.
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door?
He told me to open the door.
Unit 3:
现在进行表将来
Where are you going on holiday?
I am going to Hawaii on holiday.
When are we coming back?
Unit 4: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
由that, which, who, 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were killed or injured reached more than 400,000.
It was heard in Beijing which is one hundred kilometers away.
Workers built shelters for survivors whose homes had been destroyed.
Unit 5: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I)
由where, when, why, 介词+ which, 介词+ when 引导的定语从句。
The school where I studied only two years was three kilometers away.
This was a time when you had got to have a passbook to live in Johannesburg.
The reason why I got a job was because of my hard work.
…we were put in a position in which we had either to accept we were less important, or fight the Government.
The person to whom you should be grateful for a peaceful South Africa is Nelson Mandela.
英语教案 篇9
A Magnesium(镁) is another mineral we now get by collecting huge amount of ocean water and treating it with chemicals, although man first got it from the treatment of rocks. In a cubic mile of seawater there are about four million tons of magnesium. Since the means used to get magnesium was developed about 1941,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 a great deal. It was magnesium that made possible the wartime growth of the plane industry, for every plane mad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most other countries, too) has about half a ton of magnesium metal. And it has many uses in other industries where a lightweight metal is most wanted, besides its long-standing utility (效用) as a material that does not carry electricity, and its use in printing inks and medicine.
1. What was the paragraph about which this passage follows?
A. The place where magnesium was found. B. Unusual qualities of magnesium.
C. A different mineral collected from seawater. D. The use of chemicals in treating seawater.
2. 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is passage?
A. Uses of seawater. B. Treatment of seawater.
C. Chemical qualities of magnesium. D. Sources and uses of magnesium.
3. The new means of getting magnesium directly led to ______.
A. the development of using seawater B. increased plane production
C. improved medicine D. the development of cheap ink for printing
4. Why is magnesium important to industry?
A. It is strong. B. It conducts(传导) heat well. C. It weighs little. D. It is inexpensive to produce.
5. During the past fifty years the demand for magnesium has _______.
A. slowed down greatly B. remained the same C. increased slightly D. risen greatly
B The sky usually looks light blue. But if you went to the top of the highest mountain, went to the top of the highest mountain, where there is less air between you and the sun to scatter the sunlight, the sky would be deep, dark blue. And if you rode in a rocket high above the earth, where there is no air at all to scatter the sunlight, the sky would be so dark that it would be black.
Sometimes the sky doesn't look blue. At sunrise and sunset, the light from the sun sometimes is scattered in such a way that you see red, orange, and other colors in the sky.
1. The sky usually looks light blue because _____.
A. the sun is light and blue B. the air is light and blue
C. the air scatters the sunlight D. the sunlight is blue
2. The sky looks dark blue when _____.
A. there is less air between you and the sun B. there is high mountain
C. the mountain is highest D. you climb a mountain
3. The sky looks black if ______.
A. you ride in a rocket B. the rocket is high in the sky
C. the rocket is high above the earth D. there is no air to scatter the sunlight
4. Sometimes the sky doesn't look blue because ______.
A. the sun is rising B. the sun is setting
C. the air has different colors D. the light from the sun is scattered in a different way
5. A good title for this passage would be _______.
A. The Sky Looks Blue B. Why the Sky Looks Colorful
C. The Beautiful Sunlight D. Something About the Air
C More and more often we heard of people talking about Karaoke(卡拉OK). But what on earth it is about, still remains a question for many people.
Karaoke is a sort of acoustic equipment(音响设备) which was invented in Japan around the middle of the 1970's. It means “a band without people” in Japanese. In fact, it is just a music tape without words. This equipment first appeared in some public houses and snack bars (快餐店), and mainly for the customers to enjoy themselves. Most of the music in Karaoke was popular music. Therefore, at times, when anyone felt like it, he might sing songs to the accompaniment (伴奏) of the music that came from the equipment.
Shortly after its invention, Karaoke was spread (流传) to the whole world. It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and was welcomed by many people. Although you are not a good singer, or even sometimes you may sing out of tune, you can always enjoy yourself by singing Karaoke.
1. In this passage “band” means “group of persons ________.”
A. who play games on the sports ground B. who play music together
C. living in the same neighbourhood D. doing things together under a leader and with a common purpose
2. Karaoke is just a ______
A. cassette tape with only music B. cassette tape recorder
C. band from Japan D. voice recording equipment
3. People went to public houses and snack bars ______when Karaoke appeared.
A. to have a good time B. to have something to drink
C. to get something to eat D. to buy the equipment
4. Karaoke was spread to the whole world ________.
A. as soon as it was invented B. long before C. not long after it was invented D. before long
5.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_.
A. all persons like to play Karaoke B. to introduce Karaoke to the people
C. Karaoke is a wonderful equipment D. Karaoke is used everywhere including snack bars
D Beijing's sky watchers will no doubt be excited when they see with their own eyes a bright comet (彗星) all night long. Comet C/ B2 (Hyakutake) was first observed by Hyakutake, a Japanese amateur astronomer, on January 30, 1996. It can be seen with the naked eyes over China, Europe and other northern areas as nightly through the last week of March and first ten days of April. On March 25, it was closed to the earth--about 15 million kilometres or one-seventh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arth and the sun.
What is more exciting is that there will be two more rare events in the sky, it is predicted (预言) that another comet, Hale-Bopp, found on July 23, 1995, by Americans Alan Hale and Thomas Bopp, is expected to pass over the northern par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March 1997. The comet, estimated to be 10X15 kilometres in size, will not return for 3000 years.
What is even more rare is that a total solar eclipse(日蚀) is expected to occur on March 9, 1997, over Mongolia, Siberia and North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hen the sky turns dark, people should be able to see the eclipse and the bright comet Hale-Bopp at the same time.
An observation trip to Mohe,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being organized for the March1997 Sky events, as well as a nationwide astro-photo competition.
March 29-31, 1996 Weekend
1. Beijing sky watchers will be excited because _______.
A. they have observed a comet by themselves
B. they expect to see the comet found by a Japanese amateur astronomer through telescope
C. they expect to see with their naked eyes the comet found by Hyakutake
D. they will see a comet through a telescope for the first time
2. The two more exciting and rare sky events will occur in March, l997 are ______.
A. comet Hale-Bopp and comet Hyakutake B. a comet and a lunar eclipse
C. a comet found by two Americans and a solar eclipse D. a solar eclipse and comet Hyakutake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 Comet Hale-Bopp and Comet Hyakutake will pass over the northern par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1997. B. March 25 was supposed to be the best time to observe Comet Hyakutake.
C. A total solar eclipse will occur in Mongolia.
D. A nationwide astro-photo competition will be organized in March, 1997.
4. According to the newspaper article we learn that Hyakutake ______.
A. is an expert in astronomy B. works as an astronomer
C. has a great interest in astronomy D. is made to observe comets in the sky
E Collecting coins (or numismatics to the more seriously minded) is one of the world's popular hobbies. Although you can begin collecting coins at any age, most mumismatists will recall their hobby being stimulated in childhood. My interest was kindled as a ten-year-old child when I was presented with a small tin of old coins by the boyfriend of an elder sister. I wasn't rich all of a sudden but I was certainly impressed by possessing objects that were so many times older than myself. Such is the fascination of coins for old and young alike.
Many people are astonished to hear that coins issued before the birth of Christ-representing sixty generations of human life--can be bought for just a few dollars. Owning something which has literaly passed through the hands of so many of our ancestors (祖先) is instantly appealing. When such a coin is not only rare but beautiful,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collectors will pay thousands of dollars to own it. Australia's own coins, although so much more recent than, say, Roman coins, can still be very valuable. For example, in March 1992 an Australian 1920 sovereign was sold for 7,000 at a London auction.
Coins speak to us from the past. If we care to study them we can learn more about how our ancestors used to think. But perhaps most interestingly, we can discover how people dealt with one another. Basically, coins represent the value put upon objects which we own and want to trade, now or at some future date. We can call this complex system currency(货币).Australia, like few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an trace its history through its currency.
1. The word closest in meaning to “was kindled” as it is used in the passage is ____.
A. begin B. dived C. filled D. went
2. If something is “instantly appealing” it is ______.
A. wildly exciting B. immediately pleasing C. invariably interesting D. strangely curious
3. Australia's coins can be valuable even though _______.
A. they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B. they are not very old
C. the currency has changed D. the currency system is complex
4. The author feels that numismatics goes beyond mere collecting as it offers the hobbyist _____.
A.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B. eventual wealth
C. opportunities for overseas travel D. the chance to collect extremely old coins
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Coin collecting has always been an expensive hobby.
B. Numismatics appeals to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C. Coins were not issued before the birth of Christ.
D. Australia is unique in that it can trace its history through coins.
F Like most people your intelligence (智力) changes from season to season. You are probably a lot sharper in the spring than you are at any other time of the year. A well-known scientist, Ellsworth Huntington, concluded from other men's work and his own among peoples in different climates(气候) that climate and temperature have a clear effect on our intelligence.
He found that cool weather is much better for creative (创造性) thinking than warm weather.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all people are not so quick at learning in the summer as they are during the rest of the year. It does mean, however, that the intelligence of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seems to be lowest in the summer.
Spring appears to be the best period of the year for thinking. One reason may be that in the spring man's intelligence is effected by the same factors (因素) that bring about great changes in all nature.
Autumn is the next-best season, then winter. As for summer, it seems to be a good time to take long holidays from thinking!
1. Huntington decided that climate and temperature have _____.
A. some effect on most people's intelligence
B. a great effect on everyone's intelligence
C. a great effect on the intelligence of those living in a hot climate
D. a deep effect on the intelligence of those living in a hot climate
2. One possible reason why spring is the best period for thinking is that ______.
A. it is the first season of the year B. it lasts longer than the other seasons
C. it has more sunny days than rainy days D. it is good for the growth of all nature
3. We may conclude that Huntington ________.
A. invented many things after he had drawn the conclusion
B. joined some other men research work
C. drew the conclusion only from his own experience
D. got support his work from peoples in different climates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right order from the worst period to the best period of the year for
thinking? A. Summer--winter--autumn--spring. B. Spring--autumn--winter--summer.
C. Summer--autumn--winter--spring. D.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5. Which title best giv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The Seasons of the Year. B. Climate and Temperature.
C. Intelligence and the Seasons. D. Great Changes in Nature.
G For thousands of millions of years the moon has been going round the earth. During this time, the moon has been the only satellite of the earth. Today, however, the earth has many other satellites all made by man. These man-made satellites are very much smaller than the moon. However, some of them will still be going round the earth thousands of years from now.
Man-made satellites do not fall because they are going too fast to do so. As they speed along, they tend(倾向) to go straight off into space. They pull out of the earth, or its gravity, which keeps them from doing this. As a result, they travel in an orbit round the earth.
If a man-made satellite travels about a certain height, it can keep going on and on round the earth, just like the moon. This is because it is above the atmosphere, and there is nothing to slow it down. If it travels lower than that it will be slowed down so much that it will fall to the earth.
Men have sent spaceship to the moon and to the two nearest planets Mars (火星) and Venus (金星). By putting a camera on board of the spaceship to the moon, men have been able to take photographs of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on. This side is always hidden from us as the moon circles the earth. The photos were later transmitted(传送) by radio to the earth. They showed th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on is very much the same as the side that is turned towards us.
1. The moon is ______ the other satellites of the earth in size. A. much smaller than B. much bigger than C. less bigger than D. as big as
2. Man-made satellites travel in an orbit round the earth because _____.
A. they travel at a high speed B. they are very light in weight
C. the earth's gravity keeps them from going straight off into space D. both A and C
3. If a man-made satellite travels in the atmosphere, it will _______.
A. go straight off into space B. fall to the earth C. circle the earth forever D. both A and C
4. Photos show that the side of the moon hidden from us is _____ the side facing us.
A. brighter than B. different from C. the same as D. more beautiful than
5. We can only see one side of the moon because _______.
A. the moon has no gravity B. the moon keeps going round the earth
C. the moon goes side by side with the earth D. we haven't put a camera on board of the spaceship 新闻A Guangzhou (Xinhua)--12 people were killed and 20 injured early yesterday morning when they jumped from a burning train car into the path of an oncoming goods train in Southern China.
When No. 247 Wuchang--Guangzhou passenger train was passing the Dayaoshan Tunnel (隧道) in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China at 00 :17 hours yesterday, a fire caused by passengers' smoking broke out on No. 17 car. They wanted to extinguish(扑灭) fire. As the train stopped some frightened passengers jumped from windows.
12 people were crushed to death and 20 others injured by a northward passing goods train(No. 1766).
1. In which direction did the passenger train travel? A. Norhtward. B. Southward. C. Eastward. D. Westward.
2. When did the accident happen?
A. At 00:17 am. B. At 00:17 pm. C. At seventeen past one. D. At seventeen to one.
3. Where did the accident happen?
A. In Wuchang. B. In Guangzhou. C. In Hubei. D. In Guangdong.
4. For what did the passenger train stop?
A. To put out the fire. B. To let the passengers jump out.
C. To let the other train pass. D. To pick up some other passengers.
5. What was the cause of the fire?
A. A heavy rain. B. High temperature. C. Carelessness. D. Fear.
B * Zhu to attend Asem in London
China's new premier, Zhu Rongji is to
attend the Second Asia-Europe Meeting
(Asem) and visit Britain and France
between March 31 and April 7 in his first
foreign trip since taking office.
--Page 2
* Laid-off (下岗 ) workers
Beijing will take measure to help the
city's laid-off workers find new jobs this
year.
-- Page 3
* Family reform
China Daily carries a commentary (评论)
on family planning policy, which is crucial
(关系重大) to the country's future.
--Page 4
* Banking reform
The Shanghai branch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s preparing to initiate
(开始着手)a series of reforms to improve
services.
-- Page 5
* Education reform
A complete reform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called for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Page 9
* Healthy old man
Two Chinese World War II pilots keep
healthy in their 80s through regular
exercise programmes.
--Page 10
1. The above section may possibly appear on _____ of China Daily.
A. Page 3 B. Page 1 C. Page 4 D. Page 5
2.. From the headline we expect there will be _____ job chances for laid-off workers in Beijing this year.
A. fewer B. enough C. more D. no
3. Premier Zhu will go to Europe to ______.
A. attend Asem in Paris B. visit Britain and France from March to April
C. have his first foreign tripD. attend the meeting and pay an official visit to Britain and France as well
4. We can infer(推断) that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t
present _______. A. is satisfactory B. meets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C. needs improvement D. interests students
C 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courses? Please read them and make a decision soon.
A. Understanding Computers
This twelve-hour course is for people who do not know very much about computers but who need to learn about them. You will learn what computers are, what they can and can't do, and how to use them.
Course Fee(费): Jan. 7, 14, 21, 28 Sat. 9-11:50 a.m. Equipment Fee: .
Joseph Saunders is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t New Urban University. He has over twelve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computer field.
B. Stopping Smoking
Do you want to stop smoking? Have you already tried to stop it but failed? Now is the time to stop smoking using the latest methods. You can stop smoking, and this twelve-hour course will help you do it.
Course fee: Jan. 4, 11, 18, 25 Mon. 4-7p.m.
Dr. John Goode is a practising psychologist (心理学家 ) who has helped hundreds of people stop smoking.
C. Typing(打字)
This course is for those who want to learn to type, as well as those who want to make their typing better. The course is individualized(单独授课). You are tested in the first class and begin practising at one of eight different skill levels. This allows you to learn at your own speed. Each program lasts 20 hours. Bring your own paper.
Course Fee: 5 Materials Fee:
Two hours each evening for two weeks. New classes begin every two weeks.
This course is taught by a number of best business education teachers who have successfully taught typing courses before.
1. The typing course is for
A. beginners B. skilled typists C. unskilled persons D. both A and C
2. If one wants to learn basic computer program, he must pay
A. + B. + C. + D. +
3. Everyone taking a typing course can _____.
A. work at his own speed B. type fast
C. learn much more than the others D. begin practising at the same level
D Dear editor,
You can find language pollution whenever you open a newspaper or turn on your TV set, listen to a popular song at various advertisements. Language pollution exists almost everywhere and can be seen in the following places:
1. Chinese characters are written in the complex(复杂的 ) form. Although simplified (简化的)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accepted for use many years ago, it seems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Chinese characters written in the complex form.
2. Many goods are produced in China but carry foreign names, which sound strange and have no meaning at all.
3.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ing used have a bad meaning. “Ba”(霸), which means bully in Chinese, is one example. Now there are a lot of goods, restaurants, even factories or firms, with “Ba” in their names.
4. There are too many incorrect grammatical expressions. Some films have strange names and incorrect grammatical structures(结构). “Al ni mei shang liang', which means ”I love you without consulting“, is grammatically incorrect and this kind of expression is now becoming popular.
Some language experts point out that language pollution must be done away with, which
is an idea shared by myself and many others. Fan Yongqian, Shanxi
1. The writer of the letter suggests that ______.
A. something be done to make our language pure (纯正)
B. the Chinese language not have the word ”ba“
C. everything have a good name and a good meaning
D. everybody try their best to stop pollution
2. What the writer wants to say is that ____.
A. great difference exists between the Chinese characters written in the complex form and simplified
form
B. our newspapers, TV programs, pop songs and advertisements are getting polluted
C. many people agree with the experts on language pollution in China
D. some film writers haven't studied Chinese grammar
3. The expression ”do away with“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s ”_______“.
A. clean B. recycle C. get away D. end
4. What do you guess Fan Yongqian is? He or she probably is _____.
A. a language expert B. a singer of pop songs C. a reader D. an expert of grammar
5. Choos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More Attention to Grammar B. Pollution of Our Language
C. Experts' Good Advice D. Films with Strange Names
E A Help Wanted Advertisement Female Clerk Wanted
Interesting & Rewarding Position in Lee Garden Hotel, Aged 20-22, at least 2-year working experience, Salary according to experience will be between RMB 500 yuan and RMB 800 yuan per month. Transport can be provided from Town Centre. 5 days-40 hours/week plus other fringe benefits including shopping discount. Please contact Miss Li at 8491879.
1. According to the advertisement, Lee Garden Hotel wants to employ
A. women clerks who have been working for at least two years
B. men clerks aged from twenty to twenty-two
C. university graduates aged 20-22 D. middle school leavers aged between twenty and twenty-two
2. The employees in Lee Garden Hotel have to work ______.
A.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B. all day long without a rest
C. from Monday to Friday D. from Monday to Saturday
3. The newly-employed clerks ______ to be paid 500 yuan and 800 yuan monthly.
A. are considered B. are suggested C. are promised D. are allowed
F Many people think it is safer to fly in a plane around the world than to cross a busy city
street. Flying accidents are not very common; so when an air accident happens, the
newspapers put it on the front page. Look at the newspaper headline below:
GIRL FALLS 3000 METRES--AND LIVES TO TELL THE STORY!
1.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why is an air accident usually reported on the front page of the newspaper?
A. Because flying accidents happen more often than car accidents.
B. Because air accidents rarely happen in our daily life.
C. Because flying is more dangerous than driving. D. Driving is more safer than flying.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The girl was 3000 metres up in the air before the accident happened.
B. The girl told the story about the accident to the news reporter.
C. The girl was the only passenger on board the plane who was alive after the accident.
D. The girl was so lucky that she was not killed in the accident.
DCD B.CADDB C.BAACC AC E. ABABB F. BDDAC G. BDBCB
A. BADAC B. BCDC C. DAA D. ACDCB E. ACC F. BB
英语教案 篇10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Unit 5?? How much is it?
【教学重点】学习新句型:How much are they? A pair of…for…
【教学难点?】在情景交际中正确使用How much are they? A pair of…for…句型。
【教具准备】
1、单词卡片
2、衣物图片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
4、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Let’s do
教师发出口令,孩子听到口令后出示图片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学生说唱本单元的歌谣。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挂图,让孩子表演图中的情景,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对话。教师挑出两双鞋,一双适合自己的脚,另一双或大或小,然后让学生猜哪一双是自己的鞋。学生猜过两三次后,教师告诉学生:I take size 38 sneakers. Which pair is mine? Please guess! 学生猜出后,教师问学生:What size do you wear?指导学生回答:Size …
2、教师指导学生做问答练习,然后调查同伴的鞋的号码,进行小组汇报。
3、教师指着一双鞋问:How much are they? Can you guess?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猜价格的游戏,用down 和up指导学生向上猜或向下猜。
4、待学生能够熟悉句型后,教师为学生放VCD,让学生感知对话内容。
5、学生跟录音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进行Pair work,分组表演。
6、Group work:
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完成书中的表格。学生通过询问小组成员:How much are your jeans/…?的交流活动,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语言。
学生完成表格后,再以对话的.方式向同学们汇报。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活动:买鞋
教师为学生准备写有各种要求的卡片,如:≤50 yuan?? sandals?? size 36….
活动时,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其中一个抽卡片决定要买的鞋,让后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并买到要求的鞋。描述买到的鞋向大家汇报,买对、并汇报正确的加两分,最后评出优胜组,奖励。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教师播放一段购物的视频录像,孩子观看录像后用自己学过的句子和单词进行描述。小组交流自己看到的内容。
播放录像,让孩子边看边用英语进行介绍。
【板书设计?】
英语教案 篇11
重点:单词:water, milk, juice, Coke, coffee, tea.
难点:饮料句称的区别;Let’s do 内容的理解和动作的模仿。
教具准备:
L.教师准备 water, milk,juice,Coke, coffee, tea的实物、图片、单词卡片。
2.教师准备Let’s do的动作图卡、 A部分单词的词卡和图卡。
3.学生准备water,milk,juice,Coke,coffee,tea的实物。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Warm-up/ Revision)
(1)日常口语会话活动。
(2)教师播放歌曲“Let’s have a picnic today”,学生一起拍手演唱。
(3)游戏:找一找,拍一拍
教师将本课A、B部分所学单词的图片卡贴在黑板上,找两个学生各手持一把新苍蝇拍,教师读出一个单词,学生就要马上找出来并拍立一下。第一个拍的学生获胜。
(4)教师准备一个小场景:将所有学过的食品及饮料或模型放在一个铺着台布的桌上,请学生根据A、B部分的Let’s talk进行自由会话。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本课时Let’ s learn中的单词认读教学,可继续采用A部分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拼读规则,认读和学习新单词。
(2)让学生听Let’s learn的录音,一边听,一边指着书上相应的图,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3)用一组连贯的动作教Let’s do中的动词Pour,smell,taste,drink。首先,教师左手端着一个茶壶,右手拿一茶杯,对全班说:Look!I’m pouring the tea. Pour the tea.(边倒茶,边说两遍)。接着,教师端起茶杯,凑到鼻子前做闻的动作并说:Now smell the tea.(两遍)接着说:OK.Now taste the tea.(说两遍,边说边做尝味道的动作)最后,教师说:? Mm…Good Drink the tea。教师演示完,请学生说出这几个动作的意思。
(4)让学生一边听Let’s do的录音,一边跟读并做动作。
3.趣味操练(Practice)
(l)选词竞赛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每次各派一个选手,教师说六个新词中的一个,选手跑步,快速在讲台上找到所说词的词卡,并举起词卡大声读出单词,谁先完成即为胜利者,可为本组赢得一分。
(2)游戏:什么不见了(What’s missing?)
教师将单词先面朝上贴在黑板上,给学生10-20秒记住这些单词的顺序,然后请学生闭上眼睛,教师从中拿走一张,再请学生说出是哪个词不见了。
(3)让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 do部分的活动。
(4)教师将Let’s do图卡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教师说一个指令,请学生指出正确的图片。正确的可为本组赢一分。
4.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5部分练习。方法和步骤参考第一单元。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l)听录音,仿读句子。
(2)将所学的有关食物和饮料,用英语说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Unit 5 Let’s eat
Water?? milk??? juice
图片??? 图片??? 图片
Coke??? coffee?? tea
图片??? 图片???? 图片
教案点评:
本课时围绕6个饮料单词:water, milk, juice, coke, coffee, tea展开教学。单词教学教师采用了A部分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学生一步一步认读,然后通过趣味操练来巩固新学的单词。本课时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Lets do部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和游戏,引导学生练习和运用所学的单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为学单词而学单词的枯燥。 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学生玩中学,学中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英语教案 篇12
I. Useful Expressions
1. a series of 2. seems like
3. more than 4. be in trouble
5. be afraid of 6. believe in
7. sound like 8. as if
9. get past 10. be about to do…when
11. turn around 12. the answer to my question
13. whisper…in one’s ear 14. to up to
II. Language points
1. JK Rowling has written a series of books.
a series of 一系列的
A series of lecture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going to be held next week.
It finally cleared up after a series of rainy days.
2. The magic, many strange creatures and the adventures Harry comes across at
Hog warts helped him understand the real world.
come across -- meet by chance
Last Sunday I came across a book that I wanted very much.
I came across his name on the list.
3. You must believe in what you do and who you are if you want to succeed in the world.
believe in -- trust, feel sure that something exists
Do you believe in ghost? I don’t.
She believes in going on diet.
I believe in his judgment.
4. It sounds like a woman crying.
sound -- link v.
sound + adj.
That sounds strange.
The voice sounds familiar to me.
sound like + n.
It sounds like a drum.
It sounds as if….
It sounds as if she has caught a cold.
5. He knew that the church had many secret rooms and that not all of them were safe.
not all ….. are….为部分否定
Not all animals are warm-blooded.
Not all methods are good for you.
Not every teenager likes pop music.
6. If only they could find a way to get to the room.要是他们能找到进屋的路就好啦。
If only sb. could do sth. 要是……就好啦。
If only I had met her earlier.
If only it would stop raining soon.
7. He was just about to say something when Pete turned around.
be just about to do sth. when….刚要做某事就……
I was just about to leave when he stopped me.
I was just about to call her when she came in.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 并非所有的食品都是健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要是我姐姐也在这儿就好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他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hat does that expression mean?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没遇到过)
5. 我刚要敲门,门就开了。
二. 重点词及短语:
1. beat
(1)the beat of a drum
(2)
① My heart is beating fast .
② The rain was beating(on)the windows .
beat,hit,strike,knock
③ The man was beaten until he was black and blue .
④ A stone hit him on the head .
⑤ He was struck dead by lighting .
⑥ You should knock at / on the door before coming in .
2. turn
(1)turn water into ice
(2)turn one’s head to me
(3)He didn’t turn up until 5:00 .
(4)It turned out(to be)fine .
(5)turn in the exercise books
(6)turn oven the card
(7)turn against one’s country
(8)turn doctor
(9)take turns to keep watch
(10)buy tickets in turn
(11)laugh and cry by turns
3. more than
(1)More than 70 percent of our planet is covered by water .
(2)His schooling added up to no more than one year .
(3)It’s more than a gift , it’s our love .
(4)The book seems to be more a dictionary than a grammar .
(5)He is no more intelligent than his sister .
4. select,elect,choose,pick
(1)Both dresses were pretty , but the girl selected the red one .
(2)There is not much to choose between the two .
(3)They elected him Chairman .
(4)I didn’t choose to go out in the rain today .
(5)When you ask him a question , he always picks his words to reply .
5. else,other
(1)Did you see anyone ?
(2)What would you like ?
(3)We went nowhere .
(4)The post office is on the side of the street .
6. however,but
(1)He is the youngest , but he is the clevest in his class .
(2)So far , I haven’t had any success . However , I’ll keep trying .
(3)The Einsteins , however , couldn’t pay for the education that young Albert needed .
7. for example , like , such as , and so on , take … for example
(1)His spelling is terrible ! Take this word , for example .
(2)Noise , for example , is a kind of pollution .
(3)He takes interest in many subjects , such as I like chemistry , biology and history .
(4)Such rubbish as paper , iron and food rot away over a long time .
(5)I like films , music , sports and so on .
(6)Take my sister for example , she is a good teacher .
8. whatever
(1)
① Whatever I have is at your service .
② Whatever you are , it’s useful for you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
③ Give it to whoever likes it .
④ Take whichever hat suits you best .
⑤ Whenever we met with difficulties , they came to help us .
⑥ However cold it is , she always goes swimming .
9.
10.
(1)It is so cold today that we don’t want to go out .
(2)It’s such a cold day that we don’t want to go out .
(3)He made such rapid progress that he’s praised by the teacher .
(4)They are such good teachers that all of the students love them .
英语教案 篇13
学情分析与教材解读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10个数字以后展开教学的,“Let’s talk”部分是通过中外学生祝贺生日的情景会话,让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询问年龄,以进一步熟悉所学的数词。“Let’s play”部分主要练习有关年龄的问答。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个人对教材教参及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本节课,将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给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交际情景,从而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和兴趣,提升说话的质量。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Happy birthday to you!How old are you?I’m……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2、正确区分“How old are you?”和“How are you?”的读音及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用英语询问年龄并作答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演读“Let’s talk”部分的内容。
教学准备
1、Sarah,Mike,wu yifan的头饰。
2、生日蛋糕模型(或手做)。
3、用纸盒做的两个骰子。
4、1-10数字卡片。
5、课件。
教学步骤
1、Warm—up
(1)师生之间互相问候。
2、Presentation
(1)通过“Happy Birthday”的歌曲,引出“birthday”和“ Happy birthday!”并带读。(启发学生注意观察“birthday”中的“th”的发音。)
(2)通过生日蛋糕的模型教“birthday cake”。(启发学生先猜“生日蛋糕”的英语表达方法,后师再呈现其英语单词。)
(3)师激疑:“Do you know whose birthday today?”引出今天是Sarah的生日。
(4)带着问题看动画。(看看谁去祝贺Sarah的生日去了?Sarah多大了?)
(5)回答:①谁祝贺Sarah的生日去了。(Mike and Wu Yifan)②引出如何介绍别人的英语表达——“This is my friend ……”,在正确朗读的情况下反复操练,启发学生向老师介绍自己的好朋友。③Sarah有多大了?(nine.提示“nine”的读音,并练读。出示所学过的其它数字卡片并复习。)
(6)由动画引出“How old are you?”的教学。(先慢读,再快读,指名读,指名回答。)
(7)区分“How old are you?”和“How are you?”的意思,并操练。
(9)由学生问师“Miss Zhang,how old are you?”引出礼仪:在西方国家里,问女士年龄是不礼貌的行为,这可是一个忌讳哟。在中国,一般女士也不喜欢别人问她的年龄。(make a joke.)
(10)播放课件,展示A部分的Let’s talk的内容。
3、Practice
(1)多种形式朗读对话内容。(齐读、分角色读)
(2)演练。(先分角色在位子上演练,再戴上头饰上前台演练)
(3)游戏“掷骰子,猜年龄”的游戏。(师生同做,再到生生做。)
(4)师小结:刚才的数字游戏真有意思,都有哪些数字呢?(引出快速说出1-10个数字。边说边做出手势。)
(5)操练:“How old are you?”
师任意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启发学生问:“How old are you?”师说出相应的年龄,并做出相应的年龄段的动作。再交换演练。
4、Sum—up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师生一起回顾:如何祝贺别人生日?(Happy birthday);生日蛋糕(birthday cake);让我们一起吃生日蛋糕吧(Let’s eat the birthday cake!);还学习了一个重点句子:问别人的年龄(How old are you?)。
5、Add—activities
(1)用“How old are you?”来询问爸爸、妈妈、朋友、同学等的年龄。
(2)在同学生日时,大家一起开个“birthday party”(生日聚会),在实际情景中用上所学内容。
英语教案 篇14
教学重点:1.句型: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He/She likes…
2.词汇:some
教学难点?:1.区别What’s her name?与What’s his name?
2.区分Who’s she? Who’s he? he, his; she, her本身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易搞混。
教具准备:
1.John和Chen Jie的面具。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3,Let’s talk/B]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做接龙游戏。教师(指着一名男生)问一个学生What’s his name?然后让这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继续向另一个学生问同样的问题,直到教师命令停止为止。(注:如指的是女生则用What’s her name?来询问)
2.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riend: I have a friend. He/She has… He/She is… He/She likes…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做“猜物”游戏。教师手拿一本书:I have a book. Guess! A maths book or A Chinese book?教师手拿一个苹果:I have an apple. Guess! Red or green?
2.教师提问学生:Have you got brothers or sisters?让学生理解or的中文意思。
3.教师自己蒙上眼睛,随便点一位学生,问全班“Boy or girl?” 学生答“A boy.”
教师问:What’s his name? 做这个游戏时教师可有意识地点向男生。继续游戏,指向女生问:Who’s this girl? What’s her name?
4.教师出示Chen Jie 的面具(给学生看面具背面),问学生Boy or girl? 学生答出girl.教师再问:What’s her name?
5.教师出示John的面具(给学生看面具背面),问学生Boy or girl? 学生答出boy。教师再问:What’s his name?
6.教师:Chen Jie and John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friends.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
7.看完课件回答问题:Who’s Chen Jie’s friend? Who’s John’s friend?
8.听录音跟读课文。
9.两人一组表演课文。
10.让学生自编新对话,向大家展示,教师给与评价。
11.听录音,让学生跟读chant。[使用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Unit 3 Let’s chant/B]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1.听音猜人。教师让猜谜的人到前面来,背对全班,然后让一位学生站起来用英语跟他说一句话。全班同学先一起问:Boy or girl? 猜的学生要根据说话人的声音判断性别。如果回答对了,全班同学再问:What’s his/her name? 猜的学生要继续回答出说话人的`姓名。全班同学用Yes或No来判断对错。猜的学生规定有5次机会,如果回答5次还猜不出来,就算输了。
2.传话游戏。每一纵排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分别发给每一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一张纸,上面写一句话,在教师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耳语说纸上的话告诉前面的学生,这位学生再把听到的话告诉前面的学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一排的学生把所传的话说给大家听,看一看那组同学最后的答案与老师写在纸上的句子相同或相近。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Let’s sing:学唱歌曲《Friends》。
板书设计?:
Unit 3?? My friends
I have a friend. She’s /He’s … She/He has…
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
教案点评:
本课的主要语言项目为询问他/她叫什么名字及他/她喜欢什么。热身/复习环节,通过接龙游戏复习句型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呈现新课时,通过做“猜物”游戏和提问Have you got brothers or sisters?让学生理解or的中文意思,有助于学生理解对话中出现的Boy or girl?的意思。然后学生观看教学课件,并回答问题:Who’s Chen Jie’s friend? Who’s John’s friend?在掌握对话之后,学生将对话表演出来或让学生自编新对话,向大家展示。Lets chant部分的教学,主要由学生跟录音学唱歌谣,活跃课堂气氛。趣味操练部分,通过做听音猜人和传话游戏巩固本单元的对话内容。最后在歌曲《Friends》的音乐中结束本课时的学习。
茶的分类教案集合十一篇
下面笔稿范文网编辑为您呈送了“茶的分类教案”主题的相关内容,请您速来品尝此文的口感。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制作精良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之一。
茶的分类教案【篇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几何体的特点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是什么?想不想知道?机器人的样子很酷吧!这是机器人聪明的头、结实的身子,你知道这是机器人的什么吗?对了,这是我的胳膊,这是我的脚。其实这是由你们桌子上的各种玩具组成的,我想请你们找一找你们桌子
上的这些物品哪些像机器人的头、身子、胳膊、脚。
师:小朋友真聪明,老师真高兴,下面老师请你们把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汇报分类的结果。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师:下面我们分别认真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物长得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赶快行动吧。(老师与学生一起活动)
学生活动,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2区分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球与圆柱滚动的不同。
教师引导提示。
师让学生在袋子里摸物体。
学生介绍是哪种物品。
师摸并说出物体特点,学生根据特点来猜。
回家找一找加重的物品,那些属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物体分类这一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用来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组织教学问题。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集中于学习活动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注意到以下几点: 球
1.根据儿童表现欲强的特点,采用激励机制,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活动的最好,对表现良好的小组用得红旗等方式予以强化;这样既适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和自控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课前我让学生带了学具袋,自己准备了一些实物,上课时从儿童的兴趣出发,用他们熟悉的玩具作“礼物”引发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让学生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4.本课注重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意识的能力。
遗憾的是,因本人是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在教本课时,对新课改的理念还没完全把握透彻,又在选材时本人不够慎重,本课跨跃了第四第五两个单元,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能充分把握教师的意图,甚至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领会,四人小组合作也还是第一次,又是对这些物体,出于好奇,好玩的心理,在课堂上过于兴奋,教师在纪律的调控上有些失控,课前估计有些不足,使课堂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怎样处理好学生的动与静,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教学目的: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可爱的小娃娃、篮子、各种形状的物体、磁带。
1、认一认。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喜欢吗?那你们打算怎样认识它呢?
师:像这样,记住物体的形状就能正确认识物体了。
2、说一说。
师:可爱的小娃娃知道大家带来了许多东西,谁愿意为他介绍分绍?
3、揭示课题。
师:这么多的物体,你们可不可以把它们分一分啊?(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分类》。(板书:物体分类)
二、合作分类,探究方法。
2、集体交流。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
3、初识物体。
师:大家的办法真不错,像XX小组这样,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在一起,每种形状的物体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小朋友知道是什么吗?(指名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三、观察操作,认识物体。
1、认识长方体。
师:请你们也拿出一个长方体(师贴图),仔细观察,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发现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6个面,不能滚动的物体。
2、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伟大发现。
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先来说?集体交流,师点拨引导。
(学生汇报完每一种物体的特征,请其他学生也找一个同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茶的分类教案【篇2】
1、走线:幼儿听着柔美的轻音乐跟老师走线,逐个拿按摩球边走线边按摩手掌,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音乐声音渐小,幼儿和老师一起坐在线上谈话、讨论。
(1)老师为什么请幼儿将家里不要的废旧物品,带到幼儿园来放到门口的垃圾分类箱里。
(2)如果不把这些废旧物品带到幼儿园来,我们会怎样处理这些废旧物品。
(3)请幼儿说说,自己以后会怎么做,怎样来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怎样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3、听欢快、热烈音乐走线,并进行一些小的音乐游戏,激发幼儿教学的兴趣。
4、取工作毯和小座垫。
5、老师操作蒙氏教具。
(1)将装有垃圾分类教具的托盘放在工作毯上,逐一将物品取出放在工作毯上,将托盘放在工作毯一侧。
(2)教师先将分类箱上的字卡读一读,然后将盒中物品,按分类箱上的文字分类放在垃圾分类箱中。
(3)数一数,每个垃圾分类箱理的物品,并配上相应的数字卡。
(4)分类工作结束后,将教学材料重新放回托盘中,将托盘放到蒙氏柜中。
(5)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另一老师进行观察并纪录。
(6)听音乐,幼儿收教具和工作毯,蒙氏工作结束。
茶的分类教案【篇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五的第1题。
1、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体的知识和观察物体的知识。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师诱导: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有关位置的知识,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现在我们就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手来表示上、下、前、后、左、右,老师说,你们用动作表示,看看谁的反应快,动作正确。
1、出示教具:教师拿出若干个盒子,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⑴拿出两个从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⑵拿出两个从表面上看颜色不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⑶引导比较:将先拿出的两个盒子更换观察角度,使学生明显地看出它们是不一样的;对后拿出的两个盒子进行翻转,使学生看出两个盒子是一样的。
2、教师小结:刚才两个看起来一样的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不一样;而看起来不一样的两个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是一眼的。看起来我们仅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物体的结构形态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
1、观察物体一。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一个自制的四棱柱盒子,盒子的一个面是正方形,两个面是长方形,两头是三角形的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物体,看看它是不是长方体(这里不必讲解它的名称,只是让学生明确它不是长方体即可)。
⑵教师诱导:现在我们就用小朋友学过的知识来观察这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面,从而得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三角形,还有的面是正方形。)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大力士”玩具,请三个学生上前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这个“大力士”,并把自己所看到的样子用动作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评价。
⑵游戏活动:组织学生给“大力士”照相。A、教师提游戏要求: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正面相,你们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B、请学生示范: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侧面相,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C、共同做游戏:学生站在“大力士”的左侧或右侧给他照相。
3、引导学生辨认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辨认,并提问: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先引导学生看课本67页的例1,在结合例题下面的三幅图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共同学习。小组同学一起观察玩具,然后把观察到的样子画下来。
5、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一方面总结学生的观察情况,提供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观察评价同学的作品中进一步体验观察的方法和过程。
6、口头表达练习。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哪些地方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通过口头练习,可以使观察方法的知识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由记忆的学习转化为理解和应用性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十五的兴趣。)
1、让学生猜一猜:教师依次出示面有茶壶的平面图:茶壶的俯视图——茶壶的侧面图(壶嘴的一面)——茶壶的正面图。证明: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原因是从背面照很难辨认是谁)。
2、让学生看一看:教师出示画有房子和标有A、B、C三个侦察远位置的挂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B、C三个侦察员,从三个方位来观察敌人的营房,请你标出A、B两个侦察员看到的情形(在图例中有从四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让学生选择)。
3、让学生做一做:教师出示课本67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辨认三个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并用线连起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还有疑问吗?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精彩的作业。
茶的分类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垃圾与人类的关系,知道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2、学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常识
3、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5、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确五官的重要性。
二、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不同色的塑料桶或唐瓷桶四个(红、绿、蓝、白)、分类标签(金属、玻璃、塑料,有机物)、一袋准备扔掉的垃圾(纸盒、玻璃瓶、塑料袋、果皮果壳、易拉罐等物)。图书、照片等。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垃圾筒,引导学生讨论:
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垃圾有没有用?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垃圾分类很重要,可以把有用的垃圾回收,还可以减轻垃圾场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垃圾分类吧。
2、出示一袋垃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类。
(1)请小朋友按自己的想法把这袋垃圾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教师根据其分类情况给予肯有或建议。引导孩子们发现其中哪些是易燃的?(纸、果、壳、塑料)哪些是不易燃的?(玻璃瓶、易拉罐)易燃物中哪些是对土地无危害的?(纸、果壳)哪些是有危害的?(塑料),最后分出四种情况:有机物、金属、玻璃、塑料。
(2)请学生把这些垃圾和分类标签对位。
(3)请学生议论哪些颜色的桶适合放哪类东西?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下面的对应关系:绿色――有机物;白色――塑料;蓝色――玻璃;红色――金属。然后将分类签贴于桶上。
3、检查学生对分类知识的.掌握。
教师提供若干物品,请学生说出应扔到哪里。大家做判断。
4、把垃圾分类桶放置固定角,提示学生这样去做
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教学目标:
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废旧电池”的标记,知道它们的含义。
2、初步了解简单的垃圾分类方法。
3、知道垃圾分类可保护环境,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
小卡片、垃圾筒图、自制垃圾筒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认识垃圾箱上的相关标记。出示黄色和蓝色垃圾筒图在黑板上,并请生说出黄色与蓝色垃圾筒代表的意思。
师:这画的是什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指名生答。
2、颜色不同,黄色和绿色分别代表什么?(相机贴上“可回收”、“不可回收”标志)
指名生答。
3、揭示课题:《垃圾分类》
二、解惑新知
1、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师:“可回收”垃圾是什么意思?
指名生答。
师小结: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的垃圾。
2、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
指名生答。
师小结:不可回收垃圾就是指不能再收回利用,在自然条件下易于分解的垃圾。
3、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
出示卡片:废纸、果蔬皮、泡沫塑料、剩菜剩饭、破损书籍、废铁、口香糖残余物、树叶等,请生指出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并把纸片贴到相应位置。
指名生答并把卡片贴到相应位置。
4、还有哪些垃圾也是可回收垃圾呢?
板书:废纸、塑料、玻璃制品、金属、布等
5、(拿一张纸擦鼻涕,装不知扔哪个垃圾筒)那这张用过的面纸是可回收垃圾吗?大家讨论一下。
指名生答。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到合理处理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掌握相关知识,初步学会给垃圾分类,能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各种形式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初步学会合理处理垃圾。
4.在实际生活中也能用所学知识,积极爱护环境。
活动过程:
一、开场
主持甲:敬爱的老师!
主持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主持甲:“垃圾分类我能行”环保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甲:地球是我们赖以生活的美丽家园,创建一个文明、洁净的环境,保护地球,爱护地球是我们的责任。
播放课件,认识垃圾及产生的来源。
二、分小组分享
第一小组分享:垃圾的特性与危害。
垃圾的成份,已从相对简单的农业垃圾变成非常复杂的混合垃圾。成份相当复杂,物理性状(大小、体积、颜色、流动性、均匀性、水份、热值等)千变万化。各种物料成份相互污染、相互作用,发生并持续发生着复杂的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反应,同时生成各种复杂的反应物,甚至有毒物质。
第二小组分享:衢州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垃圾分类是指按垃圾的不同成份、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处置方式,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垃圾循环利用和处置的重要前端工作。有利于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不同类型垃圾的分离,减小处理难度。减少最终的垃圾处理量。
第三小组分享:垃圾减量的含义和途径。
在产品设计、制造、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采用合理措施减少固体废物量,垃圾减量遵循5R原则。
第四小组分享:分类减量行动。
定时定点投放住宅区内的生活垃圾,实行定时定点相对集中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分类投放,有条件的住宅区将厨余垃圾细分单独投放。
三、小组讨论:如何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
四、总结。
教师总结
我们要做到:
1、纸张双面书写、双面打(复)印。尽量采用电子化、无纸化工作、学习。
2、尽量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具。如一次性签字笔、餐具、纸杯、购物袋等等。
3、在食堂、饭店就餐,要适量点餐、减少浪费,提倡“光盘行动”。
活动目的:
1、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到合理处理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掌握相关知识,初步学会给垃圾分类,能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茶的分类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
(1)有六个面;
(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
教师板书: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
有什么特点?
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
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教师板书:正方体
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
四、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
(一)认识圆柱体和球
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
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
教师板书:圆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
(二)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
(三)出示图片:找朋友
五、活动五:做游戏 “摸一摸、 猜一猜”
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
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1.学生反馈.
七、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
八、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教案点评:
本节课教学导入采取如何记住学生最喜欢的小猫、小狗的样子来进行的,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记忆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接着以小猫和小狗的问题为线索认识物体。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做到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情促动、以动激趣、以趣求知,做到思考与实践、讨论与交流相结合。
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的动手摸一摸,开口数一数,用眼睛观察物体的样子,猜一猜物体的形状,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区别中记忆。同时教学的最后安排小建筑师的游戏,目的在于让学生有空间的感觉,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建立自细心,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茶的分类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教材的主题图是三个小朋友在分铅笔,是一个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活动情景,画面的三个小朋友按不同的标准对同一堆铅笔分成不同的两类。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有无橡皮头分,有的按有无削好的分。在实际教学时,学生想出的办法可能会更多,使学生看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而做一做以及练习六的第4—6题都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着重要看学生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类物品进行不同的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2.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5.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不同标准分类难点:思维的发散性关键:在直观中拓展思维的时空
教学准备:铅笔、实物卡片、学具袋(各种形状、颜色各异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多重分类
1.师出示如书本P39页的铅笔。
(1)观察这些铅笔有什么不同?并把它们分分类。
(2)四人一小组交流、讨论可以怎么分类?是按什么分的?比比哪一组的分法最多。
(3)汇报交流。
(4)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
2.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感知,用多种分类标准对同一类物品进行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但每种分法的分类标准只有一个。同时,不框定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为下一环节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二、实践操作发散思维
做一做(拿出学具图片)
1.学生边操作图片边思考: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2.把每种分类的结果详细地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不同标准的分类结果。
三、层层深入巩固分类
1.说一说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练习六的第5题:怎样分?
2.分一分。练习六的第6题:你能想出几种分法?
(1)拿出学具袋里的学具,按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一分家。
(2)学生间交流方法、分享成果。
(3)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及时纠正错误方法。
【设计意图:先说后动手,使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这样由易到难的逐渐递进的练习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联系生活运用分类
1.举例说明生活中对同一类事物进行不同分类的情况。
2.实践题:回家后按今天学的分类方法,整理家里的衣柜。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找数学的影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汲取数学“养分”。】
茶的分类教案【篇7】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提问】:(1)生物学家们为了弄清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怎样将生物进行分类的?
(界、门、纲、目、科、属、种)
(2)为了便于人们按照统一的标准识别生物,生物学家们依据什么编制了什么
来进行生物的分类?
(生物特征差异检索表)
【引入】:很好!我们要认识一件事物,首先要给它命名,认识生物也是如此,今天我
们
就来看看生物的命名。
《二》生物的命名
【师生活动】:在我们认识生物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不同的地区,同一种生物往往有多个名称。
请看图,图上的生物在我们这里叫什么名字呢?——(红苕)
这是我们平时喜欢吃的红苕,但它有多个名字哦,在北京则称之为白薯,到了湖南就变成了红薯,江苏又叫山芋,而山东和东北又称之为地瓜。
请再看看图中的这两株植物是什么?——(土豆山药)
不同的两种植物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药,像上面这样两中情况再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那么这样是否方便呢?(容易引起歧义)
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研究、交流和开发利用,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
【补充】:林奈的双命名法至今仍被生物分类学家所使用。当然,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又逐渐被引入生物分类领域中,从而使生物分类方法更为科学合理、准确可靠,以便人们更好地研究各种生物。
【小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说明双名法。
五.课堂练习:
思考与练习:小明在植物上找到8只“甲虫”,为了便于辨识,请你依据“甲虫”的足、触角、背部形状、色斑的不同,编制一个生物检索表。
茶的分类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
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材处理】
将教材中的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前来完成,并只安排小部分同学去做,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如果学生在课上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会削减课后再去实践调查的积极性;二是课上将课文的这部分知识内容让孩子们身边自己的伙伴来讲,比老师的说教要生动,也更具说服力。三是社会调查这样的实践活动需要走出校门,在行动和安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安排了小部分同学去做;四、这样的活动确实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能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教学准备】
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课前活动】
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布置一小队同学(4~6人)调查附近的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
指导时应注意: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最好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或摄一段采访的录像。这样能确实汇报活动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2、指名让三两个学生上网查阅关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汇报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 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更多的情况下,有一些物品我们明知道它们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后仍可再利用,却苦于手上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将他们废弃。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一类物品吗? (说明:提到“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宗在让孩子们逐步认识到许多事情得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
学生思考、汇报。
二、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谈话: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通过回收,是完全可以重新加工利用的。比如:金属、塑料等。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怎样回收利用它们呢?
学生交流、汇报
1、垃圾回收调查小组的汇报
课前,老师派一小队同学做了一次调查活动,让他们调查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都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调查小组同学的汇报吧!
调查小队的汇报。
师生共同评价调查活动的开展情况
(注意,调查小组汇报前一定要让其他同学充分地思考并交流。这样自己先动脑参与了,再学习、倾听才会更有收效。)
2、了解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及好处
示教材76页插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塑料、金属、玻璃、金属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处。 归纳小结: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多,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3、家庭垃圾中可回收材料的识别
提问:在家庭垃圾中,你发现都包含了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76页的表格,结合家庭生活经验,进一步识别哪些材料属可回收垃圾。 各组派代表交流。(注意提醒学生相同的答案不要重复,学生汇报时,老师应板书关键词,使学生对可回收材料有较清晰的总体印象。)
三、垃圾的分类和分装
1、垃圾有效回收的探讨
提问:
(1)平时,我们家庭垃圾中的一些可回收材料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呢?为什么?
(2)你认为垃圾应该处理才便于有效回收?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归纳: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2、垃圾的分类
提问:你们家的垃圾分装了吗?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大家认为可以把垃圾大致分为几类来分装?每一类包含的是哪些垃圾?
学生思考汇报。
出示垃圾分类表格(见教材77页),向学生做简单介绍,使之进一步明确科学处理垃圾过程中的垃圾分类方法。
谈话:垃圾分类、分装还便
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有毒垃圾吗? 学生汇报
3、资料查阅组同学汇报:有毒垃圾的相关信息
补充、归纳: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部分医疗垃圾及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充值卡(手机卡、上网卡、电话卡等)等都是有毒垃圾,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
四、做一个堆肥箱
谈话:说到家庭垃圾,有心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家庭垃圾中约有1/3是食物废料,大家知道吗?它们利用得好,可是宝贝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一个利用食物废料等垃圾做成的宝贝——堆肥箱(板书:堆肥箱) 请同学们打开书78页,自学堆肥箱的制作方法。
带学生到生物园建堆肥箱
总结:垃圾分类、分装并不难!只要我们人人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洁和美丽。
布置作业:
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为班级、学校或社区设计分类垃圾箱,要求制作适当图片贴在回收箱上。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小组作品的评比,并落实回收箱放的地方,谁去管理,怎么管理及回收后怎么办。
板书设计: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塑料、玻璃、金属、橡胶……
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
垃圾
厨余垃圾
有毒垃圾
垃圾分类、分装,有效回收利用。
做一个堆肥箱
茶的分类教案【篇9】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上册93~9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以夏天的海边为背景,创设了游泳、海滩游戏和大海中的船等情境,把分类统计的学习与海边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目的是通过统计游泳的人数,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学习分类统计的方法;通过统计“海滩游戏的人数和海里船的只数”巩固统计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分类比较和简单的统计,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及用一个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综合运用分类和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分类统计的方法,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夏天的海边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看?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看到在海滩上玩的这些小朋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板书:“捡贝壳、打球、堆沙、男、女、一共”等并及时解决,为后面的统计提供条件。)
[评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探究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感知分类统计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怎样能让大家清楚的看出捡贝壳、打球、堆沙、男、女、一共各有多少人呢?(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想不想自己统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统计表,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格进行统计。(提示不会写的字可以看黑板,也可以加拼音。)
谈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统计的?这样统计能让大家知道什么?想好了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准备班内交流。
[评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有利于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班内交流,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谈话:你是怎样统计的?通过你的统计表能让大家知道什么?和他们一样的举手,谁的方法跟他们不一样?哪不一样?(根据学生展示三种方法,及时填写“性别、项目、人数”等栏目。)
[评析:引导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认识按性别统计能让大家知道男、女、一共各有多少人;按游戏的项目统计能让大家知道捡贝壳、打球、堆沙、一共各有多少人。有利于他们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总结反思,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性。
谈话:按照项目来统计能让大家知道捡贝壳、打球、堆沙、一共的各有多少人;按照性别进行统能让大家知道男、女、一共各有多少人。这样统计不仅知道男、女各多少人,还能知道各种项目各有多少人,这种统计方法就叫分类统计(板书课题)。
想一想,分类统计时一般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步骤:分一分,记一记。)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统计船的只数。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分类统计的方法。再回到海边看一看。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分类统计呢?我们先来统计这些船的只数好吗?看到这些船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随机板书)能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进行统计吗?
(2)独立统计,解决问题。
谈话:先自己选择表格进行统计,再把统计结果和小组内同学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3)班内交流,加深认识。
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统计的?这样统计能让大家知道什么?还有不一样的吗?(引导学生明确,按大小分能让大家知道大、中、小和一共各有多少只;按……。)
【评析:让学生分类统计船的只数。目的是巩固分类统计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性。】
2、统计游泳的人数。
(1)独立思考。
谈话:同学们,要统计游泳的人数,你打算怎么分类统计?想一想,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2)班内交流。
谈话:说一说,你们打算怎么分类统计?
3、统计身边的事情。
谈话:同学们,我们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解决了海边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问题也需要分类统计,你想统计什么呢?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分类统计有什么好处?
茶的分类教案【篇10】
《分类与整理》这单元的知识学习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所以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这节课的优点是从生活切入数学,激发学习欲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下面是我的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举例发生在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第二个环节是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然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
这个环节的活动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最后一个环节迁移到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中,以我们班的同学为例,想一想,怎样给我们班的同学分类?这个问题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大家踊跃发言,纷纷的说了许多自己想到的分类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虽然看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得很轻松,但总觉得学生学得不够扎实。
茶的分类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用废泡沫、插塑积木等材料布置成的“北京市”和“天津市”,其中“北京市”里散乱地放着一些垃圾。
2.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摩丝瓶等。
3.5只垃圾分装桶,上贴5种标志
4.录像机以及有关垃圾处理的录像带。
5.磁性图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评选“卫生城市”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环境,启发学生说说:你喜欢哪座城市?这什么?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感觉怎样?
2.请学生用贴五角星的形式评选“卫生城市”。
3.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你们不选北京市?如果你住在北京市会有什么感觉?
4.教师小结:北京市满地垃圾,又脏又臭,大家都不喜欢。而天津市整洁有序,受人欢迎。你们想知道这个城市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录像。
二、了解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方法
1.教师配解说词,让学生观看有关垃圾分类回收过程的录像片断,然后说说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志。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学生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②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学生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③启发学生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并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④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学生分类情况。
⑤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游戏:看谁做得对。
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学生就做形似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动作。
三、将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进一步分类
1.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贴有标志的5只垃圾分类装桶,请个别学生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3.组织学生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4.引导学生欣赏变得干净美丽的“城市”。
活动延伸:
1.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2.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活动反思:
学生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学生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14篇
每一位老师在备课前都需要认真规划教案和课件,又到了老师们开始编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教师们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来提升教案制定的水平。为了更好地满足您的需求,我们编辑了“小学语文优质教案”,记得保存本文以便随时查看参考!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1)
1、复习“荷、珠”等12个生字。
2、读懂课文,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
3、相机引出“美”字,并指导书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理解荷叶为什么是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画荷叶图,观察这是一片怎么样的荷叶?(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二、初读感知。
1、交流回答有哪些小伙伴。
2、复习导学单上的词语。
3、读一读你喜欢的小伙伴所在的段落。
三、精读体悟。
(一)小水珠。
1.理解摇篮。
2.听摇篮曲,闭上眼感受小水珠躺在摇篮里的舒服。老师引读配乐。
3.读出亮晶晶的美。
4.理解动词“眨”。
5.读一读小水珠的话。
(二)小蜻蜓。
1.理解停机坪。
2.出示蜻蜓立的图,引导学生表演“立”。
3.拓展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读一读小蜻蜓的话。
(三)小青蛙。
1.看青蛙图,做动作,理解“蹲”。
2.延伸。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唱什么歌词?
3.你知道唱歌的地方叫什么吗?
(四)小鱼儿。
1.看图说话,知道撑开的荷叶就是小鱼儿的凉伞。
2.引导读出笑嘻嘻的表情。
3.指导读好长句子。
4.做动作理解“捧”。
5.读一读小鱼儿的话。
四、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五、拓展。
结合导学单,说一说还有哪些小伙伴也和荷叶成了朋友。先小组交流,再说给大家听。
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
说:“荷叶是我的。
六、指导书写“美”字。
七、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这么美丽的荷塘景色,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不能随便扔垃圾、随手摘荷叶和荷花。
八、作业。
1、回家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2、然后把这美丽的荷叶画一画。
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欣赏一幅荷叶图,说说老师画的是什么?(荷叶)荷叶什么样?(绿绿的圆圆的)。课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眼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创设了乐学的氛围,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节课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课文,感受着真正的童趣,“触摸着”生机勃勃的荷叶,开心地学了这一课。但也有些遗憾,如:
1.课堂生成却不理想,如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时,孩子在语言表达上也不够理想,也分不开,有些拘谨。
2.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在一些地方尚且火候不够,激励性的语言还可以多一些。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
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
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
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
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
(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
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
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小组发言,最后把大家的回答加以整理,做成《白杨》一课词语积累的卡片)。
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
并对其回答做出补充和完善。
4、精读语段,探究主旨
《白杨》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六自然段,精读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
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白杨树与农民、哨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之间的联系在于什么?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为学生理解象征搭建一座桥梁。(多媒体同步出示,白杨树、农民、哨兵等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相似点)
[学生间互学互教,使学生由消极、被动、机械的听众转变为积极、自主、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者,并促进其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
四、对话文本
1、与文本对话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
2、与作者对话
有人说文章第5小节,对白杨树的形象的描写,语言太过平实,没有一般的写景散文生动,甚至有一些词语单调地重复“……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你是怎样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描绘出来?
讨论交流:表现朴素的事物,是否也要用朴素的语言?
[此问题重在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思辨的思维品质,不强调答案的统一。]
3、与心灵对话
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
朴素是一种美
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
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
……
五、链接生活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手法,而且在艺术生活中也广泛运用。
多媒体出示:象征运用欣赏(一):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大庆平面广告的图片,并配以评析的文字。
象征运用欣赏(二):鲍金的油画《五种感觉》配以评析的文字。
象征运用(拓展练习):多媒体出示北京奥运会会标。
查阅相关资料,谈一谈你对会标图像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六、推荐阅读
1、比较阅读《白杨》
思考:这一篇文章突出了白杨树怎样的形象特征?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相关阅读:《白杨》姐妹篇《风景谈》
多媒体出示《风景谈》内容简介,具体内容可查阅茅盾作品及研究的网站。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3)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能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荷叶给小蜻蜓、小水珠、小青蛙、小鱼儿带来的欢乐。
3、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态度、方法目标:朗读体验,有感情朗读、品读;角色体验,创设角色互动情境,引发口语交际,体会思想感情。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理清写路,体会感情变化。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快乐的心情、荷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我们通过“读”与“说”的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在阅读理解中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充分整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唤起多种情感的共鸣,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1、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2、整体入手,披文入情。巩固旧知,通过让学生学习,感悟荷塘的可爱,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朵”、“我”、“机”。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2、多有趣的一幅图画啊!原来他们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你们想知道吗?这是什么?荷叶怎么样?我们一起学习14课《荷叶圆圆》板书课题,读课题。
3、出示课件,回答问题。
4、自由朗读课文。
(1)下面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你请教书本的拼音,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用笔把它画下来。
(2)课文介绍了哪几个小伙伴?这些小伙伴都把大荷叶当作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后,让学生上台来摆一摆,演一演。(戴头饰表演)
1、出示本课生字。(齐读、个别读、领读)
2、游戏识字。
1、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老师也参与,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4、再读课文,想想荷叶都给谁带来了欢乐?
“朵”、“我”、“机”
1、读字、口头组词。
2、老师范写、同学在书本上写。
3、师生互评。
4、小结:
师:小朋友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来组词,真好。这两个字只要孩子们在书写的时候注意把字放正,每部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漂亮的字来。
1、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他们会对荷叶说什么?
2、夏天这么美的池塘,环境卫生都很美,那你在环境卫生方面做得怎样?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真漂亮,有了小水珠、小晴蜓、小青蛙、小鱼儿这些好朋友,荷叶真快乐!
板书设计:
14荷叶圆圆
小水珠摇篮
小蜻蜓停机坪
小青蛙歌台
小鱼儿凉伞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4)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7课-《镜泊湖奇观》。(板书课题)
2.弄清“奇观”的含义。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3.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一看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
2.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在汇报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互相补充。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第4、5自然段写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由选择其中一处,进行自学。画一画有关句子,想一想它们到底“奇”在哪里。
2. 报自学情况。
吊水楼瀑布之“奇”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从不结冰断流。
(2) 宽43米,高25米,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
(3) 已有上万年历史。
重点理解下面这个长句子:
“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动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以照。”
(1) 看课文插图或录像资料,再结合这段文字,想像湖水流向深潭的样子。
(2) 反复朗读,体会瀑布之美。
汇报“地下森林”之“奇”。
(1) 观看“地下森林”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再结合本段课文,说说“地下森林”长得怎么样?它与一般森林有什么不同?
(2) 朗读本段内容,体会这一景观的特色。
3.体会作者看到这两处奇形怪状观时的心情,带着赞叹的语气,自由练读第4、5自然段。
4.指名朗读这两段,同学互评。
五.学习课文其他内容。
1.课文第1自然段,写镜泊湖的来历,运用了以传说开头的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课文第3自然段概括描写了镜泊湖景色的特点。仔细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为什么要作者把镜泊湖的景色概括为“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3. 知道镜泊湖的哪些景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六.总结全文。
《镜泊湖奇观》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再加上生动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镜泊湖奇观(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5)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7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明白生活中需要分工合作的道理。
〖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能力在程度中等以上的学生一读就懂。通过阅读文本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升华、延伸课文内容,从而实现课堂由书本世界向儿童生活世界的回归。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两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大家知道海洋世界是什么样吗?如果现在请大家画一幅画,你们会画些什么?
生:我想画海豚。
生:我想画美丽的珍珠贝。
生:我想画鲜艳的珊瑚。
生:我想画可爱的热带鱼。
1.师:可是,有一所学校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他们画的海洋世界和你们想画的不太一样,他们的美术老师说,他们的画里少些了东西。画里到底少了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画里少了什么》。(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请同学们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自己的方式认识生字。
2.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生:我想提醒大家,“除”字右边的“余”字和“徐老师”的“徐”字右边一样,大家不能写出了头。而且“余”也是今天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生:我刚才查字典了,“卷”字除了读“画卷”,还有一个读音是“juǎn”,就是平时吃的“花卷”。
生:我觉得“剩”字的笔顺有点复杂,想请大家帮帮我。
生:那你想一千个往北方的人手里都拿着刀,就好记了。
[设计理念:给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时间,将课堂还给学生。]
(三)质疑、解惑
1.师:大家默读课文,并勾画出有疑惑的地方。
2.交流释疑。
(1)生:第3自然段里出现了“争先恐后”这个词,我不懂是什么意思。
生:第15自然段里也有这个词。
师:那请大家轻声自由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这个成语在句子里的意思。
生:我想“争先恐后”的意思是大家都急着画画。
生:急着画画是第3自然段里的意思,第15自然段讲大家急着发言。
师:你们俩的回答总结起来讲的是“争先”,那什么是“恐后”?
生:“恐后”是害怕自己落在了别的人后面。
生:“争先恐后”讲了大家都在争第一,担心落在同学的后面。
师:大家对这个词有了正确的体会。请大家再轻声自由读读第3、第15自然段,把词语的意思放进去感受,想一想,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同学们上课时很积极。
生:我读懂了,同学们上课时很认真。
[设计理念:将理解词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无意识的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词语的`意思及作用已经根植于他们的头脑中了。]
(2)生:我想问问同学们,第3自然段里写“老师一说‘开始’”,这里为什么“说”字后面没有“:”?
师:这个同学真善于思考!我们翻翻学习过的课文,找一找有冒号、上下引号的句子,读一读,再和第3自然段老师说的话比一比,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够弄懂些什么。
生:我找的是《日月潭的传说》:
他们就问路边的一个老爷爷:“老爷爷,前面大潭里一亮一亮的,是太阳和月亮吗?”
我觉得用冒号、上下引号的句子比第3自然段里老师的话长一些。
师:有自己的想法。
生:但是我找到的句子也不长,是《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一课里的:
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很响地扔在桌子上:“给你,拿去!”
师:你很勇敢,能说出与同学不同的想法。大家有了一些思考,我们试试将课文中老师说的话加上冒号,再读一读。(教师板书句子)
[1] [2] 下一页
老师一说“开始”,同学们立刻围上前去,争先恐后地动起笔来。
生:徐老师,我来改。
老师一说:“开始”,同学们立刻围上前去,争先恐后地动起笔来。
师:大家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不对,应该改成:
老师一说:“开始。”同学们立刻围上前去,争先恐后地动起笔来。
生:老师说“开始”一定很大声,很快!应该改成:
老师一说:“开始!”同学们立刻围上前去,争先恐后地动起笔来。
师:看样子,你们对这个自然段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才能有这样活跃的思维。再读读你们改的句子,看看还会发现什么?
生:我觉得好像有点不通顺。
生:我也发现了!应该是:
老师说:“开始!”同学们立刻围上前去,争先恐后地动起笔来。
师:现在再来对比课文中的句子和你们改的句子,你们觉得哪一句更能写出同学们动手迅速、争先恐后?
生:我懂了!课文中的句子更能写出同学们动手迅速、争先恐后。
生:课文中的句子像是一句话没说完,又接着说一样!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寻求最终的答案。]
师:对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说”字后面一定跟冒号,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用。课文中还有一些地方描写了老师与同学的对话,也没有用冒号呢!找找看!
生:第6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没有用冒号。
师:如果不停地加上“老师说、同学说”,会给读文章的人什么感觉?
生:太??嗦了!
生:太多余了!
师:来,我扮演文老师,大家从这几个段落中自选台词,分角色读一读,体会体会。
[设计理念:教师借课堂随机产生的教学契机,生成新的教学内容,适时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进行应用、迁移。]
(3)生:第5自然段第1句话说“这是一幅奇怪的画”,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因为这幅画里除了大鱼,什么都没有。
生:为什么只有大鱼的画是奇怪的画?
生:因为海洋世界不是这样的。
师:所以,文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这幅画,感到十分奇怪。
(4)生: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同学们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是什么道理?
师: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儿通过阅读来解决。只要你细心阅读,一定能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垠、砥、恹、虬、娑、楠、欣”等字的读音与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以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妙手偶得、锤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倔强、参天、不折不挠、伟岸、朴质、挺拔、宛然、纵横决荡、秀颀。
这一单元是散文单元,学习这个单元,不但要掌握课文内容,要更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并掌握散文的特点。
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白杨礼赞》。
板书课题及作者。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茅盾的一篇什么文章?(学生:《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是说明文。)茅盾原来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个省?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请一同学上黑板写。(学生: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逝世后,党中央给予他“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指名学生读注释①。明确: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歌颂抗日根据地的人民。
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作者写作目的和课文题目似乎是两码事,其实不是,为什么?
交代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通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朗读)。
(1)初步了解全文大意。
(2)划出个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看课本上的词语注释,结合原文语境理解。查字典,给预习提示中的加点字注音。
3.轻声自读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我赞美白杨树。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壮景观,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具体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第8~9自然段)总结全文,高声赞美白杨树。
(三)逐段讲读研讨。
1.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与题目的关系。
开门见山,满怀激情,点明题意,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2)第一部分与下文的关系。
提挚全文。
2.第二部分。
(1)朗读(2~4自然段),要求找准下面内容的词语: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2)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①从白杨树的角度考虑,它与黄土高原有什么联系?②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角度思考,黄土高原的环境暗示了什么?
明确: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②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暗示北方农民生长的环境,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做铺垫。
3.第三部分。
(1)默读第5自然段,根据提示(幻灯或板书)列出描写提纲。(划线处由学生填写)
第6自然段小结上段描写,用“决不是”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极普通”即平凡。
4.第四部分。
(1)朗读第7自然段。
作者承第三部分(5、6自然段)对白杨树描写之后,紧接着对它进行抒情性评论。
作者赞美白杨树是“伟丈夫”,由树及人,一连用四个“难道……?”的句式,启发读者思考,展开联想。
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
第二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
第三个“难道”句,又进一步从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
第四个“难道”句由白杨树的枝枝叶叶紧密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与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联系起来。
一连四个反问句式又构成什么修辞手法?(排比)。这一组排比句,由外及里,层层深入地启发读者思考。
明确:领会到作者不只是赞美树,而是赞颂北方农民,赞颂组织领导革命群众的中国共产党。这种写法叫象征。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明确:因为作者在国统区,不能直言赞美根据地,讴歌共产党。
5.第五部分(8、9自然段)。
(1)朗读(第8自然段),看本段各句与前几段主旨句(或显示主旨的词语)的联系。
明确:①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与第4自然段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照应。②句“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与第5自然段中的“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相照应。③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第7自然段中的“象征了北方农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等相照应。
由此可见,本段是全文总结,说明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全文主题,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朗读第9自然段。
对白杨树本身的形象刻画及其对其象征意义的揭示已都写到了,为什么还要写这一小段呢?
首先要搞清“贵族化的捕木”指的什么,作者曾于1978年回信答复一位读者说“贵族化的捕木象征国民党*”,这样把楠木与白杨树对比,主题不就更加深刻了吗?最后再以昂扬的调子赞美白杨树,呼应开头,结束全文,抒发的感情就更加热烈了。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7)
《黄河的主人》选自袁鹰的散文集《风帆》。全文似豪放派的诗歌,苍郁沉雄、意蕴深刻。文章通过多角度描绘(黄河气势铺垫“主人”、筏子轻小渲染“主人”、乘客神情衬托“主人”、艄公品行铸就“主人”)来赞颂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编者选编此课,正是希望通过多角度感受黄河主人的风采来启迪学生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做生活的主人!
1.按照“接触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学习规律研读文本,积极运用“三点一路,深度对话”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与黄河对话,与羊皮筏子对话,与艄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鲜活的语言文字对话,沉下心来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2.着力从文本语言出发,落实言语实践。运用多种方法强化体验,激活心智,以文动人,以情感人,并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生命,实现文道统一,从而构建语言和精神协调发展的生命课堂。
1.这篇课文里有几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你能找到吗?
3.“胆战心惊”是因为________;“提心吊胆”是因为________;“敬仰和赞颂”又是因为________。
与黄河对话──感受黄河之险带来的“胆战心惊”
1.黄河,见过吗?让我们一起跟随录像去领略一下黄河的雄姿,不过,有个小小的要求,边看边想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播放黄河波涛汹涌、恢宏惊天的录像)
2.交流。
3.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黄河的词语、句子,请快读课文,然后画出来。
4.交流后,出示归纳的词、句子。
②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5.自由读一读,你能否让听的人感觉到胆战心惊?
6.配上画面,全班齐读,让我们所有的同学能感受到黄河的雄姿,也能体验到那份胆战心惊!
与羊皮筏子对话──感受黄河之险、筏小人多带来的“提心吊胆”
1.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提心吊胆?
2.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2~5自然段,当读到让你提心吊胆的词语、句子甚至一个标点时,就用小圆圈标出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理解,一两句话就行。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引导:有让你的心提到嗓子眼的词语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相信你一定能通过朗读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你的那份理解。)
出示: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 )还有人哩!
出示:
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引导:①标点符号会说话,同学们用心读一读每一个标点符号,你能感受到它们在说些什么话吗?②抓住读六个数字时的语速,引导感受那份紧张、害怕。)
与艄公对话──感受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引发的“敬仰、赞颂”
1.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故意将“更”去掉,引起学生注意后,引导思考:这个“更”字,可以去掉吗?)
2.乘客们的这份谈笑风生、这份惬意,是谁给的?这个“更”能去掉吗?
3.划下直接描写艄公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4.三个普通的句子,三个不寻常的动作,再认真读一读,你一定能读懂艄公这个人。如果能读懂,你想送哪些词语给艄公呢?有什么根据?
5.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一个又一个画面之中:
①(师引读)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天还有些寒意,羊皮筏子刚行驶不久,突然,一阵狂风卷着巨浪迎面袭来,我不禁提心吊胆──(生接着读)
②(师引读)羊皮筏子行驶到了黄河中央,这里水势复杂,呀,一个好大的漩涡,我不禁提心吊胆──(生接着读)
③(师引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能见度越来越低,波峰浪谷再次袭来,我不禁提心吊胆──(生接着读)
6.师:这样一个浑身是胆、充满智慧的艄公,值得敬仰和赞颂吗?这个“更”字能去掉吗?不能!你该怎么读──
师:如此一个面对险恶风浪依然镇静而又机敏的艄公,值得敬仰和赞颂吗?这个“更”字能去掉吗?不能!你该怎么读──
7.假如艄公就在你的面前,你该怎么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1.创设情境说:
么问题?如果请一位同学来做艄公,你能有把握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2.联系实际写:
( )凭着( ),成为( )的主人。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预习要求:
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再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查字典理解。
3、课文读通顺后,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课后问题。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泰、衡、黝、咧、呗、哲、憨”7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节奏、平衡、饱览、诵读、不解之谜、耽误、哲理、意味深长、心悦诚服。
3、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说明的道理。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新的单元《快与慢》。一提起快慢,老师就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说)
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与快慢有关的一篇课文:《挑山工》。
课前布置同学们上网或通过其他的渠道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下面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生汇报)
1、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几个:
①“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②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
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能够读流利为止。
“开火车”读课文。师生从正确、流利、朗读习惯、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议。
(1)各自默读思考,然后填写表格中概括差异的部分。
|___挑山工___|___游___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结果:
(2)在小组内分析交流,开展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统一认识。
3、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你看,是不是这个理?”挑山工是怎样理解“这个理”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精读细品,然后填写表格中“对比结果”部分。
(1)放手让学生自学。
(2)组织交流评议。
(3)通过朗读,你觉得在挑山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鼓励学生读出挑山工的精神。
4、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指的是什么?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2、组织交流,形成共识,指导习作。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挑山工。他们身上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去登泰山,你会和挑山工进行一次怎样的对话?(出示画面《与挑山工“面对面”》)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之时,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自己最喜欢的,请你富有激情地读一读,再说一说理由。如果你心里的想法一下子无法表达出来,那么就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行吗?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生:仔细观看
2、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略)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到课文中去“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生:朗读圈点。
2、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生:小组讨论,同桌互教。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请大家看生字,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生:我会认“躲”、“身”和“朵”组合起来就是“躲”,生齐读“躲”。
4、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生:做动作,演示“羞”、“遮”、“掩”、“探”、“触”。
5、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一位小老师再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6、师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呀!请大家再读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生:交流合作质疑(略)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我们留心观察,发现春天来了,大自有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生: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子呢?做做动作,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生做动作
4、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生:举手表演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全班读:我们看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
三、强化感受,升华感情。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面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呼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真是无处不在呀!
2、请小朋友们把你找到的春天向大家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讲讲他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小朋友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四、本课小结:
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已经轻轻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它吧!]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10)
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她有一面宝镜。哪里的人们有苦难,她只要用宝镜一照,便可以消灾弭祸。这件事传到了天庭,引起了王母娘娘的忌妒,她派天神盗走了宝镜。红罗女上天索取,发生了争执,宝镜从天上掉了下来,就变成了镜泊湖。这当然是神话。虽说镜泊湖不是神仙宝物,也不能为人消灾祛病,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骨如镜,倒是事实。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约在一万年前,这里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流阻塞了牡丹江的河道,于是水面被抬高,形成了湖泊。
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啊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幻,真是美不胜收。
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的著名景点,位于湖水泻入牡丹江的地方。瀑布宽四十三米,高二十五米。底部岩石由于上万年激流的冲击,被蚀成了几十米的深潭。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里埏北国,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却从不结冰断流。
镜泊湖附近有一处地下森林。所谓地下森林,实际上是长在火山口里的森林。这里有七个火山口,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约五百米,深约一百米,壁陡底骨,景色壮丽。由于火山长期没有喷发,火山岩逐渐风化,同火山灰及沉积的浮尘积聚混合,形成了富含钾、磷等元素的肥沃土壤,加上这里降水较多,火山口的东南方向有缺口,阳光可以射入,所以长起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林中有红松、白桦、水曲柳、胡桃楸等树木,还有许多名贵的药材。东北虎、熊、青羊、马鹿等野生动物,也常到火山口活动。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俯视,只见足下峭壁如屏,黝黑的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令人心惊。可是底下的林木却不在乎这谷底的阴暗潮湿,它们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ò)”“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1.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
(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学生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发挥主导作用。估计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
(1)认为“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的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奇观,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话:“本来清澈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照。”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万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响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样子和气势;配上瀑布录像,音画合成,指导感情朗读。
(3)认为“奇在地下森林”的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却欣欣向荣”很神奇。同时会选择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深约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荣;指导感情朗读。
3.诵读积累,比较发现。
(l)学生自主选择诵读表现镜泊湖奇观的有关句子,积累语言和表象。
(2)比较这三处奇观有什么不同之处。(湖边峰峦和地下森林的静态与吊水楼瀑布的动态)
1.导语:学到这里,镜泊湖奇观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关于镜泊湖奇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l)在火山口,怎么会有地下森林?
(2)吊水楼瀑布为什么不会结冰?
(3)镜泊湖和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4)关于镜泊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3.教师引导: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仔细地读书,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推想解决的。让学生给所提的问题分类:可以通过读书解决的,学生自己仔细读书;需要通过推想才能解决的,先自己推想,后进行讨论。
l.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这篇课文先写了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因,然后重点描写了“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的镜泊湖景色、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1.把课文《镜泊湖奇观》改编成一篇单纯写景的文章。
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本节课上,我通过带领学生从“奇观”一词入手,由释义中的“景观”再到知道课文的重点就是写了镜泊湖奇特的景观。扣住“奇观”使学生明确课文重点描写了景观的“奇”。
文章介绍了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这三个著名景点。由于课题是《镜泊湖奇观》,为了防止学生在找镜泊湖有哪几个奇观时有所疑惑,所以在本堂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一张地图向学生介绍镜泊湖是一个风景区,景区中有很多景点。这样学生就不会将镜泊湖这个景点遗漏,效果好。
在学习镜泊湖的景色时,通过抓住“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这组看似矛盾的反义词展开。在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后,问学生是否矛盾并从文中找依据,学生不难发现镜泊湖的景色景色都是天然形成的,然而所有景色又各不相同,所以这组特点看似矛盾,但却又和谐地同时存在于镜泊湖中,通过学生深入学习文本来突破。
接着,我让学生比较句子,由于担心学生不能及时发现不同,于是,我制作了一张ppt,只出示了两段文字的不同处,并有意识地与前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运用了不同的句式来介绍景色,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语言文字的丰富性。通过课后的交流和反思,我发现这样的课堂较为死板,课堂中老师的主导性较强,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可能不够开阔。可以将这个环节调整为让学生通过多次的朗读自己去感受和体会,这样给了学生更多朗读的时间,几次朗读后学生应该不难发现不同,与此同时学生也积累了优美的文字,一举两得。
归纳文章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在学习了三处景点后,让学生根据板书来概括。学生不难抓住三个景点的特点进行概括,但各景点之间缺少衔接,应该给学生一写衔接词串联,使学生说得能更连贯些。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11)
《黄河的主人》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词句积累的优秀选文。
遵守“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结合课文特点,我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黄河;以关键问题“为什么称黄河艄公为黄河的主人”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图片、想象文字创设的情境感知课文内容,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自读课文基本能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羊皮筏子的小、轻,但理解课文语言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存在一定难度。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
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河的主人》。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播放黄河视频。
4.播放课文第一自然段录音,学生学着读。
5.引读第一自然段。谁是黄河的主人?从文中找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
1.滚滚的黄河令人胆战心惊,而艄公却驾驭了它,凭着什么工具?
2.出示羊皮筏子的图片,简单介绍羊皮筏子。
3.自由读第2、3自然段,画出直接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想一想羊皮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读后交流,抓住重点词语“小”“轻”“整个儿吞没”“贴”感受筏子的小、轻、险:通过标点符号体会作者的惊讶。
5.指导朗读。
1.站在黄河边的作者是如此提心吊胆,我想,坐在筏子上的乘客一定吓得连眼睛都不敢睁开了吧?
2.轻声读第6—8自然段,用“——”画出文中描写乘客的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用波浪线划出直接描写艄公的句子,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1)“谈笑风生”什么意思?乘客们会说些什么?
(2)你佩服他们的勇气吗?这份惬意是谁给的?
描写艄公的句子。
(1)指名读读划的句子,说说感受。
(2)“小心”和“大胆”用在这句话中矛盾吗?
4.用你的朗读赞一赞艄公。
1.课题为《黄河的主人》,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黄河、羊皮筏子和乘客,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2.这就是通过侧面描写衬托艄公的技术高超。
3.你从艄公身上悟出什么道理呢?
4.你想成为什么的主人?写一写。
1.摘抄好词好句。
2.阅读《大森林的主人》。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12)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1、(播放课件《水浒传》主题曲)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你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连续剧的主题曲吗?(《水浒传》)
2、《水浒传》塑造了多少位(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
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武松。
他因何而出名?(在景阳冈上打虎而出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阳冈》。拿出手指跟着老师把冈字写一写
二、检查预习。
根据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些字词都是同学们预习单上认为比较难读难记的字词,你会了吗?指名读。
因为课文是选自古典小说,所以有些字词意思与现在的不一样,你能理解吗?
大家在预习时都提了自己的问题,老师整理了一下,大家看看哪些问题,是提的有价值,有水平的。哪些问题在本课中是提的没有意义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大家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前讲一下。不能直接从书本中找到答案,要理解课文后才能回答的问题是有价值、有水平的,要多提。书中一看就能找到答案的,是一般性的问题,尽量少提。没有意义的问题尽量少提。)
(1)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A、课文比较长,你能用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课文比较长,你能用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在这四部分内容中,写得最精彩的是——打虎。
(指着板书说)。刚才我们从打虎这部分体会到了武松的机智敏捷、武艺高超、勇敢无畏这个形象。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文在喝酒和上冈部分,武松又是怎样一个人呢?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13)
【晌午】中午。
【哨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店家】旧时指旅馆、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
【一饮而尽】一口全都喝完。形容喝得豪爽、畅快。
【客官】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
【但凡】凡是;只要是。
【榜文】古代指文告。
【结伙】跟人结成一伙。
【半夜三更】深夜。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诡计】狡诈的计策。
【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
【酒力】饮酒后,酒对人的刺激作用。
【踉踉跄跄】形容人走路不稳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形容行动迅速、动作快捷或事发突然等。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掀他不着】掀不着他。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叫落雷。
【定睛】集中视线。
【咆哮】(猛兽)怒吼。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
1、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武松出言豪壮,可以看出他勇敢无畏、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
2、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笑”说明武松看到树上的字,仍然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虎,还认为是店家的诡计,真是固执己见。“我怕什么”表现了武松的无所畏惧,胆量过人。
3、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武松这时才相信冈上有虎,但是一点也不害怕。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和面子,他不愿下冈。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般:这里是指种、样。武松三“闪”,消耗了老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表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写武松在酒店喝了十八碗酒,不听店家的劝告,执意要上景阳冈。
第二部分(5~7):写武松上冈,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部分(8~12):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问题归纳:
1.酒家为何给店取名为“三碗不过冈”?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为什么还执意上冈?
因为酒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凡是客人到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
的山冈,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武松之所以执意上冈,一是怕店家耻笑自己,二是对自己战胜老虎有很大的信心,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
2.老虎是怎样进攻武松的?这样详细写老虎的目是什么?
老虎的进攻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详细写虎是为了写人,以虎的凶猛衬托出人的勇猛。
3.文中多次用了“闪”这个动词,你觉得能不能换成“躲”?为什么?
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此时武松的对策就是“闪”,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不能换成“躲”字,因为“闪”字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遇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4.从“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这段话具体详细地描绘了武松赤手空拳勇斗老虎的经过。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5.在打虎事件中,作者是怎样塑造武松这一人物的?
作者通过武松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的。
6.除了打虎,作者在开始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打虎有什么关系?
1-4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这些内容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对武松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打虎作了铺垫。
7.武松打虎是为民除害吗?为什么?
是。因为这只吊睛白额大虫一到天晚就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武松打死它,可以说是为民除掉了一害。
8.第9自然段写老虎扑人,武松沉着应对,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出了什么?
答: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扑”“掀”“剪”是老虎进攻的三招,这些动作把老虎的凶猛、让人生畏的气势显露无遗。武松用三“闪”沉着应对,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体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9.通过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通过全文,我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武功高强、豪爽倔强、无所畏惧的武松。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篇14)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疑激趣导入课题
放歌曲《龙的传人》
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②关于龙,你都知道些什么?
③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
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课件出示在不同时期文物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中的动物。
(2)理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
(3)①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
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③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
(4)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四、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教师过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播放歌曲
[乐山龙舟会(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简笔画教案精华14篇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简笔画教案精华14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简笔画教案(篇1)
月饼是中国特色。中秋佳节代表食品。小朋友们今天美术课我们学习简笔画的画法。现在我们拿出纸和笔。画法很简单,小朋友要细心学,仔细画。
绘画目的:
敢于大胆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
绘画食品简介:
月饼
月饼圆又圆,是合家分吃,象征团圆和睦,中秋节必食之品。月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深受中国南北各地人民的喜爱。
绘画年龄:
大班幼儿。
绘画步骤图:
1、先画出一个椭圆形的圆圈,画出月饼的基本形状。如上图
2、画出月饼的立体面。如上图
3、给月饼加以修饰,用弧线画出月饼的花边,使月饼变得更立体好看。如上图
4、月饼简笔画就完成了。如上图
小朋友是不是非常简单!
你们学会了吗?
我们一起看一看。
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指导能力差的幼儿,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自由发挥,把月饼画的更好看。
集体欣赏、评价:
幼儿根据画面整洁、美观的标准互评。
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月饼。
温馨提示:
学前儿童美术是儿童记录生活和表达观念、情感与需要的一种重要手段。1、先画出一个椭圆形的圆圈,画出月饼的基本形状。如上图
2、画出月饼的立体面。如上图
3、给月饼加以修饰,用弧线画出月饼的花边,使月饼变得更立体好看。如上图
4、月饼简笔画就完成了。如上图
小朋友是不是非常简单!
你们学会了吗?
我们一起看一看。
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指导能力差的幼儿,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自由发挥,把月饼画的更好看。
集体欣赏、评价:
幼儿根据画面整洁、美观的标准互评。
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月饼。
温馨提示:
学前儿童美术是儿童记录生活和表达观念、情感与需要的一种重要手段。
简笔画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易掌握的简笔画,激发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
2.教会孩子们用简单流畅的线条和基本的几何图形来概括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培养绘画的基本功底;
3.通过贴近生活的简笔画图案,培养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力,引导他们于平凡的景物中发现生活的美好;
4.让孩子们能运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启发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学习简笔画小动物的技巧,准确把握形状和特点。
2、 熟悉并掌握简笔画技巧,自己用简笔画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具准备:粉笔、小图、有趣的谜语、故事、削好的铅笔、橡皮、纸张等。
教学过程
一、比比谁的红旗多?(3分钟)
分发画笔,并宣布上课纪律,表现好的小组奖励红旗(画的),看哪个组红旗多,如果全班表现好,完成教学任务,就奖励一个小故事。
二、猜猜我是谁?(5分钟)
在正式上课之前,列出一些有趣的猜小动物谜语,让大家猜:(随堂而定,猜5个左右)
1.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
2.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边。(乌龟)
3.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大象)
4.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摆,水上划船子。(小鸭子)。
5.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见谁,总爱喊妈妈。(山羊)
6. 头戴大红花,身穿什锦衣,好象当家人,一早催人起。(公鸡)
7.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 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蜗牛)
8.身穿黑缎袍,尾巴象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燕子)
三、跟我学画画(20分钟)
1、开始教学生画小动物,从简单的教起。(如蜻蜓和鱼)
2、教学生画三种不同的小动物,画第三种(如蜜蜂)时用不同画法。
四、我手画我心(10分钟)
1、引导孩子们自己画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对动物平时的印象创作新的形象。
2、画完之后,展示作品,如果台下的同学说得出那是什么动物,就给予表扬,画的不好的给予鼓励。
3、挑选优秀作品贴在墙上。
五、作业布置(1分钟)
下一次课,请同学们自己回去观察并画一种蔬菜或水果.
六、轻松一刻(剩下时间)
根据课堂表现,时间充足高年级讲故事,低年级讲小故事或者教儿歌。(如纪昀妙对惊乾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六、教学总结:
基于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可能比较没有美术基础的考虑,开始的时候比较多是一笔一划示范,教会他们怎么画画,力争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绘画中来,让上课不但有益而且有趣。在后面阶段可以引导(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孩子们自己作画,学会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美好,同时在辅助的教学活动(如猜谜、讲故事)中也能增长知识。
简笔画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专为低年级儿童进行人物动态训练而设计的初始课目,属于“造型.表现”范畴。任务是绘画语言中常见的形态,本课从简单的人物造型入手,将人体分为四大部分:头、身子、上肢、下肢,用一个圆圈、几条直线便概括成了简笔画人。如何能用寥寥几笔就把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画出来,人物动态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材主图呈现了云南沧源岩画《部落图》。描绘了一个部落取得胜利后满载而归的情景。是一幅大型记事图画。教材引用此图是为了引导学生从远古的岩画中感受古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人用简笔画人的形式记录事件,并模仿岩画中采用简笔画人物形式表现人物各种动态。教材中还呈现了单个简笔画人的绘画步骤,以及不同动态的人物样式,设计了根据同一个头和弯曲的躯干添画四肢画出其他不同动态的小训练。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爱好模仿,但对人体动态的认知能力尚浅,如何生动的表现出人物动作学情对他们来说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圆和长短的线条画简笔画人物。
方法与过程目标:掌握画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能画出不同动态的简笔画人。
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记忆、想象和表现能力。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达内心情感;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躯干和四肢的变化表现人物动态;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躯干和四肢的位置变化画出各种各样的生动的人物动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探索
教学准备
水彩笔
教学过程
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A教师做动作,学生跟着做。
B出示动作动作,学生跟着做。
C出示简笔画动作,学生跟着做。
[通过游戏导入,让学生了解简笔画的特征。]
2.导入课题。
第十七课内容——《简笔画人》。请学生看课本,了解课本中都画了哪些动作?
3.分组探究
分组探究站、坐、躺趴几种动态的简笔画表现方法。
要求:每组成员轮流做出动作,其他同学用简笔画形式画出来。比一比,哪一小组想到的动作最多。
[通过小组探究,解决教学重点问题,让学生了解通过躯干和四肢的变化表现出人物动态。]
4.游戏纠错——请你照我画的做。
展示学生作品,请其他学生按照简笔画做出动作。
通过对比,找出正确的画法。
[解决在探索活动中,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画法。]
5.游戏,请你帮我来添画。
老师出示几组未完成的简笔画,请学生添加肢体。
[此环节提高绘画难度。解决教学难点问题,让学生了解只有头和躯干的位置有变化,才能画出生动的人物动态。]
6.学生作业
在轻松的音乐中,请同学们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几个动作。
[根据之前所学到的知识,检验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学会用动作表达内心思想感情。]
7.欣赏《村落图》 从岩画中体会古文化魅力
欣赏云南沧源岩画——《村落图》。你发现了哪些人?他们做了什么样的动作?猜猜他们在做什么?
老师讲解有关中国岩画的知识。
8.拓展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简笔画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更加广泛。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生活中的简笔画?交通标志 、运动标志。
9.总结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美无处不在。
作业设计
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下自己喜欢的人物。
板书设计
简笔画人
步骤。
简笔画教案(篇4)
活动名称:简单划水教学机器人猫
活动对象:3~5年级小学生
活动目标:
1. 掌握机器猫的形象的头身比例,以及形象特点和形状构成。
2大胆运用圆、弧等来刻画机器猫,且色彩简洁。
活动准备:课件***、范画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 激趣引入
**多啦a梦动画**,激发兴趣。
二、 观察提问
1课件**机器人猫**,请观察。
2问:从**的角度来看,机器猫的头和身体的比例是多少?机器猫主要由形状组成?你觉得应该先画那个部分?
小结:机器猫的头体比约为1:2。主体主要有圆和弧组成。画的顺序是从大到小,从上到下。
三、示范
*****,根据**解示演示画的顺序。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点评分享
老师对每个孩子的作品给予简单的点评和集体的欣赏。
六、延伸活动
在机器猫的形象中发挥想象力,自由添加。
活动名称:简笔画教学——大雄
活动对象:3~5年级小学生
活动目标:
1. 掌握大雄的形象的头身比例,以及形象特点。
2大胆使用线条和图形来绘制字符和颜色。
活动准备:课件***、范画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 激趣引入
**多啦a梦动画**,激发兴趣。
二、 观察提问
1课件**大雄的各种动态**,请观察。
2问:从**的角度来看,男性的头和身体的比例是多少?大雄主要由形状组成?
你觉得应该先画那个部分?
小结:男性的头体比约为1:3。头部扁圆形,身体和腿部类似圆角和正方形。画的顺序是:从大到小,从上到下,先画左右,再画细部。
三、示范
*****,根据**解示演示画的顺序。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点评分享
老师对每个孩子的作品给予简单的点评和集体的欣赏。
六、复习活动
在小叮丁、龙猫和小猪的页面上,选择两幅画,就可以自由地处理故事了。
简笔画教案(篇5)
一、复习
图片展示简笔画。
二、目标
1、认识并了解简笔画人物画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绘制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能够运用简单的基本形体表现各种动作造型的人物简笔画,并加上少量的人物服饰特征,增强简笔画人物画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感受简笔画的趣味性,艺术性,提高手绘表现能力。
三、自学
概括化,简略化的形象。简笔画的工具一般为钢笔或铅笔。
躯干、上肢、下肢四部分。人体的比例确定一般来说成人站立状态全身高度为七个头长,躯干为两个半头高,两臂平伸时,两手指头距离等于全身长度。
年龄、民族、职业等。加上少量服饰上的特点及随身携带的物品会使人物更加生动、有趣。
四、交流
1、观察人体生长中的.身高比例变化。
思考不同的服饰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五、精讲
用笔画去表现人物时要正确把握人体的结构和比例的规律。以最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形来概括人的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等主要部分。并让学生尝试表现不同姿态下的身体比例及去人男性与女性,进一步强化人体比例关系的确定及理解与记忆。
六、精练
动手练习简笔画人物。
简笔画教案(篇6)
表情丰富的脸(一)
?教材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题材,有很大的创作空间。人类(动物)的丰富表情给予学生无限的创作素材,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表现表情丰富的脸,体验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特征。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观察人的各种表情,了解喜、怒、哀、乐不同的表情。
2、 引导学生抓住表情的特征,并用各种方法表现。
3、 激发学生对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不同表情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材料和方法表现各种表情。
?教学准备:
教师:成语卡片、不同表情的图片。
学生:各种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游戏:心有灵犀
(1)、教师出示一个写有表情的成语,如:捧腹大笑,请一位同学做表情,让全班同学猜成语,或者请全班同学做表情,他来猜。
(2)、小组互猜。
(3)、同座位的两位同学出成语互猜。
2、教师总结并书写板书。
3、欣赏小品中有关赵本山、巩汉林表情丰富的脸,观察他们脸部表情的千变万化。
4、看谁的演技高:对着镜子做出各种表情,或哭、或笑、或悲、或喜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表情变化。看看脸上的肌肉、五官的变化和各种表情的关系。
(二)新授
1、赏中国各带雕塑作品中人物的表情。
(1)、教师出示《说唱佣》图片,请同学猜猜他们是在干什么?
(2)、教师简单介绍:四川地区的汉佣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在出土的许多佣中,最著名的就是《说唱佣》。他们席地而坐,头部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捶。
2、欣赏课本中用不同绘画方法表现表情的图片,并用顺口溜总结棉布表情。
(1)、常见表情组词:
笑微笑、大笑、狂笑等
忧忧愁、忧虑、担忧等
怒发怒、怒吼、愤怒等
悲悲哀、悲泣、悲叹等
(2)、概括喜怒哀乐表情的顺口溜
喜:眼角弯弯嘴上翘,笑眯眯的对你笑;
怒:眼如铜铃眉如刀,咬牙切齿跟你吵;
哀:眼睛一闭嘴张大,泪如雨下最好画;
愁:双手紧紧托下巴,眉梢下挂脸儿拉。
4、 教师用简笔画的方法示范表情的画法。可以借鉴漫画的表现方法,以同学们熟悉的三毛做为表现对象。
5、 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想做老师的好朋友吗?请把自己特别的表情画出来,剪贴到已画好的老师身边,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合影。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简笔画教案(篇7)
绘画意图:
在孩子的世界里,每天都充满着惊喜与好奇,他们对周围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外形、结构,这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幼儿右脑的发育。
绘画年龄:
幼儿启蒙绘画。
绘画步骤图:
1、先画出一个圆。
2、画出老奶奶脸部两边分的头发。
3、画出老奶奶头的嘴、鼻子、眼睛、额头上的三道皱纹
4、最后画出老奶奶头脑后的头发两边分。
温馨提示:
教师在选材上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来选择内容,所选内容要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幼儿感觉整个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简笔画教案(篇8)
《简笔画-荷花》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主题:《简笔画-荷花》
二、活动对象人数:
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画荷花的简笔画,让学生初步体会简笔画图的方便,学会欣赏、画出比较简单图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完成荷花这一简笔画,培养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初步形成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活动准备:
教师:多**课件展示
学生:准备白纸和水彩笔
5、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1.**引入,带出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什么花?
s: 看来我们喜欢很多花。让我们看看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
生:荷花
师:对啦,你们太棒啦,它美吗,你们喜欢吗,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动手用简笔的画,画画这美丽的荷花好不好
生:好(板书:简笔画-荷花)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小小的**,看看怎么画这美丽的荷花
(放映**)
2.动手实践,自主画图
师:(放映完)这荷花好不好画啊,是不是很简单啊
生:好画,是
老师:让我们现在开始花画。 请记住要使莲花变大!
生:好(2)活动的实施
老师、同学一起画简笔荷花(时间充裕就让学生为**上色)
(三)分享与总结:
师:同学们画了吗
生: 画好啦
师:有没有谁愿意把自己画的简笔荷花和大家一起分享啊
生:展示(1-3个)
师:哇,大家的荷花都很漂亮,通过简笔画画,大家觉得这样画画是不是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同学愿意告诉老师啊
生:比较简单、比较快、
师:是的,你说的真棒,简笔画画确实比较简单,比较方便,画出来的图画又好看
师:老师现在还有一幅小鸟的简笔画,同学们自己动手画画,下节课带过来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小结:通过简单的绘画,让学生了解简单笔触的便利性,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初步形成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简笔画教案(篇9)
绘画意图:
儿童生活在当今时代、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认知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家长和教师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美育教育,是因为绘画在眼、脑、手高度默契的操作过程中对于儿童的思维能力、感受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都会有增强的作用。
绘画年龄:
中班以上儿童。
绘画步骤图:
1、先画出小男孩的头与头发结构。
2、画出小男孩的眼睛与嘴。
3、画出小男孩的上身与胳膊。
4、最后画出小男孩的腿。
网站温馨提示:
幼儿美术是个性化的创造,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互相学习借鉴的成分。教师应及时介绍幼儿有创新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基础上想象和创造。
简笔画教案(篇10)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美术课我们学习楼房简笔画的画法。现在我们拿出纸和笔。画法很简单,小朋友要细心学,仔细画。
绘画目的:
了解楼房的基本特征,引导幼儿养成细致观察、大胆作画的良好习惯。
绘画建筑简介:
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区别于平房。
绘画年龄:
托班幼儿。
绘画步骤图
1、先画出一个竖着的长方形。如上图
2、在长方形上画一个横着的长方形。如上图
3、将长方形平分六等份。如上图
4、最后画出阳台。如上图
一座漂亮的楼房就画好了。
小朋友你们看是不是非常简单。
你们学会了吗?
幼儿分组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多以指导能力差的幼儿为主。
评价展示:
幼儿互相观赏评价。
结束部分:
请你们数一数这是几层楼。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画出其它样式的楼房。
温馨提示:
建筑简笔画,多以直线条表现,或是弧线,曲线条用的少一些。多以体现刚硬、坚固为主。
简笔画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学分步绘画小白兔。
能说出小白兔形态特征。
活动准备
小白兔一只。
图画本、画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老师今天带来一只圆脑袋、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的动物,宝贝们猜猜它是谁那?什么动物是这个样子的啊!对!就是小白兔。
2、老师这就有一只小白兔,我们来看看它正在干什么呢?出示小白兔,宝贝们不要碰小白兔,小白兔会把你们的手指头当成胡萝卜的。
3、我们来描述一下小白兔的外形特征,看看谁说的对。这只可爱的小白兔你们喜不喜欢啊?你们想不想用画笔出可爱的小白兔啊?
4、那老师用四步来教你们学会画小白兔,那我们拿起画笔画起来吧!
5、我们先画圆脑袋——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一只可爱的小白兔画完了,画的好不好啊?那我们来看一看哪位宝贝画的最好。
6、现在给小白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宝贝们画的都非常好看,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吧!
7、小白兔这么活泼可爱和宝贝们一样,我们来学小白兔一蹦一跳的出去玩吧!
活动结束
简笔画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学画自行车简笔画。
知道自行车外形轮廓。
活动准备
自行车挂图。
美术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看看现在黑板上挂着一幅画,上面画的是什么啊?小朋友认识吗?(自行车挂图)
2、我们来一起说自行车有什么组成的啊?有车把、车圈、车座、脚蹬
3、那自行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是不是在交通工具中是最环保的啊?
4、骑自行车可以帮助我们运动,还可以方便我们绿色出行,你们喜不喜欢自行车啊?
5、我们来学画一画自行车好不好啊?老师今天教你们说个儿歌,很快就能学会画自行车你们相不相信老师啊?
6、老师说着儿歌画给你们看,你们要仔细的听和看哦!一会你们自己也来画一画。
7、老师刚才这么画你们学会了吗?这样画是不是很简单啊?现在你们也来试着画画吧!教师在一旁观察指导。
8、我们现在把画好的自行车展示出来,幼儿共同欣赏点评。
活动结束
简笔画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花、鱼、贝壳的画法,并能准确地画出来。
花、鱼、贝壳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图。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
教学重点:
用柳树、花、鱼、贝壳、组图。
教学难点:
景物的搭配。
教学准备: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简笔画(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水果和蔬菜,这节课我们复习植物和动物。
大家一定听过这首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植物?
学生回答,出示柳树(幻灯片)
这就是我们要复习的第一种植物柳树
下面老师出一个字谜:七人头上长青草。
谁能猜出这是什么字?
学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花)
这是我们要复习的第二种植物花
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看谁最聪明
什么动物睁着眼睛睡觉?
出示鱼
不做自己的守护者,却默默做贝壳的守护者。这又是什么动物?
出示贝壳
这节课我们就用柳树、花、鱼、贝壳(出示)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图,可添加一些景物。
二、动手创作
1、思考:你想怎样画?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
4、出示范作:老师也准备了一幅作品,咱们比一比,看谁比老师画的还好。比比谁最棒!
5、学生创作
教师指导
6、作品展示
三、总结评价
四、板书设计
简笔画
范 画
简笔画教案(篇14)
第1-2课时
一、教学目的:
简笔画写生的目的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综合活动,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洗练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对象形态。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笔画的绘画方法。
二、教学内容:
简笔画写生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简笔画写生的方法。
四、课业类别:
绘画课
五、课 时:
2课时
六、作 业:
写生几副器物、动物、事物或人物的简笔画,要求画面有概括性、可识性和示意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笔画写生(一)
一、组织教学:
导出本单元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简笔画(板书)
简笔画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洗练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画出几个简笔画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简笔画写生的方法(板书)
简笔画写生是观察、分析、概括客观形象的重要手段。
a:选择角度、显示结构特点:
形体结构是绘画最基本的要素,各种物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构成因素,结构形势及比例关系,平面化的简笔划,表现2维的平面结构比较简便。但要表现立体结构的物体形象,因主要只表现一个面的图形,写生时应选择能充分显示对象结构特点的角度和视向,使这些特点能突出地呈献于平面图形之中。
a、正视图:
电视机的荧光屏、收录机的录放音座和按键、照相机的镜头、书橱、冰箱的门框。这些体现结构特点的构成因素都安置在物体的正面。房屋除屋顶外,体现不同建筑风格的柱、廊、门窗及其它饰物也大都在正面。这些物体的正视图能显示它的不同观点的结构特点。
b、侧视图:
脊椎动物由一要脊连接头尾,横贯胸廓和骨盆、四肢分别与肩带和骨盆衔接支撑全身,各种动物因不同的生存方式和运动方式而形成的结构比例与形态的差异。从侧面看十分明显,同样,各种车辆的外部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车头、车厢和车轮,画出其横式侧视图,能全面显示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c、俯视图:
炉灶、餐具、书本、田径场等物体的结构特点所在的面朝上,画出它们的俯视图易于辨识。
d、周视图:
球体的外轮廓在任何角度都呈圆形,圆柱体和圆椎体在轴线垂直于地面的状态中,各种角度也会呈现出大抵一致的视觉形态。灯笼、笔筒、手电筒、杯、碗、盆等物,也分别由球体、圆柱体和圆椎体构成,画这些物体一般不必选择角度。如果它们被横置或斜置,即轴线不垂直于地面,则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透视变化,应取轴线平行于画面的角度。
(几种角度和视向的图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示范图,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b:抓住细节,突出个性特点:
同类或类似物体的形象差异,一般主要体现在局部的细节上。如:驴与马、羊与鹿、猪与象、鹅与鸭等类似动物,整体结构无大差异。主要区别在于耳、颈、头、尾等细节的大小,粗细与长短的不同,写生时要注意发现并强化差异,以突出各自的个性特点。
物体的细节特点,表现不一,有的明显,有的则不大明显,写生应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并运用夸张的方法把各种物体的细节特点表现得鲜明突出。如画不同的树,在树冠和枝干相似的情况下,可突出树叶或花果的不同特点,画人物,既可通过五官、须发表现年龄和性别特点,也可利用"穿衣戴帽"表现在民族和职业特点。也可借助于头、驱干和上下肢的基本形及其它比例的变化表现高矮胖瘦年龄的个性特点。
c:运用骨线,把握动态特点:
人物和动物经常处在活动中,各种动态,瞬息变异。简笔动态写生,虽可通过敏锐的观察,直接捕捉各种动态,但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在分析、理解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关节点和运动线,运用记忆。如我们人,人体由头、胸廓、骨盆和四肢构成。上肢分上臂、前臂和手,下肢有大腿、小腿和脚,每一部分的骨骼既各自独立又上下连接,每个连接点形成一个关节,关节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做着屈伸、内收外展和回旋等运动。各种运动并不改变头、胸廓、骨盆和四肢的局部结构,变化的只是它们之间以关节为转折点的转折关系及其整体状态。因此,以变化的关节为点,以不变的骨骼为线,以点带线、以线连点,是表现各种动态简便可行的方法。运用骨线表现人物动态,要掌握重心的变化规律,重心垂直于支撑面;人体能保持平衡,走跑时重心超出支撑面,跳跃时的重心倾向人体运动的前方。
动物的运动规律与人物基本相似。兽类的四肢在走、跑、跳运动中交替活动,互相配合,头和驱干同时因颈、腰、尾的扭动发生相应变化。一般禽鸟的主要运动形成是飞翔,飞翔时双翅张开,上下扇动,鸟的脚活动相对少些,颈部的灵活性却很大,作禽鸟简笔画写生,可先用画蛋法画出体腔和头部,再用骨线画颈和脚,最后添上主要细节。
三、课堂练习:
用简笔画写生画出课桌、板凳、闹钟、侧面站立稍息状女同学、侧面男同学弯腰拾东西状。
写生要求:
1、用最简练的线条画出物体的骨架、动态、性别区分,从角度画出形象特征。
2、所画形象能体现简笔画的特征。
…………………………………………
查看全文。。。 学生练习时,老师给予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造型上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1、简单回顾本课的内容。
2、指出学生练习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应如何克服。
音乐伞教案精品14篇
编辑搜集的“音乐伞教案”全套已经准备就绪请您查收。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 教学过程中的智慧可以通过教案和课件的制作体现出来。我将为您提供一些全面的见解和建议供您参考!
音乐伞教案(篇1)
一、说教材
《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乐曲速度稍快,表达演奏者愉悦的心情。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不知为何》是诺拉·琼斯的经典爵士乐代表作品,在80年代的爵士乐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首歌。旋律柔和,已被收纳到高中音乐课程必修。
通过本节课歌曲的学习与感受,学生能够感受爵士乐音乐特点,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教学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了解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逐步对爵士乐产生兴趣。
2、通过体验、对比、小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乐的音乐特点,通过改编乐曲提升审美创造力。
3、认识爵士乐,了解它的发展和音乐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了解爵士乐的风格特点。难点是掌握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并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教授——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分别播放民歌《茉莉花》和爵士乐《茉莉花》请学生感受音乐的不同,从而顺势导入到本课《爵士乐》的学习。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新课教授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会针对学生身心的特点,利用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发先歌曲的特点、体会情绪,并能够通过进一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走进爵士乐,介绍爵士乐的相关内容,了解“布鲁斯”“拉格泰姆”音乐形式,并了解爵士乐的音乐特点。
其次,我会带领学生聆听《南部之子》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及演奏乐器。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之美。同时,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我会将学生分为四小组,将乐曲改编成带有爵士风格的《小星星》
(1)学生小组讨论,根据爵士乐的特点进行创编,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演奏。
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四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并请同学们搜集关于“爵士乐”的材料。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音乐伞教案(篇2)
小学音乐四五年级是面试考试出题的重点,为了给学员们多多带给一些说课稿的范例帮忙其学习。我选取了一篇儿童歌曲《小螺号》来写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螺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课的重点教唱歌曲。第四课共需三课时进行,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资料,它紧紧围绕《小螺号》。《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轻快搞笑的歌词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完美情绪。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二、说学情
我所应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性格活波好动,热情开朗,通过前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学习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简谱试唱,对音乐的情感也有初步的理解。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将采用搞笑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完美情感;提高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自主创编等活动同学们能够学会理解这首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习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四、说教学重难点
1、完整正确地演唱歌曲。
2、能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3、注意后十六分切分音符的演唱。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渔夫帽、海螺等。
六、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根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用心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用心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一套课件,不用粉笔板书。歌曲曲谱、乐谱知识中的符号、歌曲动画等全部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使学生感到形象、美观、直观、生动。
七、说学法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将在老师各种灵活方法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自然而迅速的学会歌曲唱法;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习;通过合作、想象去创新发展歌曲,并得到爱的情感教育。
八、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1、故事导入: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会通过语言为同学们创设一个故事情景,通过故事的引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我的故事和接下来的歌曲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同学们歌曲的学唱进行铺垫。
当时的课堂情境是这样的:同学们:早上好,这天在新课开始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生活在大海边的小朋友,是渔民的儿子。每一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乐!对于涛涛来说,最大的快乐是每一天晚学后,来到大海边,欣赏着秀丽的海边风景,深情地吹起小螺号,螺号声声换船归。同学们想听听小朋友的螺号声吗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首好听的歌曲《小螺号》。
二、新课教学
1、歌曲欣赏:根据音乐新课改的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中不自觉的就能学会歌曲。新课教学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因此我设计了三次欣赏动画歌曲,每次欣赏之前提出设问;如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3、出示歌谱。边看边听,然后回答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上的问题。
2、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上滑音出现了几次,并通过老师运用和不运用演唱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学唱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记号波音,并通过比较演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际、完美的情绪。
(3)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演唱歌曲。
(1)根据学生素质和表现,即兴利用齐唱、对唱、领唱等等形式,进行各种歌曲演唱处理、表现。
(2)启发学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运用正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全体学生到前面来自由发挥进行动作表演,教师给与激励。
四、巩固拓展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火车、汽车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等。请各小组堂论、创作的新歌词,并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展现创新潜力。
2、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潜力。丰富教学资料。
3、师生各扮主角发唱不同的乐句,进行创新演唱歌曲。
4、创编表演亲情故事。招一名同学扮演阿爸,一名同学扮演孩子,阿爸带上渔帽,孩子拿上螺号,老师弹琴学生拿着螺号唱歌,阿爸听到号声满载而归,和孩子唱着歌一同回去。。。通过音乐剧的表演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同学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使我的课堂丰富多彩。
五、小结作业
音乐剧结束之后我会向同学们说明这天所学习的歌曲情感,鼓励他们回到家里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过程,期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音乐伞教案(篇3)
一、课题的提出
1、从音乐课发展的特点来看
在大量的听课和观摩课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们说:“这堂课意境很好”。有的说,“这堂课把我们带入了美的境界之中”。还有的说:“学生的歌唱,使我们听课的老师身临其境”……
可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今年来,从许多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小学音乐课意境教学的心得体会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2、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意境教学坚定不移的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好动、生性好强是学生的天性,活动是学生生命的本性—研究学生的心理产生及发展,必须研究学生的活动,把学生带入意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意境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
二、课题的界定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三、课题实施原则
1、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真正为教学服务,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基本价值标准。
2、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感悟知识的环境,帮助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判断、思考、建构知识。
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紧贴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与学生经验相符。
4、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激发动机。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设想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设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心紧紧拴住,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经过我们组成员反复推敲,下面就以《小白船>这节课为例说一说我们教研的音乐课意境教学的措施和设想。
音乐伞教案(篇4)
教学设计
名称 歌曲《小燕子》,欣赏《蓝精灵》
执教者 苏玉斌 课时 1 基本信息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本节课是一共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欣赏《可爱的蓝精灵》,二是学习歌曲《小燕子》并掌握音乐知识高音do。《可爱的蓝精灵》是美国动画片《蓝精灵》的主题歌。是一首2/4拍、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自然大调曲式。它用独特的节奏,跳跃的旋律线条塑造了一群生活在大森林里头戴白帽的蓝色小精灵的形象。歌唱出了勤劳、智慧的蓝精灵们友爱互助,战胜魔法师格格巫的快乐心情,表现了蓝精灵聪明、灵敏而又顽皮的性格,赞颂了他们勇敢、团结、善良的品质和精神,展示了人类高尚的情怀和善良的品质。《小燕教材分析子》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再现三段体,每一段起伏的旋律多为级进,配以舒缓的节奏,给人以优美抒情的感觉。以赞美的音调表现了少年儿童喜欢、爱护小燕子的心情。第二段以__ x xo的紧缩的节奏形式构成轻盈跳跃的旋律与第一段形成了对比,仿佛是小燕子敏捷轻快的身影,歌唱了小燕子为保卫丰收除害虫的辛勤劳动,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前后呼应,再现了少年儿童们喜爱小燕子的真挚感情。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对课堂要求有了一定的了学情分析解,在歌唱、舞蹈方面他们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
用轻柔、柔和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燕知识与子》,感受音乐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认识音符唱名高能力目标 音do。
通过听赏《可爱的蓝精灵》,感受欢快、跳跃的过程与教学目标 方法目标 音乐情绪,并能够通过表演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通过两首歌曲的学习,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度与价值观同强弱节拍,和不同的音乐情绪所塑造的不同的音乐目标 形象。学生用轻松自然的声音和准确的节奏有感情地演重点 唱歌曲《小燕子》,感受3/4的旋律特点。认识音符教学重难唱名高音do。学生用轻松自然的声音和准确的节奏有感情地演点 难点 唱歌曲《小燕子》,感受3/4的旋律特点。认识音符
唱名高音do。本节课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享受音乐教学,学习教学策略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整节课的三个点是由浅入深的渗透的过
程,先是欣赏,让学生感觉四三拍的音乐特点,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歌曲,在感受小燕子欢快活泼的形象与 设计说明之余,接受了思想教育,感受了四二拍的音乐特点;最后,通过游 戏渗透音乐知识高音do。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让学生
1、学生听着《可爱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刚才的音乐走进教跟随着音乐的音乐是什么?(生:《可爱的蓝的蓝精灵》用身体及歌精灵》)对了,你们可真聪明! 室。声来体会四
(生:他们勇敢善二拍的音乐师:你们喜不喜欢这群蓝精灵特点并对学良,团结友爱。) 呢?为什么?生进行思想
一、创学生听着音乐用肢教育的渗师:我也非常喜欢这群小精灵,设情境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做蓝精灵这样的体自由的表现着自己对透。 对音乐内涵人,好!让我们现在就扮演成可爱音乐的理解,8分钟引起学的蓝精灵,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的发挥。生兴趣,对
二、学来吧!学生初听,感悟整首学生渗透保唱歌曲让学生感受一下歌护益鸟小燕
1、导入:看!同学们,你们动歌曲。
15分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把谁吸引来曲的情绪、节奏,给学生子的思想教钟 了? 以直观的视觉,让学生边育。欣赏音乐。师:谁来了?师:你们觉得在田野里轻盈飞舞、捕捉
动作感受四现创作 小燕子怎么样? 害虫的情景。三拍音乐的
5分钟 师:小燕子这么棒那我们应该(生:小燕子)
四、渗把学生透乐理 师:好,咱们再来感受一下小(生:除害虫、保庄的注意力都燕子的美丽、勤劳吧! 集中到前面稼、善良、勤劳) 5分钟 来,便于学
3、师播放歌曲。 学生一起跟老师学生的学习,
五、升习歌词。 便于老师的华情感 师:听老师播放歌曲。 引导。学生自由读歌词,教
4分钟
1、师:你们表现得真优秀!那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咱们也用自己的歌声来夸一夸小燕通过教师范子好吗? 找学生读歌词,(读唱进行对得好的给予小燕子的头比,知道每
2、师:先请看大屏幕,听老饰作为奖励)。全体读歌部分唱法的师来给你们读一下歌词,注意不认词。 不同。从而识的字的读音要听清老师是怎样读自己也模仿 的,把它记牢。
3、师:同学们的歌词读得真是
太好了!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或连贯或跳题 跃的唱法。 (歌曲的第一句和让学生
最后一句要用轻柔优美在不同形式
4、教师范唱: 的声音来演唱,中间的两的游戏或比句要唱的活泼,声音要有赛中来完善
师:我很想给大家唱一下这首弹性。) 歌曲,并更歌曲,你们想听吗?在听的时候要深层次的理注意老师在唱每一句歌曲时情感表学生跟老师琴声轻解歌曲的含现有什么不同。 唱歌曲 义。
师:对,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学生跟老师反复练说的也非常准确,歌曲的第一句和习不正确或者是唱不准
最后一句要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的乐句。唱,中间的两句要唱的活泼,声音
要有弹性,我们在学唱的时候一定(学生跟老师一起
要注意这个问题。 唱起来) 贴图的形式来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各个音符,对比的方法来区分
中音do,和师:刚才咱们把歌曲完整的学找2个学生来前面高音do,并了一遍,现在你仔细听琴,小声跟演唱歌曲。 结合歌曲来琴哼唱,找一找你哪句唱的不够标理解这两个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准,把它记下来,一会告诉我,我do的不同音然后进行比赛,比赛进 再帮你把它唱好。高。 行,教师奖励一下表现较 教师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不好的同学,表现差一点的总结式容易唱好的地方反复练习。 找原因,把不足之处弥补的汇报表一下,然后让唱的好的学演,把课程
1、师:孩子们,歌曲都学会了生学一下小燕子怎么飞推向一个新吧?咱们一起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唱行,(飞到老师的身边)的高潮。 一遍好吗?看谁唱的最准确,最动作为小小的奖励。听。学生们随着音乐自
2、师:你们唱的真不错,谁想由的唱着跳着。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歌声呢? 学生自由的上黑板上拿起音符把它们贴到
师:你唱得真好听! 树模型的相应位置上。
音乐伞教案(篇5)
刚才我们一起唱了一首关于鸟的台湾民歌,下面我们一起听一听浙江民歌《对鸟》又是怎样表示鸟的
3、解题:“对歌”是我国民歌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假如对话名往往称“对花”,本歌是对鸟名。所以称“对鸟”
设问:问句与答句在曲调上是完全一样,还是有不同之处?
再次复听《对鸟》,感受甲、乙双方对鸟的乐趣,增加爱鸟的情趣。
设问:
A:这首曲子的曲名为《空山鸟语》,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空山”与“鸟语”吗?
设问:曲中除了“空山”、“鸟语”外,还有什么?是否有“人”在其中。
作者刘天华(1895~1932),我国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学时参与学校军乐队学吹军号,曾先后学过铜管乐、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19在失业、丧父、贫病交迫的逆境中自学二胡。1927年创建了国乐改进社,在创作和演奏上均有成绩。还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师和北京艺专教授二胡、琵琶、小提琴。刘天华还刻苦学习西洋作曲理论和民间戏曲。他谦虚好学,向各种人(包括演奏家、流浪艺人、和尚、道士、乞丐等)求教,因而在二胡和琵琶上有较深的造诣。他在二胡演奏技巧上吸收了小提琴的优点,把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有《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10首二胡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
所有的鸟“齐唱”——鸟的独唱——齐唱——独唱——齐唱……
进行评价,对于搜集的鸟叫声好的同学给予褒扬。
五、小结,师生再见。
音乐伞教案(篇6)
小学音乐说课稿:《新疆好》说课稿范文
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下面是关于小学音乐说课稿:《新疆好》说课稿范文。
小学音乐说课稿:《新疆好》说课稿范文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课《新疆好》,分听赏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和学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两部分。
2、 教材分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的,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很多民族都能歌善舞,生活在祖国西部的新疆维吾尔族就是其中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对于新疆,孩子们总是感觉很神秘,他们总想去揭开那神秘而又美丽的面纱,去看看那瓜果飘香的田园和牛羊遍野的风光。课文以“新疆好”为主题,用听赏歌曲《新疆是一个好地方》和学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拓宽孩子们的文化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民族的风土人情。
3、教学目标
(1) 聆听本课歌曲及相关知识学习,使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多角度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和舞蹈。
(2)能学会演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并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高兴、得意的心情。
(3)指导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创造性地创编和表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的活泼风趣,并经过声音表达出来,体验歌曲所展现的现代新疆人民幸福愉快的生活场景。
难点: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的两个乐段用不同形式参与伴奏。
5、教学准备
电子琴、纸新疆帽、纸贴胡子、光盘机、竹竿
二、 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音乐、舞蹈、地理、人文等多科相关知识。在教法上,我综合运用了以下几个方法:
1、创设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一开始我就播放一首具有浓厚新疆味的歌曲,配上教师的新疆舞,让学生在律动中初步感受、熟悉歌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体验法
教师弹奏歌曲,用竹竿敲打地板发出的声音模仿马蹄声,体验坐马车的滋味,想象自己正在新疆骑马观光。这样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还开阔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3、探究法
分小组谈谈新疆的民俗风情和自己知道了解的别的民族的特点,也可以唱别的新疆歌曲,也可以跳跳新疆舞。这样,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4、学科综合法
歌曲一共有五段,一、三段由女生自由地表演自己喜欢的新疆舞动作,二、四段由男生自由地表演自己喜欢的新疆舞动作,第五段男女共同表演,也可以在同学们表演时做画。这样有助于营造热闹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本节课,我以“韵律美”为突破口,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在创编舞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都动起来,发挥其独特才华,加强合作意识,提高创编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看一看,听一听
伴着《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的音乐,老师跳着简单的新疆舞走进教室。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和熟悉所学歌曲。
(2)想一想,说一说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节目,猜猜它是哪个民族?(新疆维吾尔族)
*老师介绍新疆舞的风格、特征等。
*分小组聊聊自己知道的新疆。
2、欣赏与体验
师:除了你们说的这些,新疆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丰富资源,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让它来告诉我们新疆还有哪些令人向往之处。(师生听赏歌曲)在听赏的同时,学生用竹竿碰地发出的声音模仿马蹄声,体验坐马车的滋味,想象自己正在新疆骑马观光。最后,学生说出歌曲情绪,并根据歌曲内容说出新疆的好。
小结:这是一首很早就流传在新疆哈密地区的民歌,听了这首歌曲,大家应该对新疆有了更深的了解,新疆真是个好地方,过去的新疆很美丽,那么经过西部大开发,如今的新疆应该更令人向往。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新疆一位库尔班大叔家里去做客,看看现在的新疆人民的生活有了哪些新气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听赏中获得感受,了解新疆,为下一环节的情境教学做铺垫。
3、学习歌曲
(1)播放录音,师生感受
师问:库尔班大叔心情怎样?那他为什么这样高兴?(学生回答)
师:是啊!经过西部大开发,新疆人民的生活比以前更红火,更快乐了!所以我们的库尔班大叔喜洋洋。
(2)按节奏朗读歌词
一边打竹竿,一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让学生轻松的感受歌词的韵律。
(3)带“蹦”、“达”子哼唱
分别学唱歌曲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方法是先听赏歌曲,再随琴学唱乐曲,特别是学习第一乐段时可以用“蹦”、“达”字哼唱。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地方。
(4)学习全歌
*带上歌词唱一唱。
*解决重难点乐句,请小老师或电子琴帮助。
*和影碟机里的小朋友合作演唱歌曲,跟影碟唱。
*师生合作接龙表演,师生互评。
*用竹竿模仿马蹄声打节奏唱。
设计意图:创设歌唱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平等 、愉快氛围中学唱歌曲、巩固歌曲,评价机制贯穿其中,师评、生评、师生互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4、合作创编与表现
1. 同学们,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赞美美丽的新疆。
2. 分组进行讨论、创编,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采用多种艺术形式赞美新疆。(可以用舞蹈或美术的形式)
3. 分组展示学生创编的作品。
4. 师生评价表演中的成功与不足,评出“集体合作奖”和“表演小明星”、“小画家”。老师奖励“表演小明星”在点歌台点歌。
5. 在欢乐的歌曲声中,师生载歌载舞结束本课教学。
踏着智浪的肩膀 跻身教师的队伍
(一)智浪寒假学科定制班,85%学员考上长沙及湖南各地教师编制,湖南每10个教师考编的培训学员,8个来自智浪。
(二)涉足最深:专注湖南,六年辉煌经验,辅导输送了1400多名在职在编(长沙市区)教师。
(三)深度耕耘:多年深度运作,人脉前所未有。
(四)权威师资:所有教师均系湖南本地教研专家,多年参与教师招聘命题、制卷和阅卷的工作,来自省教科院及各地、区学科资深教研员、特高级教师。
(五)问鼎湖南:省内最早从事教师招聘辅导的企业,一直被模仿,行业标杆制定者。
(六)信誉保证:一年内未考上免费再学,笔试、面试班连报,考上编制,全额奖励笔试学费。
音乐伞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西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让学生初步感受西藏民歌的特点,并感知歌曲中的长音。
2.学生能用甜美的歌声歌唱《我有一支歌》,激发学生热爱党的思想感情。
3.认识八分音符;用拍手、跺脚、拍腿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与四分休止符组成的节奏。
4.在《跟着声音走》的音乐游戏中,听辨不同音色。
[课时安排]
本课用3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听赏《北京的金山上》;学唱《我有一支歌》。
第二教时:认识八分音符;在听听做做等游戏活动中感知半拍的时值。
第三教时:歌表演《我有一支歌》;游戏《跟着声音走》、《走走跑跑》。
[教学设计]
一、教学量点难点
1.重点:认识八分音符及掌握其时值,并会拍击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2.难点:学会带民歌风味的歌曲《我有一支歌》,掌握歌曲中衬词的演唱方法。
二、突破口
1.从“走”与“跑”对比入手,感知四分音符(走)与八分音符(跑)时值的不同,然后认识八分音符的符号。
2.把《我有一支歌》中的衬词先在练声中学会,然后再教歌曲以减少学歌时的难度。
单纯认识八分音符的符号是很简单的事。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教学过程中要从感受入手听辨四分、八分音符的时值,并让学生在说话、律动、敲击小乐器等实践活动中亲自去体验,以真正地理解、掌握。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 听赏《北京的金山上》
2. 教学《我有一支歌》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练声
1. 火车练习曲
2.
3.
三、节奏训练
1.
3. 听音乐做起踵步
四、复习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
五、听赏《北京的金山上》
1.师歌表演《北京的金山上》让学生通过欣贯富有藏族民歌特点的歌曲,感受西藏民歌委婉、舒展、深情的情绪,特别要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多次出现的长音,并能用特定的动作作出反应。
2.通过歌词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西藏人民对祖国、对党无比热爱的心情。
3.初听时,先感受歌曲情绪。
4.复听时,可配上适当的西藏舞动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西
藏歌舞的'特点。
5.通过师生讨论,找出这首西藏歌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复听时,在长音处用动作来表
示。
六、学唱《我有一支歌》。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后,提问:这首歌歌唱了谁?教师可出示一面党旗,激发学生爱党 之情。
2.教师第二次范唱时,要学生听出有什么衬词。为了扫除学习歌曲时的难点,可在教师带唱下学会树词唱法。
3.用听唱法教唱本歌。
教学随笔
这首带江西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有一定难度。由于速度较慢,学生气息要较长,换气更要正确。本歌6处地方出现切分音,要求唱准时值。衬词要注意控制音量,口形不宜变化太大。整个歌曲声音要连贯,感情要真挚。
4.可选择小乐器为歌曲伴奏。歌表演时着重要求声情并茂。
七、课堂小结。
八、师生告别,下课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1. 认识八分音符
2. 在听听做做等游戏活动中感知半拍的时值。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练声
三、复习《我有一支歌》
四、在玩中学习八分音符。
1. 教师走步让学生跟着拍手;教师跑步让学生跟着拍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辨别出八分 音符比四分音符短,速度快,并认识八分音符的符号。
2.可准备节奏卡片,让学生看着卡片说话,如: 。或边拍手边喊好朋友名字,如: 等。从语言着手,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型。
3.跟着《打砖歌》的音乐听听做做;跟着《加伏特舞曲》音乐,看着节奏谱拍拍或做走、跑的律动。
五、课堂小结
六、师生告别,下课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1. 歌表演《我有一支歌》;
2. 游戏《跟着声音走》、《走走跑跑》
教学过程:
一、音乐进教室
二、练声
三、节奏练习
四、复习《我有一支歌》。要求:声情并茂。
五、律动《走走跑跑》
1. 按节奏熟读歌词
2. 学会《走走跑跑》
3. 边唱边《走走跑跑》
4. 创作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六、跟着声音走。
1. 把学过的乐器一件件敲击,让学生仔细听辩音色并说出乐器的名称。
2. 让一位同学蒙住眼睛,跟着老师敲的乐器的声音走。
3. 分成若干组,由同学自己操作进行,老师弹乐曲。
七、课堂小结
师生告别,下课。
音乐伞教案(篇8)
一、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教材分析:
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四、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
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
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七、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
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5、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
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
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双手拍肩,八分音符用双手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奖励小红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具体的方法应根据教材而定,随机应变)还可以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举例:应根据教材进行举例)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老师可依据本课的内容及情绪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创编一些与课本情绪一致的节奏、诗歌、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创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教材而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多关心多鼓励。构建和谐团结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第五环节: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评委指正。
音乐伞教案(篇9)
教学设计环节音乐课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__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_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感谢全体同学,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_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教学设计环节音乐课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声断气连的歌唱。
2、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课前准备:《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做律动(播放《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2、刚才歌曲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听一听这一首歌曲里的小船指的什么?
二、教唱歌曲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感受一下两首歌曲有什么异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考虑)?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3)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2、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
3、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
5、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6、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2、结束音要唱满四拍,讲解全音符,让学生了解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教学设计环节音乐课3
一、发声训练部分
1、继续唱好a、i等韵母,逐步做到音色统一。
2、在换气记号处换气,吸气时不出声、不耸肩。
3、以统一的音色,获得较自然而优美、明亮而圆润的童声。
4、练习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
5、唱好带复韵母的字,做到正确清晰。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认识五线谱、线、间、加线、加间。逐步认识a———e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认识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知道它们各休止几拍。
2、视唱部分:听唱歌曲(增加da(a)da,dadada,dadadada等节奏)在教师帮助下视唱4~8小节的歌曲或练习曲(包括大小三度、大小二度、纯四度、纯五度旋律音程)。
3、练耳部分:听辩同一音组内的两个音、三个音的高低(包含大小三度、大小二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要求唱出各音的唱名(不要求说出音程名称)。听辩有附点与无附点节奏差别;听辩有休止符与无休止符的区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
教学分析:
本学期主要接触学习乐理知识。学习do~do(高音)几个音的音名和唱名,及它们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抓住这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此方面的练习唱曲谱打下基础。
第二,本学期所学的歌曲大多数是二拍子的,强弱分明、节奏感强,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一个预备期。所以,在这学期要多方面为这一点打基础,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强弱的规律。
另外,每首歌都有律动和舞蹈。所以,本学期着重让孩子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以及听声能力。能自行根据音乐节奏来做动作。另一方面,发展学生的创编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教学设计环节音乐课4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公鸡、母鸡》
(1) 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是母鸡叫?
(2) 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3) 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
2、聆听《我的小鸡》
(1) 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比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的小人头涂上颜色。
(2) 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对小鸡的喜爱。
(3) 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3、编创与活动:
(1) 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 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 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
教学设计环节音乐课5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感受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2、体会用坚决地、热烈地心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感受歌曲的二部轮唱,感受歌曲的热烈气氛。
3、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唱歌曲,感受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和平共处。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的情感,感受歌曲蕴涵的深远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二部轮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想: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现实生活情境为出发点,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来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创造,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将审美情感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课堂之中。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师生互拍节奏
师:同学们,老师拍几种节奏,你们能不能把节奏模仿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入歌曲的节奏__∣__·_(附点节奏),为下面的歌曲学唱做好辅垫。
二、引入新课
1、播放课件,学生观赏
师:在拍掌声中,我感觉到你们对音乐的喜爱,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看几幅画面。
师: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
2、师小结并出示课题《每人伸出一只手》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关于爱和平的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画面,激发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加深他们对友爱、团结、和平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三、学唱新歌
1、听赏感受
(1)初听全听------媒体播放歌曲,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师: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认真地听听这首歌曲。引出歌曲的速度------中速,和歌曲情绪------坚定、热烈地(2)复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演唱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旋律美,初步体验到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3、学唱歌曲(1)边听边哼唱歌曲主旋律
师:下面我们用“la”跟着音乐一起唱歌曲的主旋律,一起感受。(2)感受歌词
师生边拍手边读歌词.(3)学一学,唱一唱
师:下面我们分段的来学唱这首歌曲。
A: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B: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4)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师:同学们,歌曲的情绪是要用坚决地、热烈地心情来演唱,哪是怎样唱呢?
(5)小组比赛唱
师:我们两组同学来比赛唱一唱,可以吗?(分组来唱,互相听,互相对比评价。)
(6)整体聆听歌曲,再次感受到歌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在学唱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唱旋律、有节奏地朗读歌词、集体学唱、小组比赛唱等方式,让学生在学唱的体验中感受到歌曲的情感美,感受到同伴学习的快乐。
四、综合表现
1、师生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齐唱的方法来演唱这首歌,你们想一想,还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这首歌,使演唱效果更丰富、更热烈,更能表现全世界少年儿童伸出友爱之手的热情?
生:(学生讨论引出轮唱)
2、师生合作学唱轮唱
3、学生分组轮唱
4、整体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二部轮唱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演唱歌曲上的一个较高层次上的处理,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感受歌曲的热烈氛围。
五、全课小结
1、师生自我评价
2、师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努力,我们很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从歌曲里让我们感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那就是-------愿世界和平与友爱。我们作为友谊之邦国家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生: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关注他们。伸出我们友谊之手,共同呼唤——愿世界和平、友爱!
(媒体播放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学生随着音乐离开教室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和平的愿望,同时也更好地把主题升华,教育学生懂得互相关爱,合作团结,懂得珍爱友谊。
教学设计环节音乐课
音乐伞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种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亚儿童歌曲,歌曲充满劳动热情,四二拍,音调坚定有力,描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盛的果实。
教学目标:
1. 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欢快饱满的情绪准确演唱歌曲《种玉米》。
2. 通过节奏练习、模唱、对比等方式唱准歌曲中带有附点节奏的乐句。
3. 通过听唱法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种玉米的劳动热闹场面,培养爱劳动的传统美德。
通过节奏练习、模唱、对比等方式唱准歌曲中带有附点节奏的乐句。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电脑课件、单响筒,图片等。
1、 导入:
设问:同学们都知道现在是秋天,那秋季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丰收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师:同学们吃过烤玉米、煮玉米吗?在这个季节里卖烤玉米煮玉米的非常多,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玉米的成长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设问:请你仔细听一听孩子们在种玉米时都有哪些劳动动作?你能试着做一下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印度尼西亚儿童歌曲《种玉米》,请同学们打开书到22页,仔细看歌词,用手指指着歌词,在心里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
听后设问:歌曲是几拍子的'?他的节拍特点是什么?请你用拍手的方式告诉大家。
师:请同学拿出笔,认真听老师读歌词,如果有不认识的字请你在旁边标好拼音。
6再次复听歌曲录音范唱,请学生用手指指着歌词轻声跟唱。
教师用打击乐器分别击拍两条节奏,让学生分辨是哪一个,然后学生用拍手的方式分别拍出两条节奏,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指导纠正。
设问:第一条节奏是歌曲的哪一句?请你找出来告诉大家。
设问:第二条节奏歌曲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分别找出来,并且按着节奏把歌词读出来。
【设计意图:为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做准备,为了学生能准确演唱歌曲做铺垫】
8、再次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10、教师启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控制力度以及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学生可以加入种玉米时的劳动动作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感受歌曲带来劳动时的快乐,培养热爱劳动的美德】
四、 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劳动时心情是怎么样的?
音乐伞教案(篇11)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入音乐王国,一起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首先我们静静地听一首好听的乐曲。(点击课件播放《春》。听后请孩子们说一说感受。)
第一次欣赏要求:
1、你好像听到了哪些声音?请学生回答。(春风、小鸟、泉水、雷声、、、)并让学生知道这些声音都是用弦乐器模仿的。
2、你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请学生回答。提问:你能给乐曲起个名字吗?请学生回答。(出现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的第一乐章,作曲者: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
第二次欣赏要求:1、你能模唱它的主题吗?(主题音乐按钮)2、、2、当你听到它时能举起你的右手吗?
师:是的,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很多作家、画家、作曲家、歌唱家都要去描写它,赞美它。那么现在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春天,去领略春天的美好。去之前,春姑娘给我打了电话,她[内容来于淘-教_案-网]委托老师给你们介绍几位春天的朋友。闭上眼睛,猜猜他们是谁。(点击课件播放雨声、风声、雷声、水声,学生轻轻聆听。请孩子们猜一猜听到了什么。并给它们起个名字:如春雨姐姐,春风妹妹,春雷伯伯,春水阿姨等)
3、你们能用身边的物品模仿这些声音吗?(可用身边的任何物品)。
二、寓教于乐:
1、你们喜欢这几位朋友吗?好,我们把这几位朋友邀请来举行一场别开声面的音乐会。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这几位朋友是怎样“表演”的。(课件播放《天天举行音乐会》原唱不出谱)
2、谁能说说,歌曲中这几位小演员它们是怎么表演的?(春雨唱歌,春风弹琴,春雷打鼓,春水鼓掌)
那么在这首歌曲中是如何唱的呢?(分批出示节奏条)
春雨(加上图片)“2/4滴答0滴|答0|”
春风(加上图片)“2/4沙沙0沙|沙0|”
春雷(加上图片)“2/4轰隆隆隆|隆—|”
春水(加上图片)“2/4哗啦啦啦|啦—|”
3、刚听了一遍你们就有这么多的收获,有这么精彩的发言,老师真是非常感动,我还想再听一遍,不过,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帮我来解决——这几位朋友是怎么歌唱的?谁能学学?(聆听歌曲范唱(出歌谱),学唱难的乐句)
4、启发学生用春雨(或春风、春水、春雷用不同的色彩)的声音模唱歌曲旋律。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听说你们班有很多朗诵好的学生,大家推荐一名,把歌词朗读下吧)
6、随琴轻声唱歌词。
7、讨论:出屏幕①在演唱歌曲时应该用什么情绪来唱?②歌曲中如果要去掉休止符,会怎样?
8、分角色演唱。
9、完整地演唱。
三、创造表现:
1、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春天气息都感染了我们,如果我们能为这首歌曲伴奏那就好了,可惜,老师没有带乐器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学生用身边的任何物品用具来模仿打击乐器的声音,并选择适合的伴奏型)
2、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伴奏。
3、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
四、完美结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参加了春天举行的音乐会,高兴吗?大自然因为春天的到来变得五彩缤纷,春天因为有了这场音乐会而变得生机勃勃。那有的同学一定在想:春天能举行音乐会,我们自己也可以啊。你们想吗?(想)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分组去创作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回去以后仔细观察,看看家里的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是怎么样唱歌的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举行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好吗?(在《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歌声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教学反思:
本课以“春天的歌”为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律动、欣赏、演唱、表现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结合自己身边的景物变化,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春意盎然的音乐世界。通过模仿春雨、春风、春雷和春水的声音带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接着通过观看春景的图片,感受春天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教学中以模仿声音为突破口,将教学中的难点解决。在歌曲教学中运用了启发引导、相互探讨、个人表演、小组表演、发现再创造等方式进行教学。最后是与歌曲相关知识的拓展,开扩学生的眼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不足是:如果为学生提供一些打击乐器,那学生进行音乐再创造时选择的范围就可以更大一些。
音乐伞教案(篇12)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音乐第三册第九课《颠倒歌》
地位与作用:
同学通过一年的学习,在演唱、演奏、综合艺术、扮演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提高,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同学利用已有的经验和能力鼓励同学主动参与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进一步培养同学喜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其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让同学在充溢合作精神的群体交往中,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尊重、让同学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颠倒歌》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歌曲,歌词将自然界的现象都颠倒过来,生动有趣。歌曲大多运用了八分音符,使歌曲显得欢快活泼,最后一句旋律的下行,形象地表示了小朋友感到滑稽、哈哈大笑的模样。本课还布置了一首《颠倒谣》让同学有节奏地读一读、唱一唱,还有《找风筝》《到小猴家去》《青蛙合唱》等视唱练耳。
教学内容:
(1)“风筝”系列活动。
(2)《颠倒谣》
(3)歌曲《颠倒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有节奏地朗读《颠倒谣》,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正确的自然知识。
能力目标: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示力和发明力。
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引导同学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尤其是运用电教手段,激励同学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示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与协调。
教学重点:
进一步鼓励同学主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不时提升参与体验,指导同学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唱准、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能体会并表示歌中力度的变化。
活动预案:
(1)风筝激趣、主动参与
(2)歌中渗趣、深化体验
内化拓趣、扮演创编
(一)风筝激趣、主动参与
(1)“猜风筝”通过猜谜,引出风筝,激发同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2)“剪风筝”同学用剪刀剪出风筝图片,引导每一位同学主动参与活动,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予同学自主活动的空间,提供展示、表示的舞台。(风筝图片有两层,第一层正面使图象,反面是旋律;第二层是白纸,两层之间用透明胶粘贴起来)
(3)“放风筝”同学在认识唱名的基础上、唱唱旋律、进行听辨练习,把与老师相同旋律的风筝放飞到“天空”。(课前将黑板安排成森林背景,有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可爱的动物等)
(二)歌中渗趣、深化体验
(1)找一找:
通过寻找身边的动物图片(《颠倒歌》中的动物和歌词)、歌谣卡片(《颠倒谣》里的词),把观察、考虑、练习、探索的空间留给同学。
(2)读一读:
通过小组看和读,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由个人——小组——集体,在展示过程中逐一把图片、卡片贴到黑板上,从中培养他们互相尊重、一起合作的意识,让同学置身于“玩”中感知音乐的美。
(3)说一说:
鼓励同学敢于表达自身的体会与想法,一起分享快乐,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紧扣课题“事情全颠倒了”。→揭题:刚才大家朗读地是《颠倒谣》,而动物们在一起唱了一首《颠倒歌》。
(4)听一听:
引导同学完整地聆听歌曲,更有效地促使同学自主学唱歌曲,进一步地深化体验,从而十分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学唱歌曲。
(5)唱一唱:
采用听唱与跟唱相结合,让同学在听中学、在听中唱、在唱中唱,再用接口唱巩固歌曲,体会歌中强弱变化,最后,师生跟着录音富有表情地歌唱,层层深入,让同学的情感体验有浅入深。
(三)内化拓趣、扮演创编
(1) 选一选:
引导同学明白扮演有多种形式:如乐器伴奏、律动扮演、丰富表情、生动演唱等,同学分组商量后自身作出选择(可以进行重组)。
(2) 动一动:
根据小组的选择进行创编扮演,在歌声中发展同学的感受力、表示力和发明力,而教师要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或协助者。
(3) 改一改:
引导同学说说正确的自然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分组进行改歌词、改歌谣、并把正确的读读、唱唱,在活动中教师要充沛肯定同学的发明能力、尊重他们的创作效果,师生边唱边演,尽情享受着发明的快乐,在载歌载舞中结束本课。
总结:本课设计预案,猜、剪、看、唱、听、创、演等活动,有机地与感受音乐相结合,在各种音乐活动中,都随同着音乐,将音乐融入其中,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自主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地让学会上自身去实践,充沛相信他们的能力,使同学在活动中切身体验到音乐所包括的情绪、情感和情境,充沛体现同学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同学会学、能学、善学、敢学,真正体现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发明性和愉悦性。
音乐伞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小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肢体语言渲染。
二、新授
1、导入新课,聆听体验。
2、同学们你们瞧老师头上戴了顶什么呀?
3、你们知道小黄帽的作用吗?
4、歌曲小黄帽会告诉大家,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首歌曲?听一听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5、随琴模唱
4、小声跟跟琴唱,老师带
6、提问,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7、小附带作为重难点讲解,试唱,注意反复记号。
8、全班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表现很好,从今天起啊,我们就要个文明的小学生,在马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规则,你们记住了吗?
音乐伞教案(篇14)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感情真挚,动人心弦。特别是文题“小音乐家扬科”中的“家”字,份量很重、内涵丰富,牵动着全文,用得妙!剖析有三:
1.“家”是扬科酷爱音乐的美称。
课文中的扬科是个酷爱音乐的形象,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不仅对大自然的各种音响,都有乐感,而且悄悄地静听旅店内真正的音乐;不仅如饥似渴地听音乐,而且亲自动手做笛子、做小提琴,甚至不顾遭鞭打,摸一摸食具间里的真小提琴,这一层进似一层的描写,足见小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已达到如醉如痴的境地,概之为小“家”,是再恰当不过了,展现了他美好的心灵。
2.“家”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一个小音乐迷,在那样的社会里,年仅8岁就做了牧童,在饥饿线上苦挣扎,竟因为爱音乐而被惨遭杀害。恶劣的社会环境扼杀了一个未来的天才。既然当时社会不能造就一个音乐家,文章却偏要冠以“音乐家”的尊称,这是悲愤的心声,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是一种有力的反抗。这可从结尾段中明显地看出。
3.“家”是对小扬科的爱称。
可分两个角度看。一个是村民们对小扬科爱好音乐非常熟悉,又很喜爱,所以课文中写道:“大伙儿管他叫‘小音乐家扬科’”,足见“家”又是一种爱称。另一个角度则是作者对扬科酷爱音乐十分感动,为他的惨死鸣不平,失去的就更感珍贵,就更加喜爱这不可多得的小扬科,称为“家”,寄托着作者的爱。
综观一个“家”字,包揽了全文的内容、思想、情感,涉及了扬科、作者、社会,乃是统领全文的“牛鼻子”。教学中可紧扣“家”字,三审文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1.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家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的命运。从而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引导学生掌握“牵牛鼻子课题问读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由读全文。边读边画出表现扬科爱音乐的词句。
3.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文顺序,分层次地归纳出小扬科酷爱音乐的表现。
4.看看课题,哪个字集中概括了扬科酷爱音乐,又非常懂音乐,是个天才的?(家)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边读边画。
(1)小扬科被毒打,惨死的起因是什么?
(2)小扬科挨毒打的经过?
2.横比:扬科挨打的起因(即他的要求)说明了什么?扬科挨打的经过(即管家怎样做)说明了什么?扬科挨打的结果又告诉我们什么?(见板书2)(重点分析词句之间的联系)
3.纵比:(1)扬科惨死的起因、经过、结果联系起来思考,说明什么?(见板书2)
(2)再从扬科惨死的直接原因找找社会上原因,说说扬科为什么会惨死?(见板书2)
4.再看课题,想想既然当时社会不能造就一个音乐天才,却扼杀天才,课题为什么要称扬科为“音乐家”?(这个“家”是悲愤的心声,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是有力的反抗。)
5.指名读结尾段,体会“白桦树……不住地号叫”蕴含的悲愤、控诉、反抗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联系当今儿童天才的充分发挥,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1.指名读课文的部分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2.总结字里行间浸透着对扬科喜爱之情,怀念之情。
3.第三次看课题,课题哪个字抒发了作者喜爱、悲愤、怀念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
(四)回顾学习过程,悟出阅读方法。
1.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围绕课题的哪个字思考的?又是分几次思考的?
2.这个“家”字带动全文的学习,这叫什么方法?(课题阅读法——也称“牵牛鼻子法”)
4.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主动学习其它课文。